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齐白石定居北京后,家乡的田产留给老妻陈春君和她生的孩子,他在北京的生活,只能靠卖画卖印维持。齐白石不经商,不倒卖字画,初到北京的十年,也不兼职教书,一切开支只能求助于卖画卖印。  相似文献   

2.
齐白石挣钱     
阳桀 《上海企业》2010,(5):97-97
齐白石要养一大家子人,不挣钱不行。据说齐白石从做木匠的时候起,就习惯靠手艺吃饭,所以他卖画卖印从不耻于要钱。迄今所知,白石最早的润格订立在1902年,是篆刻润例:“常用名印,每字三金,石广以汉尺为度,石大照加。石小二分,字若黍粒,每字十金。”这张润格在齐氏远游十年中一直使用。再往后是吴昌硕为他定的润格:四尺12元,五尺18元,六尺24元,八尺30元,册页折扇每件6元。  相似文献   

3.
解读吴冠中     
阳桀 《上海企业》2010,(8):94-95
专注于该专注的 罗列吴冠中画作价格的变化或拍卖成交率无疑会令读者厌烦。概言之,他是中国在世画家中画价最高的。毋庸讳言,大多数人是因为他画价的惊人而引起对他画作的兴趣。具有反讽意味的是,大众所关心的画价变化,恰恰是他最不关心的。画价价值连城,他本人却生活简朴,不尚虚华。  相似文献   

4.
传统中国文人画的概念,认为作画的目的是为抒发画者的个人情感,而非用作图利的工具。因此,自董其昌提出南北宗论以来,以卖画为生的职业画家被文人画家所鄙视。然而,从画史研究中可知,在这个理想的前提下,于传统中国社会,画家常以不同的模式,以书画换取所需的利益,如金钱、日用品、礼物,甚至是服务。著名画家如明代才子唐寅(唐伯虎)、仇英就是以卖画为生的。但由于在传统中国社会中,书画买卖的交易往往缺乏公开的纪录,而且都是在私人的空间里进行,所以未能为研究书画买卖的交易和机制提供足够的材料。  相似文献   

5.
中国画里山是实,云是虚,没有云的缥缈就无法烘衬出山的灵性。 放眼当今第三商业语境,产品是实,品牌是虚。只有实,没有虚,产品卖不好。产品好不一定卖得好。品牌不好一定卖不好。  相似文献   

6.
佚名 《乡镇论坛》2009,(12):21-21
他是苦孩子,出身穷苦,3岁死了爹.娘给人家洗衣服赚钱。所以,他知道自己应该分外努力。18岁那年。他以优异成绩考上大学。母亲为了给他凑足学费曾去卖过血,他装作不知道,怕刺伤母亲的心。他也瞒着母亲去卖过血,搬过石头磨破了手.卖过报纸嚷疼了嗓子.为的是让母亲减轻一些负担。大二的寒假.他回家,看到母亲正在寒冷的冬天里洗衣服.手都冻裂了。  相似文献   

7.
《乡镇论坛》2008,(33):23-23
同样是农民,但孙德泓的地里不种庄稼,尽种草。在不到5年时间里,他把野草卖得风生水起,开了公司,赚下了500多万元的财富;2007年底,他还把野草卖进了“鸟巢”。  相似文献   

8.
邵华 《审计月刊》2005,(12):48-48
我偶去扬州的西方寺。寺内有金农寄居处。扬州八怪诸家,金农是领衔人物。我对他深怀敬意。金农领异标新,艺术上追求古拙奇异,是另类。他好用秃笔,剪去笔尖,独创漆书,汉字在他笔下充满奇古之气。这住杰出的艺术大师,一生奔波,穷愁潦倒,晚年流落扬州,借宿扬州西方寺,鬻书卖画度日。  相似文献   

9.
看过申先生的作品都说他的字和画有特点,书法家海生不止一次的向我推介,并拿来申先生的作品让我看,我看后眼前顿时一亮。在中国书画人群中缺少的就是个性。从申先生的作品中我看到了这种个性。他的画,既有八大山人的浪漫,又有齐白石、  相似文献   

10.
明朝成化年间,民间有一位老画家,他的作品神韵十足,巧夺天工,在当时无人能及。他有一手绝活,就是画荷花,尤为出众,不知有多少达官显贵和富贾商人来登门求画,但是这位老画家不管他们出多少钱,就是不画荷花,所以他的“荷花神话”从没有人得到验证,因为民间没有一幅他画的荷花,都只是道听途说而已。  相似文献   

