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4 毫秒
1.
[目的]食用玫瑰是小金县近年来重点发展的特色产业,做好食用玫瑰园区选址气候论证和生产气象服务,对该产业的科学规划、生产布局、降本增产、减灾增收等有重要作用。[方法]利用小金县1981—2015年的气象要素、近年来食用玫瑰生产情况和DEM地图等资料,运用数理统计、空间插值及最优分割法等GIS技术方法,对该县食用玫瑰气象条件的时空分布和主要气象灾害进行了系统性分析,选取并确定区划指标开展生态气候区划,计算各分区面积。[结果]影响小金县高原食用玫瑰种植的主要生态气候因子是热量条件,其适生区海拔高度上限为3 500m;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低温冷害、大风等,其中干旱的影响较大。适宜区和次适宜区沿主要河流呈枝状分布,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海拔2 800m的抚边河、沃日河、小金川、汗牛河等4条河流、坡度25°的河沟谷地区,面积约4 438hm~2;次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抚边河、沃日河、小金川、汗牛河等4条河流及支流两岸海拔2 800~3 000m、坡度35°的半山地带,面积约1.265万hm~2;海拔3 000m的山原和高山区为不适宜或不适生区。适宜栽培区总面积约1.709万hm~2,县域占比约3%,目前已栽培面积不足适宜栽培区的5%。[结论]小金县海拔2 800m以下的4条主要河谷及半山区是高原玫瑰的主要规模适宜种植区,目前已开发的适宜区比重还很小,小金玫瑰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2.
基于扶贫视角下武都区花椒产业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武都区境内耕地进行花椒种植适宜性评价,将区内花椒产业发展划分为高度适宜区、适宜区、勉强适宜区和不适宜区等4个差异区域,并从适宜区土壤属性、区划结果布局、适宜区和不适宜区界定、新技术推广使用和农村电商发展5个方面给出花椒产业发展壮大的建议。[方法]用行政区划图、土壤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叠加求交得到5 590个区划单元,利用模糊评价法和特尔斐法对选取的评价指标建立隶属函数模型和层次分析模型,通过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计算各区划单元综合得分。[结果]通过综合得分把区内5 590单元划分为高度适宜、适宜、勉强适宜和不适宜4个等级,并获取了各等级的分布位置和面积。[结论]对花椒产业发展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海拔高度、有效土层厚度、坡向、年降雨量、有机质、质地、≥10℃积温和有效磷;并根据此结果给出花椒产业扶贫区划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的]充分发挥农业种植的地质背景优势,调整和优化种植空间区划与布局,为区域农业地质背景调查方法提供参考。[方法]以贵州省茶叶种植大县湄潭县为例,利用RS技术提取全县茶叶种植分布信息,在GIS软件平台支持下叠加岩组图进行分析,定量确定湄潭县茶叶种植的地质背景情况。结合农业地质采样调查成果,开展茶叶种植地质背景适宜性区划。[结果]最适宜茶叶种植的地质背景是碎屑岩背景区,该背景区岩土元素含量丰富,茶叶品质高,占地6.022 814万hm~2,尚有5.868 492万hm~2的种植发展空间;碳酸盐岩夹碎屑岩背景区次之,适宜茶叶种植,已种茶叶905.63hm~2,占该地层面积的10.10%;纯碳酸盐岩背景区茶叶种植较为适宜,该区占全县面积的61.04%,岩土元素含量相对匮乏。由此,编制了湄潭县茶叶种植地质背景适宜性区划图。[结论]基于RS与GIS的区域农业地质背景调查方式切实可行,研究结果能为湄潭县茶叶种植规划与生产提供新的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丘陵县域为研究对象,分析甘蔗生长环境,开展地块尺度的甘蔗产业精准规划研究,为政府部门调整种植结构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前期以广西崇左市江州区为例,利用面向农作物地块对象分类方法提取甘蔗种植面积,构建多指标的甘蔗种植适宜性评价综合模型将蔗区划分为最适宜、适宜、次适宜和不适宜4个区域。现以地块尺度评价结果为基底,利用空间叠加分析和缓冲区分析方法划定蔗田保护区及规划种植新增区。在蔗田保护区基础上,根据坡度值评估蔗田保护区发展机械化作业的潜力,通过统计对比方法分析土壤肥力状况并提出改善方案。参照现有"双高"糖料蔗基地生长环境,基于蔗田保护区研究"双高"糖料蔗基地建设适宜区。