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动态     
国网电科院成立院智能电网项目领导小组2009年8月21日,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部署了统一坚强智能电网  相似文献   

2.
2009年5月21日,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坚强智能电网”的规划,时隔一年,记者专程赶赴惠州,前往广东东方电讯科技有限公司采访。作为电力行业的合作伙伴,东方电讯无疑是“坚强智能电网”最坚定的支持者。  相似文献   

3.
2009年8月21日,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 本次会议部署了统一坚强智能电网第一阶段(2009 年至2010 年) 重点工作,印发了《统一坚强智能电网第一阶段重点项目实施方案》,标志着公司统一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第一阶段工作全面启动。会议要求公司上下分析形势,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明确任务,确保智能电网建设工作起好步、开好局,为智能电网建设工作的全面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栾军参加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  相似文献   

4.
2009 年的诸多行业热点,足以令相关设备行业兴奋。2010 年,这些设备企业更需要的是找准切入点,以图健康发展。本刊记者:特高压、智能电网、新能源等2009 年行业热点,对2010 年的电气设备总体上将会有怎样的影响,是趋好还是需要谨慎?徐超: 2010 年,主要还是特高压、智能电网、新能源这三块为主要热点。另外,还需重点关注电力电子、电气节能领域。  相似文献   

5.
以CNKI核心期刊中收录的2009-2018年智能汽车文献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共词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研究方法,科学客观地得出近十年智能汽车行业的研究热点。研究发现:环境感知、路径跟踪等智能汽车关键技术,车联网与信息安全,汽车安全与责任,交通工程,以及深度学习是目前智能汽车行业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全球价值链和国际分工重构的背景下,智能制造在全球经济发展已是势不可挡,大力推动我国智能制造快速发展是必然抉择,从发展态势而言,已显现出一定的优势。文章系统梳理了智能制造的内涵与演进,探究了智能制造的整体架构和关键核心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勾勒了智能制造的产业模式发展方向为服务型制造,借此提出了促进中国智能制造快速发展的实践路径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2009年5月21日在“2009特高压输电技术国际会议”上国家电网正式宣布将建设“坚强的智能电网”,并公布了规划试点、全面建设、引领提升三阶段的建设方案。该方案的公布立刻引起各方关注,使智能电网概念从一个专业术语变成炙手可热的公众话题。  相似文献   

8.
2009年12月27日,国内首个智能电网科研产业基地——“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科研产业(南京)基地”在江苏省南京市奠基。基地三年后建成,将为我国坚强智能电网的自主技术研发、核心装备制造、关键产品检测提供坚强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1.智能电网首次正式提出 5 月21 日,在2009 年特高压输电技术国际会议上,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第一次正式对外界公布了国网公司的“坚强智能电网”计划。刘振亚在会上说, 智能电网首先应当是一个坚强的电网。“坚强”是智能电网的基础,“智能”是坚强电网充分发挥作用的关键, 两者相辅相成、协调统一。 2.坚强智能电网开出具体时间表 7 月11 日,国家电网公司年中工作会议专门就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开出了具体时间表:2010 年前,完成发展规划的制定,开展关键技术设备研发和试点工作; 到2015 年,在关键技术和设备上实现重大突破和广泛应用; 到2020年,全面建成坚强智能电网。  相似文献   

10.
武建东教授和他的研究团队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了智能能源网的应用学说,并建立了以综合网架为基础的中国智能能源网发展模式和实施方案,被认为是我国能源研究领域近年来少有的重大原始创新成果。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发布了该项研究成果。智能能源网,亦称互动能源网,是指利用先进的通讯、传感、储能、新材料、海量数据优化管理和智能控制等技术,对传统能源的流程架构体系进行革新改造和创新,建构新型能源生产、消费的交互架构,形成不同能源网架间更高效率能源流的智能配置和智能交换。智能能源网同目前较为流行的智能电网的根本区别,在于后者是单网架的智能电网改革方案,而智能能源网的改革方案是基于综合网架。 参与课题评审的专家们认为,该研究成果展示了我国经济结构智能化的广阔前景。专家们相信,发展智能能源网可以较大幅度地提升中国能源的总体效率,整体性引领传统互联网等产业的转型和升级。据测算, 建设智能能源网后我国能源效率将至少提高15%, 全国每年大约可节省近4 亿吨标准煤。(光明日报)  相似文献   