11.
以一胜三     
一次,一个美国画商看中了印度人带来的三幅画,印度人要价250美元,画商嫌贵不同意,因为当时一幅画一般只有卖到50到70美元。那位印度人就气冲冲地当面烧了其中的一幅,画商非常遗憾地问,剩下的两幅多少钱,印度人说还是250美元。画商又拒绝了。印度人又烧了第二幅画。这时,画商再也沉不住气了,说道:“你千万不要再烧了!”然而,讨价还价还在进行。画商又问,剩下的这一幅卖多少,印度人还是要250美元。画商说,一幅怎么卖三幅的钱,话音未落,印度人的价钱又涨到了500美元。最后,还是以500美元的价钱成交了。事后,有人问起烧画的…  相似文献   

12.
画外人生     
《东南置业》2010,(8):101-101
从前,有一位画家想画出一幅人人见了都喜欢的画。画毕,他拿到市场上去展出。画旁放了一支笔,并附上说明:每一位观赏者,如果认为此画有欠佳之笔,均可在画中作记号。晚上,画家取回了画,发现整个画面都涂满了记号——没有一笔一画不被指责。画家十分不快,对这次尝试深感失望。画家决定换一种方法去试试。  相似文献   

13.
不推而销     
丽达 《财会月刊》2011,(8):I0035-I0035
当—个推销员上门,你注定会看到以下的结果,他满脸笑容看得出无事不登三宝殿;他彬彬有礼但无礼地占据准客户的时间;他三句话不离本行,卖瓜自夸也不管人家信不信;他死缠活缠不到黄河心不死;他硬推强拉,你不签字不罢休。也难怪人们不喜欢推销员。  相似文献   

14.
倒过来试试     
有一位青年画家,因性格轻率、基本功不扎实,画出来的画摆在商店里总是无人问津。他看到大画家阿道夫·门采尔的画很受欢迎,便登门求教门采尔:“我画一幅画往往只用一天不到的时间,可为什么卖掉它却要等上整整一年?”  相似文献   

15.
《秘书工作》2012,(9):F0002-F0002
吴镇(公元1280年~1354年),字仲圭,号梅花道人,浙江嘉兴人。吴镇一生隐居未仕,以卖卜鬻画为生。工诗文书法,善画山水、梅花、竹石。山水画亦源于董源、巨然,长于用墨,多以水墨积染,具苍茫气象。  相似文献   

16.
《经营者》2008,(1):147-147
企业家语录:“不少民营企业因为熬不过冬天,而把房子卖了。其实他不知道,买他房子的人在第二天就迎来了春天。”  相似文献   

17.
美国的海曼曾是一个卖不出画的画家。当他画素描时,小小的橡皮容易滚落,又容易夹在纸物中间,常常为寻找而使人烦恼。海曼想出了一个主意,就是设法在铅笔的尾部装上一块橡皮。起初,是用线把橡皮固定,后来又改用  相似文献   

18.
【案情】张春是城郊农民,高中毕业后,自己到省城学得一手厨师手艺,在县城的饭店里当掌勺厨师,红案白案样样拿得出手。张春在村里也算是个能人,乡里乡亲有事都找他帮忙。1999年夏的一天,张春在家休息,家门前来了个人,说要把骑的摩托车卖给他。张春一看车很新,档次也高,心想这车一定来路不明,自己有车不需要。来人说:“你那么能干,买了再卖定能挣钱。”于是,张春拼命压价,以1600元买了价值万元的摩托车。后他又卖了这辆摩托。不久,消息传开来,同村庄的人以及邻村的人纷至沓来向他买车。后来,那个卖车的人也常来,来…  相似文献   

19.
1968年,他和妻子前往巴黎,妻子在咖啡馆和朋友畅聊,而他不太会法语,无法和她们交流,就那样无聊地呆着。一次,正巧来了一对母子,孩子举着粉红色的棉花糖,这温馨的一幕刺激了他的灵感,他当即寥寥数笔画了一个貌似棉花糖的小人儿。妻子看到后,也在桌布上画了一个,这样画着画着,桌布上都画满了。  相似文献   

20.
卫毅 《乡镇论坛》2009,(8):30-32
韩祖荣平时的工作就是在新发地批发市场卖豆浆和卸菜。春节前的一段时间里,韩祖荣既不去卖豆浆,也不去卸菜了,他每天所惦记的要务是:唱歌。“我决定好好练一个月,赌一把。”韩祖荣将赌注所押的事情是一山寨版春节联欢晚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