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类社会演进过程中,生产和分配与人的发展密切相关。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中,财富生产和分配与风险生产和分配历时性问题共时性呈现,对促进中国人的全面发展提出巨大挑战。为此,必须树立和谐发展理念,坚持分配正义原则,建立合理分配制度,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商品生产和流通领域之外,很多价值问题已不能由劳动价值论解决,因此需要构建关于一般财富的价值论体系.财富包括商品,二者的价值却反映了不同层面或不同角度的内容.在经济学意义上,可以这样定义财富的价值:一定时点上物质资源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以及反映这种属性的交换能力.财富价值由其公允市价决定.财富价值的公允市价决定论,要求国民收入在投资层面按生产要素分配;商品价值的劳动决定论,要求国民收入在生产层面按劳动量进行分配.本文的研究,是对马克思价值论有益的拓展.  相似文献   

3.
当前,社会对于财富的认知存在着许多误区,而这与我们没有建设一种良好的财富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提出“财富文化”这个概念并着力加强这方面的建设,就是要通过文化这一载体传播健康的财富观念,就是要使人们在涉及认识财富、取得财富、分配财富、使用和处理财富等方面有一个正确的文化认知。  相似文献   

4.
在市场经济中,财富分配是按照要素所有者在社会中的权力大小来决定的,他们手中的权力是由他们实际上控制资源的相对稀缺性决定的。没有在任何时代和任何地方都有效率或合理的分配模式,只有随着生产力的进步以至于各类生产要素所有者在社会财富生产中的相对稀缺性的变化而相应调整的最优分配模式。  相似文献   

5.
张世臣 《魅力中国》2010,(21):26-26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对以前政治经济学关于“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的一般关系”进行了批判性阐释,认为不管是消费、分配还是交换都只是作为生产活动的内在要素包含在生产之内,而绝不是一种并列的的关系。这里所指的“生产”是“物质生产”而且是“生产一般”,是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生产,包括物质形式和社会形式。因而,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都是这个“生产”的要素和内容。  相似文献   

6.
夏震 《改革与战略》2012,28(11):7-11
生产力的发展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并且决定着人的发展日益丰富的规定性.“十二五”规划以来,经济增长与民生发展的目标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目标.文章通过分析生产力发展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GDP的增长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生产与投资、生产与消费、生产与分配等方面的一般关系,揭示社会分工、消费投资对GDP的拉动、社会全面性的分配问题文章认为,要加强教育,创造新的就业岗位来解决劳动力过剩问题;扩大内需,调整消费对GDP的贡献率与投资对GDP的贡献率相协调;改革分配结构,保证社会的公平正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张莉 《改革与战略》2012,28(12):12-16
马克思财富观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批判基础之上,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物本财富观”的根本性反思.马克思通过对财富问题的论述,重新揭示了财富的源泉、本质、衡量尺度及其现实意义.文章旨在以马克思原著中丰富的财富思想为基础,从马克思主义人学语境中把握其财富观念,解读财富的人性基础,分析财富与人的发展的关系,既可以为树立科学的财富观念提供理论指导,又有助于进一步理解马克思财富观对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社会和谐进步所具有的重大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人们对民营企业的看法褒贬不一,尤其是“仇富”心里的膨胀,给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我要呼吁倡导良好的财富化心态。中国正面临着一个需要全力创造财富的时代,应该以更加开明、开放的心态去迎接一个财富涌流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9.
财富话题,历来为人们津津乐道,这个话题吸引人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国家有了钱,可以做很多事;企业有了钱,可以不断生产,让钱再生钱;老百姓有了钱,可以改善生活;用专家们的话说,就是扩大消费。前段时间,专家们就财富分配问题大发感慨,有人提议,将国家的巨额外汇储备分一些给民众;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在19世纪中叶创立了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指出:劳动创造价值,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19世纪中后期第一次科技革命开始,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而在21世纪的今天,资本的大量投入、知识、技术的广泛应用更是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的社会财富,这些因素介入生产过程及其日益凸现的推动作用是否形成了对劳动价值论("劳动创造价值")的挑战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如在财富分配中如何考虑劳动与非劳动因素?价值与财富有何区别?如何认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文章将一一解释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谭为民 《改革先声》2000,(10):18-19
财富结构:收入差距何从说   无须高深的学问和理论,我们都知道,个人财产积累的首要任务是用来养活自己,即解决温饱问题。温饱现在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讲都不成问题,但吃饱穿暖只能维持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尊严,无从奢谈什么财富。只有当我们在告别生存型消费的困窘、进入发展型消费阶段之后,才可以论及“财富”的概念。   国民财富在近十年来的迅速增长,日益提升了居民的边际储蓄水平。也由此,新的消费热点不断产生:旅游的兴起证明了国人口袋里的盈余有了明显的增加;电信业的迅速发展有赖于居民支付能力的提高;国产家电…  相似文献   

