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爱平 《旅游学刊》2020,35(4):51-63
农户生计多样化与维持传统农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当前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问题,旅游发展被认为是弥合二者关系的有效路径。遗产旅游地农户生计与农地利用问题的研究,可从实践层面揭示旅游发展环境下农户生计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文章基于元阳县12个村寨401家农户的研究表明:(1)劳动力就业呈现非农化转移,农户生计由此分化形成务农主导、务工主导、均衡兼营、旅游参与、旅游主导5种发展类型;(2)非农化发展总体上对农地保护与利用形成负面影响,对旱地的利用变化主要表现在种植结构上,对水梯田的利用变化则表现在弃耕撂荒、农地流转、劳动力投入等多个方面;(3)不同类型农户的农地利用行为改变存在差异,生计旅游化转型的农户其传统农业生产维持不及留守务农农户,劳动力投入与省工性的物质要素投入行为改变明显,但在农地保有与劳动力投入方面优于外出务工农户;(4)旅游的弥合效应与遗产保护学界的理论构想存在差异,研究区弥合效应仅在旅游从业农户群体中有所体现,这类农户根据旅游从业特点、遗产保护要求形成了旅游化兼业模式,生计压力之下对家庭劳动力的充分利用促成了农户兼顾传统农业生产。遗产保护须多方审视旅游的正反向效应,在遗产保护基础和前提下,维持适度旅游发展规模以保持农户多产兼业才是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旅游地聚居空间演化过程、驱动机制和社会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新兴的重要发展力量,旅游正在不可逆转地改变着聚居空间演变进程.随着不同主体对稀缺聚居空间资源的竞争,引起土地资源利用、人居环境变化与社会公平发展等问题.旅游地聚居现象构成人居环境科学研究的重要命题.文章综览国内外旅游地聚居空间研究的相关文献,从旅游地聚居空间演化过程、理论解释、驱动机制、社会效应4个方面展开综述.旅游地聚居空间演化经历外部扩展和内部重组双重过程,呈现从非旅游功能向旅游功能转型、利用主体聚居面临着分化重组的分布格局、社会空间分异等特征.国内外关于逆城市化、旅游城市化和流动性转型等理论为旅游地聚居系统重构提供了理论线索.旅游地聚居空间演化的驱动机制取决于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旅游影响许多旅游地聚居系统的社会、经济和空间特征,是聚居空间增长和扩展的主要驱动力.不同利用主体在聚居中扮演重要角色,对聚居空间重构起到重要作用.旅游者、环境移民、房地产开发商、旅游投资商等是住房设计、住房质量、聚居规模和形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力.聚居空间变迁是透视旅游地社会转型的重要维度之一.研究内容涉及社会关系网络变迁、居住满意度和居住环境影响等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3.
山岳型旅游地水环境管理比较与模式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以牯牛降风景区(观音堂核心景区)、普陀山风景区、黄山风景区3个不同发展阶段的山岳型旅游地为案例,对水环境管理现状、水环境管理驱动力和管理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山岳型旅游地水环境管理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外界控制、道德规范、经济限制等驱动力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从管理的角度提出了以道德影响为主,外部控制和经济限制影响为辅,形成意识管理、政策管理和技术管理三者齐头并进的山岳型水环境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4.
乡村重构已成为国内外乡村研究的重要内容和发展趋势,而乡村旅游被认为是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与有效路径,进而成为乡村重构的重要驱动力。本文借助CiteSpace知识图谱可视化软件,对国内外旅游影响下乡村重构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从空间重构、经济重构、社会重构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中国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融合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分析发现:(1)旅游语境下的乡村空间重构表现为三方面:乡村土地利用变化、村镇体系重构与乡村内部“三生”空间格局重构。(2)经济重构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变化与居民生计方式转变两方面。(3)乡村治理的改善、乡村文化重构是乡村社会重构研究的两个主要方面。此外,本文基于空间生产理论与行动者网络理论对旅游影响下乡村重构的理论基础进行探讨,从城乡融合发展、保育乡村性以及不同类型乡村的案例比较三方面提出未来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5.
基于DEA-Malmquist模型的中国旅行社业发展效率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旅行社数量和经营规模的不断增长,旅行社业发展效率及其区域差异值得关注.文章运用DEA-Malmquist模型,评价了中国旅行社业技术效率、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特征及省际差异,通过与区域旅游化指数的对应分析,探讨了旅行社发展效率与区域旅游业整体水平之间的对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 2000-2009年间,中国旅行社业技术效率逐步提高,主要得益于规模效率的提高.(2)其间旅行社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上升3.3%.其中技术进步年均提升2.6%,是我国旅行社业全要素生产率上升的主要驱动力.(3)东部和中部地区旅行社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速度明显高于西部地区,技术进步变化是西部旅行社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4)各省域旅行社发展效率与区域旅游化水平的对应关系存在同步变化和背离发展两种情况.  相似文献   

6.
