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金融危机的区域应对——东亚外汇储备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东亚外汇储备库的筹建和增资一方面有助于进一步增强东亚地区资金救助能力,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东亚区域加强合作、应对危机的信心和决心。本文研究东亚外汇储备库的缘起、基础和成立过程,对东亚外汇储备库的意义和制度安排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得出中国的对策选择。 相似文献
2.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对新金融衍生品监管的有关制度创新滞后于金融衍生品创新的步伐.忽视了对利用新的金融衍生产品获取暴利的金融部门的监管.并非是“美元体制”本身的弊端造成。作为“美元体制”的主要受益者和支撑着.东亚各经济体难以摆脱该体系。因此.东亚货币金融合作的路径设计应该是在“美元体制”的可持续性背景下.探究东亚地区各经济体的持续繁荣与稳定。 相似文献
3.
论东亚货币金融合作的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亚货币合作在近年来有了加速发展的趋势,但是现代的货币一体化理论无法解释东亚的这一发展趋势,使得东亚货币合作在理论上难以突破,同时,东亚的现实状况也阻碍了东亚的地区合作,而欧洲的制度创新给了东亚地区以启示。东亚必须打破对国际货币金融体制的路径依赖,寻求自己的发展思路和现实道路,积极推进东亚的货币金融合作。 相似文献
4.
冰岛危机、货币脆弱性与东亚货币合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下半年开始,冰岛的经济形势急转直下,甚至濒临国家破产。冰岛的货币体制是导致冰岛危机的重要原因。冰岛克朗是全世界可自由兑换、汇率自由浮动的流通量最小的货币。当金融危机出现的时候,冰岛克朗会受到最大的冲击,货币不稳定又会进一步放大金融危机的作用。这说明小国开放经济体的货币存在国际脆弱性。东亚各经济体货币同样面临国际脆弱性问题,其根源是东亚发展模式的脆弱性。为了防范货币国际脆弱性引起经济危机,东亚应该加强区域金融合作,其现实路径是建立各经济体汇率的分层次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5.
货币错配与东亚金融合作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际生产体系发生转移的进程中,东盟10国和中、日、韩3国逐渐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而该地区的贸易计价与结算体系始终不能摆脱美元,造成货币错配.解决货币错配就要建立东亚区域金融合作机制,如区域内的汇率协调、建设区域内债券市场、建立合作基金等是该区域避免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6.
东亚的货币金融合作的经济政治基础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东亚经济货币金融合作问题在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之后引起该地区的高度关注。本文对东亚货币金融合作的现状和形态进行了分析,并对东亚地区货币金融合作的前景一一即该地区能否进入货币合作的第二阶段——进行了政治和经济的分析。论文的结论是,第一,东亚货币金融合作现处于初级阶段,即准备阶段;第二,从静态上分析,该区域还不是一个最优货币区,但是却具备了最优货币区的第一个动态标准;第三,该地区建立货币区的政治基础还很薄弱。 相似文献
7.
东亚区域货币金融合作的理论与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东亚的地区主义意识的加强体现在两种形式的安排:自由贸易安排(FA Ts)和货币金融的合作安排。地理位置相近的东亚经济体一方积极推动区域贸易自由化,同时提升彼此之间货币金融与汇率的合作安排,两种安排相互强化,彼此推动东亚区域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合作进程、广度与深度。理 相似文献
8.
1997年开始于泰国的金融危机最终波及到整个东亚地区,给东亚各国的货币金融和经济发展带来了沉重的打击。由于东亚地区缺乏相应的应对机制,难以应付危机的“传染效应”,又无法求助于外部力量,各国紧紧依靠自身的力量对抗国际游资短期性冲击,最终导致各国经济遭遇衰退。东亚各国都意识到经济区域一体化的重要性,也都认为货币合作是必然的趋势。但是目前东亚地区还没有形成货币合作的整体框架,如何进一步推进合作,采取何种方式合作,确定合作的时间表已经成为东亚国家密切关心的主要问题。本文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论述东亚货币合作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自1997年下半年开始的东亚货币·金融危机,首是从泰国开始的。后波及香港、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韩国等国家和地区。主要表现是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大幅贬值,股市下跌,由于金融机制遭受破坏,致使资金筹措陷于困境,严重影响国计民生。1997年同1996年底相比,韩国元贬值28%,印尼卢比和泰国林分别贬值35%和37%。为这场危机所裹挟的,包括属于几乎曾成为“增长”与“繁荣”代名词的亚洲“四小龙”与东盟的成员。出于制止货币贬值的目的,有关成员相继提高利率,同时降低股价,抑制公共投资,延缓大型项目的开工或继续。因此,… 相似文献
10.
