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马文良  CFP 《中关村》2006,(9):68-70
八载风雨兼程,第九届中关村电脑节帷幕已经缓缓拉开。如今中关村电脑节已经成为中关村科技园区企业和广大消费者的年度盛会,它是海淀中关村向世界传递信息的窗口,是海淀中关村走向国际化的桥梁。它已经是中关村科技园区的一个重要品牌,成长为海淀中关村的一张重要“名片”。随着九月的来临,我们又将迎来新一届的中关村电脑节,中关村电脑节正在展现出它勃勃的生机。“创新”飞扬中关村“中关村创新”是历届电脑节的灵魂,第九届电脑节亦是如此。今年电脑节一切活动设计都是源自“中关村创新”,在“创新、和谐、卓越”的主题下重点围绕“中关村…  相似文献   

2.
《中关村》2008,(10):44-47
从电子城的兴起到中关村企业雨后春笋般崛起,从若干“中关村第一”到“中国科技进步一等奖”,从创业者到企业家,中关村的20年,也是这些“创新英雄”拼搏的20年,更是中关村品牌的20年!  相似文献   

3.
邓中翰 《中关村》2008,(10):89-89
对于中关村这个“星光中国芯”的诞生地,中星微人怀有深厚的感情。中关村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导,不拘一格引入和培养科技人才,并承担起国家重大项目的研发和推广任务,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中关村就像一架承载着创新使命的飞船,在二十年的历程中,不断创新、突破,跃上了一个又一个新的高度。二十年中关村的发展,新型的“车马炮”的组合为她带来了无穷的动力和活力。  相似文献   

4.
李小平 《中关村》2004,(8):21-21
中关村是什么地方?中关村是中国经济和文化精英地区,这里聚集了中国的一些精英企业和精英高校。中关村的很多企业领全国技术之先,体制的许多方面也比别的地方先走了一步,中关村内的大学很有加快改革的必要。  相似文献   

5.
王畅  张勇 《中关村》2005,(6):42-53
论坛缘起:卫汉青(《中关村》杂志社社长):非常感谢大家光临《中关村》杂志“地产与科技”论坛。中关村凭借着科技创新确定了在中国和世界的地位。目前,房地产是个热点问题。科技中有地产,地产中有科技。如何提高中关村科技企业创新能力,实现科技与地产的和谐发展,化解地产对科技企业的不利影响,使中关村地产能支持科技企业的健康发展,这些问题非常重要。今天我们邀请了诸位领导、经济学家和企业家们共聚一堂,就科技与地产等热点话题进行讨论,希望大家能够冷静面对并分析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为解决问题提供相应的对策,谢谢!实现中关村地产与科…  相似文献   

6.
中关村是什么地方?中关村是中国经济和文化精英地区,这里聚集了中国的一些精英企业和精英高校。中关村的很多企业领全国技术之先,体制的许多方面也比别的地方先走了一步,中关村内的大学很有加快改革的必要。中关村经济的繁荣和高速发展,得益于这里是高校的集中区域,得益于它的科技优势,也得益于一定体制上的优势。在面向市场经济的总体改革中,中关村的高校也有很大发展和进步,成绩是有目共睹的。然而,相对于面向市场的中关村众多企业而言,教育体制和高校内部改革的步伐我认为有些滞后,有些所谓大张旗鼓的改革,其实并没有真正地针对顽症,从而…  相似文献   

7.
明星 《中关村》2014,(9):88-91
移动互联网新技术,催生了移动互联网新的服务业,带来了新的手段、新的机会、新的模式、新的发展空间,它是一场颠覆性的产业革命。2014年8月1日,一场有关"互联网思维下的企业创新管理"沙龙在中关村翠湖科技园云中心举行。《中关村》杂志携手搜狐产业新区、翠湖科技园云中心、中关村科技企业家协会,共议"互联网思维下的企业创新",园区代表、中关村科技企业家一同碰撞精彩,来解码互联思维的危与机。  相似文献   

8.
鲍烨童 《中关村》2014,(8):73-75
北京银行一直坚持科技金融发展战略,在中关村科技金融整个发展历程中,包括很多重要的金融产品的推出,北京银行都是重要的参与者。中关村未来能不能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在很大程度上关键在于它能否建设成为全国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很多科技金融机构开始关注科技创新企业,愿意投入更大的资源和力量来做中关村科技金融的工作。反过来,这个市场未来存在巨大的需求,对金融创新也产生了巨大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马文良 《中关村》2006,(4):38-46
时间:2006年2月28日地点:北京友谊宾馆瑞宾楼主持人:李景峰(大中华写字楼网杂志主编)整理:马文良(《中关村》杂志记者)摄影:白桦(《中关村》杂志特约记者)主办单位: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管委会北京中关村永丰产业基地发展有限公司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论坛缘起:现代企业加速器(M o d e r nEnterpriseAccelerator,MEA)是北京中关村永丰产业基地发展有限公司率先探索和实践的专业科技园新型运营模式。现代企业加速器是一种以高成长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通过服务模式创新,以充分满足高成长企业对于空间、管理、服务、合作等方面个性化需求的新…  相似文献   

