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居民收入不断增长是储蓄攀升的关键因素,但用收入波动衡量的个人风险是迫使居民提高储蓄倾向的重要原因。此外,持续上涨的物价也是促使居民更多储蓄以应对未来更高支出的原因。因此,需要从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为居民营造比较稳定的物价环境入手,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居民扩大消费。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增长、伴随而来的是中国的高储蓄率,这其中,中国居民储蓄规模持续多年的高增长,让人关注与担忧。但伴随着中国经济不断转型与结构升级,大量的居民储蓄规模逐渐凸显了其负面效应,如储蓄的高增长加大了银行的压力,会更容易形成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我国经济中存在的投资率过高、较多依赖出口、消费率偏低等问题的基本原因,也是因为我国储蓄率过高。随后本文分析了居民储蓄规模持续多年高增长的各种因素,并在结尾处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居民储蓄额近年来,一直呈上升趋势,而且从储蓄规模的构成看,其中高收入层的储蓄数额要远远高于低收入层的。针对这种情况,经济理论界的人士有的认为应通过启动高收层的消费来拉动居民的消费需求,有的认为应通过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来缩小各收入层之间的收入差距。那么一个国家的居民消费规模到底多大为宜,一个国家又如何来启动投资、消费需求呢?西方经济学中,有关储蓄规模、储蓄与消费关系的理论,对我国经济政策的制定或许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会影响到经济的各个领域,特别是金融领域,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影响金融政策和金融市场的变化,如货币放松或紧缩,信贷结构调整等,而金融市场的变化,会影响资本市场,资金市场的变化,如股市价格、居民储蓄,企业资金需求、银行利率等都会受到影响这些部与商业银行经营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2004年4月抹11.9万亿储蓄余额,逼近了2003年全面国内生产总值。对于经济发展依然需求资金支撑的中国而言,似乎可喜可贺。然而,需求约束下的“过剩”使得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乏力,投资和消费扩张的动力不足,却形成储蓄向投资转化的障碍,或者是经济结构不合理,造成储蓄资金更进一步向过剩经济部门配置,最终造成资金效率损失。什么原因造成了居民储蓄欲望的加速增长?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一些地方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债务风险扩大,特别是那些扩张需求旺盛的地区,贷款规模越来越大,巨大的偿债压力使地方财政不堪重负。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化解现有债务,防范财政金融风险,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是当前一切经济部门必须关注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迅速,在经济发展的大好形势下,经济生活中的一些不协调现象亦初露端倪。比如,一方面居民储蓄存款持续高速增长,另一方面商品市场销售长期疲软;一方面投资需求高度膨胀,另一方面投资效益普遍低下,一方面生活资料销售不畅,另一方面生产资料市场过热。针对这些现象,储蓄工作应如何开展,国家的储蓄政策应作何调整?这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必须认真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储蓄持续稳定增长,到2003年9月居民储蓄存款首次突破10万亿元。经济理论界不少人士对此忧心忡忡,认为储蓄过多和增速过快影响消费与投资,需要通过调控手段分流储蓄存款。本文通过分析储蓄存量与人均储蓄、收入、消费、投资、存差等相关因素,认为我国居民储蓄存量并不多,要接近较高层次的小康水平,应在21世纪初十年左右的时间内达到全国城乡居民人均储蓄2万多元、总量20万亿~30万亿元;在政策上,只有努力扩大就业面,提高城乡居民预期收入,才是鼓舞全社会消费信心的有力杠杆;在理论上,过度渲染将储蓄资金驱入股市将潜伏巨大的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储蓄持续稳定增长,到2003年9月居民储蓄存款首次突破10万亿元。经济理论界不少人士对此忧心忡忡,认为储蓄过多和增速过快影响消费与投资,需要通过调控手段分流储蓄存款。本文通过分析储蓄存量与人均储蓄、收入、消费、投资、存差等相关因素,认为我国居民储蓄存量并不多,要接近较高层次的小康水平,应在21世纪初十年左右的时间内达到全国城乡居民人均储蓄2万多元、总量20万亿~30万亿元;在政策上,只有努力扩大就业面,提高城乡居民预期收入,才是鼓舞全社会消费信心的有力杠杆;在理论上,过度渲染将储蓄资金驱入股市将潜伏巨大的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0.
高储蓄率的宏观效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华 《济南金融》2004,(12):24-25
1999年以来,我国居民储蓄进入稳定增长阶段。随着储蓄存款规模不断扩大,居民储蓄率继续保持高位运行。高储蓄率对经济金融运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本文拟从分析高储蓄率形成的社会经济背景出发,对储蓄持续稳定增长的动因及其影响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夏丹 《税收征纳》2007,(7):26-27
储蓄存款利息所得个人所得税(即利息税)自1999年11月1日起恢复征收。当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拉动内需,利用利率这一杠杆,把老百姓的储蓄从银行赶向市场,降低居民储蓄,扩大消费,从而使中国经济走出由于消费需求不足而导致的连续几年的通货紧缩阴影,促进宏观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应该说,通过近8年来的运行,利息税在降低居民储蓄,扩大消费需求,抑制通货紧缩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利息税也逐步表现出了与当前形势不相适应的地方,应该适应形势发展需要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2.
《证券导刊》2011,(41):21-21
反弹仍将持续 未来一段时间,经济增长回落至潜在增长附近,通胀将快速下降,政策放松预期也将变得日益强烈,市场反弹有望延续。至于反弹幅度,由于此轮政策放松的预期较6月底那次更为真实,因此,反弹的幅度也应高于6月底的行情。  相似文献   

