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王玺 《现代企业》2020,(1):78-79
一、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介绍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是他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他认为,人格是一个整体,完整的人格包括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三部分。本我是原始的我。可以理解为本能、天性,是无意识、无计划的,没有价值观、道德观,会无视外界环境的约束,一味追求自身的满足。自我是从本我中派生而来的,有理性、机智的我。自我在尽可能满足本我的原始欲望和需求的同时,又会根据道德规范、社会取向对本我进行抑制。超我是道德、伦理角度的"我"。  相似文献   

2.
弗洛伊德提出的以潜意识为基础的“人格结构说”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动机等方面。他对潜意识、前意识、意识三层作了一些修正,从而提出了“本我”、“自我”、“超我”的人格结构。以“叛逆”为主题的广告在这里得到独特的阐释,青年处于“超我”与“本我”的最激烈冲突点,广告率先打出使青年跟随自然释放叛逆以便减轻“超我”的束缚的口号。而从这点意义上来看,叛逆成了顺从的叛逆。其实在现实中,“自我”的处境就像同时扶持三个暴君的仆臣,这三个暴君便是:外部世界、“超我”、“本我”。于是中兴百货的广告大声呼喊“做消费者比做公民更幸福”,因为快乐原则总是比现实原则更开心。  相似文献   

3.
弗洛伊德提出了本我、自我、超我的意识的理论结构,而拉康却有与他截然不同的想法。本文对拉康和弗洛伊德的镜像理论的本质来源与区别进行分析,通过分析二者的之间的相互关系理清其发展的轨迹,对我们现在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示出分析这种理论的社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卡勒德·胡赛尼是一位闻名世界的美籍阿富汗现代文学作家,他的第一部作品《追风筝的人》在2003年出版后就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追风筝的人》以阿富汗为背景讲述了小说主人公阿米尔在童年时期背叛好友哈桑,从而饱受内心挣扎,多年后终于能够正视自我,承认错误最终完成了自我救赎的故事. 本文以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为视角,从主人公阿米尔的本我、自我和超我的相互作用和斗争来分析主人公阿米尔的性格特征及人格成长的过程.文章分为三个章节阐述阿米尔不同时期的主导人格,即童年未满足的本我,成年不断发展的自我,最后觉醒的超我,以及各个时期主人公阿米尔的性格特征和行为表现.  相似文献   

5.
我国目前处在一个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都在迅速发展的阶段,但是道德建设并没有与这些完全同步。而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中提出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构成,这对于我们探讨当今社会伦理道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艺春秋     
冯仑 《中国企业家》2008,(17):122-122
特朗普是美国房地产行业的一个传奇人物,我对他并不陌生。 之前我看过几本介绍他的书,一本叫《东山再起——投资界的不死鸟》,用“不死鸟”概括他,形象而生动。还有一本书是《让你赚大钱》,是特朗普和清崎(《富爸爸穷爸爸》的作者)的合作成果。我还在美国的肯尼迪机场买过一本他的书,在国内也看到过一本关于他的盗版书。  相似文献   

7.
“杀不死我的,会让我更强。”哲学家、思想家尼采说。2010年,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出版了他的《反脆弱:从不确定性中获益》一书,此书是他另一本代表作《黑天鹅》的延续。塔勒布被称为“黑天鹅之父”,就是因为他是这一畅销书的作者。在《黑天鹅》中,塔勒布向我们揭示了极其罕见而不可预测的事件如何潜伏在世间万物的背后。黑天鹅事件极少发生,而一旦发生就有颠覆性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审计厅第一任局长孙志远同志在去年夏天送给我一本他自已写的书——《亲历情》。这本书以流水账般简洁方式叙述了他大半生的生活经历,引发了我对人生的又一次思考。 孙局长在书中真实地记录了自己的成长过程。早年贫寒困苦的生活,醇厚的家风,造就了他达观向上的性格。在“走上谋生路”一节中,他叙述了自己为了生存有事就干,充满了艰辛、苦涩。读着他  相似文献   

