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部分企业借改制之机逃废银行债务,致使银行经营包袱加重。据统计,截至2000年末,在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开户的62656家改制企业中,一半多有逃废金融债务行为,逃废银行本息达1851亿元。而且由于多数金融债务被架空,清收起来相当困难。企业逃废债现象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原因,同时也和我国银行业长期以来的粗放经营方式有很大关系。所以,各银行只有从自身信贷管理入手,根据企业逃废债的形式和成因制定相应的事前防范和事后清收策略,才能有效遏制因企业逃废债造成呆坏帐增加的势头。  相似文献   

3.
冯静生 《乡镇经济》2001,(12):18-19,21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育发展,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愈演愈烈,究其原因既有来自体制方面,也有源于思想认识方面,既有历史遗留问题,也有某些现实矛盾碰撞的结果,笔者试对此作些肤浅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5.
6.
7.
8.
孙寿 《西部论丛》2002,(9):32-33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社会信用缺失导致的逃废债务现象日趋蔓延,而其中又以逃废银行债务为烈,引起了经济、金融界乃至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入WTO,参与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进程的形势下,提高全社会的“诚实、守信”的信用水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一般人眼里,那些逃废银行债务的企业应该都是经营困难、失去还款能力的企业。但是,实际情况恰恰相反——有还款能力的企业逃废银行债务、不法分子乘国企改制之机逃废银行债务等,已成为银行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危及金融业稳健运行和国有资产安全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11.
张景文 《辽宁经济》2004,(12):38-39
当前,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存在一个普遍和突出的问题是:许多国有企业借改制之机,钻法律的空子,不讲诚信,想方设法逃废或悬空企业债务,损害企业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扰乱市场经济秩序.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国有企业每年不讲诚信造成的经济损失大约为6亿多元,而仅国有企业逃避债务一项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高达2亿多元.因此,分析国有企业改制中逃废债务的主要形式,明确国有企业改制后的债务承担主体,对依法解决国有企业改制后的逃废债务问题,规范国有企业改制行为,引导国有企业改制工作健康发展,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法律制度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张志前 《西部论丛》2004,(10):63-64
企业银行债务重整是在贷款企业未遵守或履行原借款合同偿还债务时,行在充分评估授信风险的基础上,经银企双方协商,重新修改及拟订新的还方案,使原债务得以继续偿还的行。从企业的角度看,这种行为叫做债重整,从银行的角度看,也可以称为良贷款重组。通过债务重整不仅可降银行信贷  相似文献   

13.
企业逃废债务是当前金融资产运行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虽然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定,但由于受各种利益的驱动,一些地区和企业利用各种手段逃废金融债务的情况仍然相当普遍,不仅数额巨大,而且手法也在不断翻新.从金融债权管理机构掌握的情况看,国有商业银行是企业逃废债务的最大受害者,另外还有相当数量的中小金融机构的债权.据有关部门统计,截止2000年底,在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5家商业银行开户的62656户改制企业,涉及贷款本息5792亿元,其中金融债权管理机构认定的逃废债务企业32140户,逃废银行到期本息1851亿元,占总贷款本息的31.96%.  相似文献   

14.
15.
16.
在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过程中,企业(包括供销企业)改制和重组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并且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但是,在企业改制和重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够规范的现象,特别是逃废债务的现象时有发生。尽管国家及有关部门对此三令五申并采取了相  相似文献   

17.
当前,国有大中型企业突出问题之一是,企业债务负担沉重,债务越滚越大,大多数企业缺乏偿债能力。研究一套可行办法,帮助国有企业摆脱债务危机是当务之急。在对亏损企业实行“关停并转”、租赁、拍卖出售等措施以及对部分欠债企业实行“挂帐、展期、核销、债务资本化”设想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以“债权换股权”的思路解决濒临破产企业的债务问题。  相似文献   

18.
19.
企业过重负债,已成为影响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它牵动和制约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全局。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已为人们所关注。本文提出债务托管的思路,以探讨银企双方走出困境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