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李欣泽 《中国报业》2024,(3):129-131
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新闻传播逐渐与视觉传达设计领域接轨。长图新闻的出现与发展,基于新型媒介的变革,发挥了图像主导替代文字主导的优势,适应碎片化传播的形势。本文讨论了长图新闻利用图像符号进行语义传递的过程,以主流媒体长图新闻为案例,揭示了长图新闻的视觉语言,并尝试进一步的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2.
龚超 《中国报业》2023,(19):100-101
媒介融合背景下,主流媒体要面对信息传播的竞争,以及新媒体平台对传统媒体市场份额的挤压。在舆论引导中,要面临信息传播方式多样化、舆论生态复杂化和虚假信息与网络暴力等问题。对此,主流媒体要不断创新新闻传播方式,利用数据新闻、可视化技术等手段,提高新闻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在媒介与身体关系的研究框架下,“时空伴随”是新传播形态的表征,即新传播技术下人与人之间“无身体接触”和“无媒介连接”。“媒介即人的延伸”这一观点被反转了,身体成为媒介的延伸。这一反转重新定义了人的存在方式,改变了我们的身体体验观念,开创了新的社会尺度。  相似文献   

4.
朱旭富 《中国报业》2023,(11):186-187
在新媒体时代中,新闻传播已经进入到了崭新的发展阶段,在新媒体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持续赋能下,新兴媒介方式呈现出了主流发展趋势。在这一前提下,广大受众愈发习惯于利用碎片化时间来获取新闻资讯,此种虚拟化信息传播机制在无形当中为主流新闻媒体带来了更为严峻的挑战,编辑人员作为新闻媒体行业内的信息主导者,更加要主动迎击挑战。  相似文献   

5.
媒介融合是指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背景下,以信息消费终端的需求为指向,由内容融合、网络融合和终端融合所构成的媒介形态的演化过程。广义的“媒介融合”包括一切媒介及其有关要素的结合、汇聚,不仅包括媒介形态,还包括媒介功能、传播手段、所有权、组织结构等多种要素的融合。  相似文献   

6.
刘静 《中国报业》2023,(12):172-173
当前,全球传媒业面临着媒体融合的实践问题,我国的媒体融合进程也在推进过程中。在新媒体发展过程中,媒介间的界限逐步模糊,社会向“媒介化”方面发展,社交化、移动化成为当下媒介传播的典型特征。当前,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都有向“融合”迈进的趋势。本文结合主流媒体的自身发展情况,探讨实现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7.
叶炜 《中国报业》2023,(7):232-233
随着新媒体技术在新闻领域实践的持续深入,新闻传播格局和传播方式得以重塑。提升新闻产品对年轻群体的吸引力对新闻行业具有重要意义,结合传统新闻媒体转型发展中的成功案例,应当从价值需求、传播渠道、产品内容、表达方式等方面深入分析主流媒体实现品牌年轻化的创新策略和发展经验,能够对主流媒体的转型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徐启峰 《中国报业》2023,(19):158-159
近年来,基于微博、微信、客户端APP的“两微一端”融媒体新闻传播媒介得到快速建设。通过坚持“互联网+”新闻媒介采编与传播思维,运用网络融媒体平台策划新闻选题、采编网上网下新闻内容资源、设计合理的新闻编辑制作与报道模式,根据不同应用场景开发出不同的产品形态,创新新闻文本、图像、音视频的组合及呈现方式,提供有价值的新闻内容、交互式的新闻体验,实现传统新闻编辑与报道的形态创新、传播影响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媒介融合时代需要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也需要一批能为多种媒体提供新闻的“多技能记者”。媒介融合时代对“多技能记者”提出了新要求。高校在培育新闻人才的过程中,要应时而动,坚持“术”、“学”有机结合,拓宽育“术”渠道。  相似文献   

10.
张笑鱼 《中国报业》2023,(10):160-161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在广播电视新闻传播中迎来了新机遇、新挑战。广播电视媒体一定要对新兴媒介发展态势有正确认识,逐步与新兴媒介实现有效融合,并推动广播新闻传播方式的创新。基于此,在当前广播电视媒体发展的进程中,必须加强新兴媒介技术手段的运用,完善自身的传播方式。所以,本文着眼于当前广播电视媒体发展问题,提供参考性的研究思考。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传统媒体的形态得以在新的媒介平台上得到延伸。在受众注意力日益分散的今天。这些新兴媒体以能够精确“打击”目标受众、进行锁定式传播的独特优势,迅速成为整个传媒产业的增长亮点。  相似文献   

