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臣良 《经济论坛》2007,(13):29-30
提升邯郸在四省交界区十三市的"中心"地位,对打造河北南厢重要增长极,积极融入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经济师》2015,(12)
文章首先对城市转型与产业升级以及区域经济合作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重点从国内外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总结的角度进行归纳整理。在此基础上,对城市转型与产业升级以及区域经济合作的研究趋势进行了探讨,指出后续研究应该更多地注重系统性、关联性、开放性。  相似文献   

3.
对西部区域性中心城市优先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缩小东西部差距,加快西部地区的改革开放,战略问题至为重要。西部大开发,首先要确定区域性中心城市优先发展战略,即要首先通过发展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经济,促进中心城市的功能开发,强化其对周边地区的聚集和辐射作用,带动一定区域内经济的发展。 一、区域性中心城市优先发展战略,是一种必然选择 1.区域性中心城市优先发展战略,完全符合邓小平关于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进而实现共同富裕的精神的。小平同志曾指出,“我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然而平均发展是不可能的。过去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是对金融效率对区域经济中心构建上的关系进行分析,金融效率对于区域经济中心的影响是多层次的,既可以是良性的影响,也可产生负面影响。因此,积极引导金融效率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建议要对金融市场的秩序进行整饬,鼓励金融部门进一步创新技术,为区域经济中心的打造提供更为有力的金融环境支持。  相似文献   

5.
在"城市西进"的大趋势下,重庆入选"国家中心城市"体现了中国区域发展的战略调整。作为西部大开发"领头羊"及西部地区重要的增长极,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能够增强它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凝聚力和裂变力。推进重庆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不但可以提升成渝经济区在西部大开发中的战略地位,凝聚成渝经济区在中西部的向心力,而且还可以发挥国家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推进成渝经济区域一体化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6.
以中心城市为核心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以郑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蕾 《经济经纬》2007,(2):72-74
相对一般型城市,中心城市具有较强的聚集、辐射功能和指挥、调节和综合服务的作用,在世界城市化进程加速和经济发展全球化的今天,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功能和作用,这可以带动区域实现跨越式增长.郑州作为区域中心城市,规模偏小,辐射能力不强,在提高城市竞争力方面面临严重的挑战.因此,以"郑汴一体化"为切入点建设大郑州都市圈,对于提升郑州中心城市的地位及带动整个中原地区经济发展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心城市在国家与地区经济增长中起着弥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国家和地区间的竞争往往体现为主要城市的竞争,另一方面中心城市通过集聚和扩散作用带动着区域经济增长.本文基于新古典增长模型建模说明了中心城市影响区域经济的作用机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反应中心城市和区域经济协同度的指标体系,以此作为实证分析的关键变量.通过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该协同度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正面影响,通过增加控制变量和改变关键解释变量的稳健性检验进一步证实了该结论.  相似文献   

8.
《当代经济》2005,(12):1
改革开放以来,中心城市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各中心城市经济运行系统的同时,在当地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近年来,中心城市的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在新近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党中央又发出了实现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的宏伟目标。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大力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经济区和经济带,构建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区域经济新格局。  相似文献   

