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2017年,我省选择尖扎县、德令哈市、玛多县、囊谦县、共和县、刚察县等6个省级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试点开展重要农牧业资源台账制度建设,创新方法,上下联动,统筹推进,试点工作取得预期成果。建立重要农业资源台账制度是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基础工作,是新时期加强农业自然资源管理、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重大决策部署的实际行动。省级层面成立以主管厅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明建设视角下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党的十九大提出了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之一。农业是与自然联系最为紧密的产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领域,农业绿色发展不仅是时代发展的使命所需,也有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必须创新举措,加以持续推进。[方法]在系统梳理生态文明、绿色发展及农业可持续推进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意义、面临形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结果]传统农业增长模式面临的资源透支、环境污染、生态系统退化、质量安全风险等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当前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存在5个方面的问题:政府大力推动与农业生产者认知之间的差距、新型应用技术与农民文化素质之间的差距、土地规模效益与当前农户实际经营规模之间的差距、农业绿色发展的内涵要求与农业补贴政策之间有矛盾、短期内生产效益下降风险与农民经济人本性之间有矛盾。[结论]运用战略思维,提出了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5条对策建议:树立农业绿色发展的创新理念、完善农业绿色发展的补贴政策、强化农业绿色发展的科技支撑、扶持适度规模的农业经营主体、实施农业绿色发展的重大工程。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型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路径选择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该文系统地梳理了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农产品数量与质量需求双重提升、农业资源压力越来越大、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等挑战,基于"绿色、循环、低碳"的发展理念,阐述了生态文明型的现代农业主要表现为生产效益型的集约农业、资源节约型的循环农业、环境友好型的生态农业、产品安全型的绿色农业等四个特征,探讨了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构建生态文明型农业新型生产模式的路径选择,指出生态文明型的现代农业建设重点为加强农业资源保护、推进农业资源节约利用、构建循环型农业产业链、实施一批农业可持续发展工程等,并提出加强生态补偿等制度安排,对于探索生态文明型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制定有针对性的推进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农业资源承载能力评价预警系统,加快提升农业资源环境管控能力,是调结构转方式、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举措。[方法]按照绿色发展理念,以"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理论为基础构建农业资源承载力理论模型。[结果]以县域耕地和草地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基于承载体变化态势的农业资源承载能力评价预警思路;建立了农业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与综合集成评价方法、农业资源超载类型和预警等级划分体系;设计了农业资源超载成因解析准则和承载力调控政策创新方向。[结论]基于承载体视角的资源承载力评价预警系统适用于开放的县域农业资源管理;建立健全农业资源监测体系和资源台账,面向评价预警需求长期积累专题数据,突破"数据短板"。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摸清农业资源底数,通过建立农业资源台账制度,更清晰地评价农业资源变化及利用效率,提高农业资源管理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平衡发展。[方法]文章主要通过文献分析法,梳理了农业资源台账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国内外实践,分析了我国农业资源台账制度的实践情况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结果]我国农业资源台账制度缺乏统一细致的指导方案,统计渠道多且口径不一致,部门条块分割共享性较差,基层统计工作落后于国家,缺乏常规化调查的制度保障。[结论]结合实践经验,提出构建高效管理体系、制定科学管理规划、强化长效投入支持保障、建立部门资源共享平台、建立农业资源数据获取网络体系和建立农业资源联合普查制度等农业资源台账制度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的概念、内涵与原则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系列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对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基础问题进行探究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方法]文章基于文献梳理的视角,界定农业绿色发展的概念,阐述农业绿色发展的内涵,提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原则,为我国农业绿色转型提供指导和借鉴。[结果](1)农业绿色发展是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准,以资源利用节约高效为基本特征,以生态保育为根本要求,以环境友好为内在属性,以绿色产品供给有力为重要目标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新模式;(2)农业绿色发展的范畴涵盖农业布局的绿色化、农业资源利用的绿色化、农业生产手段的绿色化、农业产业链接的绿色化、农产品供给的绿色化、农产品消费的绿色化等"六化"共进;(3)农业绿色发展应遵循因地制宜、分类施策,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产业闭合、绿色主导,创新驱动、科技支撑四大原则。[结论]农业绿色发展是在对我国当前农业生产现状进行深刻反思和对未来农业发展方向进行预判的基础上提出的新的发展模式,是促进农业全面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  相似文献   

7.
