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煤电作为当前我国电力供应的主体,在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进程中,仍将扮演关键角色。在高效发挥电力、热力、火力等价值的基础上,亟需深入挖掘并充分释放煤电潜在价值,以综合价值促进转型发展,支撑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对煤电的内在和外在综合价值进行系统分析,探讨煤电多维度价值辐射模式;从厂区、园区、区域和供应链4个视角切入,讨论煤电综合价值的拓展模式和实践案例,分析多层次视角下煤电的转型发展新模式,并提出促进煤电高质量转型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举措。煤电作为我国能源供应的“稳定器”“压舱石”,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形势下,煤电机组应加强供热、节能和灵活性改造,深度节能降耗、提升调峰能力、拓展综合能源服务,多措并举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现向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并重转型。煤电企业“三改”和在综合能源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一是煤电供热规划不合理,热电联产技术亟需提升。近年来,国家一直鼓励利用大型热电厂替代小锅炉,  相似文献   

3.
探索新型电力系统安全供电的经济可行路径是我国电力低碳转型工作的主线任务,仅从电源侧发力或单纯依靠新建煤电来解决电力供需矛盾的思路并不可取。通过设定4种近中期电力供需情景,量化煤电的发展空间。结果表明,我国煤电发电量峰值为5万亿~5.3万亿kW·h,电量增长空间已经见顶。立足于满足电力需求增长和解决系统结构性矛盾,从增量、存量和减量3个方面,设计了统筹减排与保供目标的煤电转型路径;并从电量调控、电力挖掘、区域互济和市场激励4个方面,提出了促进煤电高质量转型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对于煤电行业而言,机组升级改造并不是一项新任务,但在“双碳”目标和能源保供的背景下,煤电改造已从企业视角下的转型自救,迈向全国战略层面的谋篇布局,以满足“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内能源电力系统对于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承担供热和消纳新能源的系统性需求,促使煤电融入碳中和总体战略、提升我国整体能源安全和低碳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5.
电力企业应当深入思考存量燃煤电厂转型发展问题,不断提高燃煤电厂参与碳达峰碳中和的深度和贡献程度,推动环境保护与企业生产经营协调发展。我国在“双碳”目标引导下,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正在加速构建。在高度重视新能源发展的同时,如何有效推进电力系统中规模和占比较高的传统煤电企业转型发展,从而实现“双碳”工作在电力领域的广泛覆盖和创新开展,值得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及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任务提出,我国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将进一步加快,新能源将迎来高速发展阶段,逐步替代煤电成为主体电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将深刻改变现有电力系统的基本形态和运行特征,也对电力市场机制提出了更高要求。持续完善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政策和机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引导新能源产业健康发展,提高新能源利用率,推动能源供给向清洁低碳转型,将有利于加快实现"双碳"目标。  相似文献   

7.
基层供电企业应勇当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先行者,深刻理解和掌握新型电力系统的运维模式、管理模式、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稳妥有序提升供服区域的电网发展能力、承载能力、支撑能力,助力供服区域能源结构转型。  相似文献   

8.
<正>2021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提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使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有了载体。新型电力系统内,新能源是主力军,将逐步替代传统化石能源,但在“十四五”“十五五”这个关键的过渡期,化石能源仍将是系统安全稳定的保障,更是新能源跨越式发展的培育剂。新能源与煤电需要共同发展,取长补短、相互配合,共同担负起安全供应以及清洁化转型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9.
<正>“双碳”目标提出后,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绿色新型电力系统成为电力行业的首要任务。在高煤价、高环保成本、低利用小时数、低电价的多重压力下,我国煤电经营环境发生变化,经济性持续下降,传统发电企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五大发电集团作为我国煤电装机主力和发电行业的龙头企业,需要发挥好“排头兵”的引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十四五”“十五五”,煤电稳,则行业稳。在能源保供、大力发展新能源、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推进“双碳”目标、稳住经济大盘、创建世界一流能源企业等多重目标下,如何综合施策提升煤电企业的多维价值与存续发展能力,从根本上改变煤电企业严重亏损以及“生存难、改造难、发展难、保供难”的问题?根据个人的观察与思考,只有从企业主体、技术创新、市场机制、国家政策等方面共同发力,  相似文献   

