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事项法的提出及应用现状事项法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美国会计学家乔治&;#183;索特在《会计评论》上发表文章率先提出了事项法研究的新观点。索特在文中将传统的会计信息提供方法称为价值法。他认为,事项法和价值法的最根本区别在于:传统的价值法下假定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是已知的且是具体的,要求会计人员按照既定的规则对经济活动中的原始信息进行收集、加工、整理和分配,然后提供能够满足大多数会计信息使用者共同需要的价值信息。事项法则认为,会计的目的是提供可能在各种决策模型中有用的相关经济事项的信息,并假定会计信息使用者众多,如经理人员、股东、债权人、政府机构、投资顾问以及广大社会公众等,由于每个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模型不同,其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因此,会计人员的任务是客观地提供相关经济事项的信息,然后由各个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对信息进行选取,代入相关模型进行决策。事项法提出之后,由于当时实施条件不成熟以及存在技术障碍,使得它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引起会计界的重视。时至今日,计算机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给事项法提供了应用平台,而知识经济时代所带来的经济活动的日趋复杂化和多样化,更加凸显出采用事项法所无法比拟...  相似文献   

2.
基于价值法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不能很好地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环境会计的信息披露模式急需完善。笔者尝试将事项法理论运用到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中,提出事项法和价值法相结合对环境会计信息进行披露的新模式,以期弥补现行披露的缺陷。  相似文献   

3.
寇姝 《新智慧》2004,(1A):44-45
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下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分析: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是指,会计信息具有的与决策有关、改变决策的能力。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认为,一项会计信息是否具有相关性,主要由三个因素决定,即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如果一项会计信息能帮助决策根据过去和现在的事项预测未来的事项,则该信息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网络会计是指在一定范围内 ,各单位将有关原始信息通过网络传递到核算中心的主计算机 ,由主计算机进行核对、核算、报告 ,而各单位可以通过网络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在网络会计下 ,会计信息系统将面临重大挑战 ,且现在正在使用的价值法会计信息系统将会被事项法会计信息系统所替代。本文就事项法会计信息系统作以下探讨。一、事项法的提出及其本质1.事项法的提出。事项法是1966年美国会计学会成员、会计学教授乔治&;#183;索特在否定“价值法”的基础上提出的。所谓事项 ,是指可观察的、可以用会计数据来表现其特性的具体活动、交易和事件。斐内&;#183;米勒在《会计学原理》中认为 ,会计事项是进入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经济数据 ,是导致某一营业实体的各项资产和权益发生变化的经济事项。索特教授认为 ,事项是会计主体与信息用户相关的各种经济活动。2.事项法的本质。在价值法下 ,主要是提供价值信息 ,但所提供的价值信息并非对所有使用者都很适用 ,而且报表的数据经过汇总和处理 ,可能会产生错误 ,并非对所有使用者都“相关和可靠”。而事项法认为 ,会计数据的收集和评价标准是由使用者自己决定的。也就是说 ,在一定的会计技术条件下 ,汇总的信息越少越好 ,信息使用者...  相似文献   

5.
张永雄 《新智慧》2006,(4):14-15
会计价值危机令现行会计信息系统陷于窘境,为此必须构造新一代的会计信息系统。阿妮塔&;#183;S.霍兰德提出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具备了新一代会计信息系统的特征。构建现代会计信息系统不能以帕乔利的会计理论为基础,而应以事项法会计作为理论基础,同时运用REA模型解决信息收集难题。  相似文献   

6.
事项法:财务会计报告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分析了传统会计缺陷,指出了这种缺陷是导致会计信息竞争力下降的原因,介绍了事项会计的理论,提出对传统的会计的改造要以事项会计为基础,以提高会计信息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事项法"会计信息过载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事项法”会计是通过对企业一定时期内详细的经济活动进行多属性的计量和报告,来满足财务和非财务决策者的需要。这种计量和报告方式会产生极大的数据量,造成信息过载,这一问题也一直阻碍着“事项法”会计的实际应用。事项数据的中间总结是对事项属性的描述性统计集合,是既能满足信息使用者个性化决策需要,又能解决“事项法”会计信息过载问题的核心技术。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传统会计流程中的缺陷,从会计信息收集和生成方式的改变,内控方式的改变,管理功能的改变等三个方面重点阐述了ERP思想对会计流程的具体影响,然后通过ERP中的会计流程模型与事项法思想下会计流程模型的比较,指出了ERP中会计流程的缺陷,最后提出事项法将是未来会计信息系统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比较事项法会计和传统会计的基础上,分析了事项法会计的一些流行观点,进而认为事项法会计应与传统会计相融合,做好传统会计体系的改良工作。  相似文献   

10.
路军伟 《新智慧》2005,(7):16-17
事项法是在否定价值法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但其并未从根本上动摇价值法的主流地位。在政府会计理论研究及政府会计改革的呼声日渐高涨的今天,事项法的优越性也许可以在政府会计领域得以充分显现,  相似文献   

