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出口贸易如何促进经济增长?--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将出口贸易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分为出口部门自身相对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和出口部门对非出口部门的技术外溢两类,来考察出口贸易如何通过影响全要素生产率来促进我国经济增长。以出口内生技术进步的增长模型为基础,本文结果表明,出口贸易主要通过对非出口部门的技术外溢来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然而出口部门相对要素生产率优势对增长效应并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由于我国目前人力资本积累程度不高,因此导致出口贸易未能与人力资本充分结合共同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
中国出口贸易不仅包括一般贸易还包括加工贸易,这两类不同的贸易行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差异。文章将出口分为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和其他贸易,运用差分GMM方法分别研究它们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不同影响。研究发现,一般贸易和其他贸易显著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而加工贸易阻碍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应该更加重视一般贸易出口,充分利用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带动经济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3.
中国出口贸易不仅包括一般贸易还包括加工贸易,这两类不同的贸易行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差异。文章将出口分为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和其他贸易,运用差分GMM方法分别研究它们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不同影响。研究发现,一般贸易和其他贸易显著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而加工贸易阻碍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应该更加重视一般贸易出口,充分利用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带动经济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1998~2007年中国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使用OP法估算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通过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分布特点的深入研究,分析我国制造业要素配置效率的状况:2001年入世后,中国进入了全面快速的贸易自由化阶段,短期通过企业的退出和进入机制促进了要素在制造业行业内、企业间快速自由流动,要素配置效率提高,由此促进生产率提高。但是长期来看,贸易自由化没有促进要素配置效率的明显提高,有些行业甚至出现倒退。国有企业的生产率最低,主要原因在于国有企业要素配置效率最低,民营企业生产率居中,要素配置效率却是最高的,再次证实了民营经济是我国最为活跃的经济主体。出口企业比非出口企业有更高效的要素配置效率,因而生产率高于非出口企业,这跟Melitz(2003)的理论预期是一致的,不存在"生产率悖论"的现象。从东中西区域看,东部地区企业生产率均值最高,要素配置效率也最高,但区域之间的差距正在缩小。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1998~2007年中国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使用OP法估算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通过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分布特点的深入研究,分析我国制造业要素配置效率的状况:2001年入世后,中国进入了全面快速的贸易自由化阶段,短期通过企业的退出和进入机制促进了要素在制造业行业内、企业间快速自由流动,要素配置效率提高,由此促进生产率提高。但是长期来看,贸易自由化没有促进要素配置效率的明显提高,有些行业甚至出现倒退。国有企业的生产率最低,主要原因在于国有企业要素配置效率最低,民营企业生产率居中,要素配置效率却是最高的,再次证实了民营经济是我国最为活跃的经济主体。出口企业比非出口企业有更高效的要素配置效率,因而生产率高于非出口企业,这跟Melitz(2003)的理论预期是一致的,不存在“生产率悖论”的现象。从东中西区域看,东部地区企业生产率均值最高,要素配置效率也最高,但区域之间的差距正在缩小。  相似文献   

6.
陈浩  罗力菲 《改革》2023,(5):105-123
要素在区域空间的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保障。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使用2010—2019年京津冀区域内城市和周边参照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系统考察区域协同发展政策对要素流动与配置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区域协同发展政策具有显著的要素流动促进效应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应,与对照组相比,京津冀区域内城市的要素流强度和全要素生产率经历了更高水平的增长,基于多种方法和策略的再检验佐证了增长效应的稳健性;比较不同类型城市的政策效应发现,区域协同发展政策对中心城市、功能转移城市和轴带发展城市的要素流动促进效应更强,城市规模较小、科技水平较低、基础设施不完善会掣肘区域协同发展政策的推进;区域协同发展政策通过资源高效配置、规模报酬递增与前沿技术进步三条路径,推动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应加大区域协同发展政策的实施力度,探索建立城市群全域要素流动的机制,促进生产要素空间配置优化,推进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形成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新增长理论框架下,通过一个用贸易开放度和人力资本内生化全要素生产率的估计模型,分析了人力资本在生产函数中的作用及贸易开放度和人力资本积累水平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积累有助于提高物质资本的利用率,人力资本积累水平的提高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加直接,它主要通过影响全要素生产率而作用于经济增长。贸易开放度主要是通过影响人力资本的积累水平而影响全要素生产率,贸易开放度和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在东中西部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白积洋 《科学决策》2011,(11):34-64
文章基于Melitz理论模型,通过引入产业集聚变量,分析了贸易开放与贸易封闭条件下产业集聚对均衡生产率的影响,并使用非线性的门槛回归方法对不同贸易开放条件下产业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以及产业集聚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具体渠道(技术进步、技术效率)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产业集聚水平的提高对要素生产率的贡献与一国所处的外部经济环境有关。在我国产业集聚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过程中,有贸易开放的门槛效应的存在,只有在贸易开放水平达到一定阶段之后,产业集聚才会推动全要素生产率的显著提高。在不同省际间,不但产业集聚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效应大小有所差异,其具体作用渠道也有所不同。在贸易开放水平较高的省份,虽然产业集聚在推动技术进步上的作用十分明显,但其却限制了技术效率的提高,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推动技术进步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全要素生产率(TFP)是经济增长内在动力研究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其中,贸易开放度、人力资本积累水平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研究的重点问题。就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来看,国内外文献主要从贸易开放度对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影响、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作用以及贸易开放度和人力资本如何共同作用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虽然贸易结构变化促进经济增长的途径主要表现在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上,但是在一国不同发展阶段,通过两途径影响经济增长的作用表现不同。本文建立VAR模型考察了我国贸易结构变化在促进经济增长途径上的差异,分析发现:2002年前贸易结构变化通过资本积累促进了经济增长,2002年后该效应为负;2002年前贸易结构变化通过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增长作用弹性为负值,2002年后变为正值,说明我国贸易结构促进经济增长途径已由资本积累转变为技术进步;将贸易结构与人力资本做交叉后的实证分析发现,贸易结构在2002年后不仅为正,而且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增长了一倍,说明我国贸易结构升级空间极大;即便如此,我国贸易部门比非贸易品部门的全要素生产率仍同世界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相差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