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8 毫秒
1.
王家斌 《税收征纳》2011,(10):24-25
企业在物资采购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货到单未到"的情况。对于"货到单未到"情况,会计制度规定:若采用计划成本核算,则"货到单未到"的存货,采用计划成本作为暂估价值入账;若采用实际成本核算,则用暂估价值入账。待实际收到发票时,再用红字以同等金额将原估价入账的账务处理,予以红字冲回,再按实际发票金额登记入账。这就是会计上所说的跨期暂估入库存货。"货到单未到"在企业所得税上应当如何处理?  相似文献   

2.
纪宏群 《税收征纳》2010,(12):28-30
企业在物资采购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货到票未到”的问题。对于这种情况,会计制度规定:工业企业对于货到票未到的存货。若采用计划成本核算.则采用计划成本作为暂估价值入账:若用实际成本核算,则用暂估价值入账。商品流通企业则按应付给供应单位的价款暂估入账。待实际收到发票时.再用红字将原估价入账的账务处理以同等金额予以红字冲回,再按实际发票金额登记入账。  相似文献   

3.
程道菊 《理财》2003,(6):39-39
用实际成本核算原材料的企业,月终,对货到发票未到的原材料是根据尚未收到发票账单的收料凭证暂估价值入账,下月初用红字冲回的方法进行核算。在审计中发现有些企业利用“暂估入账”,人为地调节原材料成本,达到调整利润、偷逃税金等目的。审计中发现有以下几种情况:一、用“暂估入账”调整原材料库存红字。某企业某年某月原材料账面反映A材料由于以前年份多转材料成本,造成库存A材料出现红字500万元。该企业为调节A材料的账面红字,当月就“暂估入账”A材料2100万元,A材料账面就形成了蓝字1600万元(2100万元—500万元),下月又不用红字冲回,…  相似文献   

4.
李小军 《会计师》2013,(9X):21-22
所谓计划成本核算,主要指的是按计划成本核算存货的制度,是我国企业广泛采用的一项存货核算制度。通过计划成本核算方法,需要设置"存货采购"和"存货成本差异"两个账户。成本差异是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额,实际成本高于计划成本的属于超支,相反则是节约。成本差异情况产生于存货取得过程中,随着存货的发出而转销,也就是按差异率将存货成本差异分配到有关成本项目中。本文首先论述了计划成本核算的特点及其要求、程序,其次,提出了存货采用计划成本核算中应注意的问题,最后,阐述了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会计师》2013,(18)
所谓计划成本核算,主要指的是按计划成本核算存货的制度,是我国企业广泛采用的一项存货核算制度。通过计划成本核算方法,需要设置"存货采购"和"存货成本差异"两个账户。成本差异是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额,实际成本高于计划成本的属于超支,相反则是节约。成本差异情况产生于存货取得过程中,随着存货的发出而转销,也就是按差异率将存货成本差异分配到有关成本项目中。本文首先论述了计划成本核算的特点及其要求、程序,其次,提出了存货采用计划成本核算中应注意的问题,最后,阐述了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购入存货,月底时,若发票未到,应分别存货科目,抄列清单,暂估入账,借记“库存商品”“、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科目,贷记“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科目,下月初用红字作同样的记录,予以冲回。但是,该规定过于笼统,加上企业的业务特点、会计核算方式、会计环境的不同以及理解上的差异,各企业“暂估入账”的具体操作方法也多不相同。因此,实务中有以下五个问题需要探讨。一、是单独设应付账款—暂估入账户还是直接暂估到客户名下?《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是单独设应付账款—暂估入账户,该方法应用较广,…  相似文献   

7.
企业外购的存货 ,由于各种原因会导致短缺损毁现象的发生。由于存货的计价方法有实际成本计价和计划成本计价两种 ,因此 ,在不同的计价方法下对存货购进短缺损毁的会计处理不尽相同。一、存货在实际成本计价方式下短缺损毁的会计处理存货在购进过程中若属合理损耗 ,如由于自然损耗等原因而发生的短缺 ,会计上的处理原则是将损耗金额计入验收入库存货的实际成本之中 ,并相应提高入库存货的实际单位成本 ,不再另作账务处理。例如 :外购材料1000公斤 ,单价30元 ,运杂费200元 ,途中自然损耗10公斤 ,那么入库材料的单位成本就由原来的…  相似文献   

8.
存货核算方法分为按实际成本的核算和按计划成本的核算。存货按实际成本的核算一般设置“原材料”“周转材料”“在途物资”等账户;而存货按计划成本的核算则不设置“在途物资”账户,增设“材料采购”和“材料成本差异”账户。企业存货核算对于这两种核算方法一般只选择其中一种。过去,我国会计实践中比较通行的会计标准一般举荐采用计划成本法核算存货。  相似文献   

9.
《会计》科目问:“物资采购”和“在途物资”科目的核算内容有何差异?答:“物资采购”和“在途物资”科目是在企业采用不同方法对存货进行日常核算时所使用的不同的会计科目。在原材料、商品等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日常核算的情况下,为了反映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需要设置“物资采购”科目进行核算。在原材料、商品等采用实际成本进行日常核算的情况下,不需要设置“物资采购”科目,但应设置“在途物资”科目,核算企业购入尚未到达或尚未验收入库的材料、商品等的实际成本。问:《会计》教材第68页例2(2)提出: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  相似文献   

