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彭静 《商》2013,(10):218-218
20世纪40年代上海沦陷区女作家苏青,拥有很高的文坛地位,她擅于描写女性的情欲心理。本文将对苏青的短篇小说《蛾》进行解析,看作者是怎样把一个在爱与欲中苦苦挣扎的性苦闷、性饥渴的女性形象写得生动可感的。  相似文献   

2.
《成功营销》2009,(10):86-86
危机与商机下的商业女性智慧——世博商机点燃的“新上海”投资机遇 主办单位:CCTV.com、《经耻人》杂志、《七海日报》、远举公关,特别鸣谢上海世博局,上海海妇联  相似文献   

3.
白月 《消费导刊》2013,(9):153-153
樋口一叶文学代表了日本浪漫主义文学向现实主义文学的过渡,她的作品记录了那个东西文化相互碰撞、日本社会新旧交替的明治时代,深刻揭示了日本下层民众尤其是女性的苦闷与彷徨,在引导女性追求个性解放和实现自我价值方面具有社会意义。《十三夜》正是这样一部关注女性悲惨命运、述说女性苦闷彷徨、围绕“女性离婚”这一主题展开的作品,也是作家“奇迹期”的重要代表作之一。本文试通过对一叶晚期代表作《十三夜》的女性形象分析来探讨作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汽车市场》2014,(16):10-11
伴随着《来自星星的你》和《爸爸去哪儿》的热播,无论是《来自星星的你》中主角都敏俊教授的外冷内热,还是男二号李辉京的温柔细腻,亦或是《爸爸去哪儿》中超模奶爸张亮的温馨呵护,“暖男”形象迅速俘获女性芳心。找一枚“暖男”当男朋友,成为了现代都市女性的择偶新诉求。此种概念的抛出不仅改变了人们对异性的衡量标准,同时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以家用为主要目的A+级汽车市场。  相似文献   

5.
以“祖系”形象出现的司猗纹是铁凝小说《玫瑰门》中的一个重要女性人物,她的生活贯穿着小说全文。司猗纹在《玫瑰门》中展现给读者的是“践踏者”形象,她以践踏身边的人尤其是女人为乐,不顾亲近与否,毫不留情。她的享受“践踏”的变态的性格与她在男权主义下遭受的压迫和侵害有关,主要由于爱情的幻灭、不幸的婚姻和家庭以及性的压抑三个原因构成。  相似文献   

6.
《聊斋志异》中刻画了大量生动鲜明、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在这些形态各异的人物形象中,与作音本人政接近,甚至可以称为“作者本人化身”的一类便是书生的形象。蒲松龄的经历究竟给了小说中“书生”形象怎样的影响,书生形象又有哪些不同的特色,书生的形象又隐射了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知识分子阶级怎样的精神状态和现实困境,在这里,通过对《阿宝、储生》、《武孝廉》和《丑狐》等篇目中书生形象的解读,对以上问题做一粗浅的解答。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中国是个父权制社会,是个以男性为中心话语的国家,而女性总是处于无语状态,不断被“愚化”为他者形象。女性的悲剧不在于她们生来是女人,而在于她们自觉不自觉地被按照“女人模式”加以培养。从《伤逝》中我们可以领悟到:子君的悲剧不是生理悲剧,而是传统文化所造成的悲剧。  相似文献   

8.
何建民 《中国会展》2012,(11):50-52
上海会展业营业税改增值税(下称“营改增”)的试点有可能茌全国推广,因此,上海会展业“营改增”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具有较大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笔者主持了上海市旅游局《加快上海旅游服务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课题,通过对上海会展企业的调查研究,作者对上海“营改增”中应注意的事项以及上海会展业“营改增”后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2006年,“风情万种,随你悄动”的广西卫视,即将推出中国第一档大型日播女性资讯节目《华灯丽影》。几年来的积累推广,令广西卫视的女性战略定位逐步获得了客户和观众的认同,赢得了市场的初步肯定。在新的一年里,这个美丽卫视计划进一步丰富巩固自己的美丽资源。《华灯丽影》即将“华丽”登场,就是其中一个重要动作。《华灯丽影》将从真正的女性视角、以全新女性价值观对大量资讯进行解读,引领、煽动、凝炼与时俱进的女性观点,打造新时代女性权威资讯平台。  相似文献   

10.
竞雄 《中国广告》2003,(6):22-23
一个整版,上面只有一行字“最好的品牌选择最好的杂志”这是《新周刊》的形象广告。简洁明了、特立独行、充满想象空间,这是人们对《新周刊》形象广告的总体评价。从1998年创刊开始,《新周刊》就通过发布形象广告表达这本杂志强烈的品牌意识。创刊号上,为了吸引广告客户的注意,《新周刊》执行总编封新城决定留出一个广告页,上书“最好的品牌选择最好的杂志”。此举在当时品牌行销意识还不强的期刊市场,极具开拓意义。这是《新周刊》的第一个品牌广告。  相似文献   