10.
张越 《中关村》2013,(5):68-70
“中国梦”的提出不仅让来自中国创新的发源地的‘中关村人’想到了“中关村梦”,也让中国软件与信息产业的聚集地中关村软件园想到了它的“产业梦”。从2010年到2013年,中关村软件园的发展从第一个十年跨入到第二个十年。在这个跨越的过程中,中关村软件园也从北京科技园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的市场孵化器,转向到中关村发展集团的管理当中。  相似文献   

11.
尹卫东 《中关村》2012,(6):41-42
中关村是一片热土,这里一直洋溢着对创新的追求。这种创新的追求离不开园区和企业的推动。从研制中国第一支甲肝疫苗,到全球领先的SARS疫苗、禽流感疫苗、甲流疫苗。中关村生物医药企业——北京科兴每一步都走在了生物医药产业的最前沿。  相似文献   

12.
杨祖茹 《中关村》2008,(5):24-29
中关村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创新、创业史。创新是企业活力的源泉,每个企业在其不断发展壮大过程中,必须注进新鲜的血液才能健康茁壮的成长。中关村的20年也就是创新的20年,在这个大舞台上,很多企业因为走在前列而发展为在国际上很有竞争力的企业,有的因为停滞不前倒闭。在这个风云变化的竞争中,如何吸取别人的创新经验为我所用,事关重大。这些年,创新体系建设在整个国家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海淀园创新历程”研讨会着重从“创新历程”开始,力图系统地总结这20年中关村的发展历程,同时科学地谋划未来,使中关村海淀园进一步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以及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更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马文良 《中关村》2015,(4):49-51
中关村发展集团副总经理韩柏告诉记者:中关村要从存量挖掘潜能,主要依靠对现有科技园区和特色产业基地的改造、优化和升级,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创新社区模式正是解决之道。中关村的发展历史,其实就是一部中国科技园区的发展史。经过20多年的创新发展,截止到2014年底,中关村已经形成了160多个特色产业园区,随着2013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扩区到"一区十六园",中关村的发展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中关村科技园区已经从以企业聚集为重心的1.0版本过渡到现阶段以产业集  相似文献   

14.
创新的盛宴这是一场挖掘中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典范的盛宴。2012年5月23日,《中关村》杂志,中国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以“中关村”命名、并伴随中关村成长的主流国际化大刊,与400位商业领袖、政府官员、学术名流、媒体精英齐聚一堂.  相似文献   

15.
关邨 《中关村》2008,(7):100-105
近几年来,我读过关于中关村的著作不下10部,每次读完,掩卷沉思,都生发出无限的感慨。柳传志先生在推荐凌志军《中国的新革命》一书时,有一段深情的感言:“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中关村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试验田,更是中国民营高科技企业的摇篮与发源地。在20多年的发展历程里,中关村成为我们这个国家的缩影,经历了无数沟沟坎坎、风风雨雨。  相似文献   

16.
沙磊 《中关村》2010,(1):28-29
上一代互联网是发展壮大于美国的硅谷,下一代互联网应当在中关村成长壮大。如果有了商业模式创新,中关村在下一代互联网发展中超越硅谷一定不只是一个梦想。  相似文献   

17.
《中关村》2010,(4)
中关村是一个创造财富的领地,积聚生机、诞生希望的福地,在这里从来不缺少创的力量,每天都在演绎着一个又一个有关创造创新和创富的神奇故事。也因此,中关村因创而闻名中外,《中关村》因中关村而得名,也因创而让人铭记。今天的《中关村》人时刻铭记中关村精神的薪火传递的坚定信念,愿与这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起成长、成功、成名。走出一条与示范区相匹配的品牌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勒川 《中关村》2024,(1):36-39
<正>2022年中关村新设科技型企业3.2万家,平均每天新设科技型企业90家;截至2023年底,中关村拥有独角兽企业114家,较上年增加12家,数量始终保持全国第一。2023年12月26日,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中关村创新发展研究院在北京发布“中关村指数2023”。指数结果显示,中关村总体呈现创新强、结构优、运行稳、活力足的高质量发展特征,2022年中关村综合指数突破300大关,达309.5,较上年提升21.7。在五个一级指数中,创新引领指数增长最快,较上年提升58.5;开放协同指数、双创生态指数和宜居宜业指数稳步提升,产业发展指数与上年基本持平。  相似文献   

19.
卫汉青 《中关村》2008,(11):9-9
中关村文化的精髓是什么?纵然有百种解读,一言以蔽之日:“创新文化引领中关村前进”!我们高兴地向读者报告,在北京市文联、中关村管委会、中共海淀区委和区政府的鼎力支持下,“艺术中关村”博览会即将面世。“艺术中关村”,博大精深,魅力无穷,形象地展示改革开放30年的风雨历程,艺术地反映中关村开拓创新20年的发展道路,热情地描绘中关村的精神风貌。“艺术中关村”是为实现传统与现代、中国与世界、企业与艺术的交流与融合而打造的一场别开生面、卓尔不群的艺术博览会。  相似文献   

20.
《中关村》2008,(10)
从电子城的兴起到中关村企业雨后春笋般崛起,从若干中关村第一到中国科技进步一等奖,从创业者到企业家,中关村的20年,也是这些创新英雄拼搏的20年,更是中关村品牌的20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