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审计师辞聘是审计师的主动辞职行为,对市场及投资者决策具有重要的信息含量.在我国,虽然证监会对上市公司及时向社会披露更换审计师的信息并说明引起审计师变更的原因做出了制度层面的规定,但我国上市公司披露审计师变更原因的比例并不高.尤其是发生审计师辞聘的公司,在年报中披露审计师辞聘信息并如实反映辞聘原因的情况更为鲜见.这给投资者以及监管部门了解在具备执行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的审计师(以下简称证券资格注册会计师)辞聘行为增加了难度.此外,对于非上市公司,目前尚未有明确的法律规定要求其对外公开披露审计师辞聘事件,对于在未获得执行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的审计师(以下简称非证券资格注册会计师)辞聘行为也是无从了解.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证券资格注册会计师及非证券资格注册会计师辞聘的影响因素,探讨这些因素对这两类注册会计师的影响差异,以期为监管者及投资者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审计师变更与审计质量:一个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建立股东、管理层和审计师三方参与的两委托人-单代理人博弈模型,研究了固定审计费用下不同审计师变更方式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审计师强制性单期变更与审计师强制性定期变更下,审计师与管理层之间的合谋将导致严重的财务舞弊;而在审计师自愿性变更下,股东可以利用解聘现任审计师这一威胁来阻止审计师和管理层之间的合谋,使得审计师和管理层的最优策略均为真实披露公司的盈余信息,并发表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审计师特征视角考察不同类型的上市公司在变更审计师后选择的继任审计师是否具有系统性差异,以此揭示上市公司变更审计师的真实动因.研究结论表明,在上市公司掌握主导权的审计市场中,上市公司有"预谋"的解聘审计师是为选择特定类型的会计师事务所做准备,这是利益驱使的结果,是上市公司自利动机的体现.本文为国有股减持和"大小非"解禁等政策的实施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审计报告改革旨在降低传统审计报告的模板化问题,提高审计报告的沟通价值和审计工作的透明度。本文从审计师变更的视角考察了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模板化问题。研究发现,审计师变更可以减弱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模板化;进一步机制检验发现,审计投入的提高、关键审计事项披露信息量的增加是审计师变更降低关键审计事项模板化披露的作用机制;当业务负责人、非“四大”背景的审计师发生变更以及企业外部分析师跟踪数较低时,审计师变更对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模板化的降低效应更加明显;此外,审计师变更通过降低关键审计事项的模板化披露减少了企业的财务重述,同时带来了积极的市场反应。本文不仅丰富了审计师变更和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相关研究,也为监管部门进一步提升审计报告改革长期效果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2008-2013年A股上市公司为对象,考察审计师对真实盈余管理的认知。具体探讨:审计师能否识别真实盈余管理;审计师对真实盈余管理客户的辞聘或保留决策选择;以及审计师应对真实盈余管理带来风险的策略等三个问题。研究表明,审计师能够识别真实盈余管理,并将真实盈余管理作为风险因素在审计定价决策中加以考虑;会计师事务所对真实盈余管理带来的风险现阶段整体可控,事务所倾向于采取客户保留决策;事务所主要通过审计师付出额外的努力和更换审计团队两种策略来降低审计风险。本文的研究结果为理解审计师对真实盈余管理的认知提供了直接的经验证据,对于从审计角度强化真实盈余管理的监管提供了政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参照西方发达证券市场的相关信息披露制度,审计师变更应披露的实质性信息应包括在向证券监管部门以及市场披露的有关公告中明确审计师变更的发起方,披露变更前最近两个会计年度与前任审计师存在的意见分歧、意见分歧对会计报表的影响、前任审计师对变更事实的说明或意见申述以及客户与后任审计师的咨询商洽情况等。  相似文献   

7.
审计师更换时机对年报及时性和审计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上市公司出于不同的动机,选择在不同的时间进行审计师更换,因而对年报的及时性和审计质量产生了不同影响。本研究发现,较晚更换审计师的上市公司,相对于较早更换审计师的上市公司,不仅其财务报告的及时性显著较差,而且审计质量也明显较低。  相似文献   

8.
审计师变更能否给当期财务报表审计带来“新视角”进而改善审计质量一直是审计理论实证研究的难点。基于关键审计事项(CAM)披露的文本信息,本文实证考察了审计师变更的“新视角”效应。研究发现,审计师变更显著降低了公司本期CAM与上期的纵向文本相似度。相比重新上任,完全履新的审计师变更降低程度更大;“换师换所”和“换师不换所”均具有降低作用,但前者影响更大;相比只变更项目合伙人或经理,两者同时变更的降低作用最大;而且,降低作用主要集中于行业专长审计师。最后发现,变更公司CAM纵向相似度越低,审计投入越多、审计质量越高、信息有用性越强。研究拓展了审计师变更和CAM披露文献,为审计师轮换制度与新版审计报告准则实施提供了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2001~2003年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发现:审计师变更与公司可操纵应计利润的增长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且两者关系在不同年度、不同前期审计意见的情况下有所不同.这表明,一方面审计师变更影响到后任审计师的独立性,即公司能够通过更换审计师实现盈余管理的目标;另一方面,对前期非标审计意见的公司,审计师采取了较为谨慎的做法,且伴随着监管政策的逐渐强化,后任审计师的独立性逐年提高.  相似文献   

