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声音     
《国有资产研究》2012,(9):10-10,12
"旧中国饱受屈辱,山河破碎,弱国无外交。中国政府和人民比任何人都珍惜来之不易的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即使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情况下,也是铮铮铁骨。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在主权和领土问题上,中国政府和人民绝不会退让半步。"  相似文献   

2.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无论在历史上还是法律上,中国都对这些岛屿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但近些年来,日本一而再、再而三地声称拥有钓鱼岛主权,并在此海域屡屡制造事端。钓鱼岛主权归属的历史真相究竟如何?  相似文献   

3.
张馨  张作刚 《价值工程》2013,(27):318-320
首先,文章从历史资料、国际法理等角度,阐述了中国对钓鱼岛拥有主权都是无可争辩的事实;其次,文章从海洋经济利益、军事价值、政治意义等方面,阐述了维护钓鱼岛主权,对我国维护海洋权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最后,文章从政治、军事和国际法理的视角阐述了维护钓鱼岛主权的策略和手段。  相似文献   

4.
2012年9月10日,日本政府不顾国际舆论和中方一再严正交涉,一意孤行宣布"购买"我国钓鱼岛及其附属的南小岛和北小岛,实施所谓"国有化"。针对日本所谓"购岛"行径,中国政府9月10日严正声明,日本政府的所谓"购岛"完全是非法的、无效的,丝毫改变不了日本侵占中国领土的历史事实,丝毫改变不了中国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土主权。随后,全球华人纷纷展开了轰轰烈烈的保钓卫国抗日活动。然而,在国内的某些城市,个别混入游行队伍中的不法分子,借机把对日本政府的不满行径发泄到对国内同胞私有财产的打砸毁上,他们的行为触犯了法律,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严重伤害了同胞的爱国热情和人身安全,在国际国内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恶劣影响。钓鱼岛历史上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在行政归属上明朝年间隶属于福建,清朝初年起隶属于台湾。中日钓鱼岛主权归属争端,源于19世纪末日本对外扩张所致,属于历史遗留问题。本文分析中日钓鱼岛争端的实质,为解决争端、增强国力提出探讨性方案。  相似文献   

5.
陶莎莎 《新远见》2011,(11):41-45
钓鱼岛的主权归属,作为一个历史遗留问题一直是中日两国东海争端中长期较量的焦点。2010年9月,中日”撞船事件”引发的钓鱼岛风波.再次将人们的视线聚焦于两国之间的钓鱼岛争端上。钓鱼岛争端,不仅仅是几个岛屿的归属问题和影响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主要敏感争执点,也是中国这个传统的大陆国家关注海权意识、海权理论以及维护海权的手段的一个重要引发点。  相似文献   

6.
声音     
《国有资产研究》2012,(10):10-10,12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有史为凭、有法为据。钓鱼岛等岛屿是中国人最早发现、命名和利用的,中国渔民历来在这些岛屿及其附近海域从事生产活动。早在明朝,钓鱼岛等岛屿就已经纳入中国海防管辖范围,是中国台湾的附属岛屿。钓鱼岛从来就不是什么"无主地",中国是钓鱼岛等岛屿无可争辩的主人。"——新华网在对于钓鱼岛的评论文章中再一次强调钓鱼岛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7.
《中国总会计师》2005,(7):10-10
7月21日,中国宣布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上调2%,可谓是其为兑现其做个负责任大国的诺言而支付的一笔不菲的保证金。此举使中国高度保护下的金融体系就此更大程度地暴露在了全球外汇市场的惊涛骇浪之中。但国内外评价普遍比较积极,认为这是中国政府迈出的积极一步,是其朝着建立一个更加开放、更加市场化的金融体系的目标迈出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8.
钓鱼岛等岛屿,又称钓鱼岛列岛或钓鱼屿列屿,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及附近的3个小礁(大南小岛、大北小岛和飞濑礁)8个大大小小的岛屿岩礁组成,是台湾本岛的附属岛屿.早在明朝初期(1373年前后),中国渔民就发现了钓鱼岛并对其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明朝永乐年间(1403年至1424年)出版的<顺风相送>一书中就有关于钓鱼岛的记载,这比日本声称的日本福冈人古贺辰四郎于1884年发现钓鱼岛要早400多年.  相似文献   

9.
钓鱼岛由中国最早发现并命名,中国古代即将其纳入版图,实行长期、有效控制。清末,日本非法侵占该岛。二战后,根据国际法日本应将其归还中国。日本右翼分子叫嚣钓鱼岛属于日本领土,于史无凭、于法为据。  相似文献   

