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徐丹 《特区经济》2012,(8):122-125
公众参与的缺失是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危机频发的重要原因。结合实践观察,公众参与监管的制度化程度低、参与监管的组织化程度低、参与监管阶段的片面化构成我国当前食品安全监管的主要困境。为了跳出公众参与监管的困境,未来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公众参与制度设计可以从完善公众参与监管的制度化、提高公众参与监管的组织化、规范公众参与监管的过程化入手构建。  相似文献   

2.
我国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早弘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9):105-108
文章以我国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管为背景,从博弈论角度,阐述了食品安全中的公众、企业与政府的行为动机。通过博弈模型分析表明:在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管过程中,企业是否违规的策略选择与公众监督并举报的参与成本以及公众所受的损害有关,公众对企业监督并举报的策略选择依赖于企业所获得额外利润和政府惩罚力度,政府接受公众举报并展开调查的策略选择与公众的策略选择是一致的,但不完全信息下政府的策略选择还与公众的选择概率有关。食品安全问题实际上是政府、企业和公众三方在不同行为动机下的战略选择,要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水平,有必要引入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管,但是要实现其监管的有效性。还需要政府提供必要措施支持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分析塑化剂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关注食品塑化剂监管中存在的困难和盲区,探讨加快标准体系建设,规范食品安全生产,强化检验检测制度等措施,从而消弭监管空隙,促进塑化剂管控的规范化与制度化。这对于推动食品行业健康发展,保障公众的消费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将公众引入到食品监管过程已成为当前众多专家学者讨论的热点问题。文章尝试以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管制为切入点,对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管制的现状进行实证分析,并对影响因素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基于当前国内土地整治工作的现状,研究各地区开展土地整治工作时公众参与的情况和程度以及对公众参与情况的监管机制。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综合各研究者的研究结果,结合统计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对国内外近年来已有的关于土地整治公众参与及其监管机制的研究进行整理,对其研究结果进行了汇总、分析和展望。研究结论:国内外对土地整治公众参与及其监管机制的研究较少,大多停留在对政策法规、政府职能、宣传手段等方面的研究,有待学者们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黄小金 《魅力中国》2013,(29):63-63
因现行房屋征收评估过程中公众参与程度低、评估机构选择机制不健全、异议程序缺乏司法救济途径保障等问题的存在,使得评估的公正性受到质疑,而基于“程序正当原则”构建的机制,对于解决上述问题,确立评估结论的公正性、合法性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从“程序正当原则”构成要件出发,对评估过程的公众参与制度、评估机构选择机制、评估监管机制以及司法救济途径的确立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7.
王菲 《魅力中国》2011,(11):56-56
食品安全事件的频频爆发揭露出我国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存在问题,本文主要探究治理角度对于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启示。发挥行业协会的优势作用,鼓励公众的参与,构建政府、行业协会、公民共同治理的信任网络是本文的主要论点。  相似文献   

8.
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有较高的政治认知和强烈的维权意识,更愿意通过政治参与表达自己的利益和诉求。积极促进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意义重大。然而,新生代农民工制度化政治参与却面临着城乡二元社会结构障碍、利益表达机制缺失、主体因素先天不足、组织化程度低等诸多制约因素。为此,可以通过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不断提高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素质、大力加强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的法制建设、完善新生代农民工利益表达机制等举措来克服新生代农民工参与政治的障碍。  相似文献   

9.
在食品安全管理的众多环节中,食品安全监管无疑是其重点与核心。就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而言,其主要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监管体制碎片化,监管主体单一化,监管责任分段化,由此导致了监管过程出现了管理罅隙、监管不力以及责任推诿等现象。笔者以为运用整体政府理论和复合式管理理论是解决该问题的一个崭新视角,如改变管理责任的分配方式,建立中央和地方食品监管部门的合作关系、加大公众和非政府组织参与的力度和渠道。  相似文献   

10.
食品安全关系到公民身体健康,涉及千家万户和社会和谐稳定,监管部门责任重大。2009年6月1日《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食品安全“分段监管”模式的法定化、制度化,无疑是对食品安全监管的一次重大改革。《食品安全法》规定了食品安全由农业、质监、工商、食品药品行政监督管理部门实行分段监管。  相似文献   

