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是我国能源低碳转型的关键时期,煤炭发展应以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能源需求为导向,以满足生态环境保护、碳达峰碳中和要求为目标,发展清洁高效利用的煤炭。将煤炭利用分为煤炭洗选、作为燃料发电、作为原料清洁转化、煤炭分散清洁燃烧、低阶煤分质利用等途径,系统分析了各途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未来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重点发展方向和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推动新形势、新要求下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发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
当前,政府积极推动能源革命以改善能源结构和利用效率,在明确煤炭仍为我国主体能源的同时,也在煤炭总量控制、环境保护、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煤炭税费政策作为能源管理体制的重要部分,将在能源革命中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通过梳理我国煤炭税费制度发展历程和煤炭税费现状,并进行我国煤炭行业税费水平与煤炭产业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以探讨我国煤炭税费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3.
煤炭作为我国主要能源和重要的工业原料,在推动能源革命和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煤炭工业发展进入重大转折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推动煤炭生产和消费革命,研究探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煤炭工业发展战略与规划思路,促进煤炭安全高效绿色集约化生产,提高煤炭清洁高效低碳利用水平,为中国煤炭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集思广益,献计献策,日前,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在京举办"2015中国煤炭高峰论坛"。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出席论坛并作总结讲话。  相似文献   

4.
由于中国的能源需求增长迅速、能源结构不合理、能源技术水平较低以及能源市场化水平较低等,中央提出了"能源革命"的目标。"能源革命"的提出意味着中国的能源发展战略将全面发生转变。对于煤炭产业而言,能源革命会导致煤炭的使用比重下降,会促进更多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会带动煤炭产业的转型升级,会促进煤炭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神华集团也开展了相关的转型实践。  相似文献   

5.
对全国重要煤电基地山西省来说,在能源结构短期内无法调整的现状下,推进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是解决山西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核心。阐述了能源转型背景下山西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内涵、进展,剖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我国进入清洁能源时代山西煤炭清洁发展的实现路径和策略。  相似文献   

6.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利用新型煤化工技术实现煤炭产品的清洁高效和资源化利用,发展清洁煤技术,是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求,也是“十二五”期间发展先进能源技术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7.
行业资讯     
《中国煤炭工业》2006,(5):27-28
“中国煤炭、天然气与发电投资高峰论坛”召开能源短缺、环境恶化以及电力供应问题的不断产生,使得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呼唤清洁高效的发电能源。近日在北京召开的“2006中国煤炭、天然气与发电投资高峰论坛”对天然气发电在中国面临的机遇和风险进行了探讨。论坛组委会主席、北  相似文献   

8.
正煤炭作为能源对人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在煤炭的开发利用过程中也产生了一系列污染问题,危及生态平衡与人类生存。洁净煤技术旨在最大限度地发挥煤炭作为能源的潜能利用,同时又实现最少的污染物释放,达到煤炭高效清洁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发展煤化工是将新疆丰富的煤炭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是实现煤炭资源清洁利用的必然趋势,然而煤化工行业存在能源转化率、用水量、市场容量及煤油价比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文章结合新疆的实际,从市场和技术层面分析了新疆发展煤化工产业可选择的空间,并提出促进煤炭清洁利用,发展新型煤化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煤炭作为改革开放以来支撑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性能源,随着大气污染的加剧,煤炭燃烧所产生的污染物排放越来越引起了大家的关注,燃煤也引发了各种争议。更加科学清洁的使用煤炭,成为当下的重点之重。到底该如何使煤炭清洁利用?如何推动我国绿色发展?又要如何源头防治煤炭污染?8月15日"煤炭清洁化利用与洁净煤技术发展论坛"在京举行。来自众多煤炭产业相关部门领导、专家学者、企业领导及清洁  相似文献   

11.
首先对优化煤炭与新能源组合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其次对煤炭与新能源组合发展进行了SWOT分析,要充分发挥煤炭压舱石和稳定器的作用,深入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借助煤电的稳定性平抑新能源的波动性。利用新能源低碳排放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煤电碳排放的压力。最后对优化煤炭与新能源组合发展战略提出了相关建议:一是深入推动煤炭清洁高效集约化利用,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进行降碳减排改造;二是推动新能源发展,通过增大煤电的灵活性来降低新能源的波动性;三是建设智能电网,提高新能源的消纳水平和能源安全保障水平,希望在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的同时,推动能源结构低碳绿色转型。  相似文献   