[结果](1)甘蔗种植退耕面积为6 818.83hm~2,蔗田保护区面积为6.986 618万hm~2,规划种植新增区4 374.48hm~2;(2)适宜发展大型机械作业、中小型机械作业面积分别占蔗田保护区面积的17.57%、55.55%;(3)蔗田保护区土壤p H整体偏低,p H6.5的土壤面积占85.63%;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符合甘蔗正常生长需求;土壤全氮含量低于1.00g/kg的面积占34.49%;土壤有效磷含量未能达到丰富水平面积占73.83%;土壤速效钾含量低于100mg/kg面积占78.33%;(4)适宜建设"双高"糖料蔗基地区域主要位于濑湍镇、江州镇、太平街道、左州镇、驮卢镇等乡镇。[结论]科学精细的甘蔗产业规划对于提高甘蔗产量及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文章研究方法对于其他产业规划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针对贵州省复杂的生境背景,改进火龙果种植适宜性评价方法。[方法]文章研究选用温度、光照、土壤pH、地形地貌和土地利用等生境因子,构建包括地形、气象、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等多因子评价指标体系,通过ArcGIS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并以县域和乡镇空间尺度划分贵州高原山区火龙果种植适宜分区。[结果](1)通过该方法分析显示,至2019年,贵州省火龙果种植适宜区为3.520 5万hm2,次适宜区为5 695hm2,适宜区和次适宜区分别占全省国土面积0.20%和0.03%;(2)罗甸县、望谟县、贞丰县为推荐种植县,适宜综合种植面积分别为1.397 9万hm2、9 060hm2和6 568hm2;册亨县、镇宁县和关岭县为一般种植县,适宜种植面积分别为5 413hm2、3 357hm2和1 123hm2;平塘县、安龙县为分散种植县,可种面积分别为311hm2和1 089hm2;(3)推荐种植县中,适宜...  相似文献   

6.
海南岛橡胶树栽培适宜性评价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天然橡胶是国民经济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战略物资,为提高橡胶单位产量,防止盲目扩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开展橡胶树栽培适宜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根据橡胶产量与气候、地形、土壤等相关因素的分析,提出了利用橡胶气候适宜性因子、地形、土壤因子作为主要的评价因子,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值,开展海南橡胶树栽培适宜性评价。[结果]海南岛橡胶树栽培高适宜区分布在文昌的西北部、儋州、昌江、琼海、万宁、陵水等地;中适宜区主要分布在临高、澄迈、定安、文昌、屯昌等地;低适宜区主要分布在东方、乐东、五指山等地。[结论]橡胶树栽培与气候、土壤、地形等要素密切相关,基于气候—地形—土壤的橡胶树栽培适宜性评价结果能整体反映海南岛橡胶种植区域适宜程度的空间差异,对海南岛橡胶生产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有利于提高橡胶种植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江西省耕地后备资源潜力分布及开发组合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根据耕地后备资源的分布特征研究其开发组合序列是有效开发利用耕地后备资源、补充耕地的重要前提。文章利用江西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成果,以县为分级单元对全省耕地后备资源进行开发潜力分级,对江西省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组合序列进行研究,从而为江西省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顺序提供参考。[方法]利用Arc GIS空间图形分析法、DPS数据处理系统两维图论聚类等方法确定开发潜力等级以及开发序列。[结果]江西省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潜力从高到底依次分为Ⅰ级潜力区、Ⅱ级潜力区、Ⅲ级潜力区和Ⅳ级潜力区,面积分别为2.726 672万hm~2、2.306 897万hm~2、2.873 594万hm~2、1.378 88万hm~2。[结论]根据两维图论聚类法分析结果得知,江西省各县地域相似程度较高可优先开发的组合有进贤县-南昌县-余干县-鄱阳县-彭泽县;袁州区-分宜县-上高县-渝水区-樟树市;进贤县-南昌县-余干县-鄱阳县-都昌县和樟树市-渝水区-上高县-高安市-奉新县-安义县-永修县等。  相似文献   

8.
