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很多中国人把喝茶叫做"吃茶",这恰恰说明了茶叶的一段历史。茶叶,最早不是拿来泡水喝的,而是嚼着吃的。想想看,传说中神农氏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解之。那时又没有保温瓶,神农氏还只能嚼茶叶。其实,中国一直都有把茶叶作为食品而不是作为饮料的习惯,据说乾隆下江南微服私访的时候,一个厨师把刚采来的龙井茶当做葱段误用,结果一道名菜"龙井虾仁"就问世了。其他的一些传统菜肴,如樟茶鸭子、毛峰熏鲥鱼、碧螺春炒银鱼、铁观音炖鸡、冻顶焖豆腐  相似文献   

2.
杜妮  王静 《中国西部》2014,(45):40-43
茶,可谓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它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中国儒、道、佛诸派思想,独成一体,一杯茶,可以穿越千年的纯净,在漫漫时空中芬芳而甘醇,传达着中国式的魅力神韵。茶为国饮,成佳为茶乡。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是茶的故乡,汉族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距今已有4700多年的历史。直到现在,中国汉族同胞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汉族对茶的配制是多种多样的:有太湖的熏豆茶、苏州的香味茶、湖南的姜盐茶、蜀山的侠君茶、台湾的冻顶茶、杭州的龙井茶、福建的乌龙茶等。品茶,能够怡情养性,因为茶  相似文献   

4.
茶文化大观     
茶为国饮,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盛于宋,明清时遍及中华。但是,茶成了一种化现象,并记于史册.传于后世,却是与历代人墨客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5.
任美华 《东北之窗》2011,(10):55-55
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又是一年春茶上市的季节,这首唐代诗人元稹的宝塔诗(一字至七字)《茶》,此时读来别有一番情趣。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中国茶文化糅合了儒、释、道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芬芳而甘醇。  相似文献   

6.
<正>茶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是中华民族举国之饮,糅合了医,道,儒,释诸家思想,茶可行道,茶可雅致,茶可养生,观自在茶庄敢为天下先,筑起世界人民健康新长城!中国茶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是几千年华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今天,随着人们对茶文化认识的不断加深,以及人们口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  相似文献   

7.
读茶     
一直都很欣赏中国的茶文化,时时感受到茶的魅力所在。《神农本草经》一书中曾经指出:“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当时的“荼”便是今日的“茶”。茶叶用煮沸的清水冲之,入口时先微苦后甘甜,顺乎自然,清饮雅尝。  相似文献   

8.
甘泉润佳茗     
古时齐鲁不产茶,正如唐代茶圣陆羽说得那样:"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但<晏子春秋>中表露,春秋时以国相晏婴为代表的齐国人已开始用茶树鲜叶做菜.茶在齐国一带开始只是用作食物,而不是饮料,而陆羽在<茶经>中又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齐有晏婴……皆饮焉",在他看来,齐鲁的先民们已开始饮茶了.不管是吃还是饮,有一点可以肯定,至少春秋时茶就与齐鲁结缘,这自然包括地处齐地,又与鲁国接壤的济南.  相似文献   

9.
《走向世界》2012,(19):3
民以食为天。孔子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一向被奉为中国饮食文化之精髓。在追求健康饮食的当代,美食之外,茗茶成为了饮食新宠。中国是茶之故乡。唐代伊始,社会经济空前繁荣,文人墨客辈出,促进了人们的饮食观念逐渐变化,在酒之外开始重茶。"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改荼为茶,开宗立派,把茶的饮用提升为一种独立的饮料和文化活动。几千年中,中国人把茶喝出了文化。对于饮茶,不在于止渴消食,而在乎饮茶中体会超凡  相似文献   

10.
在拥有数千年茶文化历史的中国,从"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开门七件事中,其实不难看出中国人自古与茶有着不解之缘,而茶马古道的故事更增添了它的神秘感。随着岁月的变更、四季的交替,近几年普洱茶可以说风靡全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其身价也随着这股热潮扶摇直上。当人们不断发掘出普洱茶的闪光点时,它无疑成为了众星捧月般的"宠儿",那么,普洱茶究竟是怎样的一种茶?它又是怎样制作的?它为何能够让人欢喜让人珍惜?深秋,在这个最适宜品茶的季节,让我们走近"越陈越香"的普洱茶世界……  相似文献   