12.
3月4日,由中国能源研究会煤炭分会主办的"煤炭峰值预测与应对"2014高层论坛在京召开。来自国内外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聚集一堂,展开研讨,集思广益,共同探讨我国煤炭供需形势,研究应对措施,对于促进煤炭安全高效开采和清洁高效利用,提升煤炭工业发展的科学化水平,保障国家能源长期安全稳定供应,研究"十三五"及中长期煤炭工业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中国能源研究会煤炭分会会长王显政出席论坛并讲话。  相似文献   

13.
"十三五"期间,煤炭消费受压制和产能过剩对煤炭生产形成双重压力,倒逼行业加快供给侧改革。探讨了煤炭供给侧改革的现实原因,归纳了煤炭行业供给侧改革的内涵。基于"新供给经济学"理论的主要观点,提出在供给方面,重点任务是煤炭的清洁利用;在需求方面,重点是减少低端落后的产能供给。同时简要介绍了当前在中国可行性最高的两项煤炭清洁利用技术(IGCC和CCS),分析其技术优劣、在我国的推广现状和主要的应用障碍。提出在IGCC中应用CCS是符合我国煤炭可持续发展需要的一条途径。最后分析了煤炭行业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在推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应用方面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给予了充分的政策支持,但是目前我国的能源结构当中,煤炭依然占重要的地位。因此,我国煤炭市场的发展情况会直接影响我国能源结构的稳定。为了有效促进煤炭市场的价格稳定,减少煤炭市场的价格波动风险,我国大力构建煤炭期货市场,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深入探究我国煤炭期货市场的发展情况,分析问题。  相似文献   

15.
基于甘肃省煤炭行业生产结构不断优化、自主创新能力稳步提高、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矿区生态文明建设有序推进、清洁高效利用水平持续提升等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机遇挑战,提出了甘肃省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策略,包括严格执行煤矿项目准入标准、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做大做强大型煤炭企业、提高煤炭清洁生产利用水平等,并提出了对策建议,为新时代新形势下甘肃省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6.
现阶段,煤炭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占据主体地位。煤化工以煤炭为主要原料。我国在2020年提出了“碳达峰”与“碳中和”的战略目标,大力支持新型能源,提高排放温室气体的标准,给煤化工企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煤化工企业在转型过程中,由于受到技术、市场、政策等方面的影响,财务风险加大,这就需要加强对财务风险的管理。  相似文献   

17.
文章针对我国当前所处环境下,煤炭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的重要性,特点,以及如何通过煤化工技术,将污染性较高的煤炭转变成为更加清洁绿色的能源,并且通过对于我国的能源结构分析了煤炭在未来的整体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绿色煤炭能源的使用提供更加具有说服力的支持和保证。  相似文献   

18.
正煤炭作为一种资源,本身并无"肮脏"与"清洁"之分。理论与实践均已表明,不科学的煤炭利用方式是造成当前能源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由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和开发利用现状所决定,实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是推动我国能源革命战略的必然选择。伴随资源环境约束的不断趋紧,  相似文献   

19.
国家能源局近日在APEC会议现场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国能源发展及规划情况。国家能源局监管总监谭荣尧表示,未来我国将大力推进能源节约,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打造中国能源升级版。国家能源局提出未来我国能源领域七项重点工作,包括大力推进能源节约方式,清洁高效开发利用能源,增强能源自主保障能力,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推进能源科技创新,拓展能源国际合作和深化能源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20.
中国煤炭需求的长期与短期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焦建玲 《工业技术经济》2007,26(4):108-110,131
煤炭是中国最主要的初级能源,有关煤炭需求问题的研究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时间序列建模技术研究了我国煤炭需求与收入、煤炭价格和石油价格之间的长期关系与短期调整效应,同时获得了煤炭需求关于收入、煤炭价格以及石油价格的长期与短期弹性.结果表明煤炭需求与收入、煤炭价格和石油价格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这种关系反映了中国煤炭需求量长期将受到收入和初级能源价格变动的影响;误差修正模型结果显示煤炭和石油价格变动对煤炭需求的短期影响在统计上不显著,且影响方向与理论不一致,这意味着我国初级能源定价机制的不合理,即价格在短期内不能有效发挥合理配置资源的作用.这些结果有助于中国制定相应的能源消费政策和经济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