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7 毫秒
1.
我国农村低保从2007年实现全国建制以来取得了明显成效,不仅保障了农村困难居民的基本生活,而且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进步,但在很多方面尚有很大不足。日本低保和我国农村低保的建设每件都离不开社会公平、经济自由等基本原则的支撑,两国都渴求最大限度改善穷人和不幸者的生活条件缩小社会生活差距。然而,日本低保与我国农村低保的产生和发展具有较强的异质性本文试图通过运用对比分析的方式找出两国低保的差异,并提出完善我国农村低保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维护低保对象的切身利益,确保弱势群体人员的基本生活,进一步落实农村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沙河市财政局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采取四项措施加强农村低保工作,使沙河市的农村低保工作得到了稳定的发展,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  相似文献   

3.
农村低保制度是推进我国农村民生发展的重要制度,而农村低保对象认定是开展农村低保工作的核心。在现有的瞄准机制下,农村低保对象瞄准偏差较大,瞄准率偏低,"人情保"、"关系保"等现象频发。因此,为了提高农村低保对象瞄准率和解决目前瞄准机制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具有特色的低保对象认定方法——"指标代理法"。"指标代理法"能够有效提高农村低保瞄准率,通过相关配套措施使其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从而将其广泛应用于城乡低保对象认定中。  相似文献   

4.
农村低保全面建制以来在维护社会安定、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政策落实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以山东省农村低保现状为研究对象,在数据分析基础上总结当前农村低保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就低保标准界定、资金筹集、管理服务等关键环节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城市低保边缘群体是游离在城市居民最低保障制度之外的生活困难而无力摆脱的社会弱势群体,不公平感、相对剥夺感所导致的心理失衡、滋生嫉妒等不良情绪会对社会秩序产生危害,严重影响着社会稳定。为了正确引导该群体行为,促进该群体和社会的良性和谐发展,本文从需求与行为之间关系着手,在运用需求层次理论分析城市低保边缘群体需求特征的基础上讨论构建该群体合理需求表达机制的途径,并提出政府如何在正确引导、满足该群体合理需求方面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6.
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以及党的十七大报告都明确提出以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强调均衡发展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明确提出要解决日益严峻的发展差距和不平衡问题。中央对"三农"问题更加关注,2007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农村低保制度。同年7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国发〔2007〕19号),这是中国农村反贫困政策发展的一个新里程碑。2008年中央1号文件再次明确提出,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之后,财政部与民政部又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水平妥善安排当前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陆续出台的新政策标志着我国政府迈入了农村社会保障和开发式扶贫并驱的农村减贫新时代。  相似文献   

7.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是社会保障的最后一条保障线。河北省从1998年开始全面建立城镇居民低保制度。2005年,河北省又在全国中西部省份中第一个全面建立农村低保制度。几年来,城乡低保工作为保障贫困家庭基本生活,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等方式获取大量资料,对福建省农村低保制度开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福建省逐步提高农村低保保障标准,并实行农村低保与其他社会救助相配套的扶持政策,农村低保户除享受农村低保补助外,还享受其他社会补助政策,如学杂费减免、医疗救助减免、年节补助等,群众满意度较高。但也存在保障水平低、分配不均,收入核查难,认知存在误区,评审流程不够规范等方面的问题,亟需在保障机制、保障水平、评审规范化、制度宣传等方面进行调整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简称农村低保,保障的是低于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的特困群众的基本生活,是建设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项基础工程。总结农村低保工作的经验做法,研究农村低保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完善农村低保制度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以下简称农村低保)制度是政府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贫困居民,按照保障标准进行差额救助的新型社会救助制度。它是农村安全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保障的是农村地区最贫困的那部分居民最基本的生活需要,旨在消除农村的“绝对贫困”,这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安全度过矛盾多发期的重要保证,也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1.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界定方法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界定的难点农村地域社会的特殊性使农村低保对象的界定遇到困境。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村居民的收入有自身的特征:(1)收入难以货币化。由于在农村居民收入中,粮食等实物  相似文献   

