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五”计划我国货币政策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五"计划时期将成为中国现代经济发展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在这五年里,我国的金融业将完成加入WTO的过渡安排期.这意味着,为适应金融业全面开放的新形势,我们可能要在五年时间内使金融业的运行、监管模式由分业经营、分业管理走向混业经营、统一监管;现行的管制利率要过渡到放开管制,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的比重要进行大幅度的调整性变化;随着开放度的提高,外部金融冲击所带来的压力会越来越大等等.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中国金融业全面开放和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为中国各类金融企业和金融专业中介机构培养一批国际化、专业化的金融中高端人才,全面提升中国金融业的竞争力,已成为一项国家战略。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的银行业界,有一个群落,因为其政策上的特殊性又保持低调而一直不为媒体所关注。这就是中国的三大政策性银行——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这批在所谓第二次改革浪潮之后的1994年催生的“特别银行”,在近10年中对中国的金融改革和经济发展确实起到了无法替代的作用。但中国的“入世”和2005年金融业的全面开放,为这些“特殊时期的历史产物”提出了新的课题,他们还会永远“政策”下去吗?如果不再有“政策”上的特殊安排,他们下一步应朝哪里去?是“寿终正寝”地成为历史,还是与其他国有商业银行进行合并,还是“脱胎换骨”地转型为“商业性银行”?如果成为商业性银行,他们的究竟有多大的生命?  相似文献   

4.
《首都经济》2006,(10):22-22
按照WTO规定,中国金融领域对外开放过渡时间将于2006年12月11日期满,这意味着中国改革开放28年后最后一个“处女地”——金融行业将全面对外开放,届时外资金融机构将可以享受国民待遇,即不受地域以及业务范围限制。可与国内金融机构在同一市场环境和监管规则下直接竞争。事实上,对中国资本市场觊觎已久的国际金融机构早已在积极寻找国内的合作伙伴,现在对国内金融业的收购兼并条件也已初步形成,这一趋势势必会对中国金融业带来前所未有的震撼,引起新一轮金融业争夺战,也预示了国内金融市场的重大变革即将到来。  相似文献   

5.
截至1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的2014年工作会议已经先后举行。"一行三会"组成的中国金融监管层,对今年金融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做出全面部署,形成了金融领域较为完整的改革清单。在这一深化金融改革之年,中国金融业将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6.
2014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首度明确,"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2014年也成为互联网金融全面渗透金融业的一年。这一年,第三方支付发力移动支付市场,监管层对此态度审慎;大银行主动设立P2P网贷平台,P2P网贷平台数量急剧增长;股权众筹有代替传统创投之势,产品众筹让参与者的个性化需求得到了满足。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曹凤岐点评称,"中国的金融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尤其是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改变了中国的金融生态。"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体制机制,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增强金融普惠性。科技赋能后的金融,在服务提升上会有哪些新特色,又会带来哪些新问题?2021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强化金融控股公司和金融科技监管,确保金融创新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进行”等提法,引发了代表委员们的热议。健全金融科技监管制度,防范大型科技企业风险,进一步推动我国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成为共识。  相似文献   

8.
1991年6月26日,台湾“财政部”宣布,正式批准设立15家民营银行(申报时为19家)。这是近40年来台湾当局首次全面开放民间企业和个人投资创办银行。它结束了长期来公营银行几乎垄断台湾金融业的局面,也显示了当局积极促使台湾金融的自由化、国际化,从而使台湾逐渐成为亚太地区国际金融中心的意向。  相似文献   

9.
金融全球化趋势下我国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国际 《特区经济》2008,(11):230-231
经济市场化和金融全球化的趋势要求我国金融业既要坚持开放,又要审慎性监管。然而,我国现行金融监管法律制度存在诸如金融监管理念模糊、监管者角色定位不准等缺陷,不利于金融创新和金融业的全面发展。目前,完善我国金融监督法律制度必须确立开放与保护并重的监管理念,实现监管者角色的转变,尽快制定统一的《金融监管法》,协调和完备我国金融监管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0.
信息集装     
伴随民营资本进入中国金融业,有关取消“内外有别”,给民营资本以“国民待遇”的呼声从未间断。 我国加入WTO,对国内金融的保护期只有五年期间,对外资金融将逐步全面开放。根据已经达成的协议,我国将在入世后两年之内允许外国金融机构在中国境内经营外币业务,5年之内允许外  相似文献   

11.
“假如你有一万美元。会存在哪家银行?” 这个问题的提出与2006年12月11日有关——这一天,中国入世5年保护期结束,中国金融业全面开放,中国向外资银行全面开放人民币零售业务。  相似文献   

12.
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潮流,中国金融监管模式面临严峻挑战,现行的金融业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组织体系将无法适应金融开放与金融创新以及混业经营带来的风险。金融监管大部制成为中国金融监管改革的目标模式。金融监管大部制的实现要循序渐进,逐步独立于政府其他机构。  相似文献   

13.
随着金融全球化以及金融创新的深化,综合经营已经成为金融业发展不可逆转的方向。面对一业为主综合经营形式出现的“金融控股公司”,如何在坚持“分业监管”的前提下应对金融控股公司监管难题,主监管制度不失为一种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张洁  徐娟 《北方经济》2005,(12):51-52
目前,我国金融业的经营模式是分业经营,商业银行、证券、保险这些金融企业分别在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的严传监管下各自从事法定业务范围内的经营,除规定的一定限度的交叉经营外,法律禁止金融混业经营.这种分业经营模式对规范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风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面对我国加入WTO后,即将全方位开放本国金融市场的要求以及金融业的发展趋势是混业经营的实际情况,我国的金融业是继续按传统的做法实施严格的分业经营,还是不失时机地进行业务创新,逐步推进混业经营呢?这成为摆在金融深化改革过程中的一个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5.
周畅 《辽宁经济》2006,(12):68-68
根据“入世”承诺,我国金融业今年年底将全面向外资开放,而普遍认为外资金融机构对我国商业银行冲击最大的将是中间业务,因而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成为我国金融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6.
2008年4月30日,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出台《关于促进首都金融业发展的意见》,指出“北京是国家金融决策中心、金融管理中心、金融信息中心和金融服务中心”,提出要“将北京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并将此作为“首都金融业的定位和工作目标”。这一定位可以概括为“建设北京总部金融中心”.既符合北京金融业发展的基础和现状,也能最大限度地拓展北京金融业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程华 《上海经济》2007,(1):12-17
“假如你有一万美元,会存在哪家银行?”这个问题的提出与2006年12月11日有关——这一天,中国入世5年保护期结束,中国金融业面开放,中国向外资银行全面开放人民币零售业务。[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金永亮 《北方经济》2011,(21):90-91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广州过去曾是中国金融业的领跑者。1757年,清朝锁国政策出台,广州成为唯一的一个对外通商港口,当时洋行林立的十三行街也顺理成章地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金融中心区。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广州金融发展较快,但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让在漩涡边缘的广州金融业遭遇重挫,随后长期处于“还旧账”的局面。  相似文献   

19.
资讯     
《半月谈》: 2006年经济体制改革“四大看点” (1)金融业迎来全面对外开放 2006年, 根据WTO协议,我国金融业将全面对外开放, 开放后外资的涌入将对我国金融体系形成强大冲击,必将使我国金融业潜在的风险进一步显露,金融业改革迫在眉睫。改革重点是:第一,如何完善金融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内控机制;第二,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 (2)财税体制改革转向公共领域 2006年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兑现入世承诺,全面开放金融业的时间日益临近,中国金融市场上的竞争也在不断加剧。品牌竞争已经成了中国金融企业的新战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