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三农”问题的金融成因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问题。本文从金融的角度分析“三农问题”的成因并寻求一些解决的对策。农村信用社作为与农村、农民和农业最接近、最直接的金融机构,应加强自身改革的同时,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应发挥好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一、银行业服务三农与业绩持续增长 中国是农业大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三农问题始终是经济发展中的首要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尤其是从2004——2012年的九个“一号文件”无一例外的直接或间接地关注“三农问题”。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积极引导下,  相似文献   

3.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们党和国家致力解决的问题,但一直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和目标,虽然也提出了很多方案,却是治标不治本。2006年2月党中央再次将“三农问题”提上议事日程,并出台中央一号文件,决心下大力气解决“三农问题”,这次深入到问题的根本,将“以人为本”作为根本方针,全面求解“三农问题”。本文在一号文件的指引下,阐述了“以人为本”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孙长英 《财会学习》2018,(17):35-36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进入到历史发展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政府针对三农问题提出的新规划.新农村的建设离不开财政的支持,县级财政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惠农政策落实的基础,其在推动新农村建设中虽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从建设效果来看,其中存在的问题依旧突出.基于此,本文从目前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整体状况出发,进而探究县级财政在支持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中国解决三农问题的两种基本思路:"市场亲善观"和"政府发展观",指出三农问题存在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制度失灵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市场增进观",即认为政府不是对市场机制的简单的替代,而是在于政府可以提供这样一种机制,以促进和补充市场机制发挥作用,依靠这样的市场增进思路应该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从实证的角度采用1978~2005年的数据来对三农问题进行剖析,同时制作ARCH模型研究三农问题的解决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的作用。同时对三农问题的解决提出了一些设想和分析,重点突出城镇化对三农问题解决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农村NGO作为社会组织,已经成为解决"三农问题"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力量.农村NGO有利于农村生产力水平提高、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农村扶贫开发、农民收入水平提高,从这些方面有效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建设.但我国农村NGO存在发展缺少资金支持、缺乏合理的理念、缺少良好的社会环境、内部管理存在漏洞等问题,这些因素制约着其职能的发挥.对此,应该采取扩宽农村NGO发展资金来源渠道、转变对农村NGO的认识、营造适合农村NGO发展的社会环境、加强农村NGO内部管理等措施,使我国农村NGO能够推动新农村经济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8.
倘若时光能够倒流到10年前,即便是想象力再丰富的中国三农问题专家,可能也预测不到在广袤的中国农村大地,似乎在一夜之间会涌现出如此之多的一种名为村镇银行的新型金融机构.作为一种全新的金融实体,村镇银行是由境内外金融机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个农业大省,三农问题一直都是江西省的头等大事。农民问题又是三农问题的核心,而农民收入问题则又是当前农民问题最主要的体现,因此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农民收入增长问题,已经成为目前经济社会发展中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在这种背景下,本文运用通径分析法测算了江西省农民收入各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简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王晓秀 《时代金融》2014,(11):265-266
长期以来,"三农问题"一直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首要问题,解决三农问题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小额信贷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方式,被引入我国后,在帮助农民脱贫、促进农村就业、规范农村金融发展、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对小额信贷在农村信贷市场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几点优化的建议,以期对相关从业人员有所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金融创新理论和金融监管的理论基础。在金融创新背景下,金融机构开始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发展,金融监管出现了六大趋势。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是动态的博弈过程,金融发展一方面需要金融创新作为动力,另一方面又需要加强金融监管以维护金融安全。金融创新是金融业发展的内在动力,金融监管是金融有序化的外在保障。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就这样互相作用,共同促进金融改革的深化。  相似文献   

