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李国刚 《企业文化》2012,(10):26-29
国际化团队的组织建设是联想并购整合面临的一个挑战 联想并购IBM的PC部门,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获得IBM的研发和市场营销能力,而这种能力的载体是管理者和员工。如何保持原IBM人力资源队伍的稳定,让联想有充分的时间吸收、消化各种能力并培育自己的国际化人才,是联想并购整合面临的又一挑战。  相似文献   

2.
张浩 《企业文化》2005,(4):19-20
以前我总是对顾客说联想的PC质低价廉,没想到现在联想竟然并购了IBM的PC业务。说实话,我对联想真没什么信心。”在联想并购IBM的PC全球业务后,原IBM中国公司PC业务的一位骨干员工如是说。她同时还透露,她的部分同事已经离开了公司。  相似文献   

3.
《英才》2010,(12):43-44
为了并购IBMPC的顺利推进,联想集团开始一段时间任用了IBM推荐的个人系统部总经理、IBM高级副总裁斯蒂芬·沃德。柳传志后来回忆说:其实这是一个不得已的决定,联想与TPG等私募基金对IBM推荐的人选做了洋细的分析和调查,当时董事会并不看好这个候选人。但如果联想当时不接受这个CEO,并购谈判很可能就此终止。  相似文献   

4.
联想于2005年成功并购IBM PC业务部,迈出了联想国际化坚实的一步。本文以战略绩效管理思想和并购理论为基础,以联想并购活动前后八年的各项经营指标为证据,对其并购IBM PC业务部进行案例再研究。借助战略绩效评价工具——平衡计分卡,构建并购战略绩效分级指标体系,分析了联想并购IBM PC业务部前后的各项指标,最后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和成长四个方面评价了联想并购IBM PC业务部的并购绩效。研究表明,战略绩效分析优于单纯财务绩效分析,能够全面评价企业并购战略的实施效果;虽然个别指标有所下滑,但联想整体表现基本实现了当年其董事长杨元庆对五年后新联想所设定的预期目标,企业运营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5.
2004年12月,联想集团宣布成功收购美国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旗下的电脑子公司。联想的并购行为在美国国内引起强烈反映包括《华尔街日报》在内的多数美国媒体称颂中国企业的并购力举并称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意义重太意味着中国企业将越来越多地通过类似并购交易走上世界前台。  相似文献   

6.
Google一下“联想并购IBM”,居然出现了35万个相关条目。而自2004,年12月8日联想集团宣布并购IBM PC业务之后,关于此项并购案的前景则引来了诸多猜测。  相似文献   

7.
以前我总是对顾客说联想的PC质低价廉,没想到现在联想竟然并购了IBM的PC业务。说实话,我对联想真没什么信心。”在联想并购IBM的PC全球业务后,原IBM中国公司PC业务的一位骨干员工如是说。她同时还透露,她的部分同事已经离开了公司。普通员工的想法并不一定与高层管理者的想法一致。当IBM决定把利润摊薄的。PC业务出售给急于国际化的联想之时,这些员工的命运也在一瞬间被改变。  相似文献   

8.
贺兰 《中国企业家》2007,(16):24-24
联想宣布收购IBM PC部门成功,但是检验一起并购的成败得失还需要有更长的经营时段8月2日,联想发布2007年第一季度财报。截至6月净利润6684万美元,相当去年同期的12.8倍,远高于此前路透社财经分析师3200万美元的平均预期。本季度销售额39.26亿美元,同比增长12.9%。时值并购IBM PC业务两年,联想董事会主席杨元庆在财报电话会议中宣告并购成功。  相似文献   

