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3.
采用1999-2009年中国旅游经济发展数据,运用区域经济学差异分析方法,分别对中国国内、入境和整体旅游经济时空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在揭示三者时空差异演变特征基础之上,进一步对其时空差异结构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解构分析。研究表明,就演变特征而言,国内、入境和整体旅游经济发展差异绝对差距均呈现不断扩大的态势,然而相对差距总体表现为逐渐减小。其中,入境旅游经济发展的绝对差距扩大速度、空间差异非均衡性程度、集聚垄断程度都要高于国内旅游经济和整体旅游经济;就其时空差异内部结构分解而言,东部地区省际间国内、入境和整体旅游经济发展差异程度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省际间国内、入境和整体旅游经济差异贡献率最高,不仅是引起地区内差异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导致中国国内、入境和整体旅游经济省际差异的主导力量。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一直在呈上升的趋势在发展,从总体方面来说,我国的经济一直处于相对集中的状态,从1990年到2010年,这期间,经济发展的格局由均衡到不均衡再到逐步均衡的模式在演变,经济中心和产业模式也在不断的发生着调整,传统的工业由东南沿海不断的向内陆地区转移,这也不断的带动着内陆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旅游外汇收入为测度指标,采用统计学和ESDA方法,分析2003—2014年湖北省入境旅游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特征,并探讨了入境旅游经济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时间演变特征方面。绝对差异呈持续扩大趋势,相对差异呈“N”形变化,处于高位运行;依泰尔系数分解特性可知,武汉城市圈是湖北省入境旅游经济差异的主要贡献者;Global Moran’s I值表明,湖北省入境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地区在空间上相邻。(2)空间演变特征方面。湖北省各地区入境旅游经济等级层次增加,等级数量结构趋向于“瘦高形”,但低于平均水平的地区占绝大多数;高于平均水平的地区为省会城市或拥有高级别旅游资源的地区,它们对全省入境旅游起决定作用;Local Moran’s I值表明,湖北省入境旅游经济呈现“双核”空间结构。(3)旅游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交通条件、产业政策、重要事件是湖北入境旅游经济差异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测度并识别多维贫困地区对当前我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有效防止返贫的机制并逐步消除相对贫困意义重大,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所面临的基础性问题。为此,在脆弱性-可持续生计框架的基础上,拓展构建县域层面的多维贫困指标体系,以2013—2019年甘肃省各县区数据为样本,展开县域尺度的多维贫困识别,探讨甘肃省县域多维贫困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对阻碍甘肃省县区脱离多维贫困的障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1)精准扶贫攻坚战取得全面成功后,甘肃省多维贫困程度缓解成效显著,各县区贫困现象均呈减缓趋势;(2)甘肃省县域多维贫困空间分布的集聚特征明显,贫困程度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陇南地区及陇中地区的南部,贫困程度较低的地区集中分布在河西走廊,整体呈现“西富南穷”的现象;(3)当前,经济发展速度缓慢、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及人力资源短缺是阻碍甘肃省县区脱离多维贫困的主要因素。进入贫困治理新阶段,更应从多维度识别贫困,防止返贫,探索有效治理相对贫困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落后山区县域经济起点低,发展缓慢,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们必须对落后山区县域经济发展进行重新认识和科学定位,发展特色农业,工业发展应以依靠当地资源和现有工业改造为主,加大劳动力转移力度,减少这些地区的人口压力,国家必须加大对这些地区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8.
经济发展差距时空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总体区域差距呈倒N型变化;1978—2010年间人均GDP基尼系数在0.268~0.356范围内变动,但由于缺乏成熟的人均GDP基尼系数判别标准,其是否处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有待进一步研究。从基尼系数差异分解的结果来看,我国区域经济差距主要受到东、中、西三大区域间经济差距的影响,且这些差距大部分来自于东西部与东中部之间,东部地区内部各省份间差距较大,因此我国区域经济差距主要来源于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内陆地区之间以及东部沿海地区内部各省份间,这将为今后国家制定缩小区域间经济差距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旅游安全表现形态与时空特征简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安全是影响旅游决策和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以游者安全为出发点,总结出旅游安全的五种表现形态:犯罪、交通事故、火灾与爆炸,疾病或中毒及其他意外事故,认为旅游安全具有随旅游(项目)发展阶段不同而变化、季节性差异、在旅游各环节表现不一三大特征。  相似文献   