12.
切实保障金融创新中的金融安全——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金融创新与金融安全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金融创新作为金融领域各种要素的重新优化组合和各种资源的重新配置,既有助于金融体系的稳定和金融安全,也可能带来金融脆弱性、危机传染性和系统性风险,从而对金融安全产生负面冲击。实证研究表明,在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和升级过程中,金融创新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金融创新-金融风险-金融监管-金融再创新"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如果金融创新信息披露充分、金融创新风险管理有效、金融创新监管到位,那么,金融创新仍然是规避金融风险、保障金融安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金融创新和金融风险的分析,讨论了金融创新风险的一般概念.然后,根据金融创新风险产生的原因以及对金融体系的不同影响进行分类,划分为金融创新自身活动及产品风险、金融创新市场风险、金融创新机构风险、金融创新货币政策及监管风险、金融创新系统化及国际化风险等,并对每一种风险的形成进行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4.
陈杨  陈三毛 《浙江金融》2020,(1):9-19,47
本文利用中国1988~2016年宏观经济数据、金融数据,分别构建金融压力指数与普惠金融发展指数来反映我国的金融稳定状况和普惠金融发展状况,并利用ARDL-ECM模型来分析金融压力指数、普惠金融发展水平、金融深化水平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虽然短期会加大系统性金融风险,但是长期来看是有利于金融稳定的。并且对于我国来说金融深化短期内有利于缓解系统性金融风险,但是长期不利于金融稳定。同时,长期内金融深化可以加大普惠金融对金融稳定的有利影响,但是短期却会加大普惠金融不利于金融稳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分类研究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吕长江  赵岩 《会计研究》2004,(11):53-61
如何对众多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合理分类 ,判别公司的财务处境 ,进而指导公司的财务行为 ,对于公司财务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突破以往文献将企业财务状况仅仅基于“好”与“坏”标准进行简单分类、即财务困境企业和非财务困境企业的界限 ,在理论上首次将公司的财务状况分为五类 ,即财务闲置、财务充盈、财务均衡、财务困境和财务破产。实证研究表明 ,我国上市公司确存在五种财务状况 ,支持理论假设 ,进一步 ,我们发现 ,中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财务状况不佳的现象 ,隐性财务破产的上市公司多于证券市场上实际披露的数目。  相似文献   

16.
屈波 《济南金融》2009,(7):14-17
本文通过对金融创新和金融风险的分析,讨论了金融创新风险的一般概念。然后,根据金融创新风险产生的原因以及对金融体系的不同影响进行分类,划分为金融创新自身活动及产品风险、金融创新市场风险、金融创新机构风险、金融创新货币政策及监管风险、金融创新系统化及国际化风险等,并对每一种风险的形成进行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7.
金融创新、金融风险与金融稳定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创新、金融风险和金融稳定的关系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金融创新是金融领域各种要素的重新优化组合和金融资源的重新配置。从微观层面看,金融创新对金融稳定的促进作用体现在金融风险规避、金融效率提高和金融市场发展。从宏观层面看,金融创新有助于货币融通、金融体系稳定和金融发展安全等。而另一方面,金融创新可能带来金融脆弱性、危机传染性和系统性风险,并给金融监管带来巨大挑战,对金融安全产生负面冲击。  相似文献   

18.
金融市场是金融监管当局与金融市场参与者之间动态博弈、合作共生的信息不对称系统。通过把信号博弈和重复博弈思想引入金融监管理论研究,构建以金融市场有效运行为反馈信号的金融监管当局与金融市场参与者之间的监管信号传递模型,分析金融市场治理中有效监管信号的传递机制。结果表明:金融监管力度与金融市场有效运行水平之间存在分离、混同两种均衡关系;在金融监管声誉效应的驱动下,金融监管当局倾向于选择混同均衡策略,而不是分离均衡。因而只有建立通畅的金融监管信号传递及反馈机制,强化并放大金融监管信号显示,增大监管乘数效应,形成良性的监管声誉效应,才能保障金融市场的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19.
金融资源论:对金融功能观与金融机构观的综合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金融资源论的提出是对金融基础理论研究的一次重大挑战.从金融机构观向金融功能观的演进是金融理论对现实世界变化的一种回应,金融资源论的提出同样是如此.金融资源的三个层次其实可以分为实体部分和功能部分,这两部分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思路分别与金融机构观和金融功能观相对应.由此可见,在金融资源论与金融机构观和金融功能观之间存在着某种逻辑联系,即金融资源论是对金融机构观与金融功能观的一种综合,具有更为开阔的理论研究视角.这既为金融资源论构建了更为坚实的理论基础,也为金融资源论的进一步完善拓展了空间.  相似文献   

20.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impact of financial regulation on financial inclusion in Sub-Saharan Africa, considering the moderating role of financial stability. By analys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nancial inclusion and the most prominent macro-prudential regulation (capital adequacy), we find that tightening prudential regulations could negatively impact access to finance, thereby conflicting with Sub-Saharan African economies’ financial inclusion goals. More specifically, the capital adequacy requirement tremendously reduces banks’ capacity to provide financial services and this could lead to credit rationing thereby reducing financial inclusion. The results also indicate that, the interaction of financial regulation with financial stability positively impacts financial inclusion. Thus, financial stability augments financial regulation to have an affirmative impact on financial inclusion. The practical implications of this paper are that, one of the ways central governments and policy makers in Sub-Saharan African countries can increase and get the most out of financial inclusion is to formulate policies targeted at reducing capital adequacy requirements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other constraints that limit the operations and efficiency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Such policies should also aim at creating an enabling environment to promote financial stabil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