9.
中心城市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以晋城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心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火车头,而区域经济则是中心城市的依托和支撑。中心城市和区域经济相互作用的路径是,以城市为中心由面——点——面的进程。生产要素极化和扩散、中心城市对区域经济的聚集和辐射,在现代社会,载体及其传导机制主要是企业、产业和城镇体系三者的相互作用。生产要素极化和扩散,中心城市对区域经济的聚集和辐射,是在比较利益推动、市场机制驱动、制度变迁促动、人居环境拉动等动力机制的合力作用下通过企业、产业、城镇体系等载体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城市空间结构的合理布局是创新资源在空间上优化配置的前提,是进一步提升区域创新水平的关键。基于2003-2020年DMSP-OLS与NPP-VIIRS连续校正的夜间灯光遥感数据,实证分析了省域多中心空间结构对区域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省域多中心空间结构有利于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并在工具变量的检验下,结果依然保持稳健。异质性结果表明,拥有双中心的省域和市场化水平更高的地区更能发挥多中心空间结构对区域创新的提升效应;多中心空间结构对发明专利的影响效应要低于其对非发明专利的影响效应。机制检验表明,多中心空间结构通过缓解资源的错配程度、加速要素的自由流动进而提升区域创新能力。进一步研究表明,250公里以内的城市空间距离和良好的基础设施水平均能有效发挥多中心空间结构对区域创新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战略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战略,它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可持续性发展.中心城市及组织和领导区域经济的增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主要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心城市及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的评价体系进行构建,并以我国中部地区的主要城市为例,对各城市的贡献进行评价并排序.准确地反映各中心城市的贡献,并对中心城市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段玉铭 《经济论坛》2007,(13):27-28
开放促进发展,封闭就会落后,这已经是被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的一个客观规律.邯郸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对外开放工作,市委书记孙瑞彬同志指出,"邯郸作为沿海省份的内陆城市,要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必须靠开放."他还强调,市委有决心真正让邯郸以大开放的格局,引进国内外的资本、技术和人才,为建设区域经济中心创造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有相当一部分的县在制订本县产业规划方案时往往忽视了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而盲目地规划,他们一般仅根据本县的自然资源、地理、历史、人口、经济及政治等因素作为县域产业规划的主要依据,从而出现了许多县域产业因该产业的产品销售不出或者是因资金、技术跟不上而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或者由于忽视了区域中心城市发展的阶段性而错失了发展的时机,从而延缓了县域产业升级换代的步伐。  相似文献   

14.
黄静波  李纯 《经济地理》2011,31(10):1645-1650
以湘粤赣边界省际区域为研究对象,在构建城市中心性模型基础上,对郴州、韶关和赣州三市的城市中心性进行了测度和比较。通过进一步对三市的各行业区位商计算,发现要将郴州市建设成为湘粤赣省际区域中心城市,目前还存在城市中心性较弱、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教育、科技还较落后等问题,并就该战略设想提出了相关的发展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5.
郭上裕 《新经济》2013,(17):41-42
本文从龙岩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的发展定位和产业定位出发分析了发展总部经济的必要性,认为龙岩发展总部经济具有区位、产业、交通、资源、生态、人文等优势,有利于打造产业高地、促进体制创新、促进经济外向化、促进区域竞争力提升,建议发展总部经济要遵循与园区经济相结合,与产业发展导向相结合,与岩商回归创业相结合,培育总部与引进总部相结合,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以支柱产业为导向,大力发展以机械产业即工程机械制造、汽车及运输设备制造、环保装备制造、重大技术装备制造、重大项目成套装备制造等为重点的新型制造业以及硬质合金加工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企业总部。  相似文献   

16.
《大陆桥视野》2009,(8):26-28
中央给天津的城市定位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天津的发展离不开整个亚欧大陆桥区域经济合作和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宣城市位于皖东南,是安徽唯一和江苏、浙江两省接壤的城市,地处苏浙皖三省交汇区域。建成皖苏浙交汇区域中心城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现实发展的需要,是深入分析市情和准确把握发展阶段性特征作出的重大战略选择。要牢牢把握发展机遇,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和发展路径,破解建设难题,如期实现目标。  相似文献   

18.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属于老少边穷区,其发展有赖于中心城市的带动,对吉首市进行中心城市建设十分必要。吉首市具有民族政策、边区中心、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等产业发展优势。吉首市产业发展重点是资源加工业、旅游业、区际贸易与流通业。文章对吉首市产业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李士海 《经济论坛》2007,(12):47-49
邯郸煤炭资源丰富,煤焦工业完备,具备了大力发展煤化工的基础和条件,煤化工产业可以作为"提升邯郸四省交界区域经济中心地位"新的增长点.峰峰矿区作为因煤而兴的资源型工矿区,近年来,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取得了较大突破.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