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促进各阶层相互融合的最关键纽带,就在于公平利益、拆除藩篱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自由流动 古今中外的历史无一例外地表明,国家或社会的分崩离析无不始于阶层或者阶级的对立和冲突,而其繁荣强盛又无不修复于阶层或者阶级的调和与融合。作一个最简单的划分,当下中国主要有富裕阶层、小康阶层、温饱阶层和贫困弱势阶层,如果说阶层间存在这样那样的矛盾,集中为一条就是利益冲突,因而促进相互融合的最关键纽带就在于公平利益、拆除藩篱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自由流动。  相似文献   

2.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和探讨应当将抽象理论与具体实践紧密结合,在实践中探究培育路径的根本基础,有利于形成思想共识的合理利益关系,而这种合理关系的形成根源是社会各阶层自由流动的阶层融合,其关键纽带在于深化改革、拆除藩篱、促进公平利益。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居民的总体收入不断提高,居民收入呈现多样化的特点,不同的收入、不同的收入方式使社会群体分化、重组成不同的社会阶层,此时各阶层的边界还没形成,流动性比较强。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阶层逐渐固定,就是所谓的阶层固化。社会下层群体向上流动的渠道越来越窄,改变现状越来越难。跻身上层,改变命运的机会越来越渺茫,下层民众会产生不满情绪,引发社会阶层间的冲突。本文介绍了阶层间冲突的现状,并试图解释引起社会阶层冲突的原因,最后阐述了解决阶层间冲突的重要性及举措。  相似文献   

4.
农村税费制度改革的几点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漠视了农民的利益差别是当代中国农村税费制度的一个重大缺陷平摊的税费与农民分化之间的矛盾构成了当代农民负担问题中的基本矛盾,解决农民各阶层负担的畸轻畸重的问题是当前农村税费制度改革的重点。当代中国农村的税费制度改革只有在中国农村发展的宏观目标框架下,根据历史的和国际的经验,在实事求是地分析现阶段特殊问题的基础上,才能找出符合实际需要、在现实中切实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颖 《黑河学刊》2006,(6):142-144
当代中国原有的单一化社会结构正在迅速解体,各种新兴利益群体和复合利益群体纷纷出现,其中一些已经初步具备了阶层的基本特征。新阶层的出现在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创造了条件的同时,也带来了复杂的矛盾冲突。当代中国在阶层分化中构建和谐社会,应注意创造更丰富的社会物质财富,引导和调节收入公平,建立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流动机制,以及合理有效地协调社会阶层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6.
作为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下新出现的社会阶层,中间阶层在萌芽、成长的过程中伴随着许多社会问题的出现,而且这些问题也是整个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处理的好坏不仅关乎中间阶层的发展快慢,更关系到整个社会体系良性运转的与否.但是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导致中间阶层产生了很多新的困惑和矛盾,从这些困惑逆向反思中间阶层的意义又会有许多发现.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呈现出社会阶层分化的多样性与阶层结构的不稳定性,阶层矛盾尖锐,群体事件破坏性升级。我国非政府组织以其鲜明的组织特征和独特的社会治理优势,在化解阶层矛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社会公共治理的重要主体,非政府组织具有促进社会阶层结构的优化、化解阶层冲突、维护社会公平和稳定的重要作用,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我国原有的阶级阶层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分化和重组,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和谐社会的构建。对此,党和政府应加大调控力度,引导社会阶层在正常的轨道上合理分化,协调好社会各阶层间的利益矛盾,以发挥其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9.
社会整合功能是执政党的一项重要功能.尤其是在社会转型期,面对社会群体分化、利益关系复杂、社会矛盾增加的现实,执政党只有不断地加强社会整合功能,才能把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社会利益统一起来,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钱艳霞 《理论观察》2007,(3):182-18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全面部署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这表明中国共产党更加关注社会建设,更加关注社会和谐、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一、整合社会各阶层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社会阶层分化是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必然,但这并不  相似文献   

11.
“执政基础”是执政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执政基础问题的研究,增强执政党的执政基础是使执政党长久执政、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改革开放前,党的执政基础主要是“两个阶级一个阶层”;改革开放后,工人阶级作为阶级基础发生了重大变化,农民阶级作为主要的群众基础也发生了新变化,并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阶段存在着阶层利益矛盾和冲突,这对构建和谐社会产生影响。而利益表达为减少冲突和解决冲突提供了可能。建立相应的利益表达机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在阶层分化背景下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原则,并以此为基础,在发展社会生产的动态过程中体现公平正义的原则;对相应的社会体制进行改革,确立一个体现"以人为本"、"平等"、"充满活力"、"自由"的社会体制,在这种体制下建立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共生共进的社会,实现各阶层的和谐。  相似文献   

14.
1978年的改革开放把我国的工作中心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来,由此对我国的社会结构内部变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伴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结构的核心内容阶级阶层更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社会生产关系的重大调整,以及市场经济的不断改革等因素影响着现阶段我国阶层的变化,而正是这些变化使人们对现阶段阶级阶层产生了错误的认识。要正确的认识我国现阶段社会结构的演变,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为基础发展创新适合我国具体实际的阶级阶层分析方法,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李刚  彭伟 《开放导报》2008,(4):49-52
和谐社会是社会群体利益关系相协调的社会。完善的社会利益表达机制是保证社会各阶层平等行使利益表达权利,确保公共政策的公平合理性,协调各阶层社会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之举。我国现阶段利益表达机制不完善所导致的各阶层利益表达机会的不均等,已影响到我国公共政策制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加剧了利益格局的失衡和部分群体对政治系统的抗拒,诱发了诸多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完善利益表达机制成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私营企业主群体逐渐发展为中国社会结构中具有相对独立的社会经济地位和政治要求的阶层。一方面他们为我国现阶段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另一方面他们参与政治的热情和愿望日益高涨。因此,吸收私营企业主阶层当中的先进分子入党,不仅有利于整合整个社会利益,搭建私营企业阶层表达政治利益的平台,而且有利于扩大我党的群众基础,对于巩固我党的执政地位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建斌 《开放导报》2008,36(3):64-67
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呈现出多元的利益结构形态,由此引发了大量的利益差别和利益矛盾。如何将日益分化的社会利益主体及其利益要求整合起来,使之有序地传输到国家的政治中枢系统,并通过政府来有效协调社会利益关系,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以强调阶层合作,主张协商妥协为根本特征的新合作主义可以为全面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矛盾、缓解冲突、寻求社会和谐提供独特的研究角度。  相似文献   

18.
2010年,中国居民收入分配问题再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该文选择了20个社会群体,测度出中国阶层收入分配格局,通过对比中国居民收入分配格局和中国阶层收入分配格局,从阶层视角,剖析了中国居民收入分配格局两次变迁过程中,阶层的分化、重组与变动,并估测出现阶段和未来中国下产阶层、中产阶层和上产阶层构成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出现了明显的分化,并逐步发展并形成了一个崭新的社会群体.党的十六大报告将这个新社会群体称之为“新的社会阶层”.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鼓励和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更大贡献.如何与时俱进地发挥好新时期的统战优势,调动这个新阶层的积极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新课题.  相似文献   

20.
一个稳定的中间阶层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和金融结构有着极大的正面作用。本文从3个方面对我国的中间阶层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了中间阶层的分层依据,并概要地介绍了中间阶层在我国的发展,进而着重指出中间阶层在社会发展中具有保持社会稳定,实现共同富裕等多种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