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进入“十二五”时期,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和发展环境发生了重要变化,形势将更加复杂、多变,对粮食安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在客观上为中国特色粮食安全思想的发展与创新提供了现实背案。为了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需要对我国的粮食安全观进行梳理,形成适应当前国内经济社会形势的新粮食安全观。  相似文献   

2.
1974年11月以来,联合国粮农组织第一次提出粮食安全概念,35年来粮食安全的概念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许多粮食安全概念已经过时,应确立新的粮食安全概念,同时将粮食安全分为粮食安全、粮食比较安全、粮食不安全、粮食危机,相对应为无警、轻警、中警、重警和巨警。  相似文献   

3.
一、传统的粮食安全概念已经不能适应农业发展新阶段的需要现在国际上通用的“粮食安全”一词,是1974年11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在罗马召开的第一次粮食首脑会议上提出的。当时的世界粮食形势十分严峻,1972年世界谷物库存1.75亿吨,而占世界人口约3/4的发展中国家只有5400万吨,仅占31%;世界粮食库存量只占消费量的14%。1973、1974年世界谷物库存分别占消费量的15%和14%。这次会议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召开的。会议通过了《消除饥饿和营养不良的罗马宣言》和《世界粮食安全国际约定》,第一次提出了“粮…  相似文献   

4.
中国目前的通货膨胀属于农产品恢复性、结构性通货膨胀,是在中国粮食增产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有利于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国家已采取调节粮食供求平衡稳定粮食价格的宏观政策、近期内不会给中国造成粮食危险,但从石油价格上升、人口增加、耕地减少和农业基础不稳固等多方面原因的存在,我们不能忽视对粮食安全问题的警惕。  相似文献   

5.
1 确立和谐社会条件下的粮食安全观需要考虑的因素 1.1 国际因素国际因素对粮食安全的影响更多是体现为粮食的外贸依存系数。所谓粮食的外贸依存系数,是指年度内一个国家粮食需求出现缺口或富余时, 假定缺口(富余)量全由进口(出口)量来实现,粮食进口(出口)量占粮食总需求量的比例。建国以来,中国的  相似文献   

6.
国情粮情的改变对粮食安全提出更高要求,推动传统粮食安全观转变。然而,同以构建更符合中国国情的粮食安全观为目标,最终确立的新粮食安全观选择性采纳了理论界的部分成果,与理论期待在内涵和功能上仍有较大差距。基于相关文献研究,本文梳理了粮食安全观转变的理论探索与现实偏差,并探究了粮食安全观选择性转变的内在逻辑,进而为构建更加高效可行的粮食安全观提供思路。研究发现,立足供给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限制了决策层对更合理粮食安全观调整方案的采纳。在不改变供给主导型粮食安全保障框架下,通过构建双重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可有效缓解阻碍粮食安全观完善的诸多限制,让转变后的粮食安全观在粮食安全保障指导方面发挥更大效用。  相似文献   

7.
2004年3月和11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先后到江苏蒋巷村调研考察、两位国家主要领导从春种到秋收不到一年内,到同一个村子考察,这在全国还不多见.  相似文献   

8.
作为重要战略性物资的粮食,怎么重视都不过分,时时刻刻都要确立以我为主的粮食安全观。  相似文献   

9.
树立农业发展新阶段新的粮食安全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我国粮食供求关系发生的阶段性变化、农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和加入WTO的新形势,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具体内涵进行探讨,并提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对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明显,由此引发的自然灾害也越来越频繁,波及的范围越来越广,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越来越严重,从而使人们产生越来越强烈的危机感,于是也更加关注粮食安全问题。尽管粮食安全作为一个经济学上的概念被提出来是近几十年的事情,  相似文献   

11.
用新的粮食安全观看待当前的粮食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以来,我国粮食价格持续上涨,分析其原因主要有:首先.农业结构调整一方面引起粮食播种面积大幅度的下降,从1998年到2002年,全国粮食的播种面积减少了14846万亩,由此使粮食的生产产量减少了870亿斤,占粮食减产总量的78.8%。  相似文献   

