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20年3月30日)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是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市场体系的内在要求,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为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促进要素自主有序流动,提高要素配置效率,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市场活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现就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2.
劳动力要素市场化配置有助于健全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和提高经济效率,但市场机制要充分发挥作用仍存在劳动力市场化程度不高、劳动力服务体系不健全、体制机制跟不上形势需要和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等突出问题.为此,建议加快促进劳动力市场发展创新,弱化和消除阻碍劳动力流动的制度性因素和社会性因素,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探究经济增长目标对工业用地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为衔接新时期“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完善工业用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系统广义矩估计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研究结果:经济增长目标与工业用地要素市场化配置呈负向关系,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前的抑制性作用显著,对工业产值占比高与市场化总指数低的城市抑制作用显著;经济增长目标提高会导致政府干预程度上升与资本错配加剧,进而对工业用地要素市场化配置产生负向作用;对“招拍挂”方式出让的工业用地宗数和总面积均呈显著负向影响,降低招标出让的平均价格。研究结论:审慎优化经济增长目标制定,适度弱化政府干预,稳步提升资本与工业用地要素协同配置效率,纵深推进新发展阶段工业用地要素市场化配置策略改革。  相似文献   

4.
谢宇 《绿色财会》2021,(6):8-12
2015年9月5日国务院发布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中提到:数据已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大数据正日益对全球生产、流通、分配、消费活动以及经济运行机制、社会生活方式和国家治理能力产生重要影响.2020年4月9日关于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中提出加快培育数据...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探索在区域一体化背景下,撤县设区政策工具对工业用地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影响效应,为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提供参考。研究方法:以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7—2019年发生的撤县设区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和中介机制模型检验其对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程度的影响及传导渠道。研究结果:(1)撤县设区对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仍然成立。(2)撤县设区对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存在空间溢出效应;通过财政竞争和工业集聚促进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水平,但引资竞争弱化了两者之间的正向促进作用。(3)撤县设区对中西部地区和北方地区城市及中小城市的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程度的促进效应显著;其增加了商服和住宅用地出让面积,加剧了不同用途土地出让价格扭曲。研究结论:合理运用撤县设区政策工具对推动工业用地市场化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不同区域与城市规模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有针对性地推进撤县设区政策,逐步深化地区工业用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  相似文献   

6.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基于要素收入流的一个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匡远配 《农业经济问题》2013,(2):76-84,111,112
借鉴舒尔茨的"收入流"理论,以城乡二元结构为逻辑基点,本文试图建立一个基于"要素流动—要素价值实现—农民增收—城乡差距缩小"的"要素收入流"理论来解释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收敛和发散的原因,寻求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理论脉络;建立双对数模型分析劳动力、资本和土地三个要素以及市场化程度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资本净流出和土地净流出对城乡收入差距有正向作用;劳动力净流出和市场化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劳动力净流出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不显著。本文还以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演变的历史作为实证研究对象尝试解释不同阶段农民要素流动性以及要素收入流不为农民所有、所享的问题。并从要素市场培育和制度创新两个角度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索在碳减排治理新阶段,工业用地要素市场化配置对地区降碳效应的影响,为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提供参考。文章基于全国30个省域2009—2020年的碳排放数据,采用双固定模型检验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对地区降碳效应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显著促进地区降碳效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仍然成立;能源强度与能源消费结构低碳化水平对降碳效应产生正向调节作用,强化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对降碳效应的促进作用,资本错配会对降碳效应产生负向调节作用,弱化二者之间的促进作用;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对降碳效应在北方和低工业化水平地区的促进效应更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显著抑制地区污染物排放水平,工业用地出让价格扭曲和工业用地出让面积增加均会抑制地区降碳效应,工业用地招拍挂出让方式显著促进降碳效应。为进一步落实碳减排目标,应提高工业用地要素市场化配置程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适当弱化政府干预,最大化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政策的动态性和延续性对地区长期降碳效应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论文通过收集整理我国沿海11个省份海洋渔业投入要素的相关数据,建立要素配置扭曲测度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沿海各省份海洋渔业要素配置扭曲程度及其对海洋渔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沿海1 1个省份海洋渔业要素投入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配置扭曲现象,降低了产业全要素生产率,严重影响了区域海洋渔业经济的发展,消除要素配置扭曲能够有效提高沿海各省份海洋渔业全要素生产率和海洋渔业总产值.  相似文献   

