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伟 《致富之友》2011,(12):90-91
贝尔廷在这一章中讨论了先锋艺术和伴随它发展的艺术批评在不同语境中产生的意义和转变。这段历史无疑是现代主义艺术中最受人关注、同时也不是不断被重新观看的历史。先锋艺术产生时把未来作为实践的坐标系而与抱守传统和历史的艺术研究分道扬镳,但到了60年代,先锋艺术在文化语境的转变中经历了深刻的危机,最终又被守住最后的"风格"原则底线的艺术研  相似文献   

2.
贝尔廷教授在第九章的讨论终于涉及到了在现代艺术向当代艺术过渡中扮演着决定性角色的大众文化问题。他的论述最终落脚点仍然是艺术史模式的终结,这其中蕴含着一些现当代哲学、美学和文化史中的基本概念,在现代到当代的转变过程中,正是这些概念在不同语境和历史条件下的呈现出的重新被定义和寻本溯源的张力,持续地为现代主义以及现代主义批判提供理论养料。精英与大众、文化与艺术、生产与生产的意识形态、政治与审美等等概念域都出现在这一章的讨论中,讨论的基点无疑是艺术与生活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主义之后的艺术史》第十一章《新美术馆中的艺术史:寻找自身面孔的努力》的下半部分,汉斯·贝尔廷以媒体艺术家加里希尔(GaryHill)的展览为例描述了电脑以及以电子媒体为手段,并可以超越场域和时间的物理载体而作为电子图像存在的艺术创作,对于美术馆原有的收藏和展示理念所产生的挑战。贝尔廷写道,"唯有艺术史的时间统领着艺术作品的个别时间,唯有艺术史本身是普遍有效的,艺术品不具备这种能力。因此,人们发明了一个地方,可以让所有的艺术分享艺术的普遍原则:这个地方就是美术馆。"加里·希尔的创作在"真实的展览空间中产生了以时间为基点的、非物质形态的观看空间,无法拍摄,也无法用文字描述。""博物馆的收藏原则和电脑的存储原则来自于不同的时代,却在当代同时并存  相似文献   

4.
苏伟 《致富之友》2011,(5):84-85
第10章的媒体艺术讨论是《现代主义之后的艺术史》章节字数最长、论述方式颇为特别的一章。媒体艺术严格来说无法被归纳进艺术史讨论的范畴里,媒体艺术在"艺术史作为官方以时间顺序记述的意义发生史"中"根本没有一席之地",这是由于媒体艺术的"作品结构具有艰涩的纪录性,这给艺术史的工作方式带来了障碍,也质疑了这种传统工作方式的逻辑。"但是,讨论媒体艺术的必要性仍不仅在于它已经成为当代艺术作品主要的呈现方式之一,媒体艺术独特的时间性特征对于艺术史中有关图像、象征和主体的理论阐述进行了颠覆,因此尽管贝尔廷的论述看来似乎不同于以往各章节紧抓  相似文献   

5.
苏伟 《致富之友》2011,(11):81-82
贝尔廷的讨论总给人这样的印象:挖掘问题的出发点是艺术史,具体的论述来源也是艺术史争论中反复出现的重大议题,然而每当触及到这些问题的关键之处时,贝尔廷有意规避了概念史和重大论争的梳理和总结。他的具体考察对象自始至终都是艺术史的"书写历史",这一写作实践有着清晰的策略和目的性,尽管潜在的内容丰富甚至有模糊之嫌,但每一个具体论述都坚定地指向当下的艺术理论和创作实践。  相似文献   

6.
对于汉斯贝尔廷而言,似乎再怎样反复探讨艺术史的适用性都不为过,在《现代主义之后的艺术史》的第八章《全球艺术与少数群体:艺术史的新地图》中,贝尔廷在文章的第一段就明确地指出艺术史是为了"拥有一个共通的历  相似文献   

7.
有关艺术史的讨论在当代艺术美术馆的语境中也具有当下和未来的意义。当代艺术美术馆展示的不仅仅是当下的艺术,它一再地向人们灌输我们在艺术史中获得的观念。今天,这种方式恰恰受到了质疑,以当代艺术为对象展示艺术史是否合理和适合当下状况值得重新讨论。今天通行的艺术观念与以往相比大为不同,它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美术馆中毫不费力得到展示的艺术史观念是否还具有统一一切的能力。当作品无法证明艺术史的发展进程和艺术本身的状态时,仅仅展示作品是不够的。我们仍然固系于一种越来越难以理解的艺术之意义上,只能在这种艺术迄今为止的历史中辨识它,无论人们怎样对历史进行想象。有关艺术家和艺术行家如何认识自身的讨论在美术馆中进行,而作为机构的美术馆本身今天也陷入到意见之争中。公众给予美术馆压力,要求在美术馆中看到书籍中无法解释的一切,这样说来,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主义之后的艺术史》第十一章《新美术馆中的艺术史:寻找自身面孔的努力》的上半部分中,汉斯·贝尔廷将艺术史曾经的同谋者——美术馆作为考察的对象,讨论了曾经与艺术史一致地将艺术想像为内部统一的系统,并确认艺术史作为一种理想秩序的艺术机构——美术馆在艺术史叙述的权威性削弱之后,所经历的众多转变和具有的多重面貌。艺术史的内容和美术馆的展览之间彼此确认的关系随着艺术史观念的日益模糊而瓦解,美术馆的身份和所担当的期待也日益复杂起来。"当没有哪种艺术以达成共识为目标时,任何艺术都有权利争得在美术馆展出的机会。当不再有美术馆去满足所有要求时,每个美术馆都可以利用展览的机会让这些不统一的期待获得表达权,让想象中的命题在展览中先后得到实践。"这种转变将美术馆推到了一个前沿的地带,它不再仅仅是为了展出、烘托、推动和确认  相似文献   

