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3 毫秒
1.
地区政治与国际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的国际关系研究增进了人们对国际关系一般性和整体性的领悟能力,但在国际关系的复杂多样性方面却缺乏深入的分析。作为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努力,我们主张关注地区政治,到地区体系和地区内的互动关系之中去考察和研究国际关系中的重要问题。作者将地区政治界定为一个有着独特性的国际关系研究领域,在强调其反映国际关系深刻性的基础上,从体系结构、进程和秩序三个方面分析了它的基本特征,并讨论了进行地区政治研究需要思考的某些理论问题。地区政治研究将有助于我们较为确切地回答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国际合作或者国际冲突最为可能的问题,因此需要赋予国际关系研究以更鲜明的地区空间色彩。  相似文献   

2.
英国国际关系理论具有不同于美国国际关系理论的许多特点。国际关系理论的英国特性也许就是开放式的自主发展 ,充当国际关系知识的一间“世界工厂”。所谓开放 ,在其主要意义上是指 ,在与美国一起分享共性的“盎格鲁———美利坚知识传统”的同时 ,英国又把自己定位为欧洲国际关系理论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自主发展 ,是指英国国际关系理论在上百年的发展中并不依附于作为一门“美国社会科学的国际关系理论”。国际社会学与国际政治经济学一直是英国国际关系理论的两个“名牌” ,在世界上独树一帜。许多英国学者更倾向于国际关系 (国际政治经济学 )批评理论。多元主义与学术民主色彩明显。不要求学者服从于某种整齐划一的占主导地位的“科学”理论 ,比美国同行更有可能、更有资格回应全球化提出的各种挑战与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国国际关系学的发展受到实证主义和美式方法论幽灵的威胁。如果这个幽灵得逞,中国的国际关系学将不过是美国国际关系学苍白的翻版而已。更有甚者,中国国际关系学者与为数甚少的美国学者之外的世界其他国家学者对话的能力将受到极大局限,而美国学者也缺乏与非美国学者进行对话的兴趣。一些在美国受训的中国学者强调,那种与美国式的形式建模法密切相关的实证主义和方法论胜过其他方法,因而必须为中国学界所采用。这对中国国际关系学的未来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时刻。作者主张国际关系学采取反思主义研究法,拒绝国际关系研究中实证主义的谬误和美式的科学主张,并呼吁中国学者不要着迷于美国学界的资金能力和慷慨大度,而要认识到美国之外的国际关系理论建设还有更令人感兴趣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西方“现代国际关系理论”之引入中国(中国有称之为“国际关系学”者),大约在“文革”落幕之后。于今观之,在这方面运用娴熟的,颇有其人,打破了我们沿袭已久的老套数,出现了新气象,开了国际问题研究的新局面。把国际关系作为一门学问,而不是一般的时事综述或外交评论,在中国历史不算长。在这方面,西方有优势,所以要向它们学习。国际关系的理论,以美国学者最受瞩目;中国学者所引用的,大部分来自美国学者。美国有别国没有的客观条件,它是超级大国,世上哪里有事,哪里就必有它的身影。亨廷顿的一些言论,若出自一个中国学者之口,绝对没有那么大的…  相似文献   

5.
李真  王俊涛 《魅力中国》2011,(4):263-263
费正清的中国史观以传统文化为切入点,以传统中国为背景,深入而细致地研究近代中国的历史变迁。他在中西关系史的研究中提出了著名的“文明冲突论”。这一理论的提出,表明“文化之舟”早已驶入了国际关系的理论视线。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的冲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关于当今国际关系的现状 ,存在不少理论模式 :“历史终结论”宣布了意识形态冲突的终结和政治经济自由主义的全面胜利 ;“文明冲突论”预言国际暴力活动将主要发生在文明之间而不是在国家或意识形态之间 ;“现实主义学派”则坚持认为自修昔底德和马基雅维利以来国际关系本质上并没有变化 ;“全球化论者”宣称全球化将迫使观点不同的人都看到全球化必将带来和平与民主。这些理论模式给我们很多启示 ,但都难以解释三个客观事实 :第一 ,强权之间的对立 (和小国家利用这些对立的能力 )并没有消失 ;第二 ,如果说国家之间的战争正在减少 ,那么国家内部的战争却有增无减 ;第三 ,国家的对外政策不仅取决于诸如经济和军事力量这样的现实主义的地缘政治因素 ,而且也取决于国内政治和领导人的个性。在过去的 10年里 ,国际关系紧张的主要根源是国家内部 (和国家体制 )的分裂与经济、文化和政治一体化进程即全球化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7.
九一一事件及其对国际关系学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九一一事件代表了一场始于战争技术和认同政治的革命,但是未能相应地在理解和调解的艺术之间引起一场革命。为了缩小对于后九一一世界进行理解的愿望与能力之间的巨大差距,国际关系学者需要发展一种成熟的虚拟理论,进而深入挖掘后现代主义和建构主义的学科意义。以当前美国国家安全话语体系作为批判性解读的对象,通过仔细剖析美国对外政策和军事政策的自相矛盾和神化色彩,作者呼吁国际关系学者对一个飞速发展的现实世界做出迅速且有效的审视。  相似文献   

