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海南省乡村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构建海南省乡村旅游资源可持续评价指标体系,提供一种乡村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有效评价和量化的方法。[方法]文章以海南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为总目标,在参阅相关文献和听取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海南旅游自身特点,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由海南乡村旅游资源系统、环境系统、经济系统、管理服务系统等4个维度、39个具体变量组成的指标体系框架,并对指标体系进行权重分配。[结果]系统层四大系统权重大小分别为:乡村旅游资源系统乡村旅游管理服务系统乡村旅游环境系统乡村旅游经济系统;要素层权重分别为:乡村资源质量乡村生态环境乡村旅游经济效益;指标层权重分别为乡村环境质量指数乡村旅游收入乡村旅游资源的历史文化价值=传统文化保护投入乡村(门票)收入比例=乡村综合管理水平乡村旅游地设施=乡村旅游投入比例乡村旅游机构与制度完善程度。[结论]从总体来看,海南乡村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分为系统层、要素层、指标层,其中系统层乡村旅游资源系统和乡村旅游管理服务系统所占比重较大,说明海南乡村具有较高的资源禀赋,也证明了乡村旅游管理服务在旅游发展中的重要性;指标层每一项具体指标所占的比重各不相同,权重大小不一,总体相差不是很大。  相似文献   

2.
古运河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和旅游发展重点地带,生态环境是保障大运河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关键.本研究从游客感知的角度,研究古运河扬州段的旅游生态环境情况,通过查阅大量文献、结合古运河旅游带实际情况,构建生态环境感知评价指标体系,对古运河游客与居民生态感知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发现,旅游者对扬州古运河自然环境总体呈正...  相似文献   

3.
[目的]随着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旅游环境受到的压力逐渐加大,河南省是我国农业大省,也是乡村旅游发展较早的省份,测度乡村旅游资源环境承载力对河南省发展乡村旅游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方法]文章通过构建乡村旅游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旅游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数模型对河南省乡村旅游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分析评价。[结果](1)利用层次分析法得到的指标权重结果表明自然资源承载力权重值最高,为0424 9,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承载力权重值最低,为0249 5。(2)旅游环境承载力指数表明2011—2016年河南省乡村旅游资源环境承载力为轻度超载,整体上处于协调状态。(3)从3个层面来看,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较高,为轻度超载; 社会经济发展承载力处于报警状态,人口增长对社会经济增长带来的影响较明显; 基础实施承载力为轻度超载,应加强基础实施的建设。[结论]目前,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基本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根据研究结果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应加强乡村基础设施的建设,适当控制人口增长以减小对环境造成的压力,优化乡村旅游产业结构,促进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和基础设施的协调,保证河南省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以云霄红树林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构建其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其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状况。结果表明:云霄红树林湿地公园旅游环境承载力总体处于适载状态;自然环境承载力与社会环境承载力处于适载状态,经济环境承载力处于弱载状态;生态环境承载力、资源空间承载力、管理水平承载力处于适载状态,基础设施承载力、服务设施承载力、经济规模承载力、心理承载力处于弱载状态。在此基础上,提出继续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建立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管理系统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时期,进行平原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是协调平原地区可持续发展、推动资源利用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方法]构建由水土资源承载力、生态环境承载力和社会经济承载力3个子系统构成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系统,以山东省平原县2016年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土地利用相关数据为数据基础,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相结合的综合赋权形式,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测算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结合短板要素分析,对2016年平原县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1)平原县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分值为0. 6051,处于较高等级;(2) 3个子系统中,承载力得分从大到小依次为社会经济承载力、水土资源承载力、生态环境承载力;(3)平原县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中没有处于危机状态的指标,但人均城镇建设用地状态指数小于0,处于预警状态。[结论]平原县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好,尚未有短板要素,但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不平衡;为提高承载力,从促进水土资源高效集约利用、树立"绿色"意识、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方面提出相应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业会计》2020,(1):48-51
古镇旅游发展的同时带来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本文选取古镇代表周庄进行古镇可持续发展战略的SWOT-AHP分析,最终得出:周庄需要较大力度实施实力型战略与进取型战略。基于此可持续发展战略,周庄可持续发展应当重视古镇规划,整合当地特色资源;结合自身文化发展特色旅游项目,开发差异化旅游产品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
珠江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资源与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由经济快速发展引发的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加重、生态遭受破坏等问题日益严峻,由工业化引发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影响珠江地区的发展,构建珠江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对资源环境保护和国土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详细分析珠江流域资源环境现状,根据资源和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并遵循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相和谐,地域分异规律和生态经济理论。[结果]共构建9个水资源承载力指标,8个土地资源承载力指标,13个大气环境承载力指标,6个水环境承载力指标,从人口经济,工业,农业和城市角度构建了11个土壤环境承载力指标,并对珠江流域资源环境状况进行了分析。[结论]虽然近些年,国家加大了对珠江流域资源环境的保护和治理,但该地区的环境污染形势依然非常严峻,"三废"排放严重污染了周围的自然环境,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构成了威胁。珠江流域水资源开发率也在逐年降低,合理开发水资源也是目前需要攻克的难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乡村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是乡村旅游地环境可持续发展和美丽乡村实现的重要助推剂。文章旨在建构并验证游客感知价值、地方依恋与环境责任行为之关系模型,以了解乡村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的驱动因素与影响路径。[方法]该文选取安徽省巢湖市三瓜公社为案例地,使用随机抽样方法共收回有效问卷318份,经文献回顾和相关理论梳理,建立概念性框架,并运用AMOS 21.0软件以结构方程模型方法进行定量实证研究。[结果]乡村旅游感知价值对地方依赖、地方认同与环境责任行为皆具有正向显著的影响关系,地方依赖与地方认同对环境责任行为亦具有正向显著的影响关系。并且地方依赖与地方认同在感知价值对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中扮演着重要的中介作用。[结论]感知价值和地方依恋感是乡村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可以通过提升游客感知价值和强化游客地方依恋情感,从而促使其产生保护环境的负责任行为。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传统旅游目的地肇庆市为案例地,以旅游地官方照片和旅游者所发布的网络旅游照片作为研究样本,借助Nvivo 11软件对两组照片内容进行质性编码分析,获取主、客双方所表征的旅游地形象,并采用卡方检验,分析两者所表征的旅游地形象的异同,比较照片表征内容结构。研究发现:两组照片所表征的内容结构符合旅游目的地意象"地脉文脉功能"三维耦合结构,并且内容要素可分为七个节点类目,其中在自然资源、社会环境、传统非物质文化、旅游支持系统四个类目上,主客双方的旅游照片内容存在显著的差异。说明目的地官方在兼顾地脉属性建构的基础上,重视对文脉的表征。而旅游者则对肇庆地脉属性感知更强,同时十分关注对旅游体验有直接影响的功能属性。因此,旅游地在塑造与管理旅游目的地形象的过程中,需要统筹兼顾、动员多方利益相关者共同参考,不断修正目的地形象。  相似文献   