11.
12.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东亚经济体普遍面临着从出口主导向内需主导的发展方式转变的压力。然而,目前各经济体单独扩大内需存在困难,本文试图将东亚内需整合起来,探讨在东亚构建区域性内需。通过进一步提升消费水平、调整投资结构、扩大区域内贸易和完善产品结构,东亚内需的潜力将会被极大地开发出来,成为东亚持续发展新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3.
超越东亚模式:金融危机中的东亚与中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亚发展模式在这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中暴露出严重的局限性,其依靠投入与出口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形成了对美国市场、美元及美国金融的高度依赖,使得本次危机透过金融渠道、货币渠道以及商品渠道对东亚经济体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东亚国家与地区应以这次危机为契机,调整其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即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来建立以技术进步和效率提升为动力,内需主导与外需相结合的全面促进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同时,加强区域合作,形成亚洲区域内经济循环机制,以期有效缓解外部冲击。 相似文献
14.
进入21世纪以来,朝鲜国内进行了一系列深层次的经济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然而,朝鲜若要巩固和促进国内改革的成效,必须走外向型道路,积极参与与其他东北亚国家(地区)的合作。本文从区域经济的角度,探讨了朝鲜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并提出朝鲜应(1)以建设各种形式的特区为契机:(2)以投资合作为先导;(3)以交通和能源的区域合作开发与建设为纽带,积极参与东北亚地区内的区域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掀起了新一轮的发展浪潮。东亚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却步履蹒跚,相对滞后。本文拟对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和进程及其相对滞后的原因作一较为客观、深入的探讨,并对其未来可能的发展路径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东亚货币联盟的实现途径——一个设想方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东亚的若干经济体之间进行货币合作是有经济学依据的。针对东亚货币联盟实现的途径,本文提出了一个设想方案:即经过国际经济政策协调、区域内汇率安排两个中间阶段,最终达到货币联盟的高度。区域内汇率的安排一般有两种选择,即可调整的盯住汇率制和汇率目标区制。但由于汇率目标区理论固有的一些优点,我们倾向于选择后者。 相似文献
17.
Ross Garnaut 《Asian-Pacific economic literature》1998,12(1):1-11
For the whole of East Asia, and for the world, the financial drama that came to international attention in the second quarter of 1997 has posed large questions about the operation of modern economies. While the expression 'Asian financial crisis' remains in the world's headlines, in February 1998 it would be more accurate to confine the term 'crisis' to Indonesia, Korea and Thailand, although some economies look more vulnerable to further complications than others, Vietnam amongst them.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origins of the crisis and the manner in which it unfolded through 1997. It discusses possible consequences of recent events for long-term growth and 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thought.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在东亚地区贸易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基于零部件贸易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从零部件贸易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在东亚贸易结构中的地位。文中计算了中国和其他东亚经济体1992~2005年的零部件贸易额,在大量事实数据的基础上得出结论:中国在东亚地区以零部件进口为主,而与区域外市场之间以最终产品出口为主。同时,随着中国经济逐渐融入到东亚地区的生产网络中,东亚地区的"三角贸易"模式发生了转变:中国成为东亚地区的出口平台,进口来自于区域内较发达经济体的中间产品零部件,进行装配加工后将最终产品销往区域外市场。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东亚区域经济组织建立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整个经济发展的浪潮,是任何国家无法回避的,其终极则是世界经济高度一体化,其主要特征是民族国家边界的逐渐模糊和国家间经济体制和规则的不断趋同。同时,经济全球化也意味着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日益加深,阻碍生产要素在全球自由流通的各种壁垒正在不断削减这样一个历史进程,而区域经济一体化则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中的必然过程。区域经济合作和一体化是通过区域自由贸易往来及科学技术进步而实现的。超越国界的资本、技术、信息、管理和劳动力等有限的生产要素在全区域范围中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从而获得效用最大化,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和比较利益,扩大区域内的市场份额和在区域内的国际分工,促使区域内各个国家之间形成一个互相依存共同发展的区域合作经济关系。区域化的进程,为世界经济的多极格局奠定了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