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基于引力模型,分别计算了中国与北极航线沿线区域各国的经济联系强度,发现进入21世纪以来,北极航线沿线区域国家与中国联系不断加强,总体上呈现"双中心"格局,美国是中国与北极航线沿线区域国家经济合作的核心,俄罗斯则是"次中心"。然后,在分析中国与北极航线沿线区域国家贸易是其间经济联系的主要体现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中国与北极航线沿线区域国家经济联系的贸易额与经济联系强度之间的关系。通过线性回归,验证了中国与北极航线沿线区域国家的贸易和经济联系强度的正相关关系。最后,引入北极航线,对北极航线沿线区域国家与中国的经济合作潜力进行了重新评估,发现中国与俄罗斯经济联系程度不变,美国与加拿大分别提升28%与40%,北欧五国分别提升1倍左右。中国应着重加强与美国、俄罗斯的以商品、劳务、资金、技术、信息为代表的经济合作,从而带动中国与北极航线沿线区域国家的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2.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互动日益频繁,贸易关系日益紧密。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划分为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和中东欧六个地区,通过增加值贸易核算分析2001—2013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贸易状况,结果表明:中国与“一带一路”地区的增加值贸易总额增长迅速,发展前景向好;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存在地区差异,中国与东南亚地区以竞争性贸易为主,与东北亚、西亚、中东欧地区以互补性贸易为主,而与南亚、中亚地区的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均较为明显;整体上,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出口商品主要是纺织品和服装、电子产品和机械设备等工业制品,而“一带一路”地区对中国的出口结构则差异较大。应根据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地区贸易关系的差异采取针对性措施,在加强货物贸易合作的同时开拓服务贸易合作新领域;要注重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交通通讯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并通过优惠的贸易制度安排构建互惠互利的多赢贸易关系。  相似文献   

3.
通过构建进口和出口贸易引力模型,运用2001~2012年中国与10个东盟成员国以及其他33个主要贸易伙伴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中国与东盟国家进出口贸易创造效应,测算中国与东盟国家进出口贸易潜力。结果显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中国与东盟国家进口贸易创造效应较为微弱,出口贸易创造效应较为明显,对中国而言更加有利;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创造效应呈递减趋势,双方贸易潜力仍然巨大。  相似文献   

4.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加速了全球贸易格局重构,"一带一路"国家在我国对外经贸关系中的支撑作用增强。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起一套指标体系,测算出"一带一路"沿线50个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并基于拓展引力模型分析其对中国出口的影响。除进行总量分析外,本文还分别从要素结构、技术结构、经济用途结构和二元边际结构等方面对中国出口产品结构进行分类,详细分析了贸易便利化对各类出口产品的异质性影响。研究表明:提升沿线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可以极大促进我国出口贸易流量的提升,并优化中国的出口贸易结构;与国内生产总值、人口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相比,贸易便利化对中国出口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其中以口岸与物流效率和海关与边境管理对中国出口影响最大。贸易便利化对中国出口高技术含量产品和资本密集型产品促进作用显著,表明其对中国出口贸易结构的转型升级具有积极的正面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Baldwin (2015)对贸易的划分方式为基础,对其进行相应的改进和深化,构建适宜研究需要的全贸易分解方式,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动态面板模型考察了国际贸易对中国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发现:最终消费品的进口贸易、出口贸易和代加工类中间品进口贸易对中国技术进步存在明显的正向作用,中间品出口贸易和非代加工类中间品进口贸易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阻碍效应。这不仅说明贸易结构调整的正向溢出效应正逐步显现,同时也说明参与全球化生产活动对中国技术进步具有一定的带动作用,需对不同类型贸易间的差异给予必要关注。  相似文献   