9.
不稳定媒体     
<正>共享的欢愉神话中有九个缪斯女神,她们分别专司史诗、哲学、修辞和科学、历史、音乐或笛乐、喜剧、悲剧、轻歌曼舞、抒情诗和爱情诗、模仿艺术和天文学,却没有专司视觉艺术的女神。古希腊拥有各种表演和朗诵(演说)艺术,无论是叙事或歌唱,都专属于口语文化。  相似文献   

10.
卢迎华 《致富之友》2011,(1):100-101
通读汉斯·贝尔廷在《现代主义之后的艺术史》第七章《欧洲:艺术史分裂后的东西方》之后的强烈感受是,虽然贝尔廷的讨论只是涉及到东欧和西欧在艺术价值上不平衡的权力较量所形成的相互关系,以及其对于东欧的艺术创作和面貌的塑造,我们几乎可以将其中对于东欧以及东西欧关系的描述完全置换成为对中国情况和中国与西方世界的关系的讨论。  相似文献   

11.
据悉,一间"现代美术馆"不久将在中国南部某家美术馆亮相,该馆整体重现了在现代主义历史上堪称开山之作的一次展览,其馆藏也均为当年展品的复制。对此我们均深感兴趣且拭目以待,并借此机会同瓦尔特.本雅明进行了一次访谈;当年他曾是复制艺术的主要倡导者,也是博物馆(美术馆)发展历程的见证人和观察员。  相似文献   

12.
苏伟 《致富之友》2011,(8):103-104
从本期开始,《现代主义之后的艺术史》进入到下半部分的讨论。这一部分是贝尔廷根据其1987年撰写的小册子《艺术史的终结?》(Das Ende der Kunstgeschichte?)的基础上修改而成,而且添加了新的章节和案例讨论。那本小册子出版时曾经在欧洲乃至国际艺术界引发了相当程度的争议和讨论,反响不仅来自于艺术理论界和艺术实践  相似文献   

13.
<正>我们从《现代主义之后的艺术史》第六章列举的丰富例证中见证了战后美国人致力于重建美国本土艺术艺术史地位的努力。"第二次现代主义"艺术在众所周知的欧-美博弈中引发了大量的话题,正如应时而生的抽象表现主义针对体系(绘画传统、话语权力、种族差异、以及一切政治  相似文献   

14.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之下,以及面对着内部格局变动的双重压力,中国虽面临挑战,但并非没有机会。"中国概念"实为一个文化、经济与政治三个接口的体系,同时中国作为新兴市场的代表,在艺术市场领域,像在经济领域一样越来越激起世界人民的热情。尤其是经典艺术,无论在技法和观念上都在美术史上奠定了地位,然而这种价值是与长久  相似文献   

15.
本期杂志的"策展问题"所涉及到的关于展览的论述也适用于对于艺术史的讨论,我们几乎只需要把"展览"替换为"艺术史"即可。虽然从某种意义上,艺术史总是试图在过往的时间段中梳理艺术进程的某种规律性以获得理解和预测艺术发展的线索,并因此具有了某种参照和权威的意义,但汉斯·贝尔廷在其著作《现代主义之后的艺术史第二部分第三章中对于已有艺术史模式的追溯使我们清醒地意识到艺术史只不过是种种对于艺术创作和艺术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大陆,美术馆与博物馆的分工似乎很明确,美术馆专心于近一百年来的现代艺术,或者近三十年来的当代艺术,百年前发生的事情一般都交由博物馆处理。"美术馆"、"博物馆"都是近代西方文化东渐的成果,但考究这两个词汇,却是一百年前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发明的汉字译词,中国当时羡慕日本的改革气象,直接引进,并沿用至今。应该说,"美术馆"也是东亚近代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现代主义之后的艺术史》10、媒体艺术的时间性与历史的时间性(1)录像艺术和装置艺术也证明了"艺术史的终结"的成立,只不过情况有所不同。艺术史作为官方以时间顺序记述的意义发生史在这两种艺术形式中根本没有一席之地,我们可以说,它尚未来得及记述发生在它们身上的东西,尽管这两种艺术形式已经拥有近三十年的发展历史,在艺术舞  相似文献   

18.
汉斯·贝尔廷在《现代主义之后的艺术史》第十章《媒体艺术的时间性与历史的时间性》中以录像艺术为例来讨论艺术史的思维方式所面临的新挑战。录像艺术作为一种考察、记录并思考时间概念的媒体,本身是通过呈现时间而存在的,并在对技术的依赖之中面临迅速过时的危机。而录像艺术的创作本身恰恰提供了一种独立于我们所熟知的时间经验以外的私密的和主观性的时间构造。录像艺术家掌握了时间的主动性,他/她可以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主义之后的艺术史》的第九章《艺术对抗艺术史——以大众文化为镜》中,汉斯·贝尔廷描述了二战之后经典现代主义艺术史模式所面临的新挑战,他写道,"艺术的意义开始在与日常生活世界的对话中形成。这其中蕴含着对抗艺术史的能量。"一些艺术家选择从大众文化和  相似文献   

20.
喜马拉雅美术馆即原来的证大美术馆,作为国内为数不多影响甚广的民营美术馆之一,数年前刚刚传出启动消息时就已经吊足了业内人士的胃口,纷纷揣测。几年过去,这座颇为引人眼球的"豪华"级美术馆终于快与世人见面了。喜马拉雅美术馆馆长沈其斌向本刊描述了他的"新舰队"的样貌,以及他将如何把好舵,做好船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