9.
为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市场体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近日颁布实施。这为进一步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打下坚实制度基础。目前,我国商品和服务价格97%以上由市场定价,但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发育相对滞后,影响了市场对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的发挥,成为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的一个突出短板。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将对我国各方面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生产要素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如同空气、水、食物对于生命的存续影响,越是有效合理配置则越具活力。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考察土地出让市场化与产业结构优化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程度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方法:SBM-DEA模型,动态面板广义矩估计(GMM)。研究结果:(1)无论是系统GMM还是差分GMM,土地出让市场化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系数均显著为正,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的影响系数也均显著为正,但后者的作用程度要明显大于前者;(2)土地出让市场化与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交互项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系数为负,土地出让市场化与产业结构高度化的交互项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系数为正,且均通过显著性检验。研究结论:土地出让市场化总体上促进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发展;从作用机制来看,土地出让市场化导致了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反向发展,抑制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同时,也促进了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正向发展,进而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提升作用。鉴于此,提出:(1)地方政府应继续坚持以市场化为导向的城市土地制度改革;(2)政府应适时引导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更加重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中共中央、国务院不久前印发《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意味着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建设与完善已成为我国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和核心任务。同时也意味着,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土地市场体系、完善土地要素的市场化配置,已刻不容缓。土地乃社会经济发展最基础的要素载体,通过推进其市场化配置改革,促进土地要素的有序流动,提高土地要素市场配置的质量和效率,无  相似文献   

12.
基于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演进逻辑、现实难点和改革需求,通过构建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基本共识分析框架,解释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共识层级构成及其作用价值.研究发现,新时代深化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须协调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城乡、区域、要素"五大"关系,确立权责清晰、收益共享、城乡平等、资源高效、系统联动的理念...  相似文献   