城市土地利用变化与旅游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城市土地利用变化与旅游发展的关系对城市旅游资源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对张家界建市以来土地利用变化状况分析的结果显示:24年来,张家界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模格局并未发生较大变化,林草地比重均在78%以上,且从趋势上不会有较大改变。从速度上看,城市发展建设用地成为增长幅度和变化幅度最快的用地类型。从变化率的标准差来看,武陵源区土地利用变化最活跃。而在类型上则以林草地和农用地向建设用地和水域用地的转化为主。研究认为,张家界城市土地利用与城市旅游发展之间存在显著的时间对应关系,这种关系的本质是旅游发展通过强化城市发展目标和性质影响土地利用变化,以及土地利用变化对旅游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所形成的反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7.
以西递为案例地,对创造性破坏(creative destruction)模型在中国历史村镇旅游商业化进程中的应用进行检验.该模型认为资本是推动遗产型社区景观商业化的主要动力,而各种亚文化之间的博弈则塑造了最终的商业化景观,模型指出遗产型社区的发展可以分为前商业化、初级商业化、高级商业化、初级破坏、高级破坏和后破坏等6个阶段.通过历时性研究和运用质性研究方法,研究表明该模型只有在前3个阶段是较为符合案例地情境的,案例地之所以没有按照后续的3个阶段发展下去,其背后的推力是政府的强有力干预.因此,创造性破坏模型不能完全解释中国的历史村镇旅游发展过程.研究最后对模型进行了修正,指出“公共部门政策”作为驱动力之一在第三阶段会出现一个分化,分化的结果直接导致了模型发展阶段的变化,并且“均衡”状态的出现除了第二、第六阶段外,还可能在第三阶段.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近几十年来的高速发展,我国的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都在不断提高,社会对于发展高速铁路也产生了越来越强劲的需求。通过加权平均旅行时间模型和重力模型,计算海峡西岸城市群的时空竞争力指标和居民出行潜力指标,探讨高速铁路网络演进影响下的海峡西岸城市群旅游系统空间分异特征。研究发现:高铁开通加大了城市旅游时空的竞争力,游客的出游潜力随之变化;高铁开通改善了区域的可达性,加强了区域城市的紧凑性和一体化;高铁建设有利于区域旅游的发展,是实现区域旅游一体化的主要驱动力;通过分析高速铁路开通前后的区域可达性指标与居民出行潜力指标的Pearson相关系数,表明高速铁路开通前后的区域可达性与居民出行潜力显著相关,理论研究结果总体有效。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大量的外国人开始涌入中国,他们在中国工作、学习或者居住,开始他们的旅居生活。大部分旅居者将旅游作为促进自身文化适应的一种方式,而旅游动机是激发、引领旅游行为的内在驱动力。本文以来华旅居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研究旅居者旅游动机、旅游景点选择偏好等,以期为中国旅居者这一旅游细分市场的开发提供基础参考。  相似文献   

10.
对概念性旅游规划的认识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王建军 《旅游学刊》2001,16(3):53-56
随着旅游业竞争态势的全面展开,旅游规划工作的不断深入,旅游规划的现实需求也相应出现了新的变化特点。为了适应这些变化,旅游规划界对传统的规划思想和经典的研究方法不断重新认识,并引入新的规划设计理念。概念性旅游规划就是近年来出现的新生事物,它的出现必将对丰富旅游规划学科内容、推动旅游规划研究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非常值得关注。本文通过综合分析相关的研究文献,对概念性旅游规划的概念、性质、特点、应用等提出了系统的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1.
要学好高中物理,有必要研究机械能这个问题。在解决繁复的物理问题时,我们研究一些问题只考虑一个对象或一个变化过程,但更多的是参与系统由多个对象或更多的变化过程,因此选择或计算问题。解决问题的时候通常运用这样的方法——整体法以及隔离法。本文从整体隔离法角度分析,进而阐述整体隔离法在机械能问题中的妙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大众迈腾1.8T电控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出现故障以后,如何利用人工和各种仪器对其进行检测诊断。重点研究了大众迈腾1.8T电控发动机各种常见故障发动机的无法起动的故障现象、故障原因、故障的诊断排除方法。  相似文献   

13.
肖越 《西部旅游》2022,(21):29-33+37
要实现旅游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的统一,关键在于保证旅游生态安全。文章基于DPSIR框架,构建贵州旅游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共30个影响因子。通过熵权topsis法分析得出,贵州省旅游生态安全综合指数逐年攀升。利用障碍度诊断模型计算得出,驱动力系统的旅游生态系统的综合指数排名较低,障碍度最高,是影响贵州旅游生态安全的关键因素。运用灰色GM(1,1)模型,推算出2022—2026年贵州省旅游生态安全等级将保持在“比较安全”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吴茂英  黄克己 《旅游学刊》2014,29(12):66-74
Web 2.0技术在全球的迅猛发展为网络与旅游的结合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并为现代旅游业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人们的旅游搜索和分享方式都与互联网密切相关。该研究认为,互联网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信息搜索和分享的便捷平台,也为旅游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数据信息。如何深度挖掘和利用这些数据,并为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做贡献,成为旅游学研究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此背景下,文章重点介绍网络志研究方法。网络志是人类志在网络时代的应用,在智慧旅游的大背景下具有很强的用武之地。研究认为,网络志能有效帮助我们快速了解新兴的、变化的旅游市场,并做出相应的市场反应。文章结合旅游业的一个新兴现象"间隔年",重点阐述网络志的实用操作步骤(包括前期准备、数据收集、数据解释以及成员检测),并提出该方法在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5.
