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期以来,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方式呈现明显的逆向选择性,即表现为对股权融资的极度偏好和对债务融资的厌恶。这种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在促使上市公司迅速扩张,推动国民经济迅速发展方面功不可没,但过分的股权融资偏好却使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甚至出现资本的体内循环,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不断下降,因此上市公司融资方式创新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呈现多样化。通过对2005—2014年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和融资偏好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其融资偏好以股权融资为主,存在优序融资偏好异象。对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进行了国际比较,指出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一系列合理化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股权融资具有独特优势,最根本的特征就是股权融资方式不需要还本付息,因此对于大部分具有还款压力的上市公司而言是首选的融资渠道。和债务贷款融资相比,股权融资的成本更低,并且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迅速获得大规模资金,通过增发股还可以调整上市公司原有的股权结构,起到优化企业治理结构的作用。因此当前我国上市公司呈现出一定的股权融资偏好,股权融资占比逐步提升。基于此,本文就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相关研究现状展开分析,以江苏常宝钢管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分析江苏常宝钢管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以及股权融资偏好下融资行为引致的结果,最后根据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案例分析得到相应启示,提出了降低股权融资风险,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和融资结构的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时,融资方式首选股权融资,较少选择债权融资,与Myers的"啄食"顺序相悖,表现出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国内很多学者从多个角度分析了上市公司形成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本文从市场竞争这一视角,用博弈模型分析市场竞争如何导致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  相似文献   

5.
按照现代资本结构理论,公司融资理性的顺序首先是内源融资,其次是债务融资,最后为股权融资.但我国上市公司却偏好股权融资.文章细致分析了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资本是很重要的资源,而融资结构以及方式的选择也十分重要。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进行了研究分析,发现存在较强的股权融资偏好。进一步分析了股权融资偏好的形成原因,并针对如何优化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杨凯洪  李鹏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6):183-184
通过对中外上市公司资本结构比较分析,认为我国上市公司在融资方式上呈现股权融资偏好,这种"倒啄食"现象影响了公司业绩及其长远发展。在说明偏好股权融资弊端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上市公司融资是其经营决策的重要内容,不管公司的经营规模、组织结构有多大差别,都很难摆脱对于资金短缺造成的困境和对于长期资金的渴求.因此,怎样有效地筹集资金就成为了上市公司生存发展的头等大事.对于我国上市公司而言,通过这些方式所筹集资金占总融资的比重,就构成了公司的融资结构,并表现出其融资偏好.本文搜集了从1998年到2011年资本市场的资料,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上市公司在此期间所体现出来的融资偏好进行实证研究和分析,发现其仍然存在较强的股权融资偏好,并通过建立模型来寻找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因素和更深层的原因,提出改善股权融资偏好的各种对策和建议,试图从中找出适合我国上市公司发展路线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107家高科技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股权集中度、盈利能力,成长能力与股权融资偏好成正比;资产负债率与股权融资偏好成反比;公司规模、行业风险性等其他因素对股权融资偏好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上市公司融资方式选择及成因文献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国内学界有关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方式选择及其成因的相关文献进行了评述,研究结果表明:国内多数学者的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存在着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换言之,拟上市公司在上市之前有着谋求公司首次发行股票并成功上市的强烈冲动,公司上市之后则强烈偏好配股或增发等股权再融资方式;同时,国内学界还从融资成本、公司治理结构、盈利能力与成长性视角,探讨了上市公司选择融资方式的成因.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过度偏好的有限理性行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祖杰  张青 《财贸经济》2004,(12):20-24
我国上市公司具有典型的过度股权融资偏好,按照行为金融学的基本原理,我国上市公司存在股权融资过度偏好的种种非理性因素.其直接原因是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成本偏低,间接原因则包括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公司经理层的个人非理性行为、政策导向与制度缺陷、资本市场不完善等因素.过度偏好股权融资的行为会扭曲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权融资是我国上市公司首选的融资方式,有悖于传统的融资结构理论.本文从我国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度因素、产业因素、股权结构三方面深入剖析了导致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成因,并就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上市公司依然存在股权融资偏好.本文提出将研究股权融资偏好的"治理结构解释论"与"融资成本解释论"两种理论相融合的思路,依此设计出全流通背景下控股股东股权融资成本的计量方法,为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偏好提供一种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西方发达国家的融资实践及现代融资理论来看,我国上市公司存在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在对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现状、原因及其后果进行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股权融资偏好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5.
陈登彪  张澜 《现代商业》2008,(15):35-36
本文从比较上市公司不同融资方式的融资成本出发,探究公司债券试点对我国上市公司融资选择的影响。通过比较发现,发行公司债券的融资成本仍高于股权融资成本,公司债券在上市公司中的试点短时间内仍不能改变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通过对比国内外数据,分析了股权分置下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然后从融资渠道,融资方式等方面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将对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及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融资结构理论和西方发达国家的融资实践看,融资顺序理论得到遵循,股权融资方式受到冷落,而我国上市公司却表现出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治理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应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切实保障股东权益、大力发展债券市场、完善法规制度,确保资本市场有效性和高效运转。  相似文献   

18.
从西方发达国家的融资实践及现代融资理论来看,我国上市公司存在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本文在对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现状、原因及其后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股权融资偏好的治理对策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张改仙 《现代商业》2012,(12):72-73
资本是企业的血液,是企业经济活动的持续推动力。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出现股权融资偏好。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我国企业的股权融资偏好,这种融资偏好又将会给企业带来哪些危害?本文主要比较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渠道,以及影响融资渠道选择的因素,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大多数倾向于股权融资偏好.我国股权融资偏好现象的问题既有内因也有外因,它对公司的市场资源配置和自身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加强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优化及其重要.本文通过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现状、成因和影响进行分析并试提出一些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