8.
金融危机、美国衰落与国际关系格局扁平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最近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引发关于美国衰落的讨论出发,作者介绍了美国新近两种具有代表性的关于国际格局发展的看法——无极时代与后美国时代,并认为真正符合客观现实的国际关系发展的趋势是扁平化,国际权力格局会越来越呈现出一种水平分布,在这当中,大国、主要的区域性和跨区域性国家集团以及重要的国际组织和制度都会越来越平等地分享国际权力。为应对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国际社会所提出的国际金融体系变革的呼声也能反映这种国际关系权力分布扁平化的发展趋势。尽管主要大国相对地位不会因为这次金融危机发生大的变化,但国际制度和国际体系的调整也反映了当前国际格局正在发生的重要转变。  相似文献   

9.
2023年5月1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世界经济与政治》编辑部、国际政治理论研究室和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国际政治科学》编辑部共同主办的第三届“国际政治理论与实证前沿青年论坛”在京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国际冲突与合作:规律和机制”,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云南大学、中山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和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等高校与科研机构的30余位青年学者和专家与会讨论。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文化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后冷战时代国际社会存在的文化霸权、新殖民主义等问题,相继出现"文化帝国主义"、"历史终结论"、"文明冲突论"和后殖民文化批判等理论。这些理论都重视和强调文化对国家行为和国际关系的影响。尤其是美国运用冷战期间留下来的遏制政策遗产在全球范围内大肆推行文化霸权政策和"文化外交",为了应对这种状况,一些国家纷纷制定保护国家安全和文化安全的文化政策。安东尼奥·葛兰西作为第一批看到文化对国家政权重要作用的学者,所提出的文化领导权至今仍有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11.
二战后拉美国际关系区域研究得到了很大发展。拉美学者以本地区为主要研究对象 ,形成了独特的视角和理论观点 ,其根本目的是探寻拉美作为外围国家的出路。拉美国际关系研究有三个独特的主题 :自主、发展及与美国关系。 2 0世纪 6 0年代在拉美曾出现了依附理论 ,作为当时拉美主流思想意识 ,依附理论对拉美国际关系研究产生了深刻影响。 80年代后 ,新的国际关系理论取代了依附理论 ,其中以阿根廷学者卡洛斯·埃斯库德的外围现实主义最为典型。但在新的形势下 ,拉美国际关系研究中围绕外围出路的探讨远没有结束。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美国介入亚太战略为研究对象,以其中暗含的中美文化冲突为研究内容,主要从“亚太介入”模式入手,深刻分析中美冲突的文化逻辑,彰显美国“文明冲突论”之缺陷,为中国解构美国霸权提供文化视角.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关系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关系理论应该具有四个要素:冲突的和动态的世界观;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社会分析;对社会主义的向往。作者通过对经典马克思主义作家的一些作品和世界体系论、依附论以及考克斯、海默等人的理论分析,指出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应该是以这四个要素为共性的。据此,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建设应在坚持国际关系矛盾性与冲突性的同时,避免教条地把马克思主义视为一种简单的激进主义;强调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分析具体的国际生产活动对国际政治与社会关系的影响,而不是简单地强调经济主义;从理论上深入地探讨国际伦理与世界正义问题,而不是简单地批判现有的世界秩序。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关系理论应该具有四个要素:冲突的和动态的世界观;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社会分析;对社会主义的向往。作者通过对经典马克思主义作家的一些作品和世界体系论、依附论以及考克斯、海默等人的理论分析,指出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应该是以这四个要素为共性的。据此,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建设应在坚持国际关系矛盾性与冲突性的同时,避免教条地把马克思主义视为一种简单的激进主义;强调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分析具体的国际生产活动对国际政治与社会关系的影响,而不是简单地强调经济主义;从理论上深入地探讨国际伦理与世界正义问题,而不是简单地批判现有的世界秩序。  相似文献   