县域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及补充耕地潜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耕地后备资源在耕地占补平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过分依赖于土地开发的条件下,认清耕地后备资源数量以及补充耕地的潜力,对确保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采用"限制因子法"摸清耕地后备资源数量,在此基础上利用新增耕地率和等级折算系数建立耕地占补平衡测算方法,分析规划期内(2011~2020年)黑龙江省嘉荫县为实现耕地数量、质量、类型上占补平衡需要开发利用耕地后备资源的数量。[结果]嘉荫县耕地后备资源总量25 838.36hm~2,主要集中分布在北部和西南部,北部以其他草地为主,西南部以沼泽地为主,其他地区耕地后备资源面积分布比较零散;从类型上看,嘉荫县沼泽地所占比重较大,其次为其他草地。为满足耕地数量、质量和类型上的占补平衡,至2020年最低需要开发耕地后备资源面积10 683.83hm~2,最高需要开发12 426.34hm~2;其中补充旱地、水田和水浇地的面积分别为10 513.35hm~2、163.78hm~2、6.71hm~2,且消耗时间小于15年。[结论]研究明确了耕地后备资源补充潜力,为下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依据农业生产的自然本底条件与国土利用现状,开展农业生产适宜性评价与承载规模测算研究,可为科学支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文章依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与国土空间适宜性的基本评价导向,以辽中平原为例,通过分析农业生产的水、土、光热、环境质量、气象灾害、国土利用、生态保护等条件与风险,细化了农业生产适宜性与承载规模评价方法,并基于GIS空间分析开展了相应评价。[结果]辽中平原农业生产适宜区、一般适宜区、不适宜区面积占比分别为48.1%、23.9%和28.0%。不适宜区主要受现状国土利用、坡度、土壤肥力、环境质量制约。不适宜区内分布有耕地、园地13.9万hm2,主要在平原北部的沈阳、铁岭、阜新等地。辽中平原农业生产承载规模约320.6万hm2,高出现状耕地规模约16%,整体上农业生产承载能力尚有盈余,但受水资源约束,盘锦、营口平原区域的农业生产规模超载。[结论]为支撑区域国土空间规划、保障粮食生产安全,需加强辽中平原农业生产不适宜区内的耕地监管,开展周边土地及环境综合整治,必要时制定耕地调入调出方案,优化农业生产超载地区的水量调配方案及用水结构,大力推行农业节水灌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旨在构建具有较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安置区选址空间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为陕南移民工程科学选址提供借鉴。[方法]以陕南汉中市勉县为研究对象,选取自然、社会经济、生态3个方面共15个指标构建移民安置区选址空间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GIS空间分析,结合层次分析法和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将勉县全域划分为安置区选址最适宜区、一般适宜区、较不适宜区和不适宜区4个等级,并对已建安置区的空间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结果]最适宜区、一般适宜区、较不适宜区和不适宜区的面积分别为270. 19km~2、499. 48km~2、894. 07km~2、742. 25km~2,分别占全县总面积的11. 23%、20. 76%、37. 16%、30. 85%;最适宜区主要分布于青羊驿镇中西部,褒城镇、老道寺镇、勉阳镇、周家山镇等镇的南部,以及温泉镇和定军山镇的北部。一般适宜区多分布于最适宜的外围;现有的80个已建安置区中,有30个处于最适宜区,36个处于一般适宜区,11个处于较不适宜区,3个处于不适宜区。[结论]陕南移民安置区建设应在空间适宜性评价基础上做到科学选址,合理布局,保障安置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移民搬迁后的安居乐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明茶叶区域格局演变特征,对优化安徽省茶园空间布局意义重大。[方法]文章基于空间分析手段和县域统计信息,定量探究1998—2019年安徽省53个县区茶叶生产格局变迁规律,并对演变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1)安徽省茶园种植区域向皖西、皖南空间集聚不断增强。安徽省茶园种植主要分布在两大热点区域:以歙县、黄山市辖区为核心的皖南地区,以霍山县、岳西县为核心的皖西地区。(2)茶叶生产格局由“单核心”向“双核心+周围小中心”的集聚模式转变。(3)标准差椭圆分析表明,安徽省茶园沿NW-NE方向展布,椭圆扁率由1998年的0.46增加至2019年的0.54,椭圆中心逐步向西北方向迁移。[结论]安徽省茶园时空格局集聚及演变的驱动因素趋于多元化。