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关于气候变化对女性劳动力市场影响的研究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话题,然而现有研究缺乏针对新近研究进展的系统归纳。为更加立体、全面地展现气候变化对女性劳动力市场影响的研究进展,本文围绕气候变化对女性劳动生产率、劳动时间、劳动收入、劳动力流动以及女性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政策和措施等方面,就气候变化对女性劳动力市场影响的相关研究进行归纳和述评。在梳理和分析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围绕该领域的研究不足之处和可供拓展的方向进行阐述,以期为深入了解气候变化对女性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
康晨  张宗利  徐志刚 《财经研究》2021,47(4):124-138
我国"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分工观念年深日久,但相比世界很多国家,女性劳动参与率反而很高、性别工资差异也较低,中国文化中长期承袭着父辈对子女代际支持的传统可能是缓解女性劳动供给约束的重要动因.文章构建考虑父辈代际支持的家庭劳动供给模型,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分析了父辈时间支持和经济支持对子女,特别是女性劳动力的劳动供给和工资收入的影响与机制.研究发现,父辈的时间支持明显缓解女性劳动参与的时间约束,提高其劳动供给和工资收入,但没有发现对男性有显著影响,故有利于性别工资差异收敛;而父辈的经济支持均未发现对子女的劳动参与和工资收入有显著影响.此外,对城乡进行区分后发现,父辈时间支持对城镇女性的作用比农村女性更强.文章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我国劳动力市场中女性劳动供给行为和性别工资收敛性的理解,对进一步完善劳动就业制度也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3.
占人类二分之一的女性,在走向性别平等的过程中,将对其自身以及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这是一个发展性的时代命题。本文在女性主义、女性经济学和人口红利的理论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实践,从个人发展、家庭发展和经济发展三个维度提出了性别红利的分析框架。随着女性主义和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女性地位逐步提升,加上人口转变带来了生育率的下降,越来越多的女性得以从家庭和生育中解放出来,实现了经济独立和个人发展,不仅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也有利于提升家庭发展能力、破除贫困代际传递,这即是性别红利效应。该分析框架的作用不仅体现在对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性别问题和发展理念的变革,而且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去理解家庭、社会、经济发展甚至文化传统的变迁。  相似文献   

4.
保罗·乔斯科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他是研究管制经济学、交易成本经济学和契约理论的应用以及环境经济学等领域的代表性人物。乔斯科强调经济理论在研究现实问题中的重要性和基础地位,并不断地将理论的发展应用到相关领域的实证研究中,开创了管制经济学和交易成本经济学实证研究的先河。他的努力不仅推进了这些领域的理论研究,而且对公共政策的设计和评价产生了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5.
大量的经济学和社会学研究发现,劳动力市场存在着性别隔离现象,这种现象在各个国家的劳动力市场中普遍存在,并长期持续.本文将从水平隔离和垂直隔离两个层面并结合实地调查,研究中国会计职业性别隔离的现状和特征.  相似文献   

6.
王和林  贺小燕  彭钢 《时代经贸》2010,(18):217-217
大量的经济学和社会学研究发现,劳动力市场存在着性别隔离现象,这种现象在各个国家的劳动力市场中普遍存在,并长期持续。本文将从水平隔离和垂直隔离两个层面并结合实地调查,研究中国会计职业性别隔离的现状和特征。  相似文献   