6.
对中国1956--2007年农业现代化、工业化、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动态研究表明,它们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农业现代化及工业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均存在着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进出口贸易是农业现代化的Granger原因;工业化、进口贸易和经济增长在短期内均会阻碍农业现代化进程,但在中长期内均会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出口贸易会对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产生持续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1998~2017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41个对象国的面板数据,运用扩展贸易引力模型,验证"一带一路"沿线41个对象国入境中国旅游对国际贸易的具体作用,进而以双门槛模型探究各国不同人均收入水平下,入境旅游对国际贸易作用的"非线性"变化和国别差异。研究发现:(1)41个对象国入境中国旅游对国际贸易存在正向作用。(2)入境旅游对出口贸易作用随人均收入增加不断下降,所有国家从逐利向消费阶段转变;对进口贸易作用随人均收入增长先升后降,10国处于作用较小且呈增长趋势的初始阶段,27国处于作用最大化的逐利阶段,4国处于作用最低的消费阶段。(3)相同人均收入区间内入境旅游对出口贸易作用大于进口贸易。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旅游与贸易合作时,中国应准确把握入境旅游对国际贸易作用的国别差异,针对不同阶段制定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基于1998~2017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41个对象国的面板数据,运用扩展贸易引力模型,验证"一带一路"沿线41个对象国入境中国旅游对国际贸易的具体作用,进而以双门槛模型探究各国不同人均收入水平下,入境旅游对国际贸易作用的"非线性"变化和国别差异。研究发现:(1)41个对象国入境中国旅游对国际贸易存在正向作用。(2)入境旅游对出口贸易作用随人均收入增加不断下降,所有国家从逐利向消费阶段转变;对进口贸易作用随人均收入增长先升后降,10国处于作用较小且呈增长趋势的初始阶段,27国处于作用最大化的逐利阶段,4国处于作用最低的消费阶段。(3)相同人均收入区间内入境旅游对出口贸易作用大于进口贸易。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旅游与贸易合作时,中国应准确把握入境旅游对国际贸易作用的国别差异,针对不同阶段制定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国和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双边贸易稳步增长,但是口岸效率低下、通关程序繁琐、规章制度不透明的"贸易的非效率"等隐形贸易壁垒阻碍了贸易增长,提高贸易的便利化水平成为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优先领域。本文利用全球竞争力报告数据,选取口岸效率、海关环境、规制环境和电子商务四个指标对中国及海上丝绸之路沿线主要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进行测算,利用2013年的截面数据,通过引力模型分析贸易便利化对中国对外出口的影响,结果表明贸易便利化对出口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且超过了GDP对出口的影响。最后,本文模拟沿线各国贸易便利化水平提升50%后,中国对沿线各国出口贸易增加额,结果进一步证明贸易便利化对中国的出口贸易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贸易便利化既是WTO多哈谈判的主要议题,也是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成功的关键所在。本文选取反映贸易便利化水平的13个指标,构建基础设施、通关效率、经商环境和信息化服务4个一级指标,基于中国与丝绸之路沿线22个国家2010~2013年双边贸易数据,度量丝绸之路经济带进口国贸易便利化水平对中国制造业产品出口的影响。研究发现,进口国基础设施、信息化水平和通关效率的提高,均能显著促进中国制造业产品的出口,其中通关效率的影响最大。因而,中国与丝绸之路国家通过道路建设、政策协调、互联互通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可促进中国出口贸易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1.
选取1992年—2010年的中国对俄出口贸易额和对俄进口贸易额作为被解释变量,中国对俄直接投资存量作为解释变量,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和误差修正模型,考察中国对俄直接投资对中俄进出口贸易的短期和中长期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来看,中国对俄直接投资与中国对俄出口和进口贸易之间存在互补关系;短期来看,中国对俄直接投资与中国对俄出口贸易是互补关系,与进口贸易是替代关系。同时,分析了变量在长期与短期的格兰杰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2.
通过引入出口贸易曲面和进口贸易曲面,将传统的"平面贸易"修正为"立体贸易"。利用出口贸易速度和进口贸易速度,建立了贸易量一般模型。同时,将贸易速度选取线性和非线性形式,建立了贸易量线性和非线性模型。贸易量线性模型和非线性模型认为,可以通过各项贸易政策,控制贸易速度,达到国际贸易均衡。另外,重商主义是贸易量非线性模型的一个特例。  相似文献   

