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海尔背后站着张瑞敏: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知道.张瑞敏的背后站着杨绵绵。在海尔这样一个全球知名中国企业中,杨绵绵一直隐藏在张瑞敏的身后.几乎不让人察觉到她的存在。作为张瑞敏的“黄金搭档”和助手.杨绵绵为海尔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21年来,海尔集团从一个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世界知名的国际化大企业,在海尔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高速发展中,作为海尔集团主要创始人之一的杨绵绵自身价值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海尔闯世界     
琪琪 《广告大观》2004,(10):34-38
从国内老大到从零做起,海尔走上品牌国际化的艰难道路。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我们永远不是世界第一,永远有比我们强的。从遭遇冷落到受到关注,海尔产品如何打动海外消费者的心?海尔集团副总经理柴永松:满足用户需求,创新的这种精神。欢迎走进《品牌故事》  相似文献   

3.
文捷 《中国品牌》2014,(11):37-39
张瑞敏表示,海尔要做并联平台的生态圈,打破企业内外部的边界。 65岁的海尔集团灵魂人物张瑞敏再度发声,是他对互联网的再思考。 最近,他在海尔的互联网创新大会上指出,互联网思维是零距离、网络化的思维,在互联网时代,企业内部一旦均衡静止就只能等死。他的结论是,海尔要做并联平台的生态圈,打破企业内外部的边界。  相似文献   

4.
有些企业可以长盛不衰,而有些企业则只是昙花一现。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不在于业务安排、竞争战略,而在于体现企业核心竞争力强弱的企业文化上。海尔集团是国内知名企业,海尔总裁张瑞敏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曾说:"海尔集团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海尔文化。海尔的什么都可以复制,惟有海尔文化是竞争对手所复制不了的。"企业文化建设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已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对海尔来讲,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海尔,或者换句话说,海尔就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有人曾问张瑞敏:海尔最成功的经验是什么?张瑞敏坚定地说:第一,海尔确立了创世界名牌的目标;第二,海尔根据改革开放的外部条件,与时俱进地去创造企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6.
杨绵绵是海尔这个国内最大的家电企业集团的"大管家",也是张瑞敏战略最坚定的拥护者和执行者。从1984年开始她就是张瑞敏最主要的创业助手,仅这一条就足以让大家相信:海尔发展到现在的规模,杨绵绵功不可没。但在张瑞敏=海尔的思维习惯里,一贯保持低调的杨绵绵对海尔集团的意义被大大忽略了。从2002年开始,杨绵绵以总裁身份走到前台,海尔集团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大踏步扩张之路,而这位低调的商业女英雄则在完成着自己最后的使命  相似文献   

7.
春暖花开的四月,却是海尔集团借壳海尔中建在香港上市开花结果的时节。4月6日,海尔集团发布公告称,其将以反向收购方式,由海尔中建收购海尔集团的洗衣机业务和移动手机业务。为收购上述资产,海尔中建将向海尔集团定向增发合计14.53亿港元的新股和可转债,并支付5000万港元现金。收购完成后,海尔集团将成为海尔中建的控股股东,海尔中建将向港交所上市委员会申请,当作重新上市。借助国际资本市场的平台,海尔集团选择了一条适合自身的海外上市道路加快了自己国际化的步伐。  相似文献   

8.
<正>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说:"这个题目比较确切地表达了海尔的过去、现在和未来。20年就是海尔所走过的路,1000亿是海尔现在达到的水平,世界的海尔是海尔将来必须为之奋斗的目标。""世界的海尔",让海尔站在一个新起点上。张瑞敏说,总结过去,不是欣赏和留恋过去,因为"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自己"。  相似文献   

9.
一、背景创立于1984年崛起于改革大潮之中的海尔集团,是在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名牌战略”思想的引领下,海尔经过20年的艰苦奋斗和卓越创新,从一个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壮大成为在国内外享有较  相似文献   

