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丰琳 《市场周刊》2004,(5):76-77
张家港市金厦房地产开发公司前身是沙洲县统建办,成立于1983年,拥有国家房地产开发二级资质,是张家港市成立最早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之一。成  相似文献   

2.
《品牌》2006,(11):36-36
阳泉金联置业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4年9月,是主要经营房地产开发、销售、房地产租赁、市场设施开发、经营、租赁、销售建材、五金、建筑机械的新兴股份制民营企业。公司内设总经理、办公室、开发部、设计管理部、工程部、商贸部等七个职能部门。  相似文献   

3.
陈勇领航中国海滨休闲度假地产责任地产功勋人物陈勇,原航天部某研究所最年轻的正处级干部,高级工程师、高级职业经理人。爱好古典文学、古典音乐、酷爱高尔夫,儒商风派,极具前瞻意识与事业雄心,带着工程师特有的精品意识与敏锐地市场洞察力和驾驭能力,投身市场化浪潮,在贸易、工程等领域取得骄人成就之后,又将战略眼光放在海滨休闲度假地产开发领域,依托蓝色海岸和戴河庭院等项目,通过对中国海滨休闲度假地产的前景展望与实践,毅然承载起领军者的重任,使得中国海滨休闲度假地产开发领域,无论从理念还是品质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实现了与国际接轨。在市场销售层面,同样表现不俗,既叫好又叫座,体现出领军者的眼力与实力,继秦皇岛蓝色海岸得到市场高度认可之后,"戴河庭院"围绕中国唯一专属海滩为都市新贵量身定做的高尚度假居所创新体系,刚好填补了国内空白。  相似文献   

4.
正10月21日,第七届金投赏国际创意节在上海商城剧院拉开了帷幕。来自全球近5000位创意行业的精英参与了盛会。金投赏创始人暨总架构师贺欣浩先生做了精彩的"金投赏从中国迈向全球"开幕演讲。今年开始,金投赏正式迈入从创于中国的奖项转型为一个全球化奖项的进程。首次成功设立海外类别,并组建了一个国际化的评审团队,成为本届金投赏七组评审中最耀眼的评审团之一,原香港4As主席余沛文(Jeffrey Yu)  相似文献   

5.
冯海宁 《中国工商》2002,(12):106-107
尽管已闻到春的气息,回顾2002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寒意”却还未消退。从整个房地产市场的开发规模和开发品质到居民购房的空前热情来看,房地产业一直在春风中行走。今年,从政府部门出台一系列管理办法下“猛药”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民间资本涌进房地产市场,到别墅开发的“回暖”,这几声“春雷”无疑会让我们兴奋。我们依然担心的是,房屋空置率的进一步加大和商品房投诉、入住纠纷发生率居高不下等不利因素,让即将到来的“春天”还有几分寒冷。  相似文献   

6.
房地产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对国民经济健康运行事关重大。而最近几年房地产市场的火爆也引发了有关房地产泡沫论的争论,对中国存在的房地产泡沫的成因进行深入分析对提出有建设性的改革建议十分地必要。  相似文献   

7.
李霂轶 《信息与经营》2014,(11):103-110
在中国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的现时,养老地产像一个刚刚被开发的金矿,吸引着众多的开发商来"掘金",但"寻金之路"并不顺畅,回款慢、融资难、概念多过服务等众多问题困扰着开发商。  相似文献   

8.
地产风暴     
房地产市场的整治,用“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来形容,也许是能让我们乐观起来的一个理由某市的两会代表外出视察,面对一幢新楼时问到:“盖这座楼,‘下课’了几个人哪?”答曰“四个”;又来到一个工地  相似文献   

9.
丁泰 《新财富》2004,(8):92-98
中国房地产业超过60%的融资依赖于商业银行系统,比较而言,“房地产投资信托(REIT)”这种美国流行的房地产商业模式的投融资渠道就丰富和通畅得多。对于当前信贷紧缩宏观环境下急于寻找出路的中国房地产企业来说,分析和解剖REIT,不仅具有资金链上的借鉴意义,更为重要的是,美国成熟的房地产市场投资经验或许可以为我们在单一以开发为主的房地产经营模式之外提供另一种新思维。  相似文献   

10.
欣朗 《广告导报》2007,(7):58-59
地产和金融的关系,就如同一对相知相伴、相濡以沫的永恒恋人。一方面,房地产业的发展需要像融她的支持。房地产开发、建设,流通和消费都离不开巨额资金的支持;另一方面。健康有序的房地产市场也是金融业拓展业务的一个广阔舞台,能够为金融业的资产运作,中介业务和金融业务创新提供广阔的空间。金融与地产这对痴情的恋人,在2007年的新浪地产创新行动中,共同演绎了一支激情四溢的舞曲。  相似文献   

11.
房地产业无疑是利润最为丰厚的行业之一,同时也是资本极为密集的产业。资金流就是开发商的命脉.房地产项目投资大.开发商要规模开发,就必需有巨大资金的支持.在目前银行信贷趋于严格和刚性.土地交易又基本市场化的大环境下.地产商的资金链压力日益增大.越来越多的地产商想到了发行新股或借壳上市.通过资本市场筹集大量的发展资金.以应对越来越残酷的市场竞争。而种种迹象表明,今年地产商有望再掀起新一轮上市高潮。  相似文献   