11.
事项法会计必然取代价值法会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事项法与现行价值法的本质差异,揭示了价值法会计的局限性以及在知识经济条件下面临的挑战。根据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经济环境和使用者信息需求的变化,论证了事项法会计必将取代价值法会计,领导知识经济时代会计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2.
一、从黑白报告模式向彩色报告模式转变传统的财务报告是一种非黑即白的模式,只限于确认会计报表中的事项,对其他事项不予确认,然而这些不能确认的事项往往又是许多高科技公司核心竞争之所在。针对黑白报告模式的弊端,美国会计学家W allm an提出了一个面向21世纪的彩色报告模式。所谓彩色报告模式是将财务报告的内容根据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划分为五个不同的层次,分别对应五种不同的颜色,并据此灵活披露会计信息的一种报告模式。彩色报告模式的层次及具体内容如下:①报告相关性、可靠性、可定义性和可计量性都符合要求的信息,为核心信息层,相当于传统财务报告的披露内容;②报告相关性、可计量性和可定义性均符合标准但可靠性有问题的信息,如自创商誉;③报告相关性与可计量性符合要求但可定义性和可靠性有问题的信息,如顾客满意程度;④报告除不符合可定义性外其他标准都符合要求的信息,如对于风险的计量;⑤报告除相关性外,其他三项标准均有问题的信息,如企业的持续经营价值和知识产权资本。由此可见,彩色报告模式可全面地报告与企业相关的各类信息,极大地拓展了财务报告的内容,提高了财务报告的信息含量,能够满足财务报告使用者多层次的会计信息需求,能够为报告使用者提供...  相似文献   

13.
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祝燕萍 《新智慧》2006,(3):20-2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业务趋于复杂化。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已不能充分满足会计报表使用者全面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意外事项和经营战略等重要信息的需求。会计报表附注在整个会计报表中的地位逐渐突出,企业表外信息日益丰富,披露手段灵活多样,会计信息质量和价值也将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4.
从法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股东直索责任制度具有平衡功能和效益功能两大效用。前者在于股东直索责任制度可以将风险成本外在化,从而有效地遏制股东从事“坏的风险”的行为;后者在于股东直索责任制度能够降低信息不对称现象所产生的交易成本,从而促进社会总的效益的提高。我国存在各国经济发展中具有共性的滥用公司形式问题,遂使得股东直索责任制度之价值亦适宜于我国。  相似文献   

15.
一、全面收益的构成1980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其第三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企业财务报表要素》中首次提出全面收益的概念:全面收益是一个主体在某一期间与非业主方面进行交易或发生其他事项和情况而引起的净资产变动,包括在这一期间内除业主投资和分派业主款以外的一切净资产变动。从理论上讲,全面收益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①通过主体与非业主实体间的交易所引起的净资产变动;②通过主体发生的除交易以外的事项所引起的净资产变动,其中除交易以外的事项不仅包括发生在主体内部的事项(主体的生产),而且包括除交易以外的外部事项;③由于情况发生变化所引起的净资产变动,其中主体的生产和主体与非业主实体间的交易是主体的持续经营活动,构成主体的主要经营活动。二、全面收益观对我国传统会计原则的挑战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的会计收益观过于保守的实现原则和滞后的历史成本信息等已经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全新的全面收益观对传统会计原则提出了挑战。1.全面收益观挑战实际成本(或历史成本)原则。按实际成本原则,不论外界发生何种变化,资产和负债始终按业务发生时的成本计量而不确认资产和负债价值的变动。历史成本决定了资产的入账价值,进而也决定了资产转移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相关性是会计信息的一个主要质量特征,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应是一种价值判断。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会计信息的不对称性、信息供给与需求间的不对称、信息混淆的存在是影响相关性的三个主要因素。要围绕信息需求,扩大信息含量,消除信息混淆,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会计信息披露管制制度的存在是因为会计信息市场失灵,而会计信息市场的失灵源于会计信息的复杂性、会计信息的公共物品属性、外部性以及经理人员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Sorter的事项法理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解决会计信息市场失灵的很好思路,事项法的本质就在于针对不同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将会计信息由公共物品转化成了私人物品,从而实现由价格机制来解决会计信息的供给问题。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 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这无疑推动着会计改革的发展。对此,本文围绕着会计信息需求主体、需求结构、需求质量三方面的变化来讨论会计的改革。具体来看, (1) 会计信息需求主体多元化和平等化格局对会计准则改革提出了要求;(2)信息使用者由财务信息、历史信息、整体信息向非财务信息、未来信息及分部信息的关注要求在增大会计信息披露范围的同时, 对传统会计模式提出了挑战; (3) 多元化信息需求主体的介入对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9.
用“收益费用中心观”和“资产负债中心观”相结合的“二元接近法”反映财务状况和损益,使会计信息更有使用价值、更符合会计目的;同时,“二元接近法”下离不开现时价值会计,它与企业价值有联系。  相似文献   

20.
事项法会计提出至今,国内外学者对事项法会计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成熟及普及和数据库及各种数据处理等先进技术广泛应用,信息的加工、反映能力提高。文章通过论述传统会计的会计计量的流程及局限性,从而提出了在事项法会计下的多重计量属性应用的流程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