农业绿色发展的内涵与评价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关键在体制机制创新,建立一套适用于全国不同地区农业绿色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与评价办法,从而增强各地农业绿色发展责任意识,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提供方向指导和决策参考。[方法]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梳理分析,对新时代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内涵进行界定,进一步明确农业绿色发展的评价思路。[结果]在此基础上,构建包括4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的农业绿色发展定量评价体系与由6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构成的农业绿色发展定性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归一化法和标准化系数法等评价方法。[结论]政府要加快建立完善农业绿色发展组织体系、领导干部农业生态资源离任审计以及农业绿色发展考核奖惩制度等制度体系,进一步强化农业生态资源数据采集与统计体系建设,加快更新农业资源环境统计条目,为农业绿色发展评价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掌握广东省梅州市休闲农业资源现状,开发农业生态旅游。[方法]运用SWOT方法对广东省梅州市观光休闲农业旅游资源的区位优势、客源市场优势、自然资源优势、社会经济资源优势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广东省梅州市劳动力市场存在劣势,客源市场存在劣势和竞争,"客家文化"资源开发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结论]广东省梅州市发展观光休闲农业资源是发挥其资源优势、扭转劣势、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机遇、迎接观光休闲生态旅游市场挑战的关键,以此推动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变,推动旅游向以"客家"民俗文化为主题的休闲生态旅游转型,实现劳动力市场的人力资源供求有效对接。根据梅州市现有的休闲农业旅游资源优势现状,对梅州市观光休闲旅游的发展功能类型和旅游产品进行了初步规划,提出了森林生态、生态鱼塘垂钓、生态工业、水乡游乐、"客家"民俗、保健休闲、绿色商贸和绿色营销、农业主题园等八大功能类型的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系统地分析遥感技术在农业资源台账建设中的应用潜力。[方法]文章通过文献研究,阐述了农业资源台账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农业资源遥感监测数据源与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研判了当前遥感技术在农业资源台账建设中的应用潜力。[结果](1)农业资源台账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农业资源清单、农业资源评价两个方面,具有空间与时间两种属性。(2)农业遥感数据源向着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的方向发展,其监测技术向着多源遥感数据融合应用、智能分类、多维海量数据高效计算的方向发展。(3)遥感技术可对农业资源清单中的主要农业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的信息进行获取,对农业资源组分评价与农业生态系统整体评价也有很大潜力。[结论]总的来看,农业资源台账建设内容不断丰富,遥感技术在农业资源台账建设中的应用能力显著提升,其应用潜力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对高效开展农业资源台账建设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推进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建设进入新时代。[方法]通过学习领会十九大报告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充分认识农业资源环境科技工作的新要求、新使命、新任务。深入分析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战略地位和时代意义,深入思考农业资源环境学科发展前沿、布局、评价与管理等战略问题,服务于农业绿色发展主战场,提出针对性措施,推进农业资源环境学科建设踏上新征程。[结果]加快建设创新性国家是新要求,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使命,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新任务。[结论]统筹部署,真抓实干,推动农业资源环境科学建设踏上新征程要做到探索和聚集科技前沿,分析和瞄准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需求,研究和总结科技发展规律的特点,规范评价标准并优化科研环境。  相似文献   

11.
[目的]2016年中央深改组提出《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改革方案》,由此如何建立绿色生态导向的农业补贴成为学界热议焦点,本文试图从农业全产业链视角建立精准的农业绿色生态补贴策略。[方法]以农业全产业链为视角,从农业生产环节、加工环节、流通环节和品牌建设环节入手,讨论农业绿色生态补贴环节与推进策略。[结果]研究发现,农业绿色生态补贴需以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为结果导向,以绿色高质量产品为目标导向,将补贴方式与金额与农业产业绿色化“挂钩”,明确补贴关键环节与责任主体,采取以奖代补、多元参与等方式,形成激励与管控相结合的补贴机制,提升补贴的精准性和指向性。[结论]基于以上思路,不同环节绿色生态补贴策略为:(1)生产环节补贴以化学投入品减量、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绿色技术采纳生产者为主,根据绿色生产评估结果获得相应补贴;(2)加工环节补贴按照加工产品等级补贴、对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进行补贴等方面入手,提高加工环节绿色生态农业补贴的精准性和科学性;(3)流通环节对农产品流通存储基础设施建设等进行补贴;(4)品牌建设环节通过政府和市场两方面,利用补贴政策促进优质优价市场形成,实现农产品高质量发...  相似文献   

12.