自然资源是区域茶园生产变动的首要因子,政策因素是安徽省茶叶时空集聚的导向性因素,茶叶技术及茶园规模化建设是茶园扩张的推动力,茶叶市场、效益等外部性因子对茶园格局变迁发挥着日趋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贵州省茶园生态适宜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土地利用现状以及喀斯特空间分布的基础上 ,通过利用 GIS技术初步划分茶叶种植适宜地和不适宜地; 并选择对茶叶生长相关的地貌、气候及土壤条件中8个评价因子,通过专家打分确定其权重, 应用GIS空间分析模块实现贵州茶园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 贵州适宜茶叶种植的面积为3.2417 万km2,占国土面积的18.40% ;其中非常适宜茶叶种植的区域面积为1.0618 万km2;主要分布于黔东南、黔北、黔南以及黔中地区 ;适宜茶叶种植的区域面积为1.1554万km2 ,全省均有分布; 比较适宜茶叶种植的区域面积为 1.0245万km2,主要分布于黔北、黔西北、六盘水以及黔西南等区域;不适宜种植茶叶的区域主要分布于贵州喀斯特强烈发育,石漠化严重的地区。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河南省大力发展茶产业,过度、盲目开垦茶园,豫南信阳以外的一些地区甚至也出现了毁农田种茶树的极端现象,严重违背了茶树生长的自然规律,不符合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理念。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该文结合全国茶树种植区域布局情况和河南省在全国茶产业所处位置,对河南省茶树种植分布状况加以阐述。并从与茶产业息息相关的茶树生长所需的适宜气候条件,茶园地形、地貌、土壤类型、海拔等自然生态条件,茶树品种资源,茶树种植区划等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合论述。在此基础上,对河南省茶产业进一步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在种植规模的总体布局上稳定面积,适度发展,坚决杜绝毁粮种茶;在种植区域布局上,要以种植核心适宜区为基础和主体,种植开发区小气候适宜的可以局部发展,种植辐射区不宜发展。  相似文献   

14.
县级土壤环境功能区划研究与示范——以登封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土壤环境功能区划是合理开发利用与有效保护管理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土壤环境功能区划工作亟须详细展开,且区划方案因尺度不同而异。县级土壤环境功能区划结果要求更具体、可操作性更强。文章深入分析了县级土壤环境功能区划的区划思路、区划原则、区划方法、区划依据与指标体系等区划方案,并以河南省登封市为例进行县级土壤环境功能区划示范研究。登封市土壤环境功能区划分为4级:一级区划分为生产功能区、生活功能区、生态功能区等3类;二级区划分为基本农田种植区、一般农业发展区、商品林生产种植区、农村居民区、城镇建设区、独立工矿区、港口与交通用地区、生态公益林种植区、生态安全控制区、自然景观与文化遗产保护区、湿地保护区、草地保护区等12类;三、四级区划分别根据土壤环境质量现状、潜在风险等进行空间100m格网大小评价并各划分为5个等级。该研究关于县级土壤环境功能区划方案与示范应用,为土壤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参考,也可为其他地区县级土壤环境功能区划提供科学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内容,发展乡村产业,对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重要意义。黄桃是湖北省江陵县三湖农场的特色农产品,通过识别黄桃种植区并预测其潜在适生区,将有助于黄桃生产空间布局优化。方法 文章选取哨兵二号遥感影像,利用时间序列植被指数、物候特征以及随机森林分类器方法对研究区黄桃种植区进行提取。在此基础上,选取环境变量,使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对黄桃在江汉平原的潜在适生区进行预测。结果 (1)黄桃开花是利用遥感进行黄桃种植区提取的重要物候特征,黄桃种植区提取的总体精度为87%,kappa系数为0.84,分类精度较好,可满足应用要求;(2)最大熵模型MaxEnt精度显示AUC值为0.993,说明预测结果可靠,可用于黄桃潜在适生区的预测;(3)黄桃的潜在适生区主要位于江陵县中北部、沙市区南部、潜江市东南部以及公安县东北部,宜城市和京山县北部也适宜黄桃的种植;(4)最高及最低太阳辐射、最低气温、高程为影响黄桃生长的主要环境变量。结论 该研究成果能够为黄桃的空间布局优化与乡村振兴提供理论指导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DFID模型为理论基础,引入茶农风险感知,构建茶农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运用福建4个茶叶主产区228份茶农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生计资本是影响茶农生计策略选择的核心要素,其中自然资本对其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而茶农风险感知对其生计策略选择有重要影响,其中自然风险和市场价格波动风险对其影响最大。生计资本、风险感知以及生计策略等对茶农生计结果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7.