7.
徐星 《经济研究导刊》2012,(19):102-104
通过借鉴美国2007年美国劳动力市场的数据,对于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歧视现象作了实证分析。考虑到了影响工资收入的职业类型、技术差异,劳动者偏好等影响因素对于劳动群里女性比例与该劳动群体里的工资收入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该研究结果对于改善较不成熟的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就业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姚萍 《时代经贸》2008,6(7):28-29
以劳动力市场及其运行为分析对象的劳动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就业与失业、收入分配和劳动关系是国内劳动经济研究的三大重点领域。我国自从上世纪末确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经济方针以来,劳动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劳动者的权益得到了较好的维护。但在目前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的形势下,我国的劳动经济事业也面临着严峻挑战。积极促进完善劳动力市场制度建设,更好地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劳动经济权益,是时代赋予中国工会的重要任务。本文拟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劳动经济事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9.
《经济研究》2017,(6):153-168
借助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1—2013年数据,以及最低工资标准在不同区县不同时间上的差异,在分别考察最低工资标准上涨对工资、就业的影响后,本文重点考察了最低工资标准上涨对劳动参与,尤其是已婚女性劳动参与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1)最低工资标准上涨10%,员工的雇佣工资显著增加6.6%,被雇佣概率下1.2%,但在10%的统计水平下不显著。(2)最低工资标准上涨主要增加已婚女性的劳动参与率。最低工资标准每上涨10%,已婚女性劳动参与率显著增加1.86个百分点,且以从事非农工作为主。对工资收入处于最低25%的已婚女性,劳动参与率更是显著增加3.03个百分点。(3)综合考察最低工资标准上涨对已婚女性劳动参与以及进入劳动市场后就业概率的影响发现,最低工资标准上涨10%,16—55岁已婚女性中就业个体的占比显著增加2个百分点。(4)从异质性上看,最低工资标准上涨主要影响中年、低教育水平或来自西部地区的已婚女性。在劳动供需发生根本转变的情形下,通过激活劳动力存量,上调区县最低工资标准对短期内缩小中国劳动力供需缺口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薛君  孙静 《经济研究导刊》2009,(12):103-104
运用经济学中的时间预算约束线和无差异曲线以及生产函数等模型工具,以“毒奶粉”事件引发的关于安全喂养婴幼儿的思考为基础,分析了婴幼儿食品安全隐患对育龄女性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得出结论:当婴幼儿食品安全存在隐患时,利他主义的母亲会考虑增加亲自抚育孩子的时间,这需要减少母亲的工作时间或休息时间,且最终会直接或间接降低育龄女性劳动力的市场产出。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村女性劳动力流动研究问题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中国农村女性劳动力流动的研究文献开始大量出现,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农村女性劳动力流动人口的社会经济特征;影响农村女性劳动力流动的因素分析;农村女性劳动力在流入地的生活状况以及流动对农村女性劳动力生活观念、生殖健康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这些研究使我们对农村女性劳动力流动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但这些研究基本上都还是一种描述性分析,对农村女性劳动力流动过程缺乏长期、动态的把握,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性别工资差异是世界各国劳动力市场上普遍存在的现象。现有文献从理论与实证角度证明,个体人力资本差异、劳动力市场歧视行为、女性的共同禀赋、劳动力市场的分割特征以及行业特征与政府行为等是性别工资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因此,为逐渐消除性别工资差异提供理论依据,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进一步拓展性别工资差异因素分解的方法,采用多学科的交叉和渗透方法深入研究性别工资差异问题,并探寻有效解决性别工资差异的政策措施与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3.
自我国实行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女性劳动力的劳动参与率发生了显著下降,劳动力市场的性别不平等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教育是影响女性劳动参与的重要变量,既有促进女性参与市场劳动的一面,也有降低女性劳动参与率的一面。一方面教育能够增加女性的工资收入,提高女性的健康水平,增加女性的预期工作时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能够提高女性的劳动参与率;另一方面随着女性的教育水平的提高,女性在婚姻生活中的议价能力也会不断提高,这又使女性乐于享受家庭生活,倾向于不参与市场劳动。  相似文献   