10.
《中国品牌》2014,(8):70-71
向互联网转型,海尔是中国家电业的旗手。但是,如何使改革方案"落地",并变为业绩,正考验着海尔和它的掌舵人张瑞敏的智慧与决心。海尔近年推动员工创业,成立自主经营体,已成立2000多个"小微企业"。今年5月,海尔进一步推进改革,上万名员工与小微企业签订劳动合同,不再是海尔集团在册员工。6月14日,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在沃顿商学院全球论坛发表演讲时说,"去年我们去掉1.6万人,海尔去年年初是8.6万人。  相似文献   

11.
品牌新闻     
7月28日,香港上市公司海尔中建集团有限公司(1169,HK)发布公告,称海尔中建将延期认购海尔集团所持有的从事手机生产和销售的飞马青岛公司35.5%的股权,其相关认股权行使日期将延长至2005年12月31日。按照先前海尔集团和海尔中建的约定,这项认股权应该在2004年7月31日前行使完成。这是今年4月6日海尔中建发布海尔集团即将注资并获得控股权  相似文献   

12.
《浙商》2009,(7):24-24
近日,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表示,海尔计划脱手大部分生产业务,以削减成本并加快为客户提供服务和对市场趋势作出反应的步伐。  相似文献   

13.
张娅 《商务周刊》2009,(23):18-19
2009年初,海尔集团CEO张瑞敏再次表现出当年“砸冰箱”的豪气。这一次,他要“砸”的是海尔多年的发展模式——从制造业转型为服务引领下的制造业。不是以企业为中心制造产品,而是以用户为中心提供服务。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张瑞敏明确表示,海尔接下来要脱手大部分生产业务,并加快为客户提供服务和对市场趋势做出反应的步伐。  相似文献   

14.
大佬心声     
《商界》2014,(7):17-17
张瑞敏边破边立 6月13日,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公开表示会再裁减1万名以中层管理者为主的员工,给海尔“动手术”。“自杀重生、他杀淘汰”,一直以来,作为成功的企业家代表,张瑞敏却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而且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薄冰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5.
朱艳 《中国品牌》2011,(2):74-74
海尔"人单合一双赢"商业模式的锐意创新,成为2010年海尔制胜的"法宝",并让海尔继续以领跑者的姿态阔步前行——据海尔集团最新披露的消息,2010年,海尔集团实现全球营业额1357亿元人民币,折合207亿美元,按人民币口径同比增长9%。其中海尔品牌出口和海外销售额55亿美元,占总营业额的26%。  相似文献   

16.
资讯     
《大经贸》2002,(9)
人物张瑞敏面对质疑近段时间,关于海尔的负面消息和议论层出不穷:海尔财务数字虚假,企业利润剧降,已入不敷出……面对社会各界对海尔的一系列质疑,海尔的灵魂人物张瑞敏站出来说话:有的人不清楚企业应该如何运作,只凭自己的臆想猜测……我们没必要去争辩,而要不断地战胜自我,因为真正能打败我们的并非媒体,而是我们自己。  相似文献   

17.
《商界领袖》2004,(5):46-46
长虹、格力、春兰之心路人皆知与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美的集团董事长何享健相比,长虹董事长倪润峰、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副总裁杨绵绵、春兰的陶建幸等一批国有企业高层领导则没有那么幸运。2004年,对于这些企业而言,时间是最稀缺资源,长虹的倪润峰将在2004年度过他60岁的生日、海尔的杨绵绵等人也即将达到“退休”年龄,  相似文献   

18.
8月14日,海尔集团在中心大楼隆重举行"海尔数字化家电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聘任仪式"大会。聘任中科院半导体所王守觉院士担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海尔集团总裁杨绵绵宣读了聘任决定,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向王守觉院士颁发了学术委员会主任聘书。  相似文献   

19.
关于企业的品牌建设,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有许多自己独特的思考。前不久,笔者与张瑞敏进行了一次有关名牌意识的交谈。他对品牌建设既通俗又深刻的看法,使我们对“海尔”为什么能够成为享誉世界的名牌,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如果企业能变成狼,中国就不怕参与企业竞争,不管竞争的主战场是在中国还是在海外,这是张瑞敏企业竞争思维的核心。中国加入世贸的前夕,不少企业家忧心忡忡时,张瑞敏以《与狼共舞》的豪情.带领海尔全面出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