11.
双碳背景下,在高比例新能源的新型电力系统中,推动煤电机组转型升级和灵活性改造是煤电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有无对比法”,建立增量收益法和损失收益法2个模型,对煤电机组参与灵活性改造进行经济效益评价,以期为决策者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推动煤电行业更加有效地适应新能源时代,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2.
<正>以煤为主的火电一直是我国电力供应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双主体。在新能源安全可靠地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主体电源之前,煤电仍将发挥能源电力安全“压舱石”和“顶梁柱”作用。在“双碳”目标下,火电行业低碳转型成为落实碳减排目标同时确保电力安全供应的关键。火电发展稳则电力供应稳,火电低碳转型顺则“双碳”目标实现顺。综合采取规划引领、创新驱动、市场主导、政策机制协同发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煤电联营是解决煤电矛盾, 促进煤电行业协调发展的根本举措。本文基于竞争力理论提出煤电联营模式下煤炭企业竞争力的 RAM理论框架, 即“资源——能力——市场” 理论框架, 构建了煤电联营模式下煤炭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 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H公司实施煤电联营模式的煤炭企业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 本文构建的煤电联营模式下煤炭企业竞争力的 RAM理论框架及评价模型科学可行, 实施煤电联营模式的煤炭企业在提升产业协同能力的基础上, 应注重对煤炭企业资源、能力及市场要素的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14.
<正>以实现"双碳"目标为愿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电力产业向绿色低碳发展转型的核心命题,同时也预示着电力系统的一次颠覆性的技术革命已经来临。作为电力产业的前端和基础,电力建设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积极打造"数字电建",既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需要,也是推进自身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正在"双碳"目标及"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大背景下,"十四五"风光发电、储能将迎来新一轮爆发式增长,能源清洁替代步伐提速。那么,煤电作为电力行业高碳减碳的"重中之重",其经营环境较"十三五"将出现什么变化?其发展空间还有多大、合理生存时间还有多久?存量煤电如何重组改造、优化升级?增量发展如何严格控制,以实现有效的峰值管理?煤电政策导向如何根据新的战略定位进行相应调整?上述问题仍是"十四五"电力规划绕不开的核心话题。作为业内人士,笔者将从统筹"清洁转型、保障用能、行业发展"三大目标,以及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的角度,结合煤电企业实际情况谈谈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6.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党中央结合国内外发展情况,从实现能源电力清洁低碳转型的角度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双碳”战略目标下能源转型的重大时代背景和历史使命。新型电力系统到底“新”在哪里?不同的专家学者各有看法和解读,笔者认为至少新在以下四个方面。新形势任何重大战略的制定和出现都与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和具体的国内外形势紧密联系。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第九次会议上,提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新型电力系统具有绿色低碳、柔性灵活、互动融合、智能高效的显著特征。在新型电力系统下,各类电源功能定位将会发生显著变化,市场环境下的电力商品价值体现出精细化和差异化的趋势。在电能量价值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分出电力容量价值、灵活性价值和绿色价值,有助于通过价格信号促进系统主体进一步明确分工。  相似文献   

18.
<正>电网建设管理数字化转型,是以高质量建造实物资产、高标准管理工程项目、高水平实现专业协同为价值引领,持续推进新技术与电网建设管理体系深度融合,贯通发展规划、工程建设与设备运维的业务价值链条,全力服务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及“双碳”战略目标落地。数字经济时代,大数据、人工智能、BIM、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如何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铸造新的增长引擎、挖掘新的增长潜能,已成为各行业面临的新挑战和新课题。电网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主力军和关键环节,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基础设施和数字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正当前风电、光伏发电等具有显著波动性和间歇性的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接入电网,为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挑战。从短期来看,开展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降低煤电特别是热电机组的最小出力,推动火电机组参与深度调峰,是当前解决可再生能源并网消纳问题可行性最高的路径。但从长期来看,在技术发展和创新的基础上,推动电力系统转型升级,建设新一代电力系统,才是适应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促进能源转型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我国煤炭企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对推动煤炭企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发展方式实质性转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加快建设千万吨集群化矿井、大力发展煤电一体化、构建多元混合制发展模式等有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