11.
主食产业化以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经营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了某种便利,也加剧了食品安全技术信息的不对称,使被监管对象更为复杂。我国现有监管法律体系存在法定权责不明、立法空白及执法上的被动监管、地方保护等问题。解决主食产业化所带来的新问题,可以通过改革监管体制、强化过程监管推动全程监管原则的贯彻,以激励性监管推动被监管者加强自律、控制风险,以协同监管增加行业、中立第三方机构、公众的参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日本环境管理中的公众参与机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公众参与是日本环境保护史中的一个重要“法定”。80年代以后,在环境管理方面,日本政府通过将公众环境权益法律化、制度化、将公众参与的程序纳入政策制定的过程中等手段进一步加强了社会制衡的作用,从公众参与机制的实施效果看,其对日本环境管理的作用是难以替代的。  相似文献   

13.
高校食堂餐饮监督体制关系到在校师生的饮食安全和学校建设的稳定,今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做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当前,食品行业企业小、散、乱,农业组织化程度不高,违法犯罪成本低等现状,严重威胁了公众“舌尖上的安全”,探索建立监管和惩戒新机制。加强食品安全监督工作须臾不可放松。文章从高校食堂监督管理现状、食堂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策略等三方面阐述并分析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我国政府历来重视食品安全问题,但食品安全事件却频频发生.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主体主要为政府,政府几乎承担了食品安全各个环节的所有监管任务,其他主体则较少介入.文章在肯定政府在食品安全监管中主导地位的同时,强调其他主体诸如公众、社会媒体、企业等在食品安全监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社会转型期我国公民政治参与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志君 《理论观察》2001,4(1):57-59
由于历史与现实、主观与客观的原因 ,当前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中存在着参与意识不强 ,参与程度低 ,参与的具体制度不完善及参与行为取向复杂化和非规范化等问题。建立公民角色认同机制 ,健全政治参与形式的联动机制 ,加快政治制度化进程是解决所存在问题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食品在原料供给、生产环境、生产加工、包装和销售环节的监督管理都存在严重缺陷,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给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应分析山东省现阶段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现状,找出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在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方面增强监管透明度;构建以保障食品安全为目的法律体系;加强舆论监督,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监督的参与度。  相似文献   

17.
公众参与甘肃生态安全屏障区建设有理论的支撑、现实的需求。课题组以随机匿名的方式发放"甘肃生态安全屏障区建设公众参与"的调查问卷1 600份,回收1 480份。问卷调查发现,公众虽然对甘肃生态安全屏障区建设了解程度不高,但参与甘肃生态安全屏障区建设的意愿很高,且参与途径为多种形式。因此,政府需要通过制度化的建设保障与公众沟通渠道的畅通,善用媒体促进环境信息的公开,并积极探索公众参与的新模式,以保障公众参与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当前在全国的幼儿园、中小学校等基本实行学校就餐制度,但目前对食品安全监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领域,而没有具体到某个环节,对学校食品安全监管的研究有所欠缺。学校食品安全关系到每一位孩子的健康成长,同时也关系到国家的长远发展,因此对学校的食品安全进行相应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公民社会的崛起,公民参与学校食品安全对改善我国当前的学校食品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公民自身的"搭便车"、信息的不对称、参与平台的缺乏使公民在实际参与学校食品安全监管的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困境。文章主要通过分析公民参与学校食品安全监管的作用、监管的困境,然后针对相应的困境提供破题之策。  相似文献   

19.
侯宗宇 《魅力中国》2013,(32):387-387
公众是推动环境保护的重要力量,作为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机制的公众参与制度则是推动环境保护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国的公众参与程度较低,制约着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本文从对比政府、企业、公众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的角度,阐述了公众在保护环境中的重要性。最后,文章建议政府应该通过提高公众的环保重要性意识。并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受教育程度和环保知识水平,提出了促进公众参与的思路与对策,从而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公众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20.
日本食品安全委员会是食品安全法律理念与制度变迁的产物,其运行机制值得刚刚起步的我国食品安全委员会借鉴。日本食品安全委员会的风险评估、风险沟通和应急反应机制有效运行并产生了良好的实际效果,但仍存在缺乏权威性、缺乏事故后的有效应对、专业资源不足和消费者参与较少等不足。我国应当加强食品安全委员会的独立性,引入风险评估机制,建立风险沟通网络,提高危机应对效率,使我国食品安全委员会在食品安全监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