12.
洪涛 《粮食经济研究》2004,(6):F003-F003,64
南京经济学院副教授吴志华博士等人的学术专著《中国粮食安全与成本优化研究》,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了,这是近年来出版的对粮食研究具有较深研究水平的一个研究成果。专著从粮食安全的理论与实践的角度创新了粮食安全的概念,提出了中国粮食安全与成本优化的基本主张——以合理成本谋求粮食安全,适应WTO客观要求的粮食安全观。论著主要包括7个方面的创新内容:  相似文献   

13.
矛盾论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法则,有重要的当代价值。文章运用矛盾论分析国家粮食安全形势,把握粮食安全中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根据主要矛盾的差异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家粮食安全形势演变划分为三个阶段,分析了演变过程中三个方面的"变与不变"。最后对"十四五"时期国家粮食安全重点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一 在世间万千经济事物中,无不需要保持结构平衡。原有结构一旦打破,就需要实现新的结构平衡。“平衡——不平衡——再平衡”,可说是治经理财的普遍规律。粮食经济,也不能例外。 长期以来,人们已注意努力实现粮食的结构平衡。  相似文献   

15.
“粮食安全”概念经过近30年的延伸和发展,应包括国家粮食安全、家庭粮食安全、粮食营养安全、可持续粮食安全。国家粮食安全,是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为奠定世界粮食安全的基础、促进以确保粮食供应为重点的各国粮食安全而提出来的。80年代开始,联合国粮农组织又强调,在国家拥有粮源、保障粮食充足供应的同时,还要保障“每一个家庭都有获得粮食的能力”。这样,粮食安全的概念出现了第一次延伸,  相似文献   

16.
树立科学发展观 构筑我国粮食安全长效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3年年底以来出现的我国粮食市场不稳定是近年来粮食生产增长缓慢、出口增加、库存减少、体制不顺以及多种非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国的粮食安全体系已经进入逐步完善时期。在这一时期,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统筹粮食供求各要素,提高宏观调控能力;统筹生产力各要素,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统筹区域发展,提高主产区粮食供应能力;统筹粮食进出口,提高对外开放能力;统筹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提高粮农获利能力;统筹发展与改革,提高体制的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7.
粮食金融化是目前威胁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文章利用文献分析的方法,对粮食安全与粮食金融化的含义进行界定,阐述基于粮食金融化视角下,中国面临的粮食安全问题。并从粮食生产收益降低、经济运行使宏微观风险增加、粮食生产分散、粮食企业过度集中及粮食的价格受到流动性与供需因素的双重影响等方面分析了粮食金融化背景下威胁粮食安全的重要原因。据此,提出了推进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实现粮食集约化生产;加强国际粮食贸易合作;加强市场信息化建设,培养专业化人才;大力培育粮食龙头企业,进一步完善粮食主产区补贴制度;完善金融支持体系,确保粮食价格稳定;不断开发粮食期货品种,增加套期保值功能等6项对策意见,以应对粮食金融化带来的风险,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18.
亟待更新的粮食安全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2003年粮食减产和以粮食为代表的农产品涨价,引发了对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不同认识,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争论。如何清醒地认识我国粮食形势,进而树立崭新的粮食安全观,完善国家粮食储备制度,为我国经济发展奠定全面的保障,将不仅仅是一个见仁见智的学术问题。本刊发表此文,旨在介绍不同的观点,以引发更多的人去思考、研究中国粮食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9.
粮食金融化已成为威胁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论文分别从粮食生产、粮食流通、粮食贸易和粮食收益等方面分析了粮食金融化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据此,政府应加快土地流转制度改革,积极开发粮食期货品种,强化我国粮食金融政策,加大市场调节力度,加强国际粮食贸易合作,以化解粮食金融化的不利影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20.
近2年国际粮价大涨,世界粮食储备降到了30年来的最低点,粮价持续飞涨已在30多个国家诱发粮食危机,甚至损害了经济增长并危及政治安全。中国应正确认识粮食安全问题,同时有效的建立预警机制,将各种不利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将为打赢“粮食安全”保卫战增加胜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