11.
去年年底,笔者在《上海商业》杂志发表了对上海花卉业的调查文章,引起上海农林局的重视。今年上海“两会”上,由农林局长和市政协经委副主任联合向市政协递交“关于重视上海花卉市场建设”的提案。3月上旬,经上海新颖花卉中心总经理梁慧珍女士介绍,笔者有幸与来上海访问的一些台湾花卉商人进行交谈,对台湾的花卉市场有所了解,并引发对上海花卉市场建设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2.
今年6月在上海召开的“上海五国”第六次峰会,通过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和《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会议首次响亮地提出了以“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文明多样、谋求共同发展” 为基本内容的“上海精神”,这无疑是峰会的最大成果,是21世纪人类社会的安全福音。 “上海精神” 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源于对新世纪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理性思考,是对“上海五国” 机制成立五年来各成员国处理相互关系经验的精辟总结。“上海精神” 的内涵极其丰富广泛,而“上海五国”首倡的以相互信任、…  相似文献   

13.
范文华  杨先春 《商》2014,(7):79-80
对《实践论》与传统唯物主义知行观的关系进行考察。得出《实践论》不仅对“行”这个概念进行了科学的改造,而且科学地总结了知和行的关系。毛泽东的《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  相似文献   

14.
《中国工商》试图将不同地域的商人性格和经商风格进行描述,以期对《2004地理中国》做一个感性补充。随着区域内经济文化的进一步融合,也许“北京商人”、“广东商人”、“上海商人”的称谓将消失,取而代之的将是“京三角商人”、“珠三角商人”与“长三角商人”……  相似文献   

15.
大众传媒所制造的"媒介现实"对人们认识和理解现实世界发挥着巨大的影响,潜移默化地形成人们的现实观、社会观,这也就意味着媒介对女性形象的报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受众对女性的认识。本文以《楚天都市报》为例,从多方面加以比较,分析新闻话语如何进行女性形象报道,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楚天都市报》新闻报道中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6.
刘莉 《商业文化》2003,(4):41-45
本文立足于女性主义的视角对广告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文化研究。广告对女性资源的利用,实际是一场商业社会和男权思想的“合谋”,是根深蒂固的男权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表现。广告打着发扬女性美的旗号,实则是利用审美的手段,将女性的身体“零件”化,严重忽视了女性的主观感受,而将女性设定为被看的客体。虽然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已从传统妇女转变成现代都市女性,但广告中女性的角色依旧是贤妻良母,女性的空间依然是在家庭和低智能含量的工作中。作者认为,我们应该警觉广告文化中以改头换面形式出现的性别歧视和性别不平等,对以广告为代表的大众文化进行适当的批判。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政府制定的《上海市“十五”现代物流业发展重点专项规划》.把发展现代物流业列为上海“十五”计划的主要新兴产业之一。去年底,市委、市政府编制的《上海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纲要》,又把发展现代物流业列为上海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四大重要领域之一。“规划”和“纲要”迎来了上海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明媚春天,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和交通中心,上海最具有发展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物流中心的潜力。  相似文献   

18.
《西游记》第一二回已经用隐喻暗示方法,透露出其“最终定稿人”是明代万历时的茅山乾元观全真道士阎希言师徒。在《西游记》文本中,由于在姓名方面对镇元子所居五观庄即“舒本住”的隐喻暗示,在辈份方面和形象描述上对镇元予形象即舒本住化身的暗示,以及对两者均是金陵籍贯的明说,可知“镇元子”形象同时就是阎希言大弟子舒本住在文本中的艺术投影。另一方面,按“最后定稿人”口音,“镇元予”与“陈元之”发音大体相同,含义也大体相同,故知“陈元之”与“镇元子”虽为两人而实为一身。此外,《西游记》文本借“华阳洞主”东方朔与孙悟空开玩笑的“闲笔”。又暗示了作为校者的“华阳洞天主人”与镇元子一陈元之一舒本住同类同辈,“华阳洞主”实际是舒本在文本中的另一艺术化身。于是,在《西游记》文本中,我们看到了横跨文本中的镇元子艺术形象、序言作者陈元之和《西游记》出版前夕的“最后定稿人”舒本住三者之间的一种互相对应、互为化身的“三位一体”;如果再加上“华阳洞天主人”,可知“最后定稿人”舒本住在文本中有三个艺术化身,于是就形成了“四位一体”。从这种“三位一体”或“四位一体”看,陈元之序言即舒本住所写,是这位“最后定稿者”的“自白”,其主要内容包含了对阎希言领导《西游记》最终定稿的再暗示,对《西游记》定稿文本启蒙主旨和丹学内涵的突出强调等。  相似文献   

19.
近日,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以及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上海市私营企业协会、上海《现代工商》杂志和上海《上海个体私营经济》杂志5家单位通过对上海2002年私(民)营经济发展情况收集的大量数据进行整理和筛选,评出“2002年上海私(民)营经济十大视角和亮点”。这十大视角和亮点具体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20.
《白蛇传》故事的逐渐丰富特别是白娘子形象的根本性改变,其背后的唯一动因是老百姓的生活理想和生活追求。正是这种愿望让白娘子由害人吃人的“蛇妖”变成了一个许多中国男性心目中的完美女性。白娘子这位强势女性并不符合中国男性社会意识对女性依附角色的定位,她是男权社会中男性有别于主流意识的“弱势心态”的产物。白娘子身上全无当代某些女权主义者常有的骄悍之气,有的则是平等互助,温柔贤淑,体谅包容。白娘子凭借自身的才干和努力及其所发挥的社会作用,获得了与男性平等的地位,这是女性权利与义务的和谐统一,也是当今女性争取男女平等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