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董涛 《中国电子商务》2014,(10):272-272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文化是广大人们群众的精神支柱。党的十八大,为全国人民描绘了一个构建小康社会的蓝图。因此,要想大力地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就需要加大对于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从而全面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和繁荣。这就要求我国的文化工作者,对党的十八大报告做全面、细致的理解和解读,努力做好文化建设工作。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农村文化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对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有关文化建设的内容进行解析,提出了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这样郑重地强调社会和谐,把社会和谐或和谐社会问题提升到这样的高度,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样的三位一体,扩大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内的四位一体。这对于我们整合社会力量,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减少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四川物价》2006,(9):4-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的重大决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重大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一项民心工程。为弄清内江市新农村建设中面临哪些价格问题,市物价局最近组织人员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4.
人类社会的每一个社会系统,都是由经济、政治、文化三大子系统构成的,按照邓小平同志的总体设计,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是全方位的社会进步,是包括社会生活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在内的整体的现代化。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全国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  相似文献   

5.
赵华 《消费导刊》2013,(2):196-196
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十八大重点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但目前我国廉政文化建设存在许多问题,分析其成因对我国廉政文化建设的改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构建和谐社会 媒体责任重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党中央适时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从而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容的四位一体。  相似文献   

7.
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2006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内涵和任务做了更为全面和深刻的阐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时期党的“三农”工作和政策的延续和深化,是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与难点问题。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全会强调,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关键在党。要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农村党的建设,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高党领导农村工作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纳入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之中,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这是继十六大确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后,党中央总揽全局,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历史使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社会理想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并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从党的建设的角度看,党的六中全会,也为我们党的自身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在规划、部署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任务时,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可谓是时下举国关注最多的主题之一。应该说,和谐社会是当代世界人类的理想社会,也理所当然地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目标模式。和谐社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协调和配合。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指明了前进方向。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心召开了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理论座谈会。与会专家认为,党的十七大赋予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的新内涵,四个文明建设的有机统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要要求。  相似文献   

13.
《四川物价》2007,(2):6-7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构建一个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已经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奋斗目标。党的十六届五中会全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持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重要部署,其中强调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占80%的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中国社会与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5.
进一步着力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上提出的新任务。本文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论证,回顾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的成果与宝贵经验;探讨了如何深化对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其运行规律的认识;提出了进一步着力把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全国农村工作指导委员会秘书长罗贤育表示:“新农村建设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诸多领域。其中经济方面的建设即通常讲的农村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五大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召开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其最根本的重大历史意义在于,我们党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始终是关系到我国革命和建设成败的根本问题。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是我们党经过近二十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作出的历史性决策。江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所作的报告,实事求是,高屋建瓴,视野开阔,气势磅磷,通篇闪耀着邓小平理论的光辉,明确提出了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政治纲领…  相似文献   

18.
吕永川 《商》2014,(47):74-74
党风廉政建设不仅关系到党自身完善发展,关系到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务能否顺利实现,更关系到中华民族能否抓住重大战略机遇实现伟大的复兴。高校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一环,正大学之风,有助于为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入新鲜纯洁的血液,为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后备力量。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丽发展”.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是我们党对社会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导方针。因此,必须探刻认识科学发展观对做好新形势下价格工作的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熊定长 《四川物价》2004,(10):20-21
1993年末,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宏伟目标的确立,标志着我国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和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发展和正常运行,既离不开政府实施计划管理和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