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中国货币政策特点,结合马氏域变模型,本文考察了通缩、轻微通胀、温和通胀和高通胀等四个状态下的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反应规则。结果表明,不同状态下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在控制物价和维持经济持续增长之间具有明显差异。其中,轻微通胀状态下货币政策更偏向于对增长目标的保障;温和通胀状态下中央银行在保障增长的同时,虽然对通胀的关注有所提高,但对产出的反应程度较轻微通胀阶段略有下降;而在通缩和高通胀状态下,即物价水平偏离目标值较大时货币政策更集中于对物价的调控。在通缩或高通胀状态下,由于利率可调节空间缩小,因此,中央银行应对行为更加谨慎,同时会配合其他应对政策。  相似文献   

2.
文章结合中国市场特点,利用货币市场均衡和估值效应的理论模型,研究了资本账户开放可能带来的风险.文章认为,国际收支不平衡是货币危机的基础,而估值效应加剧了这种不平衡、增大了危机爆发的可能性.因此,在维持国际资本账户基本平衡的基础上稳定汇率,是资本账户开放后更可行的政策目标.当国际收支大体平衡且国内货币调控深度足够时,以利率调节为手段的货币通胀目标便易于实现,从而有利于达到国内外市场均衡.  相似文献   

3.
关于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的关联性,学者们还没有形成一致的看法.理论上,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具有一定的关联性.通货膨胀有需求拉动型和成本推动型,在通货膨胀的原因中有“货币因素”,也有“非货币因素”.实证检验表明:中国货币供应量与物价指数不存在长期的稳定均衡关系,但货币供应量是物价指数的格兰杰原因,反之则不然.事实上,中国通货膨胀或通货膨胀压力一方面是与货币供给有关,另一方面还与结构性因素有关.因此,要实现中国经济的低通胀运行:一是实行总量均衡和结构合理的货币供给模式;二是采取更有效的货币政策;三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国际收支平衡;四是深化金融体系改革,增强中央银行货币控制能力;五是进行汇率机制改革;六是通过财政政策调整供需结构.  相似文献   

4.
[一] 货币供给决策问题就是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决定货币供给量的增长速度问题。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大体平衡和国民经济的效率增长,是宏观经济政策的两个主要调节目标。国民经济的效率增长,是在相当一段调节考虑期间内,由结构平衡所允许的尽可能快的国民收入增长。这种效率增长的含义自然也要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即一定时期存在的、可供挖掘的资源潜力得到充分利用状态下达到的大体均衡。显然,不同的经济成长目标下会产生不同的宏观经济政策,从而会形成不同均衡水平的供求关系。一个较低均衡水平的社会总供求关系肯定无法保证国民经济效率增长目标的实现。而一旦社会总供求关系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实现了均衡状态,国民经济效率增长的目标也就自然地得到了实现。然而问题在于,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是商品货币经济条件下各种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形态的矛盾运动的总体反映,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及失衡是由千差万别的个量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我国及世界经济通胀与通缩交替转换的实证研究,分析了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采取一系列下猛药政策对经济的积极推动作用,同时提出了因货币投放量较大以及政策时滞等原因,可能带来另一极端——通胀的隐患,进一步提出了宏观调控政策应该着眼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思想、手段及调控方式上进行转变等。  相似文献   

6.
对于中国目前的宏观经济态势,一般有通胀和通缩的两种观点。本文从两个方面对宏观经济态势作出判断.提出破解我国经济滞胀困境的新的宏观经济思维。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物价与经济指标的长期与短期均衡关系出发,分析了当前的物价形势,并对2005年第4季度和2006年的消费价格指数和生产资料价格指数走势进行了预测。根据分析和预测结果判断,2005年第4季度及2006年物价将处于温和增长态势,不会出现较大的通胀或通缩。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五级政权权架中,县级属于基层政权.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子系统.是我国政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文化生活的支撑点,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县级基层政权在推动经挤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和进步方面担负着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9.
赵元铭 《当代经济》2008,(8):142-143
《资本论》中的社会资本运行及按比例均衡思想归根到底是要解决按比例发展的问题,这一思想是分析国民经济运行的理论基础。当前,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经济结构、各部门之间的平衡以及供求平衡矛盾也相当突出。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研究运用马克思的社会资本运行及按比例均衡思想,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商周刊》2012,(17):24-24
7月CPI同比降至1.8%,令市场的担心升温。而通缩的治理要比通货膨胀(通胀)难得多。通缩是否真的已经走近我们?危害到底在哪里?我们该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个“平民经济学家”的时代,上至高层领导,下至普通百姓,经济话题的热议焦点已经由过热转向防冷,通胀转为通缩。  相似文献   

12.
一、明确政策协调的目标:调节经济总量平衡,促进经济增长,管理通胀预期。后危机时代恰逢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的攻坚阶段,集于高储蓄、高失业及高产能的现状,极易引发通缩和速度抑制型就业。因此,该  相似文献   