旅游业能源需求与二氧化碳排放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普  岳帅 《旅游学刊》2013,28(7):64-72
人类利用能源导致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持续增加是全球气候变化的直接驱动力。旅游开发、旅游活动及旅游业发展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是旅游业驱动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发展旅游业主要的环境影响结果之一。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业对环境和气候变化的影响被相关国际组织和社会各界所关注,旅游业能源需求与二氧化碳排放研究成为近5年来旅游研究领域的热点。国外研究综述表明,目前已识别旅游业能耗、排放的重点领域及结构;在旅游业能源消耗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定量估算研究与情景分析方面形成初步结论。对不同类型旅游交通方式、住宿方式及旅游活动的单位能耗和排放强度等关键性参数取得一般性认识,并识别了明显的国别、地区及不同部门之间的差异。基本形成体系化的节能减排政策措施。基于国内外旅游业能源需求与二氧化碳排放的结构与途径、测算、预测与情景分析及节能减排对策与措施等方面对比研究,作者指出未来国内研究应重点加强旅游交通和住宿业等重点领域能源需求与排放的定量实证研究,加强旅游业能源需求与排放的预测分析和情景研究,加快推进旅游业气候政策研究,切实提高旅游业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的研究水平,提高政策措施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以期为我国旅游业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70年代以后,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传统成本法已经不能满足企业高效管理的需要,作业成本法应运而生。本文从作业成本法在国内外的研究入手,研究了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具体运用并阐述了目前的管理现状,最后进行了相关评述。  相似文献   

17.
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演化动力机制探讨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31  
靳诚  徐菁  陆玉麒 《旅游学刊》2006,21(12):43-47
随着经济的发展,区域旅游合作也不断深入.本文选取长江三角洲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区域旅游合作的演化进行了初步探讨,划分了三个不同的区域旅游合作阶段,并将区域旅游合作演化的动力归结为三类,即空间生长力、市场驱动力和政府调控力,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区域旅游合作演化的动力模型,初步揭示了区域旅游合作演化的动力作用机制、合成原则,以及不同演化阶段的主导力量和演化特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乡村土地旅游化利用逐渐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阶段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但国内外学者目前对于“旅游化与乡村土地利用”关系的系统理论研究还较为欠缺。本研究基于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中土地利用旅游转型的现象观察和文献梳理,提出“乡村土地旅游化利用”的概念,并对其内涵与外延进行系统解读,从局部与整体、结构与功能、保护与发展3个视角,以及发展阶段性、主体多元性和系统复杂性3个方面归纳阐述了乡村土地旅游化利用的效应特征,通过引入“情境—结构—行为—结果”框架对乡村土地旅游化利用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深入剖析。研究结论如下:乡村土地旅游化利用受到地方性、价值观和制度安排的情境条件约束,内部结构主要由土地资源结构、利益主体结构、治理力量结构、共同利益和集体行动组成,行为过程主要由政府、社会和农户三大主体根据各自利益诉求和共同利益协同进行决策,呈现出土地利用多功能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3个方面的效果。本研究旨在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阶段过程中的乡村旅游发展与土地利用深度融合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随着便携消费电子产品(例如数码相机、手机、便携电脑)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上存有大量带有地理参考信息的照片,这些由公众自主创造并公开分享的地理信息,为研究游客在景区的时空行为提供了大量的数据资源。文章以Panoramio网站收集的10年内447名游客在厦门市鼓浪屿上拍摄的2272张照片作为基础数据,详细介绍了借助带有地理参考信息的照片来研究游客时空行为的方法,分析了游客在鼓浪屿景区的时间变化(日变化、周变化和月变化)、停留时间、日均游客量、游客流向图和旅游热点区域,并且利用前人的研究结果和媒体公布的数据对该方法进行验证,得到了相似的结果。文章认为,基于地理参考照片的方法能够客观地反映出景区内游客的时空行为,同时在数据获取、游客流向图以及旅游热点区域分析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随着宏观经济步入“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期和动力更新期”,旅游产业发展方式正呈现三个趋于“新常态”的转变:一是目标导向从规模增长向质量效益转变,二是资源配置从以政府为主向市场决定转变,三是要素体系从旅游产业自身小循环向国民经济整体大循环的转变.在此背景下,旅游产业的发展目标、机制和动力亦将发生新的变化,转型升级毫无疑问是未来旅游发展的主旋律.国内外发展实践显示,文化创意是产业转型升级关键期的加速器、创新源和驱动力,开启了旅游产业走向新常态的三条有效路径:在提质增效中塑造品牌、在市场创新中创造价值、在体系融入中拓展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