13.
制约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因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迅速发展,但是,相对于我国农产品进口贸易的迅速发展,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则相对缓慢。究其原因,有我国农产品贸易结构不合理的内部因素,也有外部环境的恶化导致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缓慢,贸易逆差逐年加大。如何克服内外部不利因素的影响,促进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利用修正的F-W模型分析互联网推动出口增长的作用,并运用扩展的引力模型就1999~2014互联网发展差距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44个国家出口贸易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互联网在降低国际贸易固定成本的同时,也会降低贸易的变动成本;互联网发展差距的缩小、发展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克服贸易基础设施落后、市场间地理距离远等传统对外贸易障碍;互联网发展差距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出口贸易的发展存在一定制约。帮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高互联网发展水平,缩小其与中国的互联网发展差距,是提高中国与有关伙伴国家贸易投资便利化,推进夯实"一带一路"倡议,扩大互利共赢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利用时变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研究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产品贸易效率及潜力。结果显示,贸易效率整体水平较低但呈现上升趋势,且不同国家和地区间具有显著的不均衡性,贸易潜力有待进一步发掘。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业内贸易水平、伙伴国的政治稳定性、中国对伙伴国的直接投资,以及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对贸易效率产生正向影响,而伙伴国的高税收负担降低双方的贸易效率。因此,应提升中国与沿线国家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制定有针对性的农产品贸易发展政策,发掘贸易潜力,提升贸易效率  相似文献   

16.
在量化分析欧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水平以及测算美国、欧盟和中国这三大经济体双边货物贸易比较优势的基础上,依据农产品关税、非农产品关税以及非关税壁垒水平削减情况设定不同情景,通过全球贸易分析模型(GTAP)模拟分析《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贸易自由化进程对美国、欧盟和中国经济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TTIP能促进美国和欧盟的GDP及进出口贸易,并导致中国的GDP和进口贸易下滑,但并未恶化中国的出口贸易。就具体产业贸易而言,TTIP使得中国在美欧出口占相对优势的产业,其产品在出口上与欧美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并使中国在相对美欧出口占优势产业的产品出口上受到了来自美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张建辉 《全国商情》2009,(7):101-102
本文利用浙江省1991-2007年的年度数据,对浙江省进出口贸易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科学客观地计算出二者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浙江省的经济对出口贸易依存度高,进口贸易影响经济增长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18.
采用SVAR模型对安徽省进、出口贸易与最终需求的动态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安徽省出口贸易的内因是进口贸易和内需,验证了出口贸易是以坚实的内需为基础的经济发展的现实,进口贸易则同时受到内需和外需的共同影响,但是对内需的响应存着较长的时滞。因此,在继续促进安徽省出口贸易的同时,及时进口所需的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及工业原材料,以配合区域内经济的建设和发展是今后安徽省进口贸易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19.
邵仁杰 《全国商情》2011,(13):73-76
自加入世贸以来,外贸对中国实体经济日益重要。本文首先以2001-2010年的季度数据分析我国出口贸易的决定因素,根据主要贸易伙伴美国的经济形势变化评估中国对美国及整体出口贸易受到的影响。之后检验2007-2008年间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以考虑相关系数的变化,作出总结及分析。  相似文献   

20.
文章运用时变随机前沿引力模型测算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贸易潜力,采用贸易非效率模型分析进出口贸易效率的影响因素,并进一步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潜力和贸易效率做分区域讨论,分别从贸易潜力大小、贸易效率高低以及贸易效率变动趋势的视角,对区域差异和重点国家做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潜力拓展、贸易效率提升以及实施差异化推进策略的相关政策建议,以加快新发展格局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