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对于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指出实现乡村善治必须立足国情特点,把握时代发展要求,着力构建兼具乡土性与现代性的村治理体系。因此从自治、法治与德治三个层面就如何实现"三治融合",实现三者的良性互动、相得益彰,实现民意、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最终达成乡村社会的善治,实现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熊亮 《黑河学刊》2011,(3):83-84
在某种程度上,乡土社会的法治秩序是国家法律和乡土社会的礼治、德治、人治、习惯、家法族规和村规民约以及某种程度上的"自治"(统称"民间法")良性互动而形成的秩序。现代"法治"要具有包容精神,因为国家法和民间法两者在功能和价值取向上都是殊途同归,即都是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法治中国的推进和涉农纠纷的增多,社会转型期中的中国农村法律服务问题尤其值得关注。本文在了解有关农村法律服务问题基础上,分析了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希望在建设新农村和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同时,让民间法和国家法真正融合,为构建适宜新时期具有中国乡土特色的农村法律服务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法治是我国依法治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加快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通过选择合适的农村法治的模式,加强农村立法,加强农村执法队伍建设,强化农村法律监督机制,切实提高农民法律意识,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途径才能尽早实现我国的农村法治,进而建立现代整体法治社会.  相似文献   

5.
王海鹏 《特区经济》2008,(9):257-259
当前制约中国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是"三农"问题,"三农"问题的解决需要有良好的社会机制。法治作为现代社会控制的有效机制正在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靠传统礼俗和政策为主要调节和运行手段的中国农村社会也最终要步入现代法治的轨道。彻底打破城乡二元体制,这是发展农村法治的体制前提;充分发掘传统法律文化和农村民间法资源,则是完善农村法治的重要路径;而积极培育农村市场经济主体,提高农民法律意识,将是完善农村法治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贾焕银 《理论观察》2006,12(2):32-33
现代性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进步,但也导致了现代性的危机。在现代社会,作为城市和工业话语的现代性日渐向乡土社会拓展,乡土社会在现代化过程中也在面临着现代性危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乡土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应是在防止现代性危机不良后果的基础上的现代化过程。  相似文献   

7.
落实十九大精神,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总结部分省区和张掖市农村社会治理的实践与探索经验的基础上,概括分析了当前农村社会治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创新农村社会治理机制的路径是:创新农村社会治理体制和服务机制;构建常抓不懈的农村党建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乡镇政权建设与创新农村基层干部选拔培养机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按照产业兴旺、 生态宜居、 乡风文明、 治理有效、 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深入推进农村各项改革,破解"三农"发展难题.  相似文献   

8.
WTO要求的是以规则为基础的市场经济,而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法制经济.所以,中国加入WTO将加快法制建设现代化的进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从人治社会向现代的法治社会转型.“公开、公平、公正”是WTO的基石,也是法治社会最高原则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目前,中国社会的转型正向着民主、自由、人权的方向发展,正寻求现代法治在中国的扎根之道,笔者从川岛武宜先生的《现代化与法》得到启示:中国法律现代化的关键乃是法律意识的现代化,终归是私权意识的培育。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中国社会的转型正向着民主、自由、人权的方向发展,正寻求现代法治在中国的扎根之道,笔者从川岛武宜先生的《现代化与法》得到启示中国法律现代化的关键乃是法律意识的现代化,终归是私权意识的培育.  相似文献   

11.
刘欣 《老区建设》2024,(1):54-61
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推动中国人口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力支撑,是促进国家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包括教育理念现代化、教育技术现代化、教育体系现代化、教师队伍现代化等方面。加快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要立足乡土实际,推动农村教育理念现代化;以数字化为引领,推动乡村教育数字化进程;狠抓教师队伍建设,推动乡村教师队伍现代化;加快乡村教育政策资源投入,筑牢乡村教育现代化基石。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实践经验的总结.大学生班级民主管理需要理论的指导,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作为人类政治智慧的精华,将二者有机融合无疑是提高大学生班级管理水平,提升民主氛围的最好方式.探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大学生班级管理工作的结合点、结合方法,不仅有益于大学生班级民主治理,而且有利于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宪政文化,培养现代社会合格的公民.  相似文献   

13.
WTO要求的是以规则为基础的市场经济.而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法制经济,所以.中国加入WTO将加快法制建设现代化的进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从人治社会向现代的法治社会转型。“公开、公平、公正”是WTO的基石.也是法治社会最高原则的体现。但是.  相似文献   

14.
我国目前正处于激烈的变革和转型期,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以及全民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理念的重大历史任务迫切要求培育我国农民的公民意识.我国几千年的小农经济模式和封建传统政治文化等原因使得当代农民公民意识培育仍面临很大的阻碍,因此亟待寻求切实有效的对策加快培育新时期农民的公民意识,以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基层民主法治事业不断进步,进而推动公民社会的构建,真正实现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推进农村法制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题中应有之义.当代中国农村法治已初步发展,但在法的创制、法治意识和法的实施等方面仍然存在着较大缺失.彻底打破城乡二元体制,消除农村法治的体制障碍,是完善农村法治的体制前提.积极培育农村市民社会,巩固农村法治的社会基础,是完善农村法治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励健 《宁波通讯》2022,(Z1):60-61
<正>宁波将贯彻落实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深化依法治市”要求,坚持“利民为本、法治为基、整体智治、高效协同”理念,以解决法治领域突出问题为着力点,不断推进党的领导、权力运行、营商环境和社会治理法治化,加快构建与宁波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市域治理现代化建设相衔接的市域现代法治体系,以高水平法治助推一流智慧善治之都建设。  相似文献   

17.
市场经济法治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实现法治现代化目标更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尤其在中国,受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习惯等多种复杂因素的制约,其法治化历程将更加漫长.因此,科学把握中国法治现代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加快市场经济立法,对于大力推进中国的法制现代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2019年12月5日,宁波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宁波市委关于高水平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的决定》,明确了"健全现代法治体系,推进更高标准法治宁波建设"的法治建设目标。下一步,宁波将强化制度建设和制度执行,高水平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率先基本建成法治政府,加快形成与数字时代相适应的现代法治体系,努力为"两个高水平"建设和高水平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19.
何恒 《中国经贸》2008,(22):62-63
推进农村法制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题中应有之义。当代中国农村法治已初步发展,但在法的创制、法治意识和法的实施等方面仍然存在着较大缺失。彻底打破城乡二元体制,消除农村法治的体制障碍,是完善农村法治的体制前提。积极培育农村市民社会,巩固农村法治的社会基础,是完善农村法治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0.
在质朴的乡土叙事作品中,陕西渭南作家郭俊民创作的长篇小说《山豫情》比较真实地记录了改革开放背景下以山豫县为代表的中国农村社会历史进程与社会各阶层的心态及其变化,揭示了农村现代化任务的艰巨性,表现了作者对历史与现实的深沉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