13.
王兰军 《中国金融》2012,(16):69-70
股市兴衰直接关乎宏观经济增长。应深入分析我国股市持续低迷原因,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激活股票市场,增加有效需求,助推经济稳步增长股市兴衰直接关乎宏观经济增长。应深入分析我国股市持续低迷原因,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激活股票市场,增加有效需求,助推经济稳步增长。股票市场对经济增长有重要作用股票市场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股票市场是市场经济体系中最重要的直接投融资市场,具有促进储蓄向投资转化,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提高经济金融运行效率,繁荣活跃投资,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扩大投资和消费需求等功能。  相似文献   

14.
1999年以来,我国居民储蓄进入稳定增长阶段.随着储蓄存款规模不断扩大,居民储蓄率继续保持高位运行.高储蓄率对经济金融运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本文拟从分析高储蓄率形成的社会经济背景出发,对储蓄持续稳定增长的动因及其影响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一、在巩固需求政策的基础上,适时加强供给政策. 未来宏观调控政策应该在扩张需求政策力度不减的情况下,加大供给政策的实施力度.要更多地培育微观基础,如通过减税、放松管制、加强竞争等来增强微观活力.  相似文献   

16.
房地产泡沫的危害——国际经验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日本房地产泡沫产生及其破裂的过程 1970年代,日本中央银行实行低贴现率等宽松的金融政策,居民住宅贷款额同比增长了1.3倍;为了获得价格高昂的住宅,居民不得不把大部分收入用于住宅储蓄;土地抵押贷款迅速增长——高储蓄和高存贷比成为日本投资主导型经济高速增长的主导因素。随着房地产价格的上涨,金融资产迅速膨胀,房地产价格与金融扩张  相似文献   

17.
1996年4月初~8月末,中央银行作过三次利率调整,对于刺激消费投资需求、活跃证券市场、减轻企业利息负担、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利率的下调也没有产生人们曾一度担心会出现的货币需求扩张、物价反弹、居民储蓄减少等问题。 事隔8个月之后,我国经济形势又发生了新的变化,突出的表现是物价涨幅进一步回落、农业获得历史性丰收,农产品供应充足,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证券导刊》2011,(20):32-33
经济增长放缓增强 通胀回落预期 在政府调控下,经济出现大幅波动的概率不大(南方)。经济增速在持续放缓,未来是继续紧缩还是开始放松仍不明朗,紧缩政策很难放松,房地产调控政策仍将延续(博时)。在货币持续紧缩和总需求放缓的背景下,通胀这个慢性病的阶段性缓解还是大概率事件;  相似文献   

19.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西方国家实施大规模的刺激经济计划,财政赤字激增,致使未来财政政策空间缩小,通胀风险加大,债务负担加重。随着经济环境的改善,财政收入趋稳,但财政支出压力不断加大。可以预见,要解决财政赤字问题,财政刺激政策将逐渐退出,应加大医疗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以及其他改革力度,进行税收规划,鼓励居民储蓄。  相似文献   

20.
我国居民储蓄的持续增长一直是我国经济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对于居民储蓄增长的原因,许多人都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解释。本文试图从预防性储蓄理论出发,联系我国社会生活中一些实际问题和变革来解释这一问题。该理论认为储蓄的主要动机是预防意外事件,当人们预期未来收入不确定时,就会进行预防性储蓄。本文分析了影响我国居民预期未来收入不确定的因素,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