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及智慧城市建设的背景,将2012年智慧城市试点政策作为一次准自然实验,本文使用2007—2018年中国17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来检验智慧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智慧城市试点政策可以促进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智慧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在不同人口规模、不同经济规模以及不同特征的城市中表现出一定的异质性;智慧城市试点政策主要是通过提高政府科技支出和优化创新环境来提升城市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历经五年政策设计、试点建设、行业聚力和社会关注,已经从理念探讨、定义辨析、初期尝试、跨界融合、模式完善发展到新的思维创新。质量与安全正逐渐成为核心主题之一。"城市大脑"是从综合技术整合向城市深度认知转型的标志性体现,善用其思维来创新实践是提升智慧城市发展质量的有效路径。围绕智慧城市建设的突出问题,凝聚全行业要素构建新时期的发展要略是实现智慧城市事业化的唯一途径。今后应回归"城市大脑"思维,反思既有成功路径;回归城市本源,探索跨界创新通道,加快以信息化先进产能为代表的载体稳健落地和有效运营;融合理念与维度,构建推进智慧城市发展的长效机制;深刻把握特别是与人口、城镇化和宏观经济相匹配的城市新常态,理性策划项目;以强健城市信息基础能力建设,带动知识学习和再次创新,加快布局"四个先导",合理实施"智慧城市+",从技术集到大脑思维,促进新时期智慧城市政策规范、实施准则、建设模式、能力建设、产业孵化、第三方评估和国际合作等取得实质性进展。  相似文献   

3.
《长三角》2012,(6)
日前,国家旅游局确定国内18个城市为“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其中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南通、扬州、镇江7市名列其中,江苏省成为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最多的省份。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人力资本集聚水平提升成为中国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关键因素。基于中国2005—2019年22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评估了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人力资本集聚的政策效应。研究发现:智慧城市建设显著提升了试点城市的人力资本集聚水平且政策效果随时间推移增强;机制验证表明,智慧城市建设能够通过提升试点城市信息化水平进而促进人力资本集聚;智慧城市试点的政策效应具有异质性,东中部地区及新一线及二线试点城市的人力资本集聚效应较明显。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以优化智慧城市试点建设。  相似文献   

5.
中心城市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调整作为有效配置资源的实现途径,正不断地上升为国家、区域和城市的经济发展战略.处于国家城镇体系顶端的中心城市,其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遵循一般产业结构演变规律,又有着自身的特点.在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逐渐成为地区和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时,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应以区域分工为基础,在时间上注重主导产业的更迭,在空间上强调产业的对接,而原有经济发展状态及潜力则是中心城市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石,影响着资源的空间流向和分布格局。考虑到可能存在的内生性偏误,以“宽带中国”试点政策的实施作为外生冲击,基于城市面板数据,构建渐进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数字基础设施对资源空间错配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有助于矫正资源空间错配,且这种积极作用在人力资本水平高、已纳入城市群规划的城市发挥得更加充分。分资源类别来看,数字基础设施对资本空间错配的负向影响显著,而对劳动力的影响不显著。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化通过促进资源流动负向影响资源空间错配、优化资源配置格局。由此提出以数字基础设施升级为重点、市场机制优化为抓手,降低资源流动成本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民工荒"是指民工短缺现象。这种现象出现在珠三角城市,尤其在春节时期尤为明显。"民工荒"既包括"普工荒",也包括"技工荒",但无论哪种类型,其所反映出"荒"的特征都可以概括为一种结构性短缺。  相似文献   

8.
智慧城市是“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抓手,对于实现城市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提升和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基于164个地级市2004-2016年面板数据,采用DID方法评估了智慧城市政策对房价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智慧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房价上涨起到催化剂的作用,由住建部批准为智慧城市试点建设的城市,房价水平...  相似文献   

9.
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中国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北京、厦门、景德镇等21个城市(区)作为第一批城市更新试点,自2021年11月起,开始了为期两年对于城市更新统筹谋划机制、城市更新可持续模式及城市更新配套制度政策制定的探索。试点市(区)将以保留利用提升为主,开展既有建筑调查评估,建立存量资源统筹协调机制。由此可见,“双碳”目标下的城市更新不再简单地沿用房地产开发建设方式,而是更加注重融合新时代新理念,以内涵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为路径,打造充满绿色气息的城市更新之路。  相似文献   

10.
信息化一般认为就是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及其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中的作用不断加强的过程。通常 ,信息化包括信息基础结构 (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人才和信息设备等 )、信息技术 (IT)产业 (信息设备制造业、邮政和通讯业、大众传媒和文化娱乐业以及相关的各种IT服务业等 )和信息社会环境 (社会文化、法律、制度等 )等三个方面的内容。人们常用IT产业在GDP中的贡献程度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信息化水平。也就是说 ,IT产业在一国或地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则该国或地区的信息化程度越高。但是信息化不能等同于…  相似文献   

11.
为了抑制通货膨胀的恶性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实行财政、信贷双紧政策。这样做固然对抑制通货膨胀犹如釜底抽薪,但实行无差别总量紧缩的结果,其代价也将是相当巨大的。本试图对实施双紧政策下,我区在经济工作中所应采取的对策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2.
13.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提高城市发展水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城市得到迅速发展,城市化程度有了明显提高,但是,用什么标准或指标来衡量城市的发展水平呢?人们通常按人口数量、用地规模和经济总量,即GDP来评价。其实,衡量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最重要或最核心的指标是城市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外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在驱动因素和升级机制方面呈现出一些普遍规律,大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是带动整个国家经济增长、人口流动和整体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力量。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新经济在城市的不断涌现,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研究正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中国的城市产业结构升级除普遍规律外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亟须该领域学者开展更扎实和深刻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从而提出可操作性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从投入产出模型看科技进步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马克思的“生产力的发展尺度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科学技术是推动生产力提高的原动力”为指导思想,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实际过程出发,运用科学的投入产出模型,从技术原理上定量地测算了科学技术诸因素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程度,并针对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十五”期间进一步依靠科技进步,完成产业结构升级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17.
改革开放之后,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对象之一,甘肃省吸引了众多的投资,而外商直接投资(FDI)便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对甘肃省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基于产业结构和外商直接投资相关理论,论述FDI对甘肃省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并针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弊端和实践环境下的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对策.  相似文献   

18.
资源型城市的出现是现代工业化进程的产物,但资源枯竭之后城市如何转型,经济如何持续发展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课题。萍乡作为国家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如何实现产业升级,实现城市转型尤为引人注目。本文通过调查、分析萍乡市城市转型的现状,借鉴国内外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经验,提出萍乡城市转型的思路,供管理者借鉴。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11~2019年的城市面板数据,使用多种计量模型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有利于提升城市创新能力,且这种提升效应在东部和南方地区以及大城市更为明显。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是数字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创新能力的重要机制;信息基础设施和金融发展在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中发挥着正向的调节作用;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创新能力影响效应呈现“边际递增”的非线性关系。为此,应积极推进数字生态赋能创新发展,制定差异化的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全球化和新技术革命背景下,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既要遵循世界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培育新兴战略主导产业,改造提升传统的落后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同时,又要顺应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发展的潮流,加快我国产业结构外向化、国际化的进程,通过自主创新,提升在全球产业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