10.
《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规定,企业所建造的固定资产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应当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日起,根据工程概算、造价或者工程实际成本等,按暂估价值转入固定资产成本,待办理竣工决算手续后再作调整。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应当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在年度内办理竣工决算手续的,按照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并调整已计提的折旧额,作为调整当月的成本、费用处理。如果在年度内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应当按照估计价值暂估入账,并计提折旧;待办理了竣工决算手续后,再按照实际成本调整原来…  相似文献   

11.
范倩 《金融纵横》2005,(9):59-59,24
所谓计划成本法。是指企业存货的收入、发出和结余均按预先制定的计划成本计价,同时另设“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登记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额。 在计划成本法下.企业取得的原材料先要通过“材料采购”(现“物资采购”)科目进行核算,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通过“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2.
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即会计政策是具体原则与具体会计处理方法的结合。其中,具体原则是在对交易或事项进行处理时应遵循的特殊原则,而不是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具体会计处理方法是对交易或事项进行处理的方法。举例如下:(1)对存货的核算,其遵循的具体原则是对存货应采用实际成本进行计量,具体会计处理方法则有“实际成本法”、“计划成本法”、“售价金额核算法”、“毛利率法”等,在实际成本法下对存货的发出又有“先进先出法”、“后  相似文献   

13.
对于材料品种和规格多而业务又繁忙的企业,用实际成本进行材料核算,其凭证计价和材料明细帐的登记工作是比较繁重和不便的。因此,这些企业一般都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核算。材料计划成本是企业内部统一的核算价格,以计划价格编制计划、核算材料收发和生产消耗都比较方便。其优点有四:  相似文献   

14.
王安 《财会学习》2018,(5):63-65
通常,我国的许多大中型工业企业对原材料等存货的收发计量是采用计划成本法进行核算的.在会计实务工作中企业到月末、季末、年末编制利润表和核算成本的时,最终需要的是存货的实际成本,因为报表上填写必须都是真实的、实际的;在学习考试中我们也经常遇到需要计算一笔存货收发业务中的实际成本.那么我们如何将进行计划成本核算的材料的成本简单快速地转换成实际成本呢?这将是我们要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核算的条件下,反映材料收、发和结存计划成本的科目,据新制度规定,关于材料的实际成本,以及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相比的节约或超支,应通过“材料采购”科目核算;关于材料差异分配率的计算和差异额的分配,则通过“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核算。两个科目,共同担负起核算材料实际成本和成本差异的任务。  相似文献   

16.
存货按实际成本计价与潜在亏损部分经济管理人员认为,根据规定,所有存货的价值在账面永远只能按实际成本计价核算,即使长期积压造成贬值,账面也不能动,故造成潜亏的原因是会计法规和制度规定的错误。这是对存货历史成本计价原则的曲解。企业自创的无形资产价值的确定...  相似文献   

17.
刘晓玉 《税收征纳》2006,(6):36-36,38
在日常经营中.企业发出的存货,一般来说.应当根据各类存货的实物流转方式、企业管理的要求、存货的性质等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确定发出存货成本的计价方法.以及当期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从发出存货的计量方面来讲.可以按实际成本核算.也可以按计划成本核算。如采用计划成本核算.会计期末应调整为按实际成本核算。就生产型企业为例.笔者认为.存货中的购进环节由于受物价持续上涨和下跌等原因的影响.企业发出存货计价环节对当期净利润及所得税影响的计算也显得非常重要。据此.笔者特在存货发出环节中选择其中两种不同计价方法进行比较: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通过这两种方法的比较.在日常业务处理中帮助加强理解、掌握和运用.并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操作性。  相似文献   

18.
卢富昌 《财会学习》2018,(20):80-81
制造企业原材料核算包括实际成本法和计划成本法.实际成本与原材料计划成本之间的差异是按计划成本法按原材料成本差异计算的.商品流通企业存货核算采购价格法与价格核算法.售价核算法下,商品售价与进价的差额通过商品进销差价核算.材料成本差异与商品进销差价有一定的关系,本文试图通过对比指出二者的关系,以利于制造企业更好地应用计划成本法,利于商品流通企业更好地应用售价核算法,同时利于初学者理顺二者的关系,触类旁通,更好地对存货的核算进行把握.  相似文献   

19.
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方法,一般适用于存货品种繁多、收发频繁的企业.如大中型企业中的各种原材料、低值易耗品等.自制半成品、产成品品种繁多,或者在管理上需要分别核算其计划成本和成本差异的,也可采用计划成本核算.……  相似文献   

20.
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方法,一般适用于存货品种繁多、收发频繁的企业.如大中型企业中的各种原材料、低值易耗品等.自制半成品、产成品品种繁多,或者在管理上需要分别核算其计划成本和成本差异的,也可采用计划成本核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