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益、救济性捐赠税前扣除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现行税法在公益、救济性捐赠方面存在着公益、救济性捐赠的税前扣除优惠政策,多数是通过部门规章来规范;公益、救济性捐赠的用途范围较窄、税前扣除的比例悬殊、计算基数不一致;违背税法的公平原则等缺陷。在即将合并的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法的设计中应予以完善,主要是:按照国际通例,结合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来规范内、外资企业(纳税人)的公益、救济性捐赠行为,在税法中明确规定纳税人可以享受税收优惠待遇的接受捐赠的非营利组织的资格和拓宽税法中关于“公益事业”的范围;统一捐赠的扣除比例并允许向后结转。  相似文献   

2.
公益捐赠税收政策对于一个国家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对我国的公益捐赠税收改革进行梳理,指出税收政策的不足进行评价,并试图提出今后的改革方向和技术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杜佳民 《经济论坛》2005,(18):81-82
公益、救济性捐赠,是指纳税人通过中国境内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教育、民政等公益事业和遭受自然灾害地区、贫困地区的捐赠。我国现行《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规定,纳税人(金融保险业除外)用于公益、救济性的捐赠,在年度应纳税所得额3%以内的部分,准予税前扣除;金融、保险企业用于公益、救济性的捐赠支出在不超过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1.5%的标准以内的可以据实扣除,超过部分不予扣除。  相似文献   

4.
钟琳 《经济师》2007,(9):251-251,259
文章通过分析公益、救济性捐赠所得税减免政策,对我国税法规定的公益、救济性捐赠所得税前扣除比例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履行社会责任已逐渐成为企业的一种趋势。企业捐赠作为一项社会公益事业,理应得到国家在税收制度上的激励。我国税制在给予企业公益性捐赠可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的优惠的同时,对捐赠投向、捐赠方式和程序、捐赠扣除额度等进行了规定。这些规定对激励企业公益性捐赠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缺陷。着力健全企业公益性捐赠税收优惠政策激励机制,必须大力宣传对于企业公益捐赠的税收优惠政策、完善捐赠税前扣除的配套规定、健全捐赠方享受优惠的受赠机构体系、协调分税制下中央和地方的利益冲突、充分保障纳税人权利、大力发展民间公益性组织。  相似文献   

6.
爱心捐赠还要涉及税收,尤其是在倾全国之力支持汶川地震的大背景下,颇显揪心,烦心。笔者从事税务管理工作也有这样的感觉,此时此刻就应该特事特办,税也是用之于民,捐赠也是用之于民,捐赠就应该免税。例如“非典”期间,向防治“非典”捐赠允许据实扣除,相关“非典”物资免征增值税,相关“非典”运输免征营业税等。  相似文献   

7.
进一步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改革费用扣除内容。实行限额扣除与据实扣除相结合的方法,在限额扣除的基础上,增加据实扣除的方式。考虑我国医疗、住房、养老等制度的现状,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需要增加的具体项目可以包括医疗费用、家庭住房抵押贷款利息、老人赡养费、公益救济性捐赠、教育培训费支出等。如医疗费用按纳税人在医疗保险以外支付的医疗费用依据相关凭证扣除;对纳税人普  相似文献   

8.
5·12汶川大地震的社会捐赠,因其捐赠主体范围广、捐赠额度大,受到社会各界的空前关注,也对我国现行社会捐赠制度设计进行了整体透视.在慈善事业相关立法、慈善组织管理体制、税收政策等诸多制度性缺陷充分显现的同时,慈善组织的公信力也面临着严峻考验.本文从完善社会捐赠相关立法、改变政府在慈善事业中的主导地位、建立慈善组织的评价、监督与信息披露机制,以及规范社会捐赠的税收政策等方面,提出了激励与保护社会捐赠,促进我国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5·12汶川大地震的社会捐赠,因其捐赠主体范围广、捐赠额度大,受到社会各界的空前关注,也对我国现行社会捐赠制度设计进行了整体透视。在慈善事业相关立法、慈善组织管理体制、税收政策等诸多制度性缺陷充分显现的同时,慈善组织的公信力也面临着严峻考验。本文从完善社会捐赠相关立法、改变政府在慈善事业中的主导地位、建立慈善组织的评价、监督与信息披露机制,以及规范社会捐赠的税收政策等方面,提出了激励与保护社会捐赠,促进我国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繁荣,中国传统的慈善价值观正在恢复和光大,传统美德如乐善好施等,正在社会中逐步得到弘扬和普及。通过互助解决问题、人道关怀体现自我社会价值等开始成为人们新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慈善活动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式。在我国,企业慈善活动是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柱,对于组织市场和社会资源、调节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讲,慈善事业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有益补充。从慈善活动和慈善捐赠的主体来看,现代慈善事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企业参与力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慈善事业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法律体系的不完备、文化观念上的错位、制度体系上的疏漏,造成了我国慈善组织虽数目众多,却作用不大且缺乏独立性;慈善观念淡漠;捐赠行为混乱且缺乏监管等现象.因此,应从完善慈善事业立法,健全慈善事业发展机制,培养慈善意识入手,发展我国的慈善事业,发挥其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应有价值.  相似文献   

