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李冬华 《企业家天地》2007,(11):230-231
雅科布斯的"敌人刑法"与"市民刑法"二分的理论摈弃了以行为为基础、以保护人权为价值取向的理论体系,代之以行为人为基础、以防卫社会为价值取向的一元论体系。究其实质,其便是一种"行为人刑法"。"敌人刑法"会造成法治的解体,会给人权保障构成极大威胁并且其会助长公众的仇恨之心。  相似文献   

2.
大陆法系违法性本质理论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刑法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以法治社会需要的刑法价值取向为标准,对行为无价值、结果无价值学说进行比较研究,寻找适合我国刑法价值取向的违法性实质理论。大陆法系刑法学在违法性本质问题上存在结果无价值与行为无价值之争,行为无价值论强调行为的反伦理性,结果无价值论关注行为结果对法益的损害,法治国家在刑法价值取向上强调刑法的保障功能,应该坚持结果无价值论。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环境刑法中的严格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犯罪,以传统理论为指导的刑法调节局限性已相当明显,使得环境刑法中引入以过错推定、举证责任倒置为核心的相对严格责任成为必要。与绝对严格责任不同,相对严格责任体现了公平与效率的价值平衡,社会防卫与权利保障的利益权衡,是我们面对异常复杂的司法实践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整个社会日益呈现出开放、宽松、活跃的氛围,各种各样的民间组织日益涌现,以个人权利为基础,以民间组织为主要特征的公民社会逐渐兴起。公民社会的本质就是民主社会。它尊重公民资格,保障公民权利,认为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是公民社会的最重要的政治内涵。这就意味着政府必须通过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的形式来保证公共权力在全体公民的同意、监督和制约下规范地运行,并最终来保障公民的权利和利益。  相似文献   

5.
在知识产权领域里强调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以及鼓励创新与科技进步的平衡,刑法的作用方式是多向性的,在追求此价值时它往往会对彼价值造成影响,我们应当追求刑法对知识产权保护的价值上的多元平衡.在理念层面上对知识产权犯罪的刑事立法价值取向进行多维考量时,还应在现行立法中为其分别找到实证基础.  相似文献   

6.
随着世界人权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以及我国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法制文明的高速发展,我国传统的以"国家为本位"的刑法理念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树立"以人为本"的刑法理念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和我国法治现代化的迫切需要."以人为本"的刑法理念包括三个方面:市民刑法的刑法性质理念、人权保障的刑法机能理念和谦抑主义的刑法作用理念.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论述了权利与权力的基础理论;其次阐述了权利本位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最后提出法治是实现政府权力与公民权利平衡的均衡点,应该通过规范和限制政府权力,使公民和企业的自由权利得到恢复和保障,从而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最终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  相似文献   

8.
美国刑法中的犯罪故意理论旨在解决犯罪构成理论的实质理论内核问题。美国刑法犯意概念的界定,可以从美国刑法犯意与道德苛责性、主观动机的争议、规范化阐释与司法适用三个维度综合考量,从美国刑法犯罪故意的概念的本质属性看,美国刑法犯罪故意是建立在法律研究与实用主义融合的前提下逐渐发展并完善的。探究美国刑法的犯罪故意概念问题,并对其规范性阐释,分析其独有的理论构造、内容与特色,对研究美国刑法理论重要理论核心问题有不容忽视的价值,也为我国有关主观罪过的研究进展提供指导性借鉴。  相似文献   

9.
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西方国家纷纷对刑法中大量存在的无被害人犯罪进行除罪化,无被害人犯罪非犯罪化已经成为各国刑法发展的基本趋势.面对这一非犯罪化的浪潮,我国应认清世界的形势和本国的国情,理性引导我国无被害人犯罪的立法走向.现阶段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语境下,对无被害人犯罪应采用相对宽缓的刑事立法政策,以使我国刑法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进而保持刑法的正当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与以往通过运作模式和地理位置、或住房价格波动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或住房保有权形式和供给方式作为分类依据不同,文章选择了以社会构造、政治价值理念为分类依据,将五个典型国家分为新自由主义价值取向的自由市场政策模式、法团主义价值取向的社会市场政策模式、威权主义价值取向的政府干预政策模式、社会民主主义的高福利国家政策模式和东欧转型国家与转型后的住房保障政策等五种模式,分别对其住房保障政策的发展演变、主要内容和主要经验进行系统、具体地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1.
人性是人文社会科学的哲学基础,对法学也不例外。主体权利意识离不开人性的需要,人性需要与法治 理念相统一,人性的需要是公民权利的内在依据。西方流行的“人性恶”理论是特定主体的一种文化观,是主体根据 自身需要构建的人性观念,有很大的主观性。  相似文献   

12.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充分反映了当代公共行政的价值取向,体现了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新理念;认真研究和把握这些精神和理念,有利于我们积极、主动应对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实现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人本化、法治化和科学化。  相似文献   

13.
关于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念冲突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 ,人们对主体的定位和自我意识、对社会规范的态度 ,对首位价值的认定等价值观念存在着冲突和差异 ,需要相对稳定的价值观念的支撑 ,建立安定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4.
模拟轧辊表面镀铬工艺,对镀铬轧辊及非镀铬轧辊在同一润滑介质条件下对辊缝变形区润滑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润滑介质下,钢-钢摩擦副与钢-铬摩擦副的摩擦系数及润滑油成膜性能均有明显不同。钢-铬摩擦副的摩擦系数比钢-钢摩擦副的摩擦系数降低20%以上,在其它实验参数相同的条件下,冷轧润滑油在镀铬表面所形成的油膜厚度比非镀铬表面提高1倍以上。  相似文献   

15.
刑事被害人“被遗忘“、“被边缘化”带来了一系列法律和社会问题。影响被害人权利救济的因素既有制度的缺陷。又有客观的障碍。着眼现实,应着力从制度构造方面加强被害人权利的救济,包括:扩大对刑事被害人民事赔偿范围;在刑事司法中应协调公权与私权的行使;建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建立被害人社会援助机构。  相似文献   

16.
刑事诉讼领域存在超期羁压现象,危害了犯罪嫌疑人的人权。坚持“疑罪从无”的司法理念,提高司法人员的素质,完善社会和法律监督机制,纠正超期羁压现象。  相似文献   

17.
在方法论角度上,经济学与法学都可以区分为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理论研究可以进一步区分为精确取向的研究和经验取向的研究。精确取向研究中的法律人和经济人是个理论概念,他们的特性假设都是理性的,是利益最大化者,而在经验取向的研究中,他们的特征各有不同,且两种取向的结果不可互相验证。法律人概念在法技术上与法律权利、义务相关,由此亦可证明利益最大化假设的正当性。这样的法律人认识,有助于法学研究的深入和科学化。  相似文献   

18.
人权是一种思想观念,也需要建立相关的法律制度保障人权的实现。人权保障一般是以宪法为核心建立整体的法律制度,包括行政法上的制度。于2011年1月21日实施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和补偿条例》是一个重要的行政法规,其规范着房屋的征收和补偿的程序,对国家、政府和被征收人都有着非常切实的联系。该法规在总则和分则部分也较好地贯彻了人权理念并建立了相关的制度,但仍需要做出一些符合时代发展的完善。  相似文献   

19.
强化刑法的保障机能不仅有利于和谐社会的积极构建,而且有利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积极建设。刑事法治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实现刑法对人权的有力保障。因此,强化人权保障机能是贯彻刑事法治理念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努力完善罪刑法定原则,积极推进刑法宪法化,全面贯彻依法治国方针,强化刑法人权保障机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