12.
甘肃省是典型的西北欠发达省份,基于ELES模型,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出发,采用2010-2014年甘肃省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的截面数据,测算甘肃省农村低保标准,并引入恩格尔系数算法检验测算结果;发现甘肃省农村低保实施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仅能满足食品需求的现行农村低保标准仍处于较低水平,且存在范围广、水平低的不合理现象,现行单一的农村低保标准无法满足需要的异质性等问题;提出了转变理念、创新方式、走积极的低保道路,建立低保标准与保障水平间的平衡关系,构建多层次低保标准体系,强化农村低保基层工作建设等对策。  相似文献   

13.
《国际融资》2007,77(3):69-69
前不久,多位中央机关、省政府官员及专家学者讨论了在中国农村地区建立最低生活保障(或农村低保)制度. 中国政府2006年3月公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明确要求加快部分省份的农村低保制度试点.民政部最近召开的会议指出,建立低保制度是2007年的一项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2年至2018年的四次调查数据,考察我国农村老年多维贫困状况的变迁,并探究扮演兜底减贫角色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农村老年多维贫困的影响,发现农村老年多维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的34.1%下降到2018年21.3%,总体上有所改善。通过将微观数据与民政部公布的区县层面低保数据相匹配构造工具变量,发现低保救助并没有改善农村老年人的多维贫困状态,反而对健康状况和主观感受有负面影响。但是,低保与新农保形成的制度互补显著降低了老年多维贫困的发生率。机制分析表明,低保救助会减少老人的家人陪伴,进而降低老人的身心健康水平,增加了多维贫困发生率。基于此,建议进一步提高低保金水平,关注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以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特殊需求为依据构建多维贫困减贫防贫机制。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村低保制度的必要性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完善我国农村低保制度是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关键所在,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农村低保工作虽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仍存在保障水平不平衡、保障对象确定难,保障资金来源渠道少、资金监督管理不到位等问题,需要采取措施及时解决。  相似文献   

16.
中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现状与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制度上保障城乡贫困人口基本生活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我国低保制度的历史发展过程加以回顾并对低保制度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同时,对学界具有代表性的一些观点加以整理和研究,在此基础上收集整理并分析大量数据可以发现,我国低保制度存在"应保尽保"目标受到质疑、低保标准总体上仍然偏低、标准制度随意化、低保制度产生负激励效应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城镇低保制度的建立和农村低保制度的逐步推进,我国反贫困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几年来,城镇低保人口稳定在2200万人左右,基本实现了城市贫困人员的应保尽保。在农村,1994年部分省区开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试点,到2006年6月,已有18个省、近2000个县建立了农村低保制度,获得低保救助的人口有960万。城乡低保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使大多数绝对贫困人口获得稳定的基本生活保障,缓解了生活危机,缩小了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面临的反贫困任务仍然很艰巨,城乡发展不均衡,农村的低保制度没有实现全覆盖,还有2000万贫困人口没有纳入低保制度,还存在救助标准偏低,公共服务能力不足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近日,中央财政提前下达地方2013年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转移支付预算指标696亿元,其中城市低保351亿元,农村低保345亿元。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灌南县时刻关注低保人员生活,不断加大社会保障力度。近期,为锯决物价上涨给低收入人群生活带来的较大影响,该县财政安排一次性物价补贴69.35万元,按城市低保人员每人47.5元,农村低保人员每人20元,全部通过国库集中直接支付,打卡发放到人。日前,  相似文献   

20.
中国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相继建立以来,经历了从建立到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对于保障城乡贫困群体的生活、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和改善民生发挥着非常积极和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在城乡统筹发展的过程中,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获得了新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和特征,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救助制度塑造重要时期.本文根据有关统计资料对于中国城乡低保制度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北京市城乡低保制度发展个案进行了一些比较研究,从中可以看出新世纪10余年来中国城乡低保制度的发展特征、变动趋势以及未来中国低保制度的社会政策发展方向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