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据新华社电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日前说,从国际通行的指标看,判断经济基本面要看经济增速、物价水平、国际收支和就业形势。从这四个方面看,中国经济基本面没有改变,总体运行良好。  相似文献   

2.
我的研究领域是经济增长的动力,因此对中国的宏观调控所面临的问题很感兴趣。从表面上看,中国经济并没有受到通货膨胀的威胁,因此从理论上来讲,高增长应该不是问题。但是,为什么中国领导人要大力推行宏观调控?从西方的经济学观点看,控制经济过热,是因为过热的经济会造成劳动力紧张,从而导致工资上涨而带动通货膨胀。但是在中国,失业始终是第一位的大问题,中国现有的城镇失业人口,加上农村剩余的劳动力高达2亿多人口。在中国,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以创造100万个就业机会;即使每年增长10%,还需要20年才能消化掉中国的剩余劳动力。显然,单纯地用西方经济学的原理无法解释中国政府的行为。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再次好转了吗?中国政府的激励政策是否发挥了作用?中国经济将走向何方? 从短期看,中国和美国的大公司会赢,但中国的小公司会输。  相似文献   

4.
每年的辞旧迎新之际本来就是职场的跳槽季节,加之今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使得中国经济不太可能成为世外桃源,而从职场上一些重量级人物的流动迹象看,中国经济今年的冬天,似乎寒意颇浓。  相似文献   

5.
从上半年的中国经济看,尽管遇到了不少困难,但经过中国人怕努力,已初步克服困难,取得了比预想好得多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2003年,国际上以日美为首的一些国家频频对中国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国内,上半年非典疫情给经济造成一定创伤,下半年汽车、钢铁等行业的过热现象使经济遭受通胀通缩双重压力。然而,中国经济的航船却绕过了一个个暗礁险滩,全年经济增长率达到8%。十六届三中全会后。紧接着又召开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研究今年的经济工作,并确定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2004年,无论是从国际看还是从国内看,国民经济仍然具备较快发展的条件,中国经济将保持稳健运行的态势,有望以7%左右的速度前行。  相似文献   

7.
《辽宁经济统计》2009,(2):36-36
中国经济信息网2009年2月3日载左小蕾的文章,提出世界各国面对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谁会率先走出经济危机”的问题。作者认为,从当前的实际情况看,有三方面的理由支持中国先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实现经济复苏:  相似文献   

8.
基本国策     
发展不足和发展不平衡,人口过多和劳动力严重供大于求是中国基本国情。从国际比较看,中国是世界上自然地理、人口资源、经济和社会发展差异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从现象上看,我们有在世界上不逊色于任何国家的北京,上海,南京、沈阳、广州,深圳,天津,重庆等繁华都市;同时也  相似文献   

9.
2009年,中国四川腾中重工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达成收购悍马汽车品牌的协议,因为各种原因,2010年2月,此项交易失败。从腾中收购悍马品牌看中国经济,说明中国经济在飞速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10.
今年这一年,从经济上看,是相当难过的一年。世界性的金融危机,使中国不可能独善其身,不受影响。何况我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又相当高,国内经济结构还存在许多深层次的问题,整个经济水平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提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这是实现中国梦的当然主题。改革开放的30多年,中国经济的长足发展为实现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某种意义上说,这个基础主要是以规模和总量为标志。新的历史阶段,实现中国梦,更多地要看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看中国经济能否顺利完成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2.
目前,在宏观经济政策取向上的一种观点认为,宏观经济政策应以需求扩张为基本取向,而且,由于中国经济已经告别“短缺经济”,进入“过剩经济”时代,“过剩经济”又是市场经济的常态,需求扩张将是中国宏观经济政策长期的基本取向。笔者认为,无论是从近期看,还是从远期看,中国宏观经济政策都应以需求扩张与供给优化的有机结合为基本取向,两者不可偏废。这两种观点分歧的根源在于他们在中国经济运行形态判断上的差别。1998年,中国经济运行形态的转变已经处在一个转折点上,这是目前学术界、决策咨询界、决策层的共识。不同学者和学术…  相似文献   

13.
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增长无论是从长期看还是从短期看都面临减速,同时也面临比较大的通胀风险,所以一方面是增长减速.一方面是通胀风险比较大。当然,这两点结合起来如果把控制通胀作为头等的要事来讲是要经济降温。 中国经济将减速 从理论来分析,中国经济(过去)前三十年保持10%的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14.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以下用CAFTA简称)建成启动,从经济规模看,CAFTA建成后,将成为发展中国家组成的“世界最大自贸区”。文章对CAFTA的发展障碍及趋势进行分析以期其更好的服务于中国和东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张平 《中外企业家》2013,(11):35-37
无论是从世界范围看,还是从中国区域的表现看,可以发现一个现象,就是吸收外商直接投资(FDI)多的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表现都很亮丽,如被称为“金砖四国”的巴西、印度、俄罗斯和中国,还有国内的东部沿海地区。所以,中西部地区在追赶东部的过程中,把吸引FDI作为重要的战略安排也是合乎逻辑的。据中国商务部的统计,  相似文献   

16.
一叶知秋:从产业变迁看中国经济转型之路 从2010年开始,中国企业家已经体验到凶险的“滞胀”,通胀高企,增长乏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一切是怎么来的?未来会怎样?我们2012年中期报告会围绕这个主题,试图以管窥豹,从不同角度描述产业价值链的变迁。  相似文献   

17.
随着后WTO时代的到来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企业正在进入社会责任时代。从近期看.加强企业社会责任,还存在不少困难:但从长期看,企业社会责任运动正在形成一种国际潮流.其发展态势不可逆转.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8.
院历经前市场经济阶段、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阶段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阶段,中国特色经济法律制度体系已经形成。从历史、现实和未来三个时间维度全方位解读中国特色经济法学和经济法律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经济法学必须能够解释和解决当下中国经济法治进程中的问题;中国特色经济法律体系应该是一个具有开放性、反映中国实际、具有中国风格的法律体系。中国特色经济法律制度体系包含经济主体法、宏观调控法、市场规制法和经济基础法,会计法是典型的经济法的基础法。此外,从宏观经济发展视角看,中国特色经济法律制度体系也可分为经济秩序法和经济发展法,经济秩序法多数属于基础法。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经济增长,从相对潜力讲,当然还有空间。但在可预期的将来,能否将潜力发挥出来,不会发生大的波折?或者,从更长时期看,能否避免有人讲的过去三十多年高速增长只是一段“插曲”?关键不在消费、劳动力、能源等纯经济因素,而在制度。  相似文献   

20.
从过去两年的经济运行态势来看,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减慢迹象比较明显,目前,外部环境尚好,经济增长率的高低,主要看内需增长状况,国内需求依然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应警惕出现内需增长乏力的局面,加大短期需求管理的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