12.
同其他企业普遍的做法一样,出于经济危机下对“营销投入高回报率”的追求考虑,相对以往新品的推广,同方在S30i的媒介传播中对效果的预估和控制力会加强,一些“可有可无”的辅助类非主流媒介会被无情地“砍掉”,而在主流优势媒介上会实现投入的相对集中。  相似文献   

13.
曹雨 《中国报业》2024,(3):134-135
5G技术推动了主流媒体短视频建设,创新了新闻短视频形态,但仍存在融合思维滞后、新技术优势发挥不充分、同质化严重等问题。主流媒体短视频建设需要灵活应用新技术,秉承内容为王,打造优质短视频内容,突出层次性与平行性,打造全息媒介传播平台,充分发挥舆论引导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薛敏芝 《中国广告》2006,(10):24-25
自从贝克牌巧克力等现代意义的商品品牌在19世纪50年代首次出现在美国的商店,品牌传播理论和实践随着媒介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生着变革,从LEO BURNETT首创的“品牌形象”,到奥美的“360度品牌管家”(360 Degree Brand Stewardship),但无论是现代报纸的产生还是广播、电视的诞生,都无法企及互联网及其通讯技术发展对品牌传播带来的巨大挑战。有“现代营销学鼻祖”之称的里吉斯·麦肯纳(Regis Mckenna)竟然预言“营销将死,品牌将亡”。里吉斯·麦肯纳的话有些极端,但在我看来,并不是没有一点道理,随着网络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日益侵入到企业、社会乃至我们的日常生活,一个全新的信息传播和消费环境正在形成,传统的大众传播生态已经发生裂变,以计算机、互联网为标志的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正在全方位地改变大众媒介的形态特征和结构,原有的“营销”和“品牌”概念都将彻底改变。  相似文献   

15.
“电视是我们时代的顽童,它现在处在进入成年的门槛上……但谁也不知道它将会成长为怎样一种怪物。”美国艺术理论家沃尔夫,里拉曾经这样说到。现在,可称为“人类朋友”的电视已成为拥有最大受众群体的主流媒介,对受众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作为在大众传播媒介中最便于展现人际传播的电视媒介,利用传播优势、不断贴近受众,在传递社会新闻的同时,也传递社会的思想和感情,这己成为电视传播潜在的一项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16.
《商》2016,(2)
随着媒介传播方式与受众触媒心理在新传媒时代的急剧变化,新闻主持人在节目过程中的风格也经历着新的变化与挑战。在以"传播信息与受众为本"的电视新闻节目中,主持人的亲和力成为重要的影响因子。从传播的有效性角度来看,主持人的形象语态、报道视角以及新闻选择等都需要呈现一种富有生活气息的表达方式,这一点似乎与倡导客观、真实的新闻理念相冲突,然而,毋庸置疑的是某些主持人的情感倾向正是电视媒介实现新闻传播收益的内在依托。  相似文献   

17.
杜飞进 《中国报业》2014,(13):34-35
媒介即讯息,媒介本身的形态对传播行为和传播方式有着巨大影响,这是媒体人常常引用的观点。今天,见证着剧变,亲历着挑战,我们对这个判断的理解可能更加具体,也更加深刻。媒体形态在变,舆论格局在变,人们获取信息和进行交往的方式也在改变,作为党中央机关报,作为中央的新闻机构,作为一家承载着重要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的主流媒体,这些都与我们适应变化的主动性能动性须臾不可分离。  相似文献   

18.
欧菲 《中国报业》2011,(12):69-70
《新闻出版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要加快构建覆盖广泛、技术先进的文化传播体系,切实增强文化传播能力。构建数字化、网络化的信息资源聚合传播平台,实现传统媒体核心竞争力与信息网络传播技术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9.
汪辉 《中国报业》2023,(11):240-242
技术进步重构了媒介的传播方式、运用模式及生产方式,推动社会进入了深度媒介化时代。主流媒体要摆脱发展困境就应创新理念、转型升级,打造新型主流媒体,适应深度媒介化的发展环境,提高竞争力、影响力和传播力。  相似文献   

20.
康勇 《中国报业》2024,(5):156-157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媒体格局发生颠覆性变化,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成为新闻传播新思维。舆论生态的变化对新闻媒体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地方媒体要与时俱进,精准解读用户需求,有效利用数字技术,以个性化、精品化的新闻作品塑造品牌,提升新闻影响力和传播力,更好地引领主流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