15.
苏联理论界认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是一门反映国际关系体系结构、基本因素、发展变化的动力、客观规律的学科。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对象是国际关系体系的结构、功能发挥和发展的共同规律,国际关系理论作为一门学科,有自己相应的概念组合:国际关系体系、对外政策的利益和目的、对外政策的潜在能力、国际舞台力量对比、国际关系的因素、对外政策实施的手段、国际冲突、国际危机和国际合作等等。  相似文献   

16.
国际关系研究者经常面对一些需要运用数据进行比较、检验或支持的问题。对于试图采用定量研究方法的研究者而言,如何获取和使用研究所需的数据是研究过程中面对的第一个难题。作者将国际关系定量数据库分为冲突数据、国际经济政治地理数据、组织数据和调查数据等几种主要类型,它们涵盖国际政治经济、冲突或冲突过程、国际组织、对外政策分析、民主化、族群政治、发展、环境研究、和平研究等大部分国际关系研究领域。在对这些数据库的主要用途、特征、使用方法以及最新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介绍的基础上,作者认为,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数据,研究者需根据研究目的和问题选择最合适的数据,尽可能使用不同数据来进行假设检验,同时在分析使用数据时需要注意数据的测量层次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最近在欧洲举行的一次国际会议上,一批来自各国(主要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学家、国际关系学家讨论"经济全球化"问题。一位来自英国的已退休、但是十分资深的国际关系学女教授,半是认真、半是"倚老卖老"开玩笑地指点着一些年轻的学者说:"你们这些研究国际关系的人,我看得赶快改行了,因为以后不再有‘国际关系’,因为不再有真正意义上的国家。今天世界上资本的流动性之高是历史上未有过的,今后就更是这  相似文献   

18.
陈娟 《改革与开放》2016,(16):49-50
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为我们提供了认识国家关系,理解国际事务的新视角,但其主要论点及其基本概念又令人质疑.到底是文明的冲突还是文化的冲突,是文明的冲突还是文明的融合?在国际冲突之中到底是不是文明冲突起着决定性作用?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去理性的审视和反思.  相似文献   

19.
尚会鹏 《世界经济与政治》2020,(2):24-43,156,157
以新现实主义为代表的主流国际关系理论建立在单一本体论基础上,在单元层次上趋于把构成国际体系基本单位的国家视为权力单位,在关系层次上把国际关系简化为一种权力关系,在体系层次上把国际体系视为一种更接近物理系统的简单系统。而在批评新现实主义基础上形成的各种国际关系理论流派也未能很好地解决国际关系本体论的单一性问题。作者在梳理学术界对国际关系本体论思考的基础上,探索性地提出一个逻辑上自洽的国际关系本体论基础,从而使国际关系研究跳出“政治学囚笼”,置于一个新的本体论基础之上。新本体论三个层次的特点是:在单元层次,构成国际关系的单元是考虑了文明体与组织体两个侧面的多元国家;在关系层次,国际关系是一种由人类多维活动构成的复杂网络;在体系层次,国际关系是人类在国际场域中多元社会共现的演化系统。世界强联结时代出现的一些新特点支持新的本体论思考:人类多维活动被深度卷入国际场域的现实支持从多元、多样的视角看待国际行为体;国家行为体强联结的现实支持把国际关系模式视为一种多维复杂的关系网络;国家间因深度互动而出现“共同体化”的趋势支持把国际体系视为“多元社会共现”的文明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20.
塞缪尔·亨廷顿提出的文明冲突理论引起了学界广泛而深刻的讨论,赞同者有之,批判者更多.学者们围绕文明冲突理论的论争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文明冲突的形态,文明冲突到底是文明间的冲突还是文明内部的冲突,抑或利益的冲突;文明的研究范式,文明冲突理论只是基于美国的战略意识形态,用于构建国际关系,在范式的基本要素方面存在致命的缺陷;亨廷顿对中华文明的理解存在偏差,没有认识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天人合一、 和而不同的特质.文明冲突理论提供了一个认识世界政治秩序和人类文化样态的视角.在和平的企盼下,冲突仍应得到重视,而中华文明可为消弭冲突提供东方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