13.
人民币汇率和大宗商品价格变动对国內价格的传递程度和速度,是决定国內物价水平走势的一个关键因素,利用带有结构突变的结构向量自回归分析法,本文实证结果表明:(1)美元货币供给量、大宗商品价格变动沿价格链纵向传递率呈现递减的差异化特征,人民币汇率升值对国內物价形成"反了曲线"冲击效应,反之亦然。(2)由于"货币漏出效应"的存在,人民币汇率和美元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发生结构突变时,人民币汇率升值对物价的短期上推效应变大,而对物价的长期抑制效应变小,反之亦然。(3)人民币汇率波动在不同行业的横截面上的传递率呈现出差异化特征,对食品和居住类消费价格的传递率较高,而对其他类消费价格的传递率较低。(4)可以根据CPI上行和PPI下行因素主导通胀剪刀差走势,来调高人民币升值或贬值预期,适时抑制通胀和通缩。此外,还应加强中美货币政策沟通,弱化美元货币供应投放量的"漏出效应",理顺流通环节,防范热钱流动放大通胀与通缩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14.
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再平衡及其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世界经济失衡问题的基本判断,本文分析了世界经济相对均衡发展的图景、全球经济的需求结构、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适度发展以及国际货币体系重构等世界经济再平衡过程中必须面对的突出问题。本文指出,世界各国尤其是中美等主要经济体的国内均衡将是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的前提和基础。本文最后探讨了美国、日欧、石油出口国与中国等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及其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经济研究》2016,(8):28-42
在高债务和通缩并存的背景下,中国有必要采取措施应对"债务-通缩"风险。美国和日本的经验表明,单独使用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单一宽松)应对"债务-通缩"所需的政策力度较大,而且容易陷入政策不可持续的困境。本文通过构建含有高债务和通缩特征的DSGE模型,并对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进行"中国化"修正,研究发现: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双宽松)可以为财政政策创造空间并为货币政策节省空间,增强政策可持续性。这是因为,货币政策的"再通胀"效应有助于减轻政府实际债务负担和融资成本,为财政政策创造新空间。而且,积极财政政策同样能产生一定的"再通胀"效应,这会减轻货币政策为实现"再通胀"而需要宽松的力度,从而为货币政策节省空间。有鉴于此,中国应该加强财政货币政策协调以避免经济陷入"债务-通缩"陷阱。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统计资料表明:年初以来,金融部门认真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切实整顿金融秩序,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进行宏观调控,调整贷款结构,取得较好效果。一季度金融运行平稳、正常,国民经济保持了低通胀下的适度快速发展。一、货币供应量增长基本正常一季度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79735.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1.1%,增幅比上年末下降4.2%,通货膨胀压力进一步释放。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29629.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4%,增幅与上年未持平,基本适应了经济增长的…  相似文献   

17.
一、货币政策的定义、主要内容 (一)定义和主要内容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中央银行为影响经济活动所采取的措施,尤指控制货币供给以及调控利率的各项措施。用以达到特定或维持政策目标——比如,抑制通胀、实现完全就业或经济增长。直接地或间接地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和设置银行最低准备金(最低储备金)。  相似文献   

18.
该文通过实证研究认为人民币升值和央行逆周期的对冲操作完全抵消了贸易顺差、FDI和热钱流入、GDP增长导致的货币超发压力,财政支出扩张在长期均衡关系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方面都是导致我国货币超发的主要因素。中国式分权和信贷配给决定了我国经济存在货币超发和资金配置向政府和国企倾斜的内生机制。因此,防范货币超发和通胀,关键是要校正扩张偏向的财政政策;校正金融体系的信贷配给。  相似文献   

19.
我国通货膨胀的特点、引发机制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货膨胀正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风险。本轮通胀的重要特征是"结构性"突出,引发因素是流动性过剩,表现在过多的流动性导致农副产品等初级产品价格的大幅上涨带动结构性通胀爆发。当前我国结构性通胀的形成机理在于开放经济条件下部门发展的不协调及部门间物价涨落幅度的差异,而流动性过剩则对我国通胀的生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要有效治理通胀,必须对症下药,采取加强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的管理,把回收流动性和引导流动性结合起来,把治理通胀与转方式、调结构结合起来,认真解决实体经济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  相似文献   

20.
通货膨胀是经济生活中的货币现象。文章从通胀成因研究史的角度比较中西方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通货膨胀成因的主要类型,指出中国通货膨胀成因构成与西方的差异,以及中国经济在转轨时期通胀成因的复杂性和独特性,指出期间通胀成因共存五种解释的必要性以及体制性成因是根本原因之所在,认为产权关系模糊和预算软约束是促成中国通胀的长期性非货币因素,资金供给制下的地方政府和企业对银行倒逼机制的存在是通胀实现的货币因素。随着经济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笔者预期未来中国通胀成因理论会与西方理论日趋接近,并有统一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