13.
建设用地市场化进程中,区域生产要素发展格局不断演化。本文基于中国2008—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工业用地市场化对区域创新水平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工业用地市场化显著促进了区域创新水平。工业用地市场化水平越高,区域创新能力越强,且该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对中西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东部地区促进作用最小。进一步的作用机制分析发现,工业用地市场化主要通过产业结构升级效应、产业聚集效应以及生态环境效应传导并促进区域创新水平。因此,地方政府应当持续深入实施工业用地市场化制度,完善工业用地“招拍挂”制度,并且实行区域的差异化政策,进一步提高中西部的工业用地市场化水平,以实现工业用地市场化与区域创新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土地发展权理论分析农村居民点整治中城镇建设需求、耕地资源保护、区域均衡发展三大核心要素的运作机制,分析并优化农村居民点整治中的土地发展权运作体系。[方法]文章以土地发展权作为基础,通过对农村居民点整治中实现的要素均衡进行分析,从配置与转移两大角度建立了农村居民点整治中土地发展权理论框架,并以宁波市余姚最良村村庄整治项目为例分析了其中的发展权运作体系。[结果]土地发展权理论的引入能使耕地保护、城镇发展和区域均衡发展3个要素有效融合; 土地发展权的配置遵循先量化、总量再分配的过程,配置完成的发展权可通过转移的方式实现更高程度的利用; 发展权的理念已经在农村居民点整治中有所体现,实践中土地发展权的配置对象为土地指标和经济收益,并可在拆旧区、还建区和建新区内实现转移。[结论]未来农村居民点整治中应逐步融入土地发展权理念,通过赋予其法律地位,将其纳入规划体系,制定配套规则准则,引入市场机制等举措,完善土地发展权配置和转移体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加强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是我国未来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理清创新类生产要素对农业园区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提出园区吸引创新要素、提升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为破解增长瓶颈提供参考。[方法]利用106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2001—2016年要素投入与产出数据,估算创新要素与传统要素的产出贡献度,并分别使用年度均值和随机收取的11家分属于不同区域的园区个体数据,对东部、中部和西部园区的要素贡献度差异进行比较。[结果]三大区域创新要素产出占总产出的比重成倍高于同区域传统要素产出所占比重,对总产出的贡献显著; 西部地区创新要素投入对总产出的贡献率高于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创新要素投入对总产出的贡献率接近东部地区。[结论]以创新引领为特征的新经济增长不依赖于传统经济优势,加大创新要素投入是实现赶超、破解农业经济发展瓶颈的重要手段之一; 塑造园区成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和科技孵化培育载体,就能够通过创新要素的微观作用机制,以正外部经济效应带动农业及其周边产业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6.
<正>目前建三江旅游业发展尚处于初创阶段,景区建设、产品开发、要素配置、品牌塑造、市场营销、体制创新、人才队伍、融资渠道等各个方面均需建设和完善,迫切需要管理局各个层面进一步提高对发展旅游业重要性的认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促进旅游业健康有序发展。一、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性与紧迫性1.发展旅游业是培育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手段。随着建三江管理局产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服务业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深化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的理论认识,揭示国土空间规划与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之间的融合机制与路径,助推国土空间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归纳演绎法,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1)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与土地要素市场化机制均在中央与地方博弈过程中实现发展变迁,其中还伴随着土地发展权配置方式的变化。(2)国土空间规划与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这种互动关系持续运转的过程就是两者有效融合的过程,可以促进“区域—要素”的互联互动,并增强国土空间可持续发展能力。(3)激发土地要素市场活力,构建全国统一的土地要素市场并优化土地收益分配格局,加强规划引领和数字化协同治理,完善“权—责—法”管理制度是规划与市场融合的有效路径。研究结论:实现土地要素高效配置和区域协调发展是国土空间规划与土地要素市场有效融合的最终目的,通过产权放活、多效供给、市场整合、收益共享、规划引导、智能管控以及权责法治的完善可以统筹规划与市场的作用,进而促进国土空间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基于政府与市场关系,运用产权理论与新结构经济学理论,探讨农村土地要素市场化的政策史流变、经济学意涵和制度性创新。研究表明,第一,改革开放以来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经历了由辅助性到基础性再到决定性的历史转变,农村土地要素市场化也经历了改革探索期、改革发展期与改革深化期。第二,土地要素市场化的经济学本质是土地转让权的赋予,赋予农户充分、完整且有保障的土地转让权具有理论必要性和现实必然性。第三,未来的农村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一方面要培育有效市场,以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为主线,做好产权界定、产权配置和产权保护工作;另一方面要建设有为政府,以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为依托,做好数量管控、用途管制和市场监管工作。  相似文献   

19.
理解中国农户家庭经营的变迁逻辑对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促进农户特别是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本文梳理分析了20世纪20年代以来中国农户家庭经营的变迁过程,探讨不同年代农户家庭经营的特征差异,揭示中国农户家庭经营不断融入工业化、现代化和大市场的总体趋势与演变规律。研究发现:中国农户家庭经营从自给自足向市场化的要素购买和产品出售转变,农户通过运用以现代机械和生物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生产要素,大幅提升了要素配置效率和经营收益,但小农经营是中国过去、现在以及未来农业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农户家庭劳动力兼业化程度逐步提高;土地要素随着农村劳动力的非农转移呈现集中态势,土地制度变迁产生的产权激励促进了土地资源的有效配置,以经营转入地为主的农户家庭的土地规模远大于近百年前农场的平均规模;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户通过生产高附加值农产品或扩大土地规模来优化家庭劳动力和土地等资源的配置,进而出现农户家庭经营的生产专业化和区域层面的产品多样化并存。本文还讨论了中国农户家庭经营的发展趋势,并结合研究发现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0.
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作为促进土地节约集约管理的先导引擎,在当前我国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大背景下,亟待从单一的社会自愿型政策工具向市场激励型、政府规制型和社会自愿型“三位一体”政策体系转变。文章运用经济学理论范式,分析了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的经济内涵和经济机理,提出了节地技术具有依附性、嵌入性、不确定性和独特性,以及市场化配置应聚焦配置目标而非手段等观点;针对当前节地技术模式在市场化配置及推广中面临的技术市场需求不充分、土地使用标准宽松、土地价格未体现节地技术价值、市场化配套措施不完善等问题,从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两方面,提出了促进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市场化配置及推广的综合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