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文明、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进入了生态文明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协调人类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面对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的难题,以创新资源环境价值理论,推动资源环境管理的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生态文明时代,按其保障发展和保护生态的功效不同,资源环境价值区分为生态价值与生产力价值。运用资源环境价值理论,提升国土资源工作水平。做好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以国土规划作为调控工具,平衡生态价值与生产力价值,解决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的矛盾,以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农业产业集聚是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剖析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有助于实现农业绿色化和现代化发展。方法 文章基于1998—2018年中国省域农业发展数据,引入空间因素,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 (1)在样本考察期内,中国农业产业集聚与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2)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且该影响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周边区域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3)财政支农、工业化和自然灾害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城市化、对外开放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结论 应把握省域农业空间关联规律,推进区域农业绿色、协调发展,优化资源配置,科学布局农业产业,并从财政支持、城镇化、工业化、自然灾害和农业开放水平等方面推进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为贯彻落实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北京市提出在二道绿隔地区开展新一轮的平原造林建设,并以此为契机,全面推进该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该文在空间布局分析的基础上,概述了北京市城镇化发展的阶段特征,并从现实角度出发深入分析了生态文明建设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包括科学布局城镇体系、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推动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化以及大力整治城镇环境4个方面。同时,该文基于规划、土地利用、资金支持、农民利益、绿色产业等多方面分析了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制约因素,并针对性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即从空间布局入手,优化人口与产业的结构;从规划入手,制定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顶层规划设计;从政策入手,确保农民全面、持续、高标准增收的权利;从土地入手,促进绿地产业的发展;从产业入手,打造生态与经济双赢的优势产业;从资金入手,创新资金筹集的渠道,等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北方农牧交错带是我国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带,农业资源利用对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探寻适宜于该区域的农业资源监测指标体系,及时发现农业资源的变动状态与趋势,可为农业与环保部门制定管理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文章以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为例,从农业资源禀赋、农业生态压力和农业产出水平3个方面,选取15个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指数平滑法,对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的演变与趋势进行分析预测.[结果]结果表明:农业资源禀赋指标组中土壤有机质含量和人均牧草地面积2个指标权重较大,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是引起乌兰察布市农业资源禀赋指数下降的主要原因;农业生态压力指标组中载畜量和化肥负荷程度指标权重较大,人口密度、载畜量、耕地盐碱化程度的下降,减弱了干燥度和化肥负荷程度2个指标增长的不利影响,使乌兰察布市农业生态压力指数表现出下降趋势;农业产出指标组中人均农林牧渔业产值和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个指标权重较大,2个指标的持续增长是引起农业产出指数增长的主要因素.[结论]乌兰察布市2001~2014年农业资源禀赋指数逐渐减小,且指数下降的趋势仍将延续,预计2018年降至2001年的51.21%;该市农业生态压力指数呈现波动下降趋势,预计2018年降至2001年的26.78%;该市农业产出指数逐渐增加,预计2018年增至2001年的183倍;该市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指数在2001~2007年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2008~2014年呈逐渐增加的趋势,预计将于2016年开始超出2001年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时期,进行平原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是协调平原地区可持续发展、推动资源利用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方法]构建由水土资源承载力、生态环境承载力和社会经济承载力3个子系统构成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系统,以山东省平原县2016年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土地利用相关数据为数据基础,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相结合的综合赋权形式,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测算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结合短板要素分析,对2016年平原县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1)平原县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分值为0. 6051,处于较高等级;(2) 3个子系统中,承载力得分从大到小依次为社会经济承载力、水土资源承载力、生态环境承载力;(3)平原县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中没有处于危机状态的指标,但人均城镇建设用地状态指数小于0,处于预警状态。[结论]平原县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好,尚未有短板要素,但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不平衡;为提高承载力,从促进水土资源高效集约利用、树立"绿色"意识、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方面提出相应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农业景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农业景观技术体系是农业景观从规划、设计,到施工、管理、运营的技术过程。温饱问题解决之后,必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发展农业景观,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方法]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通过查阅文献,总结出我国农业景观技术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归纳了国外农业景观发展经验,揭示了我国农业景观科技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农业景观技术发展战略与对策。[结果]将农业景观的发展经验概括为:扎实的基础研究是农业景观规范化的前提,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是农业景观制度化的保障,广泛的公众参与是农业景观集约化的基石,有序的管理运作是农业景观专业化的手段,先进的科技水平是农业景观优质化的关键,和谐的城乡关系是农业景观科学化的目的。我国农业景观技术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包括:农业景观法律法规与标准体系不适应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农业景观不能很好地与相关规划衔接,农业景观技术体系不完善。[结论]提出应实施现代农业战略、标准战略、人才战略、平台战略和示范带动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文章选取2016年陕西省各市区农业灌溉水资源相关数据,分析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进而计算出陕西省及其各市区农业灌溉水资源对粮食生产保障程度,最终总结其存在的空间差异,并提出差异化的解决措施,以保障陕西省粮食安全。[方法]选用农业灌溉水资源保障度分析模型,针对陕西省各市区的水资源供需情况、粮食种植结构及产量和农作物灌溉情况,对陕西省及其各市区的农业灌溉水资源保障程度进行计算,研究其空间差异性。[结果]陕西省农业灌溉水资源保障度为101.84%,基本上能满足农业灌溉用水需求,但已迫近水资源供给紧张的边缘。陕西省农业灌溉水资源保障度呈显著的空间差异,关中地区农业灌溉水资源保障度P为82.20%,农业灌溉水资源轻度缺乏,属于资源型缺水现象;陕北地区农业灌溉水资源保障P为112.38%,影响该地区农业生产发展;陕南地区农业灌溉水资源保障P为145.92%,农业灌溉水资源丰富,灌溉耕地能够得到用水保障。[结论]农业灌溉水资源对粮食生产具有重要的作用,陕西省农业灌溉用水资源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性,需要参考不同地区的农业灌溉水资源保障度数值,采取不同的节水策略,以保障粮食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