12.
我国公益信托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慈善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公益信托在我国至今仍基本处于萌芽状态,应从公益信托的运作机制入手完善相应的配套制度,加强对公益信托理念的宣传,促进公益信托在我国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公益捐赠会计处理的法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三十年,捐赠的法理念与实践发生了深刻变化。伴随着我国近年来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和社会财富的两极分化,公益捐赠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日益凸现。以传统的实践性法律行为赠与理论支撑的公益捐赠会计处理以及税收制度与当代公益捐赠事业的发展不相适应。基于法经济学研究的视角,进行公益捐赠与普通赠与二元区分,完善权责发生制为中心的公益捐赠会计核算与税收政策,对国家的和谐治理以及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等都具有理论与实践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4.
沈刚 《经济》2012,(4):26
“自首次提出慈善立法的建议以来,关于规范我国慈善事业早已不是新鲜的话题.但我国慈善组织发育时间短,慈善组织的劝募能力、策划慈善项目的能力以及社会公信度、社会美誉度等有待提高,而这些又是对慈善组织的发展是非常关键的.”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慈善总会副会长周森表示. 周森认为,虽然早在1999年我国就出台了《公益事业捐赠法》,但是在2008年的巨大自然灾害捐款热潮中,不难发现公益事业捐赠法调整的范围较窄,只是一般意义上的捐赠法律关系,对于慈善机构的法律地位、如何规范等缺乏专门的法律调整.这就使慈善事业很难在这样的法律环境和条件下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5.
《经济师》2013,(7)
我国目前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忽略了家庭开支,造成税负不公平。新加坡个人所得税税前可扣除的费用分为自动扣除部分和通过申请才能扣除的部分,以及可获得双倍扣除额的捐款。新加坡个人所得税费用制度的特色在于家庭成员同住赡养扣除,而我国个人所得税法中并无这方面的内容规定。为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费用制度,应借鉴新加坡相应规定,增加我国对退休人员、残障者的个人所得费用扣除的"倾斜"规定的可操作性,明确将自愿存入的公积金纳入免税范围,实行家庭成员同住赡养扣除,给予"双倍扣除额"鼓励捐款。  相似文献   

16.
慈善事业发展为政府社会保障起着重要的补充作用。文章根据2006年国家统计局数据,指出浙江省政府主导的公益慈善事业已排名全国第一位。数据表明:浙江公众参与慈善筹资并不注重彩票的博彩获利性;与广东省相比,在公益慈善事业发展中浙江地方政府拥有良好信用并起到了主导作用。为了保持这一优势,加强监督和保持透明度是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7.
刘娟 《当代经济》2014,(24):38-39
社区养老在我国转型期养老服务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现实发展面临着一系列困境,需要依赖多元社会支持网络的构建与完善.本文从慈善事业与社区养老的定义与特点、从社会网络嵌入视角与社会效能视角上分别分析了两者的内在契合性,强调积极利用慈善事业促进社区养老发展具有可行性.并阐述了慈善事业作为社区养老支持网络中的重要资源,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慈善组织服务、实施慈善捐赠补充社区养老服务资金等途径介入社区养老事务,促进社区养老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肖强 《当代经济》2009,(16):152-153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在国外已有了较大的发展.根据社会责任理论分析,公益捐赠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方式,是实现企业局部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长期决策与短期决策相统一的重要渠道,是企业实现自身发展的重要战略,因此,企业公益捐赠是完全符合社会责任理论的企业行为.  相似文献   

19.
谭静  胡真真 《时代经贸》2013,(4):148-148
慈善基金会起源于欧洲,于20世纪初兴盛于美国,关于欧美国家慈善基金会的研究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和重视。在我国关于慈善事业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本文运用文献检索、内容分析等方法,从慈善基金会、企业捐赠、对慈善机构的监督三个方面,对我国慈善基金会及其捐赠问题进行相关文献综述,并提出未来我国慈善基金会需要研究的问题,为我国深入开展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基础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徐春莲 《时代经贸》2007,(8Z):49-50
以慈善捐赠为核心内容的第三次分配作为第一次市场分配和第二次政府财政分配的补充,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分配机制。文章探讨了第三次分配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客观地分析了我国第三次分配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完善第三次分配,全面推进慈善事业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