12.
"不成为一颗流星"成为当下中国每一家房地产代理机构的现实期望。2014年,历经25年高速发展的代理行遭遇"成长的烦恼",但大象和猴子都可以运用自己的方法渡过险滩。房地产代理行并非公众想象中的那样轻松地睡在金炕上,面对房地产形势的波波震荡和冲击,以及由乙方角色天生带来的行业弱势,房地产代理行有的成为弃儿,有的艰难变身,有的无奈将市场主线转向三四线城市,还有的依赖加盟的事业部期望带来真金白银。  相似文献   

13.
中国旅游地产是当今社会的发展产物,本文从中国地产的发展市场前景为主线,对其旅游地产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中国旅游房地产的发展趋势。笔者围绕中国旅游房地产的各种开发形式进行分析与各位一起探究。  相似文献   

14.
正《安家》杂志主办的地产风云榜十周岁了。一个行业活动,能坚持做好十年,并非易事。十年,中国房地产业发生了很多变化。我曾说过,中国的地产之路,像一部微观的历史,折射着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反应着人们生活的变化。我们看到,在这部历史的开端,地产开发玩的是关系游戏,而非资本游戏;搞的是土地开发,而非房产开发;  相似文献   

15.
房地产业无疑是利润最为丰厚的行业之一,同时也是资本极为密集的产业。资金流就是开发商的命脉,房地产项目投资大,开发商要规模开发,就必需有巨大的资金支持。在目前银行信贷趋于严格和刚性,土地交易又基本市场化的大环境下。地产商的资金链压力日益增大,越来越多的地产商想到了发行新股或借壳上市,通过资本市场筹集大量的发展资金,以应对越来越残酷的市场竞争。  相似文献   

16.
《信息与经营》2014,(10):97-97
任志强改口一直被称为房地产铁汉子的任志强死活都不会松口,坚称房价是上涨永动机。然而现在任志强突然改口称在经济的发展出现下滑时,房地产市场发展一定会出现下滑。任志强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目前形势来看,下半年中国经济发展还将是下降的趋势,中国房地产行业难复苏。永清模式永清台湾工业新城是京津冀一体化的"永清模式",正在探索成为北京第三代卫星城建设的"永清样本"!。  相似文献   

17.
除了房地产,在当前我们仍然找不到一个民生需求的产业来替代它。07午年底,业内人士亲口承认楼市出现"拐点",地产行业洗牌运动开始。2008年注定是多事之秋,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导致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所依赖的宏观环境也变得十分严峻。2008年对地产行业来说是一个毋庸置疑的转折点,中国房地产业十年来"坐地生财"的草莽时代已划上句号。新的经济环境、商业生态、地产金融产品和市场格局正在一一浮现,尽管它们的全貌尚不清晰,但是我们必须从现在就开始"预测与应变"。经济的衰退,行业的低迷,带给整个地产的是前所未有的考验。而信心的重拾,则关乎一个群体、一个行业的未来。房地产市场在2009年究竟要向何处去?地产真理掌握在谁的手中?且听言论,且看行动。  相似文献   

18.
中国房地产业有点像火山,谁靠近它谁火,火得声名大作,火得一塌糊涂。每一个开发商老总又都像头戴荆冠、身背十字架、脚踏地狱之门的大众明星。当然,中国房地产业遭受的非议也与日俱增,原因是复杂的,更不是一两个。房地产市场如同一出大戏,吸引着全民入戏,剧情一波三折。从民众预期到房企变身,拉扯纠结,有时候谁也说不清楚。拿营销来说,一些同行野蛮的行销手段成为楼市最彻底的自残术。为了能在最快的速度卖出房子,一些地产职业经理人总是不按市场规则出牌。营销手段也  相似文献   

19.
赵俊 《新财富》2010,(9):128-129
新一轮宏观调控和股权投资市场的成熟让房地产基金找到了生存发展的温床。除了泾渭分明的“地产系”和“金融系”房地产基金外,结合两者优势的第三方势力正在崛起。  相似文献   

20.
2008年,随着雷曼兄弟破产,"两房"被政府接管等一系列事件的发生,美国次贷危机深化成金融风暴,并迅速波及全球。在此国际背景下,2008年中国经济也陷入了低谷。对此,中央采取了积极的宏观调控措施:45天内连续三次降息,频率之高历史罕见;11月份力度空前地出台"4万亿投资计划",吹响了拯救经济的号角。在政府的推动和拉升下,2008年11月后全国房地产行业逐渐走出了"寒冬"。经历了这个过程后,房地产行业三分天下的格局逐渐清晰:三分之一的开发企业因为资金链断供等原因而被吞并甚至退出行业;三分之一的开发企业陷入挣扎的境地,艰难度日;其余三分之一的开发企业凭借强效的融资渠道、合理的产品结构、独特的企业文化,将自己的品牌逐渐壮大,并成为市场的引领者和主导者。进入2009年,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又增加了一种"财团型"生力军,他们对于土地成本的考量似乎并无上限,他们带动了全国地价的飙升,6月份北京的"地王"大多出自他们的手笔,他们中的大多数从未涉足过地产,但他们掌握着几百亿、上千亿的资金。他们就是主营业务非地产的大型国企。这些国企的加盟,为原本就竞争激烈的地产行业再添一把干柴,也让众多中小型民营地产企业更加举步维艰,即便是像保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