基于GIS的合肥市耕地地力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查清合肥市耕地质量状况。[方法]利用GIS技术和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CLRMIS)等软件,从耕地的立地条件、剖面组成、土壤理化性状、土壤管理4个方面选取14个评价因子,采用特尔斐法确定评价因子的权重和隶属函数对耕地地力进行综合性评价。[结果]合肥市耕地地力分五个等级,一,二,三,四,五等地面积分别占总耕地面积的14.85%,31.47%,35.00%,10.24%和8.43%。[结论]一,二等地主要分布在巢湖市、庐江县和肥西县,主要是水田,地貌类型以平原、平畈冲田和台地为主,少数地区存在黏磐层障碍层,灌溉排涝能力较强;三,四,五等地主要分布在肥东县和长丰县,地形部位主要是中坡地、平畈冲田、陡坡地和塝田,耕层质地主要是重壤和中壤,障碍层类型为黏磐层和砂砾层,灌溉排涝能力较低,土壤养分含量与一,二等地相比有所下降;合肥市耕地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平均含量均处于中等水平,其中巢湖市的有机质平均含量最高,肥西县有效磷和速效钾平均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生态化发展是未来我国包括茶产业在内的农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生态茶园建设,但是对茶园生态化发展水平评价的研究尚不充分,不能满足产业推进生态价值评价转化的实际需求。构建茶园生态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方法]文章从生态环境水平、技术与管理水平、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5个维度建立了茶园生态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测算指标权重,开展17个样本茶园的实证研究,计算茶园生态化发展水平综合指数,同时用障碍度模型识别了阻碍茶园生态化发展水平提升的主要因素。[结果] 17个样本茶园的评价结果与样本茶园生态化发展水平的原有判断基本吻合;样本茶园生态化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包括生态效益维度中的水土保持情况和茶园土壤微生物(细菌、真菌)多样性,茶叶产品安全质量维度中的农药残留是否零检出。[结论]该文构建的茶园生态化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较好的实用价值,可用于对茶园生态化水平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探究福建省安溪县茶园土壤碳素储量,揭示各碳素指标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关键影响因子,有助于为减少茶园温室气体排放和建设生态茶园提供决策支撑。[方法]文章运用反硝化分解(denitrification decomposition, DNDC)模型和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对茶园土壤碳素进行模拟和研究。[结果](1)经过参数率定的DNDC模型对茶园土壤碳素动态循环的模拟具有较好的适用性;(2)安溪茶园土壤有机碳含量丰富,土壤肥力较好。凋落物输入碳是茶园土壤碳素输入的主要来源,平均输入量为505.52 kg/hm2,而通过呼吸作用转化为CO2排放是茶园土壤碳素输出的重要途径,平均CO2排放量为883.78 kg/hm2;(3)茶园SOC10~20cm量、凋落物输入碳量、CH4排放量、CO2排放量均呈现空间聚集分布特征,主要分布在安溪县西部的低山与中低山地区;(4)初始土壤属性中黏粒含量和土壤有机碳含量是影响安溪县茶园土壤碳素空间分异的关键因子,其中土壤黏粒含量对茶园土壤CO2排放量和CH4排放量的影响最强且负向作用效果明显。[结论]安溪县西部等低山和中低山区域土壤肥力较好,但亦应谨慎对待该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