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长真  宇文翔 《现代商业》2014,(11):269-269
红色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反映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理品格、思想意识、精神风貌的一种民族文化。由于大学精神的缺失,大学生对红色文化产生了认同危机。大学应引领红色文化资源,在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中构建大学精神。大学精神的发展、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迫切需要传承和创新红色文化。红色文化精神营养融入大学精神建设对于推动高等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和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泽艳 《中国报业》2023,(4):146-147
新媒体时代,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结合时代特色和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全面优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和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引导大学生保持健康心理状态,端正政治立场,树立远大理想。与此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同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思想政治素养。本文将举例分析新媒体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希望能为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相对于电视、电台以及纸媒等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是一种基于数字技术以及网络发展的多向互动传媒。在新媒体多样化发展的背景下,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也逐渐呈现多样化特征。多样化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使得大学生思想教育面临严峻考验。所以,当高校遭遇新媒体后,急需进行主流意识形态的重新构建,将新媒体平台优势与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相结合,将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提升到社会主义事业兴衰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高度。  相似文献   

4.
《品牌》2014,(6)
青年大学生群体是社会舆论最活跃的力量,而高校是社会精神培育的主阵地之一。大力建设一批优秀、先进的,而且能够引领大学生的校园文化,是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四中全会把国家层面的依法治国和社会与公民层面的法治精神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因此,高校必须发展和弘扬法治文化。而在新媒体和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要构建浓郁的高校的法治文化氛围,创新共青团的工作与活动方式,牢牢吸引住青年大学生,把高校的法治文化建设进行品牌化的包装、培育、宣传、运营,是一条可以关注和探索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通过以合川三所独立院校为研究对象,对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校际交流平台的搭建进行了可行性研究。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校际交流平台的搭建能促进高校建设,推进校园文化发展,加强校际间的交流合作,便于老师与学生交流增进了解,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开拓学生视野。通过平台试运行实践发现,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校际交流平台的搭建是具有可行性和迫切性,极具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孙钟玲 《商》2014,(16):51-52,54
相比传统媒体,新媒体具有受众广、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等特征。新媒体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学习方式、生活习惯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在新媒体背景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工作需要从队伍建设、新媒体培育这些非常多的面来进一步做好。  相似文献   

7.
杨可楹 《中国报业》2023,(14):136-137
新媒体时代,人们对于信息的渴望空前高涨,日常生活中对新媒体内容的依赖度逐渐提高。新媒体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大学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高校应加强新媒体优势引导,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确保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可通过明确教育目标、丰富教育内容、健全教育机制、构建教育矩阵、优化师资队伍等策略,为社会培养更为优秀的心理健康的全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8.
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兴起催生了新媒体技术革命和传播领域的变迁,大数据和算法技术的结合更加便捷精准把握社会群体的需求。青年在社会群体中最具有活力、最容易接受和认可各种新思潮,是受到新思潮影响最为深刻及容易塑造的群体。对此,浅析网络新媒体视域下青年消费文化的对策分析,引导青年正确看待科学技术和网络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并引导保持清醒的态度,倡导青年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对我国青年精神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类逐渐进入到体验经济时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引起了整个社会的浮躁,也使得很多当代大学生出现精神懈怠、自我认同危机和道德行为弱化等问题,进而影响到其精神世界的构建。本文基于多种旅游形式的体验对当代大学生精神世界进行研究,阐释了不同旅游体验在增强精神动力、提高自我认同感和强化道德行为方面对大学生精神世界构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范晓曦  刘丽芳 《商》2014,(2):325-325
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当代青年接受信息的方式。使大学生的学习和交流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为共青团组织引导和教育青年的传统工作途径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侯瑞元  白珺 《中国报业》2023,(18):116-117
大学生安全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环节,利用新媒体平台构建大学生安全教育模式,不仅能够为安全教育工作提供新的方向,而且能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本文分析安全教育的优势,探索利用新媒体平台构建安全教育模式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原住民"00后"已成长为大学生主体,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新挑战和新机遇。本文以"00后"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基于青年在哪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地就在哪里的原则,深入挖掘现有的新媒体阵地的特点和不足,立足新媒体与当代大学生群体的交叉点,提出了符合当代大学生想政治教育新媒体阵地选择和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文化精神的构建起着重要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达到培养大学生形成一种健康、高尚、文明的文化意识、文化理念,实现在其内心深处对文化精神的感动和认同的目的。在构建大学生文化精神的过程中,通过在大学生中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的宣传教育来实现对大学生文化精神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沉渣泛起,已经影响到了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历史观,出于防止当代大学生进一步受到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侵害和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三位一体"要求的需要,高校应当进一步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历史观教育。  相似文献   

15.
盘彦镟 《中国报业》2023,(2):116-117
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手机以及计算机网络程序的普及,促进了大学生进行更加全面的思想文化交流活动,也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诸多便利。在新媒体的环境下,应用新媒体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进行研究,不仅是教育部门章程中所规定的内容,也是增强思想教育、促进当代大学生未来发展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王钧永 《商》2014,(32):194-194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手机QQ、MSN、博客为主要标志的新媒体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大学生作为我国具有较高文化层次的群体,深受新媒体环境的影响。新媒体环境的产生不仅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本文首先分析了新媒体的界定以及与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然后阐述了新媒体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应对对策,以引导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开展。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的发展正不断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模式与行为方式,对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整个社会文化生活都带来了深刻的变化.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日趋完善,新媒体已逐渐成为当代青年大学生思想和行为发展的新空间.研究新媒体的发展对探讨大学生思想文化的新对策和方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商》2015,(5)
本研究主要从认知、情感、评价和行为四个维度探究当前广西壮族大学生民族认同现状,并揭示了个体自尊在其两者间的影响关系。采用《本民族认同问卷》、《中华民族认同问卷》对来自广西的45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大学生对本民族和中华民族都有着较高的认同,且对本民族认同的程度显著高于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仅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也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当代青年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其发展状况如何直接关系着民族的前途和祖国的命运.在全党全国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大背景下,思考科学发展观与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关系,研究和探讨当代青年大学生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事关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战略工程.近年来,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和交流沟通的主要渠道.新媒体在改变大学生生活方式、学习方式的同时,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课题通过对新媒体在高校校园文化中发展现状的研究,为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如何更好地发挥新媒体的积极作用提出可行性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