14.
劳动力市场性别歧视行为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性别歧视是劳动力市场一种常见的行为,表现在两性就业、工资、职业安排、劳动保障和发展机会等方面程度不同的差别.然而,以经济学的逻辑,不同性别的报酬或职业差异本身并不能作为歧视的充分证明,因为,教育水平、年龄、工作经验和工时数量等很多因素都决定生产率的特征,甚至这种差异还可能来自两性对从事市场或家务劳动的不同选择.一个人在劳动力市场上的价值取决于影响其边际劳动生产率的所有供给和需求因素,如果与生产率无关的因素在劳动力市场上取得了正的或负的价值,才可能导致歧视.理性地认识性别歧视和对其原因进行剖析,有助于女性劳动者对提高自己禀赋资源以获得更高产生率的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企业生产与性别收入分配的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零工就业意味着雇佣的非正式化与收入的不稳定化,女性被大量吸纳进入零工经济的同时,参与劳动力市场和家庭的方式也发生转变,性别工资差距可能随之变化。理论分析表明,在市场领域,非正式雇佣加深了劳动后备军对工资的挤压效应,女性作为劳动力“蓄水池”,收入下降效应更为明显;在家庭领域,不稳定收入加深了劳动者的自我规训,家务劳动时间分配不均使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张。在上述两种效应下,零工经济中的性别工资差距将大于非零工经济。基于微观调查数据的经验研究结果验证了上述理论推演。劳动者“灵活性”和“安全性”的综合指标表明,只有建立灵活安全的劳动力市场机制,重视弱势群体的就业保护,才能真正推动零工经济成为“稳就业、保增长”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部地区城镇就业紧缩的态势十分突出.结合湖北的实证分析,发现城镇就业紧缩中女性就业的缓冲作用突出;就业的性别分层不明显;女性对男性的替代作用显著.男性与女性的就业竞争与融合代表着城镇劳动力市场整合的方向,但女性在第二产业和竞争性第三产业中的缓冲作用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女性就业问题的解决一方面需要相关政策的扶持,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区域经济关系的进一步整合.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动态演化的视角将贫困视为一种持续加深的非正常状态,这种状态在经济上一个显著的特征是收入低于正常人群,以缪尔达尔的循环积累因果原理为理论基础,试图通过劳动力市场上的性别收入不平等来解释女性普遍的、持续的相对贫困状态.性别差异下的劳动力收入不平等形成了女性群体与男性群体之间长期的收入差距,使得女性更易陷入相对贫困状态,造成不断加剧、难以摆脱的贫困循环.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理论是解读性别收入不平等及女性贫困的有力视角.人力资本理论视角下,家庭照料及生育责任影响女性人力资本竞争力,女性人力资本积累进程与企业需求偏差较大,生育保险责任内化为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女性人力资本回报率低造成人力资本投资的恶性循环.而社会资本理论通过女性资本欠缺和回报欠缺、职业机会差异和职业内收入差距两个路径解释了性别收入不平等的发生机理.  相似文献   

18.
将离婚的可能性引入家庭决策是家庭经济学中新的研究方向。本文构造了一个考虑离婚的两期动态家庭分工模型,在这个模型中,由于存在离婚的可能性,市场工资较低的一方将增加其劳动供给作为一种自我保险,以便更多地获得市场劳动中的人力资本积累,降低在离婚发生时的经济损失。对离婚可能性的考虑导致了动态决策中家庭分工的低效率,而针对家庭稳定性的保险机制则被证明可以纠正这种效率的扭曲。  相似文献   

19.
袁莉  聂琼 《时代经贸》2006,4(11):163-163
职场上,女性也不可避免地有着先天的劣势,但在企业中的许多女性,善于运用性别优势,发挥自身的潜能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因此,从社会性别视角出发,分析女性对组织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让企业了解女性的重要作用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学术领域的性别不平等既是历史问题也是现实问题,认识和破解经济学研究中的性别歧视不仅符合性别平等的社会发展目标,也有助于促进学术多元化发展。文章利用《财经研究》的刊文量和引用量数据,实证研究了经济学研究中的学术贡献特征及其性别差异。结果显示,女性学者的刊文量仅是男性学者的1/4,平均引用量(18.58)也低于男性学者(20.68);引用量的分位数分析表明,男性学者的论文引用量受年龄、基金和单位类型影响,女性学者的影响因素与男性学者一致但不显著;性别交叉项分析表明,基金和职称两个因素有效解释了男性和女性学者的学术贡献差异。虽然女性学者的学术队伍不断壮大,学术力量快速提升,学术贡献数量也呈上升态势,但其整体学术成果非常有限,学术贡献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除了注重自身的女性自觉和学术自觉外,女性学者还需要更多的外部学术资源以及家庭和社会的积极支持,以充分调动和发挥其学术潜能,促进经济学研究的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