10.
证券市场中的审计师变更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审计师变更的动因、信息披露、市场反应等,有助于分析特定审计服务市场的特征,并为监管部门、投资者和审计职业界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本文分析了有关发达证券市场审计师变更文献的观点、经验发现与结论,提出了我国开展相关研究的初步想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考察年报语调管理对审计师披露应对的影响。研究发现,客户年报语调越积极,审计师在关键审计事项披露中采用更多负面词汇,从而导致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语调更消极。在稳健性与内生性处理后,上述语调反转现象依然显著。进一步分析中,横截面测试表明在年报语调管理动机越强、审计师披露压力越大时,关键审计事项语调反转更为激烈;经济后果研究则发现,审计师对年报语调管理的披露应对降低了语调管理公司的股价崩盘风险。本文拓展了关键审计事项披露语调的研究,表明关键审计事项披露中蕴藏着丰富的信息含量。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企业陷入诉讼纠纷后变更审计师购买审计意见的行为后果进行考察,研究发现,后任审计师能充分关注客户诉讼事件带来的审计风险,对审计意见购买行为进行抵制,不清洁审计意见的出具概率增加,审计意见并没有改善.进一步区分审计师变更方向后,结果显示升级、平级和降级变更审计师均不能改善审计意见.本文结论表明当前审计市场监管,对审计...  相似文献   

13.
本文发现一些上市公司前后任会计师事务所披露的变更原因存在较大差异。这一现象也引起了中注协等机构的关注,并为此专门发布约谈公告。为此,我们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投资者认为35%的前后任披露的事务所变更原因存在程度不一的不一致现象;(2)前后任事务所中无"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时,其前后任审计师披露的原因更可能不一致;(3)对披露原因不一致的现象,投资者予以消极反应,表现在更倾向卖出股票;(4)披露原因不一致较大概率伴随着下一期较差的财务报告质量。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国内外有关审计师变更与审计质量的经验文献做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回顾。总的看来,已有的文献主要从审计师变更与审计意见购买、审计任期与盈余质量以及审计师变更与盈余质量三个方面来考察审计师变更对审计质量的影响,但并未取得一致性的研究结论。本文在对相关文献综述的基础上从多维度计量盈余质量和结合中国特殊的制度背景两个方面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初始审计的定价折扣具有重要的与审计独立性相关的公共政策含义。本文基于DeAngelo(1981)和Dye(1991)关于初始审计定价折扣的竞争性理论预期,利用2002——2004年我国审计市场的数据对初始审计的定价行为与特征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实证考察。经验结果支持中国证监会关于审计费用的强制性公开披露政策,准租金和低价折扣引起的潜在的审计独立性问题会随着审计费用的公开披露而得到消除或减轻。本文还具有重要的监管含义:对审计师变更的监管应着重关注那些大型上市公司在小型会计师事务所之间进行变更的行为。  相似文献   

16.
监管政策、审计师变更与后任审计师谨慎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我国2001~2002年出台的相关审计监管政策为例,讨论审计监管对审计师变更和后任审计师谨慎性的影响。由于证监会2001年发布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4号—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及其涉及事项的处理》(以下简称14号文)增强了非标审计意见之于上市公司的不利后果,因此可能推动了机会主义审计师变更的增加。我们发现,在14号文出台后,前期非标审计意见同审计师变更的正相关关系变得更为紧密,且大所向小所的审计师变更频率显著上升。但是,没有证据表明,相比于未变更公司而言,变更公司的后续审计意见改善程度更高。并且,在2000~2002年,后任审计师针对变更公司的谨慎性有逐渐增强的趋势,这意味着2002年中注协关于审计师变更的监管政策可能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新证券法的颁布和实施进一步夯实了审计师的法律责任,新审计准则要求审计师在审计报告中披露关键审计事项信息。在新的法律背景下,注册会计师是否会采取选择性披露以规避法律风险,从而抵消新准则实施效果,受到社会关注。本文通过实验研究方法,从审计师视角对不同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情形下审计师法律责任判定进行了检测。研究表明:披露相关关键审计事项下审计师法律责任最小,因而披露相关关键审计事项可以起到诉讼保护的作用,新报告准则能够敦促审计师为减轻法律责任而勤勉尽责;针对不同报表项目的会计准则弹性差异,审计师感知的法律责任与会计准则弹性的关系并不显著,因而不支持外界对审计师为规避法律责任进行选择性信息披露的猜疑。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2013~2015年经过删选的A股6800家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媒体关注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方式选择的影响。结果发现,媒体关注与企业的盈余管理方式的选择存在相关性,即企业受到的媒体关注越高,越倾向于选择隐性化程度较高的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方式。进一步研究发现,尤其当企业存在负面媒体关注时,随着媒体报道的增多,企业更倾向于使用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文章丰富了企业盈余管理方式选择方面的相关文献,并为审计师和监督者应更加关注哪种盈余管理方式提供了新的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19.
现有文献对分行业信息披露监管如何影响上市公司审计决策关注较少,本文利用分批次发布行业信息披露指引这一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从审计定价角度探究审计师对分行业信息披露监管的反应。研究发现:行业信息披露指引的发布显著提高了样本公司的审计费用,同时,机制检验表明,该监管政策增加了审计师的审计风险和审计投入,为“分行业信息披露监管→增加监管风险→提高审计定价”的作用路径提供了有力证据。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产权性质、所处的制度环境及分析师关注在分行业信息披露监管对审计师的溢出效应中发挥了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审计意见购买是学术界和监管部门都十分关注的话题,但以往研究多以单个上市公司为对象来研究审计师变更和审计意见购买,且国内外的经验研究一直未得到一致的结论。考虑到在新兴市场国家,企业集团是主要的企业组织形式,本文以企业集团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发现审计师对集团内任何一家上市公司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可能导致集团内多家上市公司变更该事务所的审计业务;企业集团通过变更事务所能够实现审计意见改善。此外,变更对象不同,变更后果也不同,首次审计该集团业务的审计师更容易屈服于集团,更容易被收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