9.
读书与管理     
王缨 《中外管理》2005,(4):103-103
读“杂”书的老板 第一次见到中国发动机行业名宿玉柴董事长王建明时,他就坦然地谈道:”我从来不读“书”.唯一看过的一本西方管理著作还是当年要应付领导干部考试才拿过来翻翻。那是一本杜拉克写的书。所以选中这本书,也是因为它非常薄,很快就翻完了。但是随手一翻,觉得很有意思,特别是看到其中有一句话:“谁都可以做管理”,那就是说,我这样的人也可以搞管理,  相似文献   

10.
张伟 《公司》2003,(11)
有朋友向我推荐一本叫做《摩根信札》的书,据说是美国著名的摩根家族的奠定者老摩根写给他儿子的书信集.是“财富巨擘给继承者的商业忠告”。 照实说,我一边看,一边心存狐疑,总觉得这本处处可见锚别字的书未必真的是老摩根的什么“传世宝典”。虽然我也说不出更多怀疑的理由。不过,我想,这不是老摩根的原作,其实并不影响书中讲到的  相似文献   

11.
桑叶 《中国企业家》2003,(3):148-148
因为工作的原因,我其实每天都在和“商人”打交道,只是我们平时对他们的称谓是充满中国色彩的:“企业家”。这本《品味资本》就是我和他们打交道的结果之一——一些商人——我们的“企业家”朋友,一起在《中国企业家》杂志的“商人读书”栏目里做关于某本书的对话,到可以结集了,便付梓出版,变成了一本关于书的书。 因此,《品味资本》,其实就是一本记录商人读书的书,它的主要动议者、实践者,是王巍,也是我所认识的这些商人里,惟一主动宣称自己是“商人”的那位。  相似文献   

12.
小幽默     
詹姆斯到书店买书,他对店员说:“我要买那本《如何在一夜间成为百万富翁》的书。”店员很快地从书架后面拿来两本书,并动手包扎起来。詹姆斯说:“先生,我只要一本。”店员:“我知道。但这另一本书是《刑事法典》,我们总是把这两本书放在一起出售。”  相似文献   

13.
胡泳 《英才》2014,(10):61-61
本文标题所提出的是一个有关互联网的争论不休的问题,根据答案,可以分成“聪明派”和“愚蠢派”。 尼古拉斯·卡尔(Nicholas Carr)是后一派的领头羊。他认为互联网把我们所有人,包括他自己,都变得更愚蠢了。他的《浅薄》(The Shallows)一书开头便指出,2007年,他意识到自己的认知过程因网络发生了改变,但并非是朝好的方向。“我失去了我原来的大脑”,他在书中写道。  相似文献   

14.
一个有个性和品牌化的人,我们欢迎特朗普来中国 特朗普是美国房地产行业的一个传奇人物,我对他并不陌生. 之前我看过几本介绍他的书,一本叫<东山再起--投资界的不死鸟>,用"不死鸟"概括他,形象而生动.还有一本书是<让你赚大钱>,是特朗普和清崎(<富爸爸穷爸爸>的作者)的合作成果.我还在美国的肯尼迪机场买过一本他的书,在国内也看到过一本关于他的盗版书.  相似文献   

15.
小幽默     
有一位挑剔的读者在图书馆里找书看,把书翻得乱七八槽,却没找到一本合意的书。 图书管理人员不耐烦了,说:“你究竟要看什么书?” 读者说:“你看这些书不是啰哩啰嗦,就是庸俗平淡,你能帮我找一本有味道的书吗?”  相似文献   

16.
人的一生中会经历许多事,但遗憾的莫过于:本是力所能及却因无动于衷而悔恨终生。英国利希菲尔德市有一个小书店。一天早晨,外面下着大雨,店刚开业。店老板——一个白发老人将一些书装进了一只大篮子里。他不停地剧烈咳嗽,时不时要腾出一只手捂着腰才能减缓痛苦。他显然病得不轻。“塞缪尔!”他喊道。在一个角落里,一个年轻人正津津有味地读着一本厚厚的书。“塞缪尔!”老人又喊了一遍。塞缪尔仍然沉浸在书中,没有回答。老人又是一阵咳嗽,然后第三次喊道:“塞缪尔!”“什么事,爸爸?”这回塞缪尔听到了。“塞缪尔,”老人说,“明天是市郊尤图克…  相似文献   