10.
对于那些赞成中国政府放松房地产管控的人来说,今年二季度的宏观经济数据是一个极为有力的佐证。7月13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上半年中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上半年GDP增速7.8%,其中二季度GDP增速7、6%,跌破8%。这是2009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首次跌破8%。这一情况让中国的决策层深感紧张,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接连三天主持召开座谈会,围绕当前的经济问题讨论中国下一步经济走向。  相似文献   

11.
《秘书工作》2013,(2):24-24
中国"钓鱼台"很多,最著名的有以下几处。一,北京"钓鱼台"。在北京市阜成门外三里河,是金代权贵王郁垂钓处,现为接待外国首脑人物的"国宾馆"。二,钓鱼岛。钓鱼岛是钓鱼列岛的主岛,位于中国东海,是中国固有领土。有关钓鱼岛的最早文献出自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的《顺风相送》,称该岛为"钓鱼屿"。台湾称其为"钓鱼台",大陆则称该岛为"钓鱼岛"。三,姜太公钓鱼处。在河北省南皮县城西5公里。  相似文献   

12.
张伟 《乡镇企业科技》2014,(21):205-206
钓鱼岛历史和法理上都是中国的固有领土,由于美国和日本的私相授受导致了中日钓鱼岛争端,并因为日本所谓"国有化"钓鱼岛而致争端升温。日本促使争端升温目的是为了获得经济、政治和战略利益,脱离战后体制。美国推动争端升温是其国家战略的一部分,目的非常明确:即控制日本、遏制中国,自己坐收渔翁之利而长久称霸。这场争端的背后,深层原因只有两个字:利益,争端涉及中美日三国利益。经济决定政治,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崛起,钓鱼岛终将属于中国!  相似文献   

13.
《国有资产研究》2008,(10):18-18
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日前表示,总的看,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中国金融体系是稳健的、安全的。我们对中国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充满信心。他说,今年以来,面对国际国内诸多不利因素,中国政府积极应对,采取有效措施,克服了重重困难,保持了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4.
余音绕梁     
《中国企业家》2010,(19):34-34
"在涉及主权、统一及领土完整的问题上,中国决不退让,决不妥协。"——钓鱼岛附近海域中日发生撞船事件,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联合国总部发表讲话,表明中国将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我是国有企业领导,你愿意让我当我就当,不愿意让我当就拉倒,这叫‘一纸官文'。我是共产党员、劳动模范,是‘亲儿子',所以我无所谓。小资产阶级就怕,(潘石屹、王石和冯仑)他们是私有企业,是‘私生子',他们当然不如我敢说。"  相似文献   

15.
万象     
《经营者》2012,(1):22-23
戴姆勒在中国找新股东 目前,戴姆勒最高领导蔡澈正与候选公司中的中国投资公司CIC商谈。如果交易达成,中方或将持股戴姆勒5%-10%。戴姆勒此举旨在改善与中国政府之间的关系,并巩固公司的股权结构,防止潜在的恶意并购。2009年3月底,阿联酋阿布扎比主权基金斥资19.5亿欧元购人戴姆勒91%的股权,成为戴姆勒当时的最大股东。  相似文献   

16.
罗映学 《活力》2005,(6):205-205
中国历史上,涉及国家主权问题的突出事件莫过于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使做着“天朝上国”迷梦的清政府开始逐步沦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使国家主权不断丢失,这些主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主权丧失的结果是:国民任人宰割、资源任人掠夺、国家急剧贫困衰落、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深刻危机……鸦片战争不仅证明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还证明了主权意识不强,就将遭到外敌任意践踏的道理。国家要振兴,民族要自强,就必须培养国民的主权意识,中国近代史虽是一部屈辱的民族血泪史,但同时也为促使古老中华民族的觉醒、重新认识世界带来了深刻的教训。我们只有加强对历史客观事实的了解,培养主权意识,才能有效地维护祖国统一和人类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7.
《企业研究》2009,(10):8-8
中国政府9月14日正式就美国限制中国轮胎进口的特殊保障措施启动了世贸组织争端解决程序。 中国常驻世贸组织代表团在一项声明中说,中方当日正式就美相关措施提出世贸组织争端机制框架内的磋商要求。中方要求与美方磋商,是行使世贸组织成员权利的正当举动,是维护自身利益的切实行动。  相似文献   

18.
“多边投资框架”是否会导致部分主权让渡,降低中国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中国政府经济管理模式的管理效果直接影响中国经济发展情况。为了保证中国经济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良好发展,需要对中国政府经济管理进行优化和完善,从而促进中国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进行中国政府经济管理模式的创新能够实现这一目的。因此,本文就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府经济管理模式创新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郝文 《企业文化》2010,(1):12-14
2009年11月2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一石激起千层浪,中国政府迅速快捷、信心十足的决定引起了中外专家和媒体的巨大反应,如何理解中国政府这一决定,中国企业应该怎样面对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