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政府公信力在国家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的高低、强弱直接关系到政府合法性的基础,维系着政府的存在、持续、稳定和发展。努力提高政府公信力,增强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政府公信力现状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公信力,学者们从不同的视野和角度对政府的公信力的概念进行了综合和归纳,其中武晓峰的《近年来政府公信力》一文中就对学者们近年来对政府公信力的概念进行了归结。政府公信力建设体现的是政府的一个管理理念,政府的管理能力,政府的服务意识以及人民群众对政府状态的信任程度和满意程度的一个综合评价标准。然而政府公信力现状的不足也对社会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障碍以及对政府政策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吴锋 《中国报业》2010,(4):76-76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董事长江作苏等报业界人士的文集《媒介公信论》2010年1月由新华出版社出版。作者积极回应了伴随媒介市场化而产生的媒介公信力不足的问题,首次提出媒介公信力包括以人为本、内容真实、导向正确与形式亲和四个因素,是一部原创力较强的理论专著。通观全书.作者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外,纵横捭闺,对媒介公信力理念进行了全方位多视角的解读。全书既有历史的回顾与梳理。  相似文献   

4.
政府作为社会信用体系的核心,在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发挥着示范和表率作用,政府公信力的建设对整个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应尽快“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要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研究如何提升政府公信力对于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提高政府执行力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刘水 《中国报业》2023,(15):206-207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媒体形态和传播方式开始多样化发展,媒介融合已经成为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媒介融合对电视新闻采编的影响为研究内容,通过分析媒介融合对媒体生态、电视新闻采编业务和电视语言的改变,提出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调整策略。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采编需要做好采编准备工作,深度挖掘新闻线索,加强全媒体的采编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6.
张四梅 《消费导刊》2011,(10):22-23,111
政府公信力是政府合法性的基础和政府的生命力,行政决策机制是行政决策过程中一切制度的总和,既是政府公信力建设的重要前提,也是其制度保障。本文在深层次分析当前制约政府公信力建设的行政决策机制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健全行政决策机制,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廖婷 《现代商贸工业》2012,24(10):39-40
针对增强政府公信力在塑造政府良好形象中的重要性,以广西平乐县"刷墙"事件为视角,探讨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政府公信力建设的问题和成因,最后提出重塑政府公信力的具体对策来提升政府形象。  相似文献   

8.
慈善组织公信力影响着慈善文化建设的水平,并会传染到社会文化建设领域、影响着社会互动的效果、关系社会建设功能的发挥。有必要从当前慈善组织存在的信息不公开,运行不透明、政府对慈善组织渗透严重、缺乏有效地社会监督以及慈善法律法规不完善等影响慈善组织公信力的因素入手,通过重建慈善组织公信力,传播社会正能量。  相似文献   

9.
《商》2015,(9)
在我国社会转型期间,社会矛盾突出,政府公信力面临着众多的挑战。随着现代传媒的发展,政府与公众的互动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传媒平台为政府公信力的提升给予了更加有效的手段,但又造成了公众负面情绪的扩展,对政府公信力造成了多方面的威胁。政府公信力的建设涉及到多个主体,影响因素众多。因此本文引入整体性治理视角来分析在传媒平台下的政府如何规避传媒平台的弊端、充分发挥其有利作用来提升自身公信力。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贸导刊》2013,(20):37-39
一、行政体制改革9月1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会议认为,依法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是人民政府密切联系人民群众、转变政风的内在要求,是建设现代政府、提高政府公信力和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重要举措。上半年,国务院已对今年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作出部署。要采取配套措施,加强相关制度和平台建设,使政府经济社会政策透明、权力运行透明,  相似文献   

11.
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问题影响政府的形象和权威,影响政府的执行力,必须加以重视。通过从影响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因素入手,概括出三方面因素:社会因素、政府自身因素和公众认识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的途径,即推进地方政府信息公开,以公开促公信;加强地方政府法治建设,以公正立公信;强化地方政府职能履行,以服务赢公信。  相似文献   