11.
茶为国饮,发乎神农;甬上茶事,源远流长。近年来,随着中国宁波国际茶文化节等一系列有影响力的大型活动的连续举办,宁波的茶产业和茶文化得到了较好发展,受到了越来越多中外人士的关注。眼下,宁波市文广新闻出版局文物处副处长徐建成先生,又创见性地提出了“杭为茶都,甬为茶港”的文化概念,更是受到茶界专家、学者及爱好者的一致叫好。希望通过“甬为茶港”工程的建设,使宁波在“书藏古今,港通天下”之余,再增添一份馨香的特色产业和文化。  相似文献   

12.
"待到春风二三月,石炉敲火试新茶。"又到春茶时节,对于喜好以"一盏清茗酬知音"的中国人来说,于每年清明节气前采制的新茶堪称"茶中极品"。青翠细嫩的茶叶在茶盏中舒展沉浮,随着一缕缕氤氲的雾气翩然绽放,形美气清。品上一口,味道更是甘香如兰,幽而不冽,让人久久难忘。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是茶的故乡,茶则是中国人的"国饮"。"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唐代诗人卢仝这段脍炙人口的文字,形象地描绘了品饮新茶给人的美妙意境,道尽了中国人绵延千年的饮茶情结。近年来,我国的茶业发展突飞猛进,茶叶出口数量、金额屡创历史新高。但与此同时,茶业持续快速发  相似文献   

14.
云南神农农业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神农集团")于1994年创建于陆良县马街,1995年搬迁至昆明,2004年成立云南神农农业产业集团。集团自成立之日起,一直把"改变农村传统生产模式,致力发展优质高效的农牧业;用科技武装农民,造就现代神农——知识型农民"作为企业的事业目标,把"在农村帮农民养好猪,在城市让市民吃好肉"作为企业的宗旨,经过近20年的艰辛创业和不断开拓创新,形成了种植-饲料加工-养殖—食品加工—贸易等  相似文献   

15.
泉城茶事     
吕途 《走向世界》2007,(12):18-19
林语堂说:"只要有一只茶壶,中国人到哪都是快乐的."可见茶之于中国人,有着至关重要的精神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12年6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在浙江省设立的"中国茶叶拍卖交易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茶拍公司)冠名"中国"字样,这是新世纪以来首家经国务院批准在地方设立的"国"字号企业。中茶拍公司的设立,体现了国家对茶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标志着建设"中国茶叶拍卖交易服务中心"的工作上升到国家层面,进入了实质性运作的阶段。一、中茶拍公司冠名"中国"的争取过程  相似文献   

17.
毛莉娜 《魅力中国》2014,(7):108-108
茶在中国人的生活中从古至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茶相关的衍生物也在不断地涌现出来。了解中国。需要了解中国的茶。回顾其发展史。查看不同种类。体会茶文化,感受茶对中国人民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正"海上茶路"是中国丝绸之路文明对话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历史悠久的茶文化通过陆路、海道传播到世界各地。"海上茶路"始于唐代,从明州港而达周边诸国,直至遥远的非洲,不但出运大批越窑青瓷茶器皿,更将浙东历史悠久的茶文化向外传播。海上茶路起航地,主要是指起到茶与茶文化传播作用的使舶、商舶的起航地。文物史料证实,东北亚的朝鲜半岛、东亚的日本列岛,以及东南亚等地区的茶和茶文化,是通过明州港传播过去的。唐宋时期,明州茶文化欣欣向荣的社会背景,为开拓、发展"海上茶路"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9.
张永军 《西部大开发》2012,(11):124-125
茶作为普遍性保健饮品,是古代中国南方人民对中国饮食文化的贡献,也是中国人民对世界饮食文化的贡献。茶道养生一直以来就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以茶养生,就必须对茶道有所了解。进入隆冬季节,如何才能喝好养生茶呢?喝红茶预防流感冬天,天寒地冻,万物蛰伏,寒邪袭人,人体生理功能减退,阳渐弱,中医认为:"时届寒冬,万物生机闭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乐山市犍为县以打造"中国茉莉之乡""中国茶乡""中国茉莉茶之都"为载体,大力促进犍为茉莉茶扩面提质,拓展市场,取得了明显成效。在过去的一年,犍为县实施茉莉花、茶跨江发展战略,编制完成《茉莉茶产业发展规划》,补助资金2680万元,建成万亩茉莉花、茶种植示范区3个,全县新发展茉莉花6100亩、茶3.8万亩,新建茉莉茶加工企业3户。举办犍为茉莉茶北京、济南专场推介会,提升犍为茉莉茶品牌认同度和市场占有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