10.
根据测度指标的可量化性、科学性原则和数据的可获得性、权威性原则,利用文献研究法和专家调查法构建文化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然后运用熵值法测算中国31个省份文化产业竞争力水平并作比较分析,并利用空间聚类分析方法对各省份文化产业竞争力差异进行分析,运用全局空间自相关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揭示全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空间相关性和时空格局演变特征。研究发现:全国范围内文化产业竞争力水平有较大差异,总体上呈现由东向西下降态势,东南沿海地区是文化产业强省份的集聚地;全国文化产业竞争力在整体上呈现出空间自相关性,即表现出较强的集聚效应;全国文化产业空间格局发生一定程度的演变,东南沿海的文化产业强省份具有溢出效应,一定程度上带动中部和西部地区发展,其他区域格局相对稳定;冷-热点区域的空间分布呈现热点值由东部向西部递减的趋势,东部地区对中西部地区有一定热化作用。  相似文献   

11.
广西入境旅游市场时空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时间变化强度指数分析、聚类分析和地理集中指数分析等方法,剖析广西入境旅游市场的时空演变。结果表明,入境旅游客流量变化较大;入境主要客源集中在近程的港澳台、东亚和东南亚;客源市场在空间分布上日趋分散,区内各城市入境游客人数一直具有相对明显的集中性,但正朝着合理均衡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通过分析相关数据, 为缩小中部地区城市旅游经济差异、制定区域旅游发展战略提供参考依据, 以促进中部地区旅游经济发展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方法/过程以旅游外汇收入为测度指标, 将统计学和ESDA方法结合, 分析2003-2013年中部地区城市入境旅游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特征和影响因素。 结果/结论(1) 时间演变方面:绝对差异持续扩大, 相对差异表现为波浪形下降趋势, 但依然处于高位运行; 依泰尔系数分解可知, 安徽、河南、湖北、湖南省内差异和省际间差异交替变化, 为差异主要贡献者; Global Moran's I分析表明中部地区入境旅游经济未形成明显的高水平城市集聚区。(2)空间演变方面:高水平城市基本为各省省会及其周边城市或拥有高级别旅游资源的城市; Local Moran's I说明中部地区入境旅游经济逐渐形成两级"核心-边缘"空间结构。(3)中部地区入境旅游经济差异影响因素:旅游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交通条件、特殊事件。  相似文献   

13.
农业、农村、农民,是构成县域经济主体的重要成分。"三农"协调发展是县域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的核心,"三农"腾飞县域经济必然强势崛起。中江县域经济要进行产业结构升级,获得新的突破,必须立足于农特经济发展现状,紧抓"三农"发展新特点,着眼于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产业发展战略、实施战略控制。乡村振兴必须始终紧盯"三农"发展这一目标,"三农振兴则经济振兴"。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环县县域经济、金融发展状况的调查分析,认为多项金融宏观调控政策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同时对县域经济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此,对当前实施好宏观调控政策提出几点对策建议合理运用利率浮动政策;加快货币政策传导速度;始终把金融支农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积极做好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积极推进小额担保贷款发放.  相似文献   

15.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化工基地、粮食生产基地,研究东北地区各市的经济集中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可以反映不同历史时期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区域差异。本文以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这三个省份的34个市为研究样本,分析了东三省的人口与经济的时空变化特征,并通过经济集中度指标探讨了东北地区各个城市经济发展的时空演变规律,为合理发展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旅游业与国内经济高速发展,高铁和旅游流的研究也逐渐引起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关注。近十年来,中国地理学家认为旅游流的问题是当下急需研究的十个核心问题之一,但是当下这方面的研究十分缺乏。旅游流是旅游系统的中枢,而旅游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高铁是这个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高铁会产生旅游流的虹吸效应和过滤效应,经济发达地区旅游业发展的会很好,而高铁会强化其旅游业的发展;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旅游业发展一般,而高铁会加强贫困地区的贫瘠。鉴于此,本文从经济的角度,基于旅游时空演变规律的基础阐释,着重于两方面研究:一是旅游流时空演变规律分析,二是高铁与旅游时空的关系。期望本文研究结论为合理布局旅游的空间格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刘婷 《西部金融》2021,(10):74-80
本文以陕西省为例,从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活力、经济发展潜力三个方面设计了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陕西县域经济发展实力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支持陕西省不同类别县域经济发展的具体金融措施,以期推进陕西县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测度中国共同富裕发展水平并解析其动态演化特征,有助于在高质量发展下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文章基于2002—2020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在建构共同富裕发展水平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熵权法进行测度并考察其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共同富裕发展水平逐年上升,但在四大地区与五大经济带间差异仍旧显著,其中差距主要来源由区域内差距逐步演变为区域间差距,探寻共同富裕不充分与不平衡发展的破解之法仍是当务之急;空间上呈“东北-西-中-东”与“内陆-沿海”递增态势,共同富裕层面仍存在“东北塌陷”问题,但中部地区年增长率较高,与东部地区差距逐步缩小;大部分地区在研究期内存在从中低水平向中高水平的相对跃迁状态,且在空间上存在正向溢出效应。基于此,从生产力发展、共享水平提升、制度保障等方面提出促进共同富裕实现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