12.
柴世伟 《中国报业》2023,(3):172-174
近年来,我国媒体融合发展不断由以中央媒体机构、地方传媒集团为主体的规模型融合,向以县级媒体机构为主体的精准型融合发展转型。由此需要综合分析地方群众内容需求,全面夯实我国媒体融合。与此同时,随着近年来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媒介样态不断推陈出新,新媒体已然转变成信息集散地、思想交锋地以及舆论策源地。在此背景下,客户端建设成为县级融媒体中心打造全媒体矩阵,建立现代传播体系的重要一环。基于此,本文从县级融媒体中心客户端建设的必要性入手,分析了当前县级融媒体中心客户端建设的问题,探讨了县级融媒体中心客户端的建设策略,包括加强对客户端建设的重视、打通信息渠道健全流程、多元化推广扩大影响力等,希望能够为研究人员进行同类研究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3.
《商》2015,(39)
政府公信力作为国家软实力,是一种对国家和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的能力和资源。在治理现代化的背景下,从公共伦理视角出发树立政府公信力可以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指引,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形成公共伦理精神,用理论指导实践,升华政府治理能力,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及和谐健康发展。因此,本文选取从公共伦理的视角来对我国政府公信力进行研究,指出了公共伦理角度下政府公信力建设重要性及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4.
本文指出发展市场经济与诚信建设不是相悖,而是相辅相成的。因为从专业化分工、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互联网发展、信息量大、发展人等层面来看,加强诚信建设很有必要。分析了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包括完善法律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提高政府公信力,褒扬诚信,严戒失信等。  相似文献   

15.
公共政策是政府向社会输出的重要公共产品,其酝酿、制定、执行与监督的每一个环节无不关涉到政府公信力的构建与维护。本文拟从公共政策动态运行的过程与政府公信力建设的关系出发,探寻在此问题上提升政府,公信力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的发展。食品安全卫生和营养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它不仅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切身利益,也关系到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更关系到国家和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目前,在河南由于食品冷链市场的建设滞后,导致大量食品浪费并且带来极大的食品安全隐患。另外,中原经济区的建设也决定了河南要有一个先进的、高效的和低成本的食品冷链物流体系,作为河南经济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李政哲 《中国报业》2023,(15):158-159
在媒介融合环境下,传统的采编模式已经不再适用,对采编人员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采编人员的职业素养与采编效果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新闻采编人员要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转变思维观念,推动采编工作的创新与发展,并加强对职业素养的重视,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为群众提供高质量的新闻信息。本文主要探讨了媒介融合环境下新闻采编人员职业素养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是当前和今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法治政府的建设目标之一,法治政府必然是具有公信力的政府。因此,政府的诚信建设事关政府的威信、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秩序的稳定,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但是目前在我国很多地方、领域,还存在着大量政府失信的情况,反复无常的政府行为在不断消弱政府的执政能力的同时,也不断使民众丧失对政府的社会责任感和归属感。因此找出政府诚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才能有的放矢地加强政府诚信建设,真正实现"人本思想"的社会化。  相似文献   

19.
王晶 《商》2014,(31):53-53
在征地行为中,政府公信力不仅关系着土地征用过程中土地分配、补偿等相关问题的解决,也关系着政府良好形象的建设,政府政府公信力已经成为影响土地征用过程中一系列问题的核心和关键。然而由于征地制度的不健全和政府行为缺乏相应的监督和约束,造成在征地过程中农民的利益受损,政府多次失信于农民,农民对政府的信任度下降。重塑政府信用体系,约束政府行为,提升政府公信力势在必得。  相似文献   

20.
县域政府在我们国家的治理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政策的制定者也是政策的执行者,因此县域政府特殊性决定了其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县域政府的信用在社会中具有极强的示范性,在整个社会信用体系中占据着最基础的地位。从影响政府公信力的因素出发,梳理大量文献资料并做了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级指标,包括公信力基础、公信力保障、公信力能力和公信力效果以及四个一级指标所属的二级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赋权,确定指标权重,形成科学客观的县域政府公信力评价指标体系。不过该指标体系是参考,政府自身的能力建设是关键,公众的认可是基础,数据的质量是难点,县域政府的负债是公信力评价的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