17.
笑口常开     
新保姆家里请了个新保姆。男主人吩咐保姆说:“记住,我和孩子他妈每天早晨7点钟吃早饭,你要……”保姆连连点头说:“我知道了,到时候你们先吃吧,不用等我,我要睡到8点钟才起床。”偷羊一妇人偷了邻居的一只羊,把它藏在床底下,嘱咐儿子不要说。邻人沿街叫骂,他的儿子赶紧说:“我妈没有偷你家的羊。”这妇人怕儿子漏陷,连忙斜着[睛看他,暗示他不要乱说。他的儿子指着母亲对邻居说:“你看我妈的那只[睛,活像床底下的那只羊[!”都忘在家里某老人读完一本关于如何增强记忆力的书,便大肆吹嘘他的记忆力提高了一大截,还要老妻试试他。妻子说:“明天…  相似文献   

18.
三借总统     
在美国有一位著名出版商非常善于借势营销,奇招层出不穷。有一次,面对一本新版书籍,他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首先给总统送去这本书,并三番五次地征求意见,忙于公务的总统不愿与他多纠缠,便回一句:“这书不错!”此言一出,出版商如获至宝,于是,就用“现有总统喜欢的书出售。”为卖点大作广告,结果这些书被一抢而空。不久,这个出版商又有书卖不出,便照方抓药,又送一本给总统,总统上过一次当这次学乖了,奚落出版商说:“这书糟透了!”不曾想还是着了出版商的“道”。出版商又以此话大作广告:“现有总统讨厌的书出售!”人们出于好奇争相抢购,书又…  相似文献   

19.
张越越日记     
偶然在“张越访谈”的休息室里,听到几个倩丽的女孩儿压抑不住的笑声,凑近才知她们正在读张越老爸专为她写的日记。有人念了几句,便引起一片欢快的笑声,张越爽朗的笑声随即盖过了所有人的声音。这本日记是一本60年代的精装笔记本,靡页上刚劲洒脱的“张越越(张越儿时昵称)日记”被钢笔描得结实而张扬,开篇一页上首的“张越越纪事”极是匆忙和愉快。从日记上我们很快读到了一个父亲。事后张越用调侃的语调说:“我爸特别怪僻。他在我印象中永远是一个古怪的、不和人交流的人,他常常沉醉在自己的世界里对别人视而不见,比如他看书时,你可以在他旁边闹、玩、喊叫,你随便跳,他不理你,但他一旦放下书和你说时,大家都会很怕他。我爸在工厂工作,我妈在报社工作。他们性格截然相反:我爸沉默寡言,不与人交流,是江西人,我妈爱说爱笑,经常家里有一帮朋友,是天津人。后来我就不与我爸住在一起,免得经常出事儿!他整齐,我特乱。他无数次地扔了我的作业,经常是我头天晚上做好的作业,第二天就会发现没了。他说这都是没用的!”张越拿起茶几上一张记着电话和留言的纸条无奈地说。“他的理由是:太乱了,你为什么不收拾好!我气极了就大声跟他喊:‘请你不要干涉我的生活方式!’”瞧!这父女俩,不是冤家不聚头。  相似文献   

20.
<正>当我拿到机械工业出版社给我的《营销想象力》这本书稿的时候,内心的震动是无法形容的,一是因为作者西奥多·里维特曾经给予我无法形容的影响,二是因为能够在纪念作者的时刻里得到仔细研读他的书的机会。确切地讲这不是一本写给营销人员看的书,这是一本给企业最高决策层和经理人看的书。正如西奥多·里维特所言“企业的目的就是吸引并且留住顾客。如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