11.
胡杰 《宁波通讯》2010,(11):26-27
2009年,国家电网公司提出构建以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自主创新、国际领先的坚强智能电网的战略发展目标;对于农村电网,国家电网公司更是要求加快建设以坚强为基础、智能为特征的新型农网。  相似文献   

12.
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汽车产业内的一个新兴方向,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布局。2015年,《中国制造2025》首次提出智能网联汽车的概念,江苏抢抓新兴产业发展机遇,培育智能网联汽车集群高质量发展。文章分析总结了江苏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现状,以苏州相城区为例,对政策环境、产业基础、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等方面进行梳理分析,总结了江苏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完善组织架构、壮大车联网产业集群、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快基础建设、开展全域示范应用等建议,对助推江苏省智能网联汽车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夏霍  王静怡  管昕 《科技和产业》2019,19(12):179-184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物联网与云技术的发展,给农业现代化的进一步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智能农业系统由多个层面组成,在传统的架构中,物联网部署与智能应用是相互依赖的,这种依赖严重地掣肘了智能农业系统的开发拓展。设计了基于云平台的前后端分离式现代智能农业系统框架,降低了前后端的依赖性,允许前后端的项目团队独立并行开发、拓展并进行测试,这样构架极大地缩短了项目的开发时间。同时以智能浇灌系统开发为例,简单地讲述了基于分离式现代智能农业系统框架的功能开发过程。  相似文献   

14.
近日,在2009年特高压输电技术国际会议上,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正式对外界公布了国网公司的“坚强智能电网”计划。  相似文献   

15.
夏霍  王静怡  管昕 《科技和产业》2020,20(3):179-184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物联网与云技术的发展,给农业现代化的进一步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智能农业系统由多个层面组成,在传统的架构中,物联网部署与智能应用是相互依赖的,这种依赖严重地掣肘了智能农业系统的开发拓展。设计了基于云平台的前后端分离式现代智能农业系统框架,降低了前后端的依赖性,允许前后端的项目团队独立并行开发、拓展并进行测试,这样构架极大地缩短了项目的开发时间。同时以智能浇灌系统开发为例,简单地讲述了基于分离式现代智能农业系统框架的功能开发过程。  相似文献   

16.
特高压、智能电网、新能源仍是热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刊记者:特高压、智能电网、新能源等2009 年行业热点,对2010 年的电气设备总体上将会有怎样的影响,是趋好还是需要谨慎?沈文春:2010 年,我们仍然看好电气设备行业,预计特高压、智能电网和新能源仍是贯穿2010 年全年的热点。特别是国家电网有关智能电网的具体规划及酝酿已久的我国新能源发展规划都将在2010 年出台,这些规划出台将吸引市场的目光,描绘出我国智能电网、新能源未来发展清晰的路线图,对相关领域未来发展意义重大。在特高压方面,我们预计将会有3个左右的项目在2010 年进行设备招标,相关企业将因此获益。  相似文献   

17.
业内人士一致认为,贯穿2009年电力行业热点的特高压、智能电网、新能源等在2010年仍将持续成为焦点,对应的设备行业发展方向以及相关行业设备企业下一步如何谋略才是上上之策等问题,则是诸多企业更为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日本自民党与新加坡人民行动党长期把持国内政权.但随着经济社会现代化的发展,社会愈来愈趋向多元化,自民党和人民行动党作为执政党,受到的民主化压力也愈来愈大.但两者在近几年却境况迥异.日本自民党2009年众议院大选败于民主党,而行动党虽然在2011年大选中在集选区中失手,但仍保持对政权的绝对掌控.本文试图从两党内部组织架构入手,解析这种境况通异的原因,通过分析两党之间的同化与异化,探寻政党内部组织架构对执政地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前,智能电网已经成为国内外有关能源发展和经济振兴讨论的热点问题。美国总统奥巴马将能源战略、智能电网作为发展经济,维持全球领先地位的关键, 欧盟也对此极为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和规划。2009 年5 月,我国国家电网公司也提出了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合作伙伴选择是虚拟企业运行中至关重要的问题。迅速而准确地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并实现协调运作,直接影响到虚拟企业合作绩效和整体目标的实现。文章将环境感知和适应性商务智能理论引入虚拟企业合作伙伴选择中,提出了基于适应性商务智能的虚拟企业合作伙伴选择模型,设计了模型的基本架构,分析了模型的构成模块,探讨了模型的应用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