12.
劳动是保持财富创造力的根本 从经济的角度看。人类社会的全部活动无非在做两件事,一件是创造财富.另一件则是分配财富。创造财富的效率和分配财富的均衡决定了文明发展的轨迹,没有财富的创造,也就没有财富的分配。  相似文献   

13.
社会机构主导社会生产和分配,目的是要更好地创造财富和更好地分配财富来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终极目标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只有在社会生产资料全民所有或集体所有的情况下,社会机构基于人生存和发展的保障而主导社会生产成果的分配才能成为现实。社会机构(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机构)对社会分配的主导主要体现在确立对生产资料的管理权、确立对劳动力产权的代理关系和社会生产成果分配权的行使等方面。社会生产资料与劳动的结合由国家主导、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机构基于人生存和发展的保障主导社会生产和分配,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本质,也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核心问题。主导社会生产与分配就等同于主导人生存和发展的保障。基于人生存和发展保障的需要调控社会分配比例,就是从人生存和发展保障的需要来考虑给社会再生产(包括扩大再生产)、再生产的社会保障和劳动力再生产(人生存和发展)的保障角度来进行分配。人生存和发展保障的好坏决定着生产效率,如果长期忽视人生存和发展保障方面的分配,最终将不会得到社会想要的效率。社会生产与社会消费关系的调整对于真正保障每一个个人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经济学家董辅礽认为,当资本社会化以后,财富的分配就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马克思根据他所处时代的情况,在《资本论》第一卷中得出了一个结论:资本的积累一头是财富的积累,另一头是贫困的积累,即随着社会的发展,财富只可能会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这个判断在当时是有道理的。但后来随着股份公司的出现,情况发生了变化,私有资本开始逐步“公有化”,并出现了社会资本取代私有资本的趋势。在美国,有近48%的家庭拥有股票,近68%家庭拥有基金。在西方的上市公司中,有的甚至一个公司拥有几十万个股东,这就是资本社会化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江河 《特区经济》2010,(1):276-278
随着房地产资产在居民家庭总资产中所占的比重日益提高,其在社会财富的新一轮分配中起着决定性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房地产财富效应对社会财富分配的影响,提出房地产资产价格上涨的财富效应拉大居民财富分配差距,是造成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最终将对宏观经济增长产生影响。因此必须关注房地产市场财富效应对社会财富分配的影响,既要根据宏观经济平衡的要求保持房地产行业的稳定与合理发展,也要从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来调节房地产在居民财富分配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主权财富基金快速发展,已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一支重要力量。而主权财富基金由国家拥有和控制,其投资行为有时可能会反映政府的政治选择,这必然影响到国际体系中政治与经济的互动。这使主权财富基金逐渐成为国家权力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加了国家运用权力的经济手段。但在大国仍然是国际关系格局的主导者,主权财富基金自身实力还比较弱的现实面前,主权财富基金对国际体系中权力分配的影响仍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17.
根据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是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其申生产决定分配,分配对生产又有反作用,分配关系超越或落后于生产力水平,都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中国是个农业大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搞好农业生产领域的个人收入分配非常重要。建国以来,中国农村实行过多种分配方式,道路是曲折的,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研究建国以来农村个人收入分配方式演变的历史,有助于我们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从而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有利于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研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理论。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财富状况究竟如何?收入分配公平与收入分配平等是一个概念吗?我国是否需要建立财富统计?且看中国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数字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它在多个方面呈现出的新特征及其背后的发展逻辑值得深入研究。文章从数据化、产消合一化、平台化、分享化、智能化等方面归纳了数字经济的典型特征,运用政治经济学原理从生产、流通、消费及社会关系等角度探讨了数字经济发展的逻辑及实质,认为数字经济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和数据生产要素,重塑了数字信息产品的生产和交换方式,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观念,并促使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目标逐渐实现。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经济学、政治学、伦理学等视角剖析了财富分配理论,提出了当代中国实现财富合理分配的基本思路: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改革城乡二元体制;建立健全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