9.
王海 《财务与会计》2006,(11):45-47
2004年12月8日,联想宣布并购IBM Pa事业部之后成功跻身于全球PG行业三甲。对此,国内外媒体都表示了极大的关注。英国《卫报》认为联想的并购标志着中国公司开始真正进入了全球化并购的时代。但怀疑之声也不绝于耳,认为对于希望跨入世界500强的联想而言,面对资金、管理、文化及市场等诸多棘手问题,一切都才刚刚开始。那么,这起并购背后到底蕴涵着怎样的利益诉求,并购的动因又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0.
联想作为中国企业国际化的一个标杆,如今正在经历着激烈的市场考验。分析联想在并购IBM的PC后的一些做法,至少有本文所述的几个失误值得其他国际化企业借鉴。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选取联想并购IBM,TCL并购汤姆逊公司、阿尔卡特手机业务以及上海汽车并购韩国双龙跨国并购案例,通过财务绩效与组织资本分析这些并购案例的成败,引出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众多的中国企业正在用从未有过的、令人惊心动魄的大规模海外并购的方式触摸着迅速成为世界级企业的梦想,其中最突出的案例即是联想收购BM PC成为世界第三大PC制造商。但这个被柳传志称之为“冲天之举”的并购,尽管被《华尔街日报》评论为“中国公司进行全球并购以及融入全球市场的一座里程碑”,却一直饱受业界质疑:近年来失误频频的联想是否有足够的能力消化IBM PC?买来的世界第三的位置是否能够承载联想由一个区域性企业一举成为世界级企业的全部梦想?……  相似文献   

13.
近看企业并购中的文化整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些年来.全球企业出现了并购的新浪潮.众多企业通过兼并、并购和联合等方式组建新的企业集团。在中国,据不完全统计,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并购重组之风促使2万多家企业参与并购,转移存量资产这上百亿元人民币。而2004年底联想收购IBM的FC业务则敲响了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乐章下的最强音。  相似文献   

14.
黎婧敏 《新前程》2006,(1):30-31
2005年12月7日,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第十一个年度报告发布,海尔以702亿元位居榜首,联想以470亿元位居第二。而12月8日,并购IBM个人PC业务的新联想安然度过一岁的生日。  相似文献   

15.
一个企业进行海外扩张主要目的一般是要做大做强,但是我认为“做长”才是第一位的,把长跑当成短跑来跑往往会很短命。联想集团在2004财年并购了IBM在全球的个人计算机业务。并购以前,联想的营业额是29亿美元,电脑业务的净利润为1.4亿美元。并购之后,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潮纷纷遭遇暗礁之时,联想展示了全球化大整合时代的中国智慧,17.5亿的强势美元将资本主义世界中最闪亮的名字收归帐下。一夜之间,联想的业务规模暴涨4倍,以8.6%的市场份额挤进世界PC三强,成为首个进入世界500强的中国民营企业。从跨国并购上来说,联想取得了IBM的金字招牌,是赢;但从全球业务布局来说,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2004年年末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事业部(简称IBM PCD)为背景,从增量现金流和风险的角度剖析了"零现金流支出"并购模式潜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2014年,新年伊始,联想两次出击进行并购,一是收购了IBM X86低端服务器,二是收购了摩托罗拉移动,市场一度还传闻联想预将收购索尼的PC业务。2014年注定是一个竞争更加白热化的年份,同时,布局更多的市场,在更大的范畴内竞争也将是2014年的主旋律。我们仔细地观察一下联想的布局,不难看出其对未来发展的定位和方向。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国内掀起了企业并购的狂潮,比如联想并购IBM全球PC业务,海信并购科龙,国美并购永乐,等等。并购不仅是企业实现低成本快速扩张的重要途径,而且已成为经济增长的又一推动力。并购协议一签即可,整合工作却纷繁复杂,  相似文献   

20.
在联想收购IBM PC部门之后,引发了整个行业的战略调整,狙击联想成为行业竞争者的首要目标2005年,IT行业大戏的主要剧目就是“围剿”联想,无论是国际巨头还是国内厂商,趁联想收购IBM PC部门整合之际,纷纷调整策略趁机扩张。2004年12月8日,联想将IBM的PC业务收入囊中,惠普时任CEO卡莉·菲奥丽娜就预言:“联想的并购不仅牵涉到惠普,更是PC厂商们都关心的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