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魏加宁  刘祥东 《发展》2013,(1):31-32
"滞胀"之争不断升温传统经济学曾经认为,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不会同时出现。但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出现的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局面,打破了这一神话。中国就目前发展阶段而言,尚难以出现美国70年代那样的"滞胀"局面,但是,对于是否会出现"中国式滞胀",经济学界一直存在担忧。所谓"中国式滞胀",不同的经济学家有不同的看法。王建认为,当经济增长在8%以下、通货膨胀在8%以上,就应当算作是"中国式滞胀"。而厉以宁则认为,只要经济增长在6%以下,通货膨胀在4%以上,就应当算作是"中国式滞胀"。  相似文献   

2.
古代中国一直是以农业为主的大国,从汉代一直到明代人均粮食产量都在递增,而到清代开始下降。尽管经历了"康乾盛世",但是清朝的人均粮食产量一直没有超过前朝的水平。索罗模型主要是阐述在一个经济体内,资金存量的增加、劳动力数量的提升和技术发展这三者之间互相影响,同时又是怎样作用于一国的经济产品和经济服务的总产出数。文章结合索罗模型,选取了我国古代封建经济相当发达的一个时期——唐朝,与清朝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对比,通过劳动力和土地资本来解释清朝人均粮食产量低下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中国合作经济》2013,(5):25-27
苏毅中农立华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他,带领着国内农药流通领域的"国家队",以服务"三农"为己任,凭借超前的经营理念和先进的管理模式,企业业务快速增长,并在"新网工程"建设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经营安全、高效、低毒、环保型农化产品"是他们一直秉承的理念,全力打造"中国农资"品牌是他们一直坚持的动力,为合作社社员提供放心、实惠的农化产品和服务是他们一直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工业一直被称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衡阳市历来是湖南工业基地,也是中国老工业基地之一,工业基础雄厚。近年来,衡阳市委、市政府一直注重工业经济的发展,且在2017年,衡阳市正式获批纳入长株潭"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对标"中国制造2025",文章使用SWOT模型分析法,详细分析衡阳市当前面临的各种主要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并据此提出工业经济发展战略选择和路径建议。  相似文献   

5.
"世界第三大进口国,进口规模25年扩大了32倍",这应该是令所有中国人欢欣鼓舞的数字。然而,增长不应该只是数量的简单叠加,增长也应该是质量的不断提高。中国的进口贸易在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却并没有实现规模经济的同步增长,尤为重要的是,中国在进口策略、原料进口、技术进口、资本进口等重要方面,长期以来一直处于近乎被"绑架"的状态。这似乎是一个骇人听闻的命题。但是,在贸易高增长条件下,认真审视进口贸易的被"绑架"命题,不仅是提高中国进  相似文献   

6.
忆木 《中国西部》2010,(12):20-25
<正>内蒙古发力打造"宁蒙沿黄经济增长区",复兴北方"草原丝绸之路",同构中国经济"第八增长极"。《中国西部》:几个月前闭幕的内蒙古西部盟市经济会议特别提出,打造以呼、包、鄂为核心沿黄沿交通干线经济重点发展的"西内蒙经济区"。这个适应区域发展的新格局,对于构筑中国西部经济新的增长极、提升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发展水平和区域竞争力有哪些意义?  相似文献   

7.
"加工贸易不是贸易,而是一种特殊的生产方式",这是我们一直以来的主张。因为,虽然加工贸易过程中表达出货品的进口和出口,但实际上,在订单的作用下,货权始终在购买者一方,而非加工者一方。就是说,进出口过程中,并未发生货权的变化。所以,我们一直主张"计算各国间贸易是否平衡",应当剔除加工贸易形成的刚性顺差(加工费)。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周刊》2015,(13):74-75
自习近平主席于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的伟大构想后,中国经济发展迎来了新的起点和契机。"一带一路"的实质是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时代主题,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在这一思路的推动下,中国与沿线各国在交通基础设施、贸易与投资、能源合作、区域一体化、人民币国际化等领域,迎来共创共享的新时代。"一带一路",发展是关键从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客车业一直是其海外市场成长的典范所在。  相似文献   

9.
魏婕  李勇 《山东经济》2013,(1):24-29
中国经济多年持续的高增长造就了所谓的"中国奇迹",对于这种"奇迹"的真实图景探讨尤为激烈,而这一问题归根结底在于对过去中国经济增长机制的解释和判断。面对新的情景和发展阶段,未来机制转型是关键。对寻求中国经济增长机制的基本逻辑思考有助于在下一步的改革中找寻到合理的发展战略及增长机制,并最终超越东亚模式和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进入21世纪,我国沿海城市国际化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其标志是2001年10月间由建设部主持审定的"大北京规划",明确地提出要把北京建设成为"世界级城市"."世界级城市"这一术语第一次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1年后上海也提出要建设"世界城市",代替了上个世纪90年代"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提法.我国沿海城市国际化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深圳在其"八·五"计划中就提出了要把深圳建设成为"国际性城市",这在我国城市化发展史上当属首创,从那时以来一直作为深圳发展的指导思想.据报导,今年初,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考察深圳时指出深圳要建成"国际化城市",肯定了深圳的既定目标,这个目标尚未实现,仍在"化"的过程中,这就要很好地努力.让人感兴趣的问题是:深圳如何在建设综合性特区中向"国际性城市"发展?有何规律性?本文仅从深圳区市一体这个角度试作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