10.
基于生态承载力的河套地区农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根据农业生态环境发展情况,从生态弹性力、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类经济协调力3个角度切入,对河套地区农业生态环境发展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为科学制定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和保障河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文章基于生态承载力构建农业生态环境指标评价体系,采用标准差化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状态空间法计算研究区域的生态承载力指数。[结果]河套地区不同区域间的生态承载力存在显著差异,磴口县和乌拉特前旗生态承载力相对较弱。2000—2017年河套地区生态弹性力、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类经济协调力指数都呈上升趋势,表明该地区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趋于好转,正在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2017年研究数据表明不同地区都基本达到了农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整体上农业生态环境处于较安全级别。[结论]河套地区农业生态环境发展已基本达到可持续状态,农业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方式逐渐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但目前整体生态安全级别尚未达到理想状态。在今后的发展中应该继续加强农业生态环保监督工作,进一步落实生态环保措施。  相似文献   

11.
随着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以低能耗、低物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低碳经济成为未来旅游业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低碳旅游"模式的构建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旅游者、旅游目的地、旅游企业和政府旅游管理部门的共同参与和积极推进。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水平测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四川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研究,综合分析其生态环境、资源开发和经济社会之间的发展水平及影响因素,以期对四川省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合理的参考建议。[方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以生态环境质量、资源开发情况、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4个方面20个具体指标构成评价综合层,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系统分析四川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水平。[结果]在综合评价层中,生态环境质量和资源开发情况的权重值分别为0.426 5和0.328 4,高于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的0.104 2和0.140 9。四川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水平综合得分为85.48,为2级水平。[结论]四川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水平处于中等,有较大提升空间;交通开发难度较大和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较低,成为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因素;加强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增加交通便捷性,培养一批高素质旅游服务人才队伍是四川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低碳旅游和生态旅游的契合点,试图找出低碳旅游视角下的农村生态旅游的出路。[方法]文章通过对低碳旅游和生态旅游的契合分析,从低碳视角下反应农村生态旅游发展的瓶颈。[结果]缺少低碳性旅游消费,低碳旅游产品较少,旅游设施尚未低碳性及缺乏以政府为主导的低碳生态游的规划等问题。提出重构低碳旅游消费链,挖掘低碳消费的非物质内涵,加强低碳理念的宣传与实践,相关科研院校、企事业单位进行低碳技术和设施的研发等4个方面的建议指导意见。[结论]在低碳视角下发展农村生态旅游应从政府、技术、公众意识及旅游消费等多方面着手,结合当地的生态环境带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乡村旅游地竞争激烈的今天,有必要深入了解乡村旅游者的需求和动机,为乡村旅游地的开发和乡村旅游经营决策提供知识基础。采用MEC理论和软式阶梯法,基于对代表性乡村旅游地的41名乡村旅游者的深度访谈数据,通过内容分析和编码处理,构建了乡村旅游者的"属性—结果—价值"关联矩阵和层级价值图,得到乡村旅游者比较倚重的8个属性动机、11个结果动机、6个价值动机,以及7条比较重要的MEC链。