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独立学院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对于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意义.独立学院不仅要明确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重要意义,而且要结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把握住民族精神培育的原则,通过重视高校教师师德建设、发挥"两课"主渠道育人效用、拓展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开展丰富多样的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构建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等路径提升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2.
独立学院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对于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意义。独立学院不仅要明确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重要意义,而且要结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把握住民族精神培育的原则,通过重视高校教师师德建设、发挥“两课”主渠道育人效用、拓展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开展丰富多样的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构建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等路径提升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3.
邹新 《重庆与世界》2014,(12):118-119
民族精神是民族之魂,在当代大学生中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是高校的神圣使命和职责,而当今世界的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给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带来了严峻挑战,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培育和弘扬大学生民族精神方面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创新教学思路、改革教学内容、拓宽教学资源、重视社会实践,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是高校德育的时代主题。要发挥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文化艺术、传媒的作用,增强大学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民族责任感、使命感,民族自豪感、成就感和民族理性精神。  相似文献   

5.
戴小江 《理论观察》2005,(5):103-105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撑,大学要担当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职责.大学生肩负振兴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其成才需要民族精神的凝聚和牵动.对大学生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要纳入大学教育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6.
辛锐 《改革与开放》2013,(2):102-103
;培育民族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要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奋斗目标,要培养大学生的改革精神和自主创新精神,要培养大学生自信、自立、自强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培育民族精神要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认真进行品德教育,抢占网络阵地,发挥教师的典型示范和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民族青年的杰出代表,其核心价值观教育关系到民族地区稳定发展、民族团结及国家长治久安。本文介绍了少数民族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现状和对其进行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研究的必要性,指出通过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知识的认同以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这样一个合力作用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和社会发展的未来,是民族精神的主要传承者,其精神状态将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但在我国社会的转型时期,在全球化多元化、市场化的背景下,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出现了不同程度上的弱化,因此,对大学生加强民族精神培育,强化其民族精神认同感,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必须开展多种途径加强对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  相似文献   

9.
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中融入民族文化,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具有鲜明特色的"大学精神"的形成、凸显高校校园文化具有个性魅力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民族文化得以传承、丰富和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对7所在校大学生的调查,统计数据显示:高校校园民族建筑较多,民族文化课程建设不乐观,民族社团文化相对匮乏,民族文化活动内容初浅。为了促进民族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利用校园基本建筑营造校园民族文化的氛围,通过课程教学设计充实校园民族文化的内涵,依托民族文化社团传承和创新民族文化,借助校园民族文化活动提升民族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0.
文化认同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精神基础,是凝结文化共同体的基础.主要分析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认同的现状特点,探究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认同的因素,由此提出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认同的培育路径,提高他们的文化认同感,使少数民族大学生能够更好地交往、交流、交融.  相似文献   

1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文化传统的结晶,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出现,新建地方院校在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方面任重而道远。文章结合工作实际,提出新建地方院校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应不断创新教育载体、丰富教育内容和优化教育过程。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藏独"、"疆独"势力活动猖獗,"3.14拉萨打砸抢烧"事件、"7.5乌鲁木齐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的相继发生,严重影响着当代大学生正确民族观的形成。大学生是各民族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未来接班人,也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中坚力量之一。因此,新形势下,必须努力创新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确保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取得实效,以增强大学生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要加强民族精神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育民族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要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奋斗目标,要培养大学生的改革精神和自主创新精神,要培养大学生自信、自立、自强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培育民族精神要注重理论传输法、实践转化法、比较分析法与典型宣传法。  相似文献   

14.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由任弼时、贺龙等革命先辈率领红二、六军团创建,在长江南岸建立起的规模较大,横跨四省边境的根据地。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精神,与定向军士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具有内在契合性,是引导定向军士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的价值指引,是激励定向军士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的精神动力,是推动定向军士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的文化支撑。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精神融入定向军士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可从“融入理论学习,提升思想认识”“融入日常生活,增强情感认同”“依托实践平台,引领知行合一”“用好网络媒介,丰富育人手段”等四个路径入手。  相似文献   

15.
广大“宁波帮”人士在艰辛的创业过程中,形成了“爱国爱乡,创新创业”的独特精神品格。“宁波帮”精神为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提供了丰富生动的内容和素材。本文对开展“宁波帮”精神教育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途径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6.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文章追朔中华优秀文化中儒家"和为贵"的人本思想、道家"天人合一"的生态思想、墨家"兼爱"的伦理道德思想、法家民主的"法治"等思想,提出在我国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中,要全面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大力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营造良好的国内外环境,促进多民族、多元化的文化之间的互相交流与融合,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7.
朱晓玲 《黑河学刊》2013,(11):153-154
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属于高校德育工作范畴,因而发挥"两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是落实好这一任务的关键,其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对大学生历史及国情的教育,对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尤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应从教学方面、考核方面及作业方面进行改革,让当代大学生真正了解并热爱我们中国的历史,进而增强大学生的民族情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18.
文化自信是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和尊崇,展现了新时代我国人民的精神风貌,弘扬了新时代的民族精神,这对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具有极大的鼓舞作用.在文化自信的视域下加强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要以优秀传统文化引领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以红色文化激励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定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相似文献   

19.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境遇下的文化冲突中,我国的本土文化受到一定的冲击和挑战,影响了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接受和传承;全球化过程中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冲击着大学生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全球化条件下西方的生活方式、价值理念也影响着大学生社会主义道德观的形成.在全球化境遇中突出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强化大学生民族文化的自我认同,从而培育其深厚的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把培养和树立大学生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作为工作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20.
弘扬担当精神,敢于担当作为,既是国家发展的要求,也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品质.培育大学生担当精神通过理论的巩固、紧密跟随新时代发展的实践和充分利用新兴科学技术创新的时代要求;从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等四个方面了解大学生担当精神的主要内容;从大学生自身、家庭、高校和社会分析培育大学生担当精神的路径,将使命担当教育融入广大青年的学习和生活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