基于研究揭示出的乡村旅游中的重要动机、旅游者期望实现的价值和旅游地的客观因素之间的直观联系,最后对乡村旅游地规划选址、项目开发、市场细分等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上海农业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其区位交通因素、城市带动因素、旅游地带动因素等驱动因素,以期为我国农业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法]文章采用统计分析法与调查分析法,对上海市农业旅游区进行实地调查和对旅游项目经营者进行问卷调查的方法,就上海市的农业旅游发展现状和驱动因素展开调查研究。[结果]上海农业旅游已经初具规模,发展过程中,农家乐、采摘园、乡村景区等发展模式较为普遍,此外,还涉及到农业科技项目等。旅游地点的建设和发展主要由区位交通、城市带动、旅游地拉动以及三者的综合效应共同驱动,这几个因素对上海农业旅游发展的贡献比例依次为32.8%、24.3%、15.9%和16.1%。交通枢纽和景区是农业旅游发展的直接驱动因素,城市通过交通干线与旅游目的地相连,是一种间接驱动因素。[结论]上海农业旅游产业发展迅猛,范围不断扩大,旅游人数日渐增多,旅游模式多样化。农业旅游发展驱动因素主要以区位交通、城市带动、旅游地拉动为主,三者对农业旅游的推动作用依次减小,三者的综合作用也有效的推动了旅游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农业资源承载能力评价预警系统,加快提升农业资源环境管控能力,是调结构转方式、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举措。[方法]按照绿色发展理念,以"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理论为基础构建农业资源承载力理论模型。[结果]以县域耕地和草地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基于承载体变化态势的农业资源承载能力评价预警思路;建立了农业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与综合集成评价方法、农业资源超载类型和预警等级划分体系;设计了农业资源超载成因解析准则和承载力调控政策创新方向。[结论]基于承载体视角的资源承载力评价预警系统适用于开放的县域农业资源管理;建立健全农业资源监测体系和资源台账,面向评价预警需求长期积累专题数据,突破"数据短板"。  相似文献   

17.
在自驾游风行的今天,我们希望旅游者留下的"足迹"越小越好。本文介绍低碳、碳足迹与旅游业碳足迹相关概念,探讨到景区旅游统一乘坐旅游交通大巴的方式,计算交通出行减排潜力测算的方法,提出建立低碳旅游理念,改善自驾旅游用车环境,提高汽车运行效率,交通出行减排对策,提高景区森林固碳水平,减少碳足迹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新冠疫情大流行背景下,旅游地加强安全形象管理、降低旅游者的风险感知对于促进旅游业的恢复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以武汉市为案例地,采用目的地认知形象—情感形象二维结构,试图揭示旅游者风险感知、目的地形象及旅游行为意愿的具体关系。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风险感知直接显著负向影响旅游意愿;风险感知直接显著负向影响目的地认知形象及情感形象;目的地情感形象直接正向影响旅游意愿;目的地情感形象在风险感知和旅游意愿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环境感知是旅游地理学研究旅游地旅游与环境关系的重要手段。通过构建夜间旅游环境感知概念模型,以泉州市为例研究发现,游客对基础设施、规划布局、旅游产品、城市形象、旅游氛围5个维度、18个环境要素的重要性和满意度感知结果存在差异。其中,社会治安、夜景工程、商业氛围、环境质量、服务氛围5个因素的重要性和满意度感知分值均较高,交通条件、公共厕所、环卫状况、文化氛围4个要素的重要性感知分值较高,但满意度感知分值较低;活动场所的位置、停车场位置合理性和公共服务设施3个要素的重要性和满意度感知分值均较低;活动场所聚集程度、活动项目多样性、场馆建筑风格、项目文化内涵、景观资源的重要性感知分值较低,但是满意度感知分值较高。调查分析结果即从空间布局调整、基础设施配套、软环境优化、旅游产品开发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为城市夜间旅游环境建设与管理提供依据,具有一定指导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以宁国市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试图在保证区域各类用地合理配置、生态良性循环的基础上对宁国市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以期为多层次、多指标的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提供一种可行的研究方法与思路。[方法]以安徽省宁国市为研究试点,从耕地、建设用地、生态用地等3个方面构建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承载指数法建立宁国市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结果]揭示了宁国市土地资源承载现状为"可载"状态,符合宁国市实际情况。[结论]认为应将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与监测预警工作切实有效地融入政府管理工作当中,需进一步开展资源